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076 師父的一封信:用恭敬心求法

各位仁者:

隨著熱鬧的年節,一年又接近尾聲,傳燈學院的第一學年度課程也告一段落,我們訂二月為本院的寒假,不寄教材和作業,讓大家將過去所學做一番整理和複習。在此並將四科──月分數學、佛學問答、佛教詩偈、經論介紹做個總說明,以助各位能進一步深入教材,且能運用教材講經說法。

一、各科教材分析

十二期的教材,堪稱琳瑯滿目,包括基礎佛學、佛教常識、宗派介紹、大部經論、詩偈吟誦、修持法門等。目的是希望透過各種角度,讓各位把握佛法、佛教、佛學的要義,同時熟知資料的所在處,以便各位治學和弘法時所用,而不致措手不及或苦無教材。

(一)基礎佛學:三寶的種類、佛教的基本教義、三藏十二部經、為人熟知的佛門聖賢、煩惱是什麼、四大翻譯家、何謂諸佛誓願及其種類、佛教對宇宙萬法的分類、佛教的世界觀、基本戒律、四十業處等「佛學問答」;一刀三禮、一子出家九族升天、一切智者、二種懺悔、二種舍利、三事人勝諸天、四修、四慧、四攝法、五欲、五蓋、五蘊、五體投地、六十心、六成就、七種禮佛、八風、九食、十大弟子等「月分數學」;《法苑珠林》、《經律異相》、《百喻經》等「經論介紹」。雖然名為基礎佛學,內容仍有深淺,講述時需依對象程度來選用。

(二)佛教常識:本學年主要介紹了《禪林象器箋》一書,內容廣羅佛門器物、建築、行儀、規矩等。

(三)宗派介紹:在「佛學問答」中介紹了大乘八宗及開宗立派的始祖。「月分數學」也分別介紹了各宗重要教理,如法相宗:一水四見、二種生死、三細六粗、三性、四分、五性、六根互用、七轉識等;天台宗:一大事因緣、一念三千、三周說法、四光喻智、五重玄義、六妙門、七番共解、十乘觀法等;華嚴宗:四法界、十玄門、十身等;三論宗:八不中道;淨土宗:六念法門、九品往生;禪宗:二入四行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;律宗:五分香、六物、七滅諍、十句義等。「經論介紹」中的大多經論也可歸納入各宗各派,如《心經》可列入三論宗的教理,《解深密經》、《唯識三十頌》為法相宗重要經論,《法華經》為天台宗之所依。

(四)修持法門:佛教的修持法門、傳統叢林中的修持活動、佛教的修道階位「佛學問答」,在《楞嚴經》有二十五聖的修持法門,《法華經》也有諸菩薩的修持理念,《解深密經》也詳說止觀行的境界「經論介紹」。

(五)詩偈吟唱:多以禪宗詩偈為主,稍顯艱澀難懂,布教時不很適用。但若作為洗滌塵慮、提升自我境界用,應有相當的啟示,尤其對想研究禪宗語錄者,更能藉此一窺禪師的世界。

各科所摘取的資料,如佛陀所形容「似爪上泥」,不及所有資料的萬分之一,若想作更廣更深的研讀,尚有幾部重要的參考書提供各位。

二、各科重要參考書

  (一)經典類工具書

1.《大藏會閱》:屬經典解題書,收集東漢至民國的佛典及中國大德們的著述,撮攝提要,所錄書目約千種之多。

2.《閱藏知津》:將《大藏經》所收一七七三部的佛典,分成經、律、論、雜四部,加以扼要解說。

3.《佛書解說大辭典》:日文,無中譯本。收集漢語佛書九萬餘冊,針對題名、卷數、存佚、作者、譯者、內容介紹、註釋本、參考書都做了很詳盡的說明。

  (二)辭典類工具書

佛學名相、月分數學、佛教常識等,都可以由辭典獲得初步資料。

1.《佛光大辭典》

2.《望月大辭典》(日文)

