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50 五、九喻

(一)定義

《大方等如來藏經》(《佛教大藏經》第九冊,頁三六九)中舉出九種譬喻,解說「如來藏」之義,以明示如來法身雖為煩惱所覆蓋,但是自性清淨毫不為彼煩惱所染。這九種譬喻為:

1.萎花中有如來儼坐:凋謝萎縮的花中,有如來結跏跌坐,如如不動,具天眼者除去萎縮的花瓣便得顯現。佛陀為此喻作偈頌如下:

譬如萎變花,其花未開敷,天眼者觀見,如來身無染。

除去萎花已,見無礙導師,為斷煩惱故,最勝出世間。

佛觀眾生類,悉有如來藏,無量煩惱覆,猶如穢花纏。

我為諸眾生,除滅煩惱故,普為說正法,令速成佛道。


2.淳蜜群蜂護守:無量的蜜蜂群集守護著樹上的淳蜜,具有善巧方便的智者除去蜂群,便能得蜜。佛陀為此喻作偈頌如下:

譬如巖樹蜜,無量蜂圍繞,巧方便取者,先除彼群蜂。

眾生如來藏,猶如巖樹蜜,結使塵勞纏,如群蜂守護。

我為諸眾生,方便說正法,滅除煩惱蜂,開發如來藏。

具足無礙辯,演說甘露法,普令成正覺,大悲濟群生。

3.粳糧去皮成王者膳:
粳糧未去皮糩時,即使貧人見了也嫌棄,但是只要去皮存精,就能成為皇室尊貴的膳食。佛陀為此喻作偈頌如下:

譬一切粳糧,皮糩未除蕩,貧者猶賤之,謂為可棄物。

外雖似無用,內實不毀壞,除去皮糩已,乃為王者膳。

我見眾生類,煩惱隱佛藏,為說除滅法,令得一切智。

如我如來性,眾生亦復然,開化令清淨,速成無上道。

4.真金隱於穢處:
真金墮在穢處,隱沒不現,具天眼者取出真金而受用無窮。佛陀為此喻作偈頌如下:

如金在不淨,隱沒莫能見,天眼者乃見,即以告眾人。

汝等若出之,洗滌令清淨,隨意而受用,親屬悉蒙慶。

善逝眼如是,觀諸眾生類,煩惱淤泥中,如來性不壞。

隨應而說法,令辦一切事,佛性煩惱覆,速除令清淨。

5.貧家藏有珍寶:
貧困人家內有寶藏卻不自知,以致常受貧困之苦。佛陀為此喻作偈頌如下:

譬如貧人家,內有珍寶藏,主既不知見,寶又不能言。

窮年抱愚冥,無有示語者,有寶而不知,故常致貧苦。

佛眼觀眾生,雖流轉五道,大寶在身內,常在不變易。

如是觀察已,而為眾生說,令得智寶藏,大富兼廣利。

若信我所說,一切有寶藏,信勤方便行,疾成無上道。

6.菴羅果實能成大樹:
菴羅果內實不壞,種之於地,必成大樹王。佛陀為此喻作偈頌如下:

譬如菴羅果,內實不毀壞,種之於大地,必成大樹王。

如來無漏眼,觀一切眾生,身內如來藏,如花果中實。

無明覆佛藏,汝等應信知,三昧智具足,一切無能壞。

是故我說法,開彼如來藏,疾成無上道,如果成樹王。

7.金像裹弊物棄捐曠野而質不變:
有人持真金像經過險路恐遭劫奪,遂裹以弊物。無奈此人在路上命終,於是金像流落曠野任人踐踏,具天眼者清除弊物,取出金像,人見歡喜。佛陀為此喻作偈頌如下:

譬人持金像,行詣於他國,裹以弊穢物,棄之在曠野。

天眼者見之,即以告眾人,去穢現真像,一切大歡喜。

我天眼亦然,觀彼眾生類,惡業煩惱纏,生死備眾苦。

又見彼眾生,無明塵垢中,如來性不動,無能毀壞者。

佛既見如是,為諸菩薩說,煩惱眾惡業,覆弊最勝身。

當勤淨除斷,顯出如來智,天人龍鬼神,一切所歸仰。

8.貧女身懷聖王胎:
女人貧賤醜陋,人見惡之,卻不知自己身懷貴子,將來當作轉輪聖王,統領四方天下。佛陀為此喻作偈頌如下:

