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076 七、十玄門

(一)定義

十玄門,又稱十玄緣起,全稱十玄緣起無礙法門,或作華嚴一乘十玄門、一乘十玄門,單稱十玄。表示法界中事事無礙法界之相,通此義,則可入華嚴大經之玄海,故稱玄門;又此十門相互為緣而起,故稱緣起。十門相即相入,互為作用,互不相礙。華嚴宗以十玄門與六相圓融之說為根本教理,歷來並稱「十玄六相」,二者會通而構成法界緣起之中心內容。此即從十方面說明四法界中事事無礙法界之相(見第四期之「月分數學」),表示現象與現象相互一體化(相即),互相涉入而不礙(相入),如網目般結合,以契合事物之自性,即以十門表示法界緣起之深義。於此,復有古十玄與新十玄之分。智儼說一乘十玄門,法藏作《華嚴五教章》承其說,是為古十玄;法藏於《華嚴經探玄記》卷一所示者,澄觀於《華嚴玄談》卷六中祖述其意,此為新十玄。

以下略說「新十玄」各門:

1.同時具足相應門

(1)意義:一切萬有,貫徹時空,成為一體的緣起關聯,圓滿具足,無前、後、始、終之別。此門是後面九門之總說。一般以九門為別說,此門為總說。別說安置在總說之基礎上,因此,後之九門均為廣說而已。

(2)事喻:大海水一滴,具足百川味。

(3)經證:《六十華嚴》〈性起品〉「普賢偈」說:「三世一切劫,佛刹及諸法,諸根心、心所,一切虛妄法;於一佛身中,此法皆悉現。是故說菩提,無量無有邊。」

2.廣狹自在無礙門

(1)意義:「廣」是大而無外,「狹」是小而無內。在事事無礙的境界裡,「廣」是一塵一法之力用,能普遍於一切而無有界限;「狹」是能遍一切而不失其本位,能彰顯差別法的諸事相,故小中可以容大,廣狹可以相即無礙。

(2)事喻:一尺之鏡,可見千里之影。

(3)經證:《華嚴經》〈入法界品〉,摩耶夫人說:「彼妙光明入我身來,我身爾時超出世間,等於虛空,亦不過人身,悉能受容十方菩薩莊嚴宮殿。」

3.一多相容不同門

(1)意義:從作用方面來看,一切諸法均藉其力用,而能自他互相容受,一中容多,多中攝一,一多相入無礙而不失一、多之相。

(2)事喻:一室千燈,光光相涉。

(3)經證:《華嚴經》〈舍那品〉:「以一佛土滿十方,十方入一亦無餘,世界本相亦不壞,無比功德故能示。」

4.諸法相即自在門

(1)意義:從「體」方面來看,一切諸法空有相即。因為一即一切,故體同而不壞差別相;一切即一,故不壞差別相而體一。

(2)事喻:金與金色,不相捨離。

(3)經證

*1《華嚴經》〈十住品〉: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。」

*2《華嚴經》〈不思議法品〉:「一切諸佛悉能現覺一切諸法,演說其義,決定無二。……一切諸佛,悉知三世一切佛語,即一佛語,決定無二。」

*3《華嚴經》〈梵行品〉:「知一切法,即心自性,成就慧身,不由他悟。」

5.隱密顯了俱成門

(1)意義:就「緣」來看一切現象,皆有表裡的關係;表是顯,裡是隱,隱不離顯,顯不離隱,隱顯一體。

(2)事喻

*1秋空片月,晦明相並。

*2海與波:波顯則全海為波,海顯則全波為海。

(3)經證:《華嚴經》〈賢首品〉:「或東方見入正受,或西方見三昧起……。」

6.微細相容安立門

(1)意義:就「相」來看,諸法一、多之相,並不是破壞諸法當相而把它縮小,而是所含之大,不壞大相;所容之多,不改多之本來面目,自相宛然,同時齊顯安立。

(2)事喻:琉璃之瓶,盛多芥子。

(3)經證:《華嚴經》〈舍那品〉:「一毛孔中,無量佛剎;莊嚴清淨,曠然安立。」

7.因陀羅網境界門

(1)意義:前門只是對自、他之一層關係上來說明,此門是以因陀羅網來闡示森羅萬象、重重無盡之「相入相即」現象。因陀羅網是帝釋天(Indra音譯因陀羅)宮殿之寶網,每個網目均以明珠嚴釋,各寶珠自他互映其影,每一珠所映之珠影亦與其他寶珠如此互相投影,二層、三層,乃至無量層,珠珠交輝,影影重疊,氣象萬千。

(2)事喻:兩鏡互照,傳曜相寫。

(3)經證

*1《華嚴經》〈不思議品〉:「一切諸佛,以智慧分別一切法界如因陀羅網,悉無有餘。」

*2《華嚴經》〈舍那品〉:「一切佛剎微塵等爾所佛,坐一毛孔,皆有無量菩薩眾,各為具說普賢行……。」

*3《華嚴經》〈十地品〉:「於一微塵中,各示『那由他』無數億佛於中而說法,於一微塵中,現無量佛國……。」

8.託事顯法生解門

(1)意義:事事無礙,無盡緣起的道理,幽玄深邃,不可思議,但是並非抽象的理論,而是表現在最具體的事實上,只要我們肯留心,運用智慧,便能在一切現象中直接去體會,所謂:「一花一世界,一葉一如來。」就是這個道理。