  (三)譬喻故事類書

除了《法苑珠林》、《經律異相》、《百喻經》之外,以故事為主體的經典並不少:

1.《大正藏》第三冊:《六度集經》、《生經》、《佛本行集經》、《菩薩本緣經》、《菩薩本生鬘論》。

2.《大正藏》第四冊:《大莊嚴經論》、《雜寶藏經》、《賢愚經》等。

3.《大智度論》:《大智度論的故事》一、二冊(圓明出版社出版,劉欣如譯)。

4.《大正藏》第三二冊:《那先比丘經》。

5.現代著作:《佛教故事大全》、《佛教說話文學》等。

6.譬喻辭典(日文)。

 (四)佛教詩偈類

1.禪宗語錄:如《景德傳燈錄》、《指月錄》、《碧巖錄》、《從容錄》、《禪宗無門關》、《嘉泰普燈錄》、《續傳燈錄》、《禪門諸祖師偈頌》、《樂邦文類》、《祖堂集》、《空谷集》、《禪宗頌古聯珠通集》、《禪宗雜毒海》等。

2.經論重頌:《法華經》、《華嚴經》、《般若經》、《大智度論》等比比皆是,擷取精華可資弘法之用。

3.高僧著作:如《蓮池大師全集》、《憨山大師夢遊全集》、《八指頭陀詩集》等。

三、各科教材運用

一場好的開示和講學,大抵要符合三個條件:第一要主題明確,層層深入;其次應聽眾所需、難易適度;第三能說理譬喻穿插運用。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,布教之前不妨就「天、地、人」和動機做仔細分析,然後決定講稿題目和內容。天是時間,地為空間,人即對象。

(一)釐清動機:每一次的布教都要有清楚的用意,比方說希望聽眾增加佛學知識,或增強信心道念,或學習修行法門,或鼓勵布施奉獻,動機不同,內容的重點也會隨之而異。動機清晰,聽眾比較能獲得明確的訊息。

(二)衡量時間:因著講說時間和準備時間的多寡,題材內容的深廣度要審慎抉擇。

(三)考量空間:在室內、室外,或寺廟、家庭,或不同法會、佛事,所要開示的內容必定大相逕庭。

(四)評估對象:聽眾的平均年齡、知識水平、佛學程度、訴求方向都不能忽略。

以上四點分析清楚了,就決定四科中之一科為主,其他三科為輔來講說,四科運用分別列舉如下:

(一)佛學問答為主:根據次數,分列一系列的題目。以「何謂三寶?」為主,廣說、略說各有特色,需視情況而定,若想分四次廣說,每次一小時。那麼第一次或可定為「佛法僧何以稱寶?」第二次是「佛是誰?」第三次是「佛法怎麼來的?」第四次是「僧團知多少?」每次講畢,可依相關主題找偈頌來吟唱,如「佛在世時我沉淪」的偈子──佛;「無上甚深微妙法」的偈子──法;「僧寶清淨不思議」的偈子──僧。

每次若按經文來上,加上故事譬喻也不失為一個方法。資料在《法苑珠林》、《經律異相》、《大智度論》等都能找到。

(二)月分數學為主:若一個月計畫講四次,每次一個「一」,四次最好在內涵上有連貫性。比方第一次講「一水四見」,強調世間虛妄不實,唯識所變,配以空十喻,引發聽眾反省固執的我見我愛,生起般若智慧。第二次講「一心三惑」,說明眾生愚痴的由來,流轉生死的根源。第三次講「一大事因緣」,鼓勵對自己有信心,因為人人皆有佛性,都將成佛。第四次講「一心不亂」,介紹各種修持法門,法門無高下,重點在誠心一意,便能當下安住,分分解脫。這樣四次便構成完整的主題,令人印象深刻,受用無窮。另外也可以從一說至十的方式,如一心二門、二諦圓融、三學增上、四恩總報……,來講說「月分數學」。