譬如貧女人,色貌甚庸陋,而懷貴相子,當為轉輪王。

七寶備眾德,王有四天下,而彼不能知,常作下劣想。

我觀諸眾生,嬰苦亦如是,身懷如來藏,而不自覺知。

是故告菩薩,慎勿自輕鄙,汝身如來藏,常有濟世明。

若勤修精進,不久坐道場,成最正覺道,度脫無量眾。

9.鑄真金像,外雖燋黑,而內質不變:
鑄師鑄真金像,鑄成已置於地上,愚者只見外部燋黑。鑄師在冷卻後,開模出金像,頓時金色晃耀。佛陀為此喻作偈頌如下:

譬如大冶鑄,無量真金像,愚者自外觀,但見燋黑土。

鑄師量已冷,開模令質現,眾穢既已除,相好劃然顯。

我以佛眼觀,眾生類如是,煩惱淤泥中,皆有如來性。

授以金剛慧,搥破煩惱模,開發如來藏,如真金顯現。

如我所觀察,示語諸菩薩,汝等善受持,轉化諸群生。


【舉例】

1.「衣珠喻」──見《法華經》〈五百弟子授記品〉

2.「髻珠喻」──見《法華經》〈安樂行品〉

3.自淨其意───見《增一阿含經》卷一〈序品〉

4.「貧女寶藏」‭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‬

5.「以毒塗乳」

6.「力士眉間金剛珠」

7.「雪山甘草」

8.「利钁掘地而至金剛」

9.「五味」(4.~9.見《涅槃經》〈如來性品〉)

10.《大方等如來藏經》:「我以佛眼觀一切眾生,貪欲恚痴諸煩惱中,有如來智、如來眼、如來身。結跏跌坐,儼然不動。善男子!一切眾生雖在諸趣煩惱身中,有如來藏常無染汙,德相備足如我無異。」見《大正藏》第一六冊,頁四五七中、下。

11.《無上依經》卷上:「一切眾生,有陰入界勝相種類內外所現,無始時節相續流來,法爾所得至明妙善。……是如來界,無量無邊。諸煩惱㲉之所隱蔽‭ ,隨生死流,漂沒六道,無始輪轉,我說名眾生界。」見《大正藏》第一六冊,頁四六九中、下。‬

12.《大法鼓經》卷下:「一切眾生悉有佛性,無量相好莊嚴照明。以彼性故,一切眾生得般涅槃。……諸煩惱覆藏如來性,性不明淨。若離一切煩惱雲覆,如來之性淨如滿月。」見《大正藏》第九冊,頁二九七中。

13.《不增不減經》:「即此法身(如來藏別名),過於恆沙無邊煩惱所纏,從無始世來,隨順世間,波浪飄流,往來生死,名為眾生。」見《大正藏》第一六冊,頁四六七中。

14.《大般涅槃經》卷七:「我者,即是如來藏義。一切眾生悉有佛性,即是我義。如是我義,從本以來,常為無量煩惱所覆,是故眾生不能得見。」見《大正藏》第一二冊,頁四○七中。

15.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卷三十五〈寶王如來性起品〉:「如來智慧無相,智慧無礙,智慧具足,在於眾生身中。但愚痴眾生顛倒想覆,不知、不見、不生信心。」‭ 見《大正藏》第九冊,頁六二四上。‬

(二)說明

由《大方等如來藏經》之經文、譬喻及偈頌,我們可以得知:

1.如來藏是眾生本自具足、歷劫不壞的自性清淨心。

2.如來藏無始劫來被塵勞封鎖,故不能彰其大用,使眾生輪迴五趣,無有出期。佛陀因哀憫故,為說佛法。

3.眾生若能聞法修行,則能開發自家寶藏,終致成正覺,與佛無異。

可見,「心、佛、眾生,無有差別。」悟時為佛,迷時為眾生。吾人修行的目的,並不在於使自己成為另外一個超人,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找回自己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