(2)事喻

*1擎拳豎臂,觸目皆道。

*2一葉隨風忽報秋,紅杏一枝春意鬧。

9.十世隔法異成門

(1)意義:從時間上來看,有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三世,每一世中又能含容過、現、未三際,故為九世;而這九世諸法均不出當前一念,而總合成一世。前九世為別,一念為總,總別相合,故名「十世」;十世各有區別,故名「隔法」。十世隔法,互為相即相入而又不失前後長短之差別相,故云「異成」。十世之長短,相即相入,自由自在,同時顯現,均在一念之中,所以過去能容現在及未來,現在能容過去及未來、未來能容過去及現在,時間的長短,互能容入。

(2)事喻:一夕之夢,翱翔千年。

(3)經證

*1《華嚴經》〈離世間品〉:「菩薩有十種說三世,何等為十:所謂過去世說過去世,過去世說未來世,過去世說現在世;未來世說過去世,未來世說現在世,未來世說無盡;現在世說過去世,現在世說未來世,現在世說平等,現在世說三世即一念。」

*2《華嚴經》〈普賢行品〉:「過去中未來,未來中現在,三世互相見,一一皆明了。」

*3《華嚴經》〈不思議法品〉:「一微塵中,普現三世諸佛之事。」

*4《華嚴經》〈不思議法品〉:「以長劫入短劫,短劫入長劫,或百千大劫為一念,或一念即為百千大劫……。」

10.主伴圓明具德門

(1)意義:從「果」來看宇宙萬有,貫徹時空,無盡緣起;一塵生時,萬法伴從而生;隨舉其一為主,則顯其連帶所緣者而為伴,便形成主伴關係;人有人的體系,物有物的體系。主伴之間,有種種法則,萬法各有其各自之圓明結果,而各個體系又能互融無礙,這是緣起事相的結果觀。

(2)事喻:北辰所居,眾星拱之。

(3)經證:《華嚴經》〈如來現相品〉:「如是等佛剎塵數,一一復有佛剎微塵數光明以為眷屬。」

【註】

1.「新十玄門」表解(附註一)

2.茲附「新、古十玄門之異同」對照(附註二)

新、古十玄門中,有八門相同,兩門不同。即:古十玄的「諸藏純雜具德門」在新十玄變成「廣狹自在無礙門」;古十玄的「唯心迴轉善成門」,在新十玄則變成「主伴圓明具德門」。為什麼會有這兩門的不同呢?

(1)就「諸藏純雜具德門」而言,如以一理為純,以萬行為雜的話,即變成只是事理無礙義,如此恐失去事事無礙之本意,故將「諸藏純雜具德門」改為「廣狹自在無礙門」。

(2)「唯心迴轉善成門」是表示諸法無礙的理由之一,並非表示無礙之相,故新十玄另立「主伴圓明具德門」代之,顯示無礙之相。

(二)說明

1.十玄門的立場

《華嚴經》是佛陀進入「海印三昧」中一時炳現的法門,是以其正覺來為眾生開淨眼,並且莊嚴世界萬有。

何謂「海印三昧」?賢首大師在《探玄記》第四卷中,解釋「海印三昧」的意思是:「海印者,從海喻名,如修羅四兵,列在空中,於大海內,印現其像;菩薩定心,猶如大海,應機現象,如彼兵像。」

《還源觀》中說:「言海印者,真如本覺也。妄盡心澄,萬象齊現,猶如大海因風起浪,若風止息,海水澄清,無象不現。」

《大乘起信論》則說:「無量功德藏,法性真如海。」

由上述可知:「海印」是用來比喻佛陀大覺的內容,因此,《華嚴經》就是佛陀以其正覺為眾生開淨眼,並莊嚴萬有。故經中之境界,微妙不可思議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相即相入,圓融無礙。「十玄門」就是華嚴宗以十種立場來顯示這種妙境。

2.十玄門的特質

在「理事無礙」觀中,尚存有理體或真如的東西,以相對於現象界的事相,故其觀點是本體與現象對立的圓融觀。而事事無礙觀,竟能不藉本體以說諸法圓融,而只是用現象一一之事相本身,就可以觀察其間「相即相入」之無礙關係。因此,不會令人墮入真如或理體是實體的觀念。也就是說撤消理體的觀念,直接以現象的當體為究竟的實相,談圓融無礙境界,此乃事事無礙之特質所在。由此,也才能契合自性空的大乘空觀哲學之基本立場。所以華嚴世界是由「真空」而顯現「妙有」的世界,而「十玄門」則是表示妙有無礙之相。由此十玄門,則可了知宇宙一切諸法的究竟實相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