(三)經論介紹為主:大部經、小部經自有不同的講法,如果四次介紹一部《楞嚴經》。第一次作解題,分析全經的組織、內容,像繪畫時勾勒素描法,讓聽眾有個粗略的輪廓;第二次講「七處徵心──心在哪裡?」;第三次講「四種清淨明誨──修定不可無戒」,第四次講「情想的作用──升天墮地獄的根源」。如果時間長、次數多,能夠一卷一卷詳解更能深入經義,直收佛陀的法益。

(四)佛教詩偈為主:詩偈都有它深奧的義理,用以講說自然別有一番風味,而學院開這一科的目的,是希望配以優雅通俗的曲調,帶動信徒唱誦,唱誦給佛教輕鬆活潑快樂的氣息,較能攝受年輕人學佛,同時朗朗上口的詩句,能深入人心,不知不覺地將佛法體現於生活中,深具潛移默化的功效。

四、各科作業綜合檢討

寫作業的目的是評量各位資料查詢、運用的能力,同時引導思考問題,反省自我。

(一)資料查尋運用方面:義理類如「比較各緣起論之異同」、「唯識思想的精華與特色」等;故事類如「法華七喻」、「經律異相故事五則」;佛教制度如「七堂伽藍」等;修持類如「耳根圓通」、「念佛圓通」之解說等。

(二)思考問題方面:如「四月的沉思──佛誕節」、「現代寺院應有的設備」、「台灣佛教的正邪之見」等。

(三)自我反省方面:如「日常生活中般若行舉例」、「禮佛心得感言」、「檢視自己的障物」等。

此三者具足了聞思修的慧學內涵,如果各位仁者認真修習作答,必定獲益良多,如果草率敷衍,也就造成生活中的額外負擔,實是可惜。

就各位作答情形,在此提出來供各位繼續努力或改進的方向:

(一)字跡問題:大多數人下筆工整,書面清晰,甚至也有用毛筆書寫,態度十分恭敬認真。少數人字形龍飛鳳舞,令人眼花撩亂。「佛法在恭敬中求」,書寫本身便是一種心性的鍛鍊,希望未認真者能有改進。

(二)故事摘錄:標準寫法是為故事題名、標明出處、用白話表達,最後寫故事所啟發的心得。古人說「寫一遍勝讀五遍」,各位仁者寫故事要不厭其煩才好。

(三)義理分析:名相、義理不僅作表面字句的解釋,還要通透其內涵,與現實生命連成一氣。以「比較各緣起論之異同」為例,首先寫出各緣起論的意義特點,屬何宗何經所主張,並示以表格,達一目了然之效。其次比較各緣起論的異同,從中可以發現緣起思想發展的脈絡,進而面對生命中的各種境界,深觀緣起,開拓自己的智慧。如是一個月一次的作業才能突顯其價值,而不致於依樣畫葫蘆,不知所云。

(四)舉例說明:應舉具體的「事」。事是透過人物、動植物,乃至萬物及他們之間發生的情節,作某種意旨的表達。有些人作答只有理而無事,恍若隔靴搔癢,始終抓不到癢處。

(五)感言撰文:多有限定最低字數,原因是期盼各位對自己的宗教生活,作一番省思觀照。很多人都描繪了艱辛的修道歷程,自己的修道思想,及感人肺腑的宗教體驗,他們都已經將傳燈學院教材和作業當作百忙中甘露法水的泉源,可說不負我辦傳燈學院的初衷。

(六)詩偈唱誦:這部分很少文字作業,但不知各位運用的情形如何?

對每一個修學佛道者而言,生活中每一份工作都提供了修鍊的道場,能否成就,端看個人用心程度如何了。面對著數千份作業,有人虔誠書寫,有人把握重點,有人字跡潦草,有人抄襲影印,有人缺交遲交,有人把收到每一份作業的感想,及運用情形回應在作業中,更有人因故不能如期交卷,提出書面說明,要求延期一月,這樣的負責、用心,在在令人感動。新年在望,祝禱各位仁者在繁忙的公務、學習之餘,也如同認真作業一般,用心生活,深切自省,共趣菩提大道。

佛光世紀二十七年

一九九三年元月二十日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