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032 三、七滅諍

(一)定義

僧戒中裁斷出家人的諍論所說的七種方法:

1.面前止諍律(現前毗尼):讓起諍的雙方互相對質,或於現前引證三藏之教法,或於現前引證戒律之制條而決之。

2.憶止諍律(憶念毗尼):諍議罪過之有無時,質犯人記憶之有無,若無記憶則免其罪;但僅限生平為善,以善知識為友者。

3.不痴止諍律(不痴毗尼):犯戒者若精神異常,待其治癒後羯摩而令悔其罪。

4.自發露止諍律(自言毗尼):令犯罪者自白,始治其罪。

5.居止諍律(覓罪相毗尼):犯人不吐實,陳述矛盾時,舉示其罪狀,盡形壽不得度人或受人依止等。

6.展轉止諍律(多覓毗尼):互相諍議而不易裁決時,集有德之高僧,依多數之意見而決其是非。

7.草伏地止諍律(如草覆地毗尼):鬥訟者互悟其非,如草之伏地,一起至心發露,互相道歉且懺悔之。

(二)說明

僧團以和合清淨為宗旨,但因為它是一個「人」的組織,就難免會因各人經歷習氣,乃至思想見解之差異,而有所紛爭。佛陀遂因應各種諍論之性質,制定七種解決方法。

觀此七法兼見情理,即使沿襲至兩千五百年後的今天,仍然具有其時代性,可以想見佛陀的智慧是多麼的深邃超凡!

現在的社會裡,不但企業林立,各種團體也隨著戒嚴法的解除而紛紛成立。明智的領導者若能靈活運用「七滅諍法」來裁決組織內的爭端,相信必能使成員個個心服口服,在民主法治的基礎上奉獻己力,使得業務蒸蒸日上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