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046 一、法會種類

各位仁者:

本期僧事百講介紹的法會種類,為接續前期篇章〈常見的經懺佛事〉再闡述。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法會,佛教儀式之一。乃為宣揚佛法及供佛施僧等所舉行的集會。即聚集淨食,莊嚴法物,供養諸佛菩薩,或設齋、施食、說法、讚歎佛德。

法會,又作法事、佛事(凡發揚佛德之事。後世泛稱於佛前舉行的儀式為佛事,或指超度亡靈的誦經)、齋會(指設齋食供養佛法僧三寶的法會)、法要。如《法住記》:「於今釋迦牟尼佛正法中,能為法事,自種善根。」(《大正藏》第四九冊,頁一四上)。《禪苑清規》卷十「齋僧儀」條:「齋僧之法,以敬為宗,(中略)或有親臨梵剎,就設齋筵。」(《卍續藏》第一一一冊,頁四六五上)又據《維摩詰所說經》卷下載:「佛陀將一切事均視為佛事,以此表示佛的德性。」於禪宗則指舉揚佛法的行事,如開眼、安座(安置佛像於堂內)、捻香、上堂、入室、普說、垂示等,均為佛事。

印度古來即盛行此類集會,其種類名目甚多。如《十誦律》卷五載:有紀念佛陀五歲剪頂髻而設集會的「般闍婆瑟會」(梵語‭ ‬Pañca-vārsikamaha),意即五年舉行一次的無遮大會(無遮,即不分聖賢、僧俗、貴賤、上下,無遮、平等,行財法二施的法會)。此法會廣行於印度及西域地方,多擇春季舉辦,會集遠近諸僧行種種的供養,長及三個月。《大唐西域記》卷五「羯若鞠闍國」條記載,該國五年一度舉行無遮大會。「娑婆瑟會」則為紀念佛陀六歲時頂髻再立的集會,每六年一會,又稱六歲會。《摩訶僧祇律》卷三十三,則舉有佛誕日大會、菩提大會、轉法輪大會等,作種種伎樂供養佛。佛生日大會又稱「灌佛會」(一般稱「浴佛節」,星馬一帶稱「衛塞節」),為紀念佛陀誕生的集會。菩提大會,即「成道會」,乃慶讚佛陀於菩提樹下、金剛座上,成就正等正覺之會。轉法輪大會,為紀念佛陀於鹿野苑對五比丘說法、初轉法輪之會。另有供養佛陀弟子羅睺羅、阿難等,稱為羅睺羅大會、阿難大會。據《高僧法顯傳》「摩頭羅」條載:「在印度,從羅睺羅、阿難、文殊、觀音,乃至經、律、論三藏及般若波羅蜜等,均設有諸種供養法會。因布施乃祈福之要道,故帝王、富豪長者,每向廣大群眾行施捨大會。」

中國後漢時即有皇帝行齋之事。《歷代三寶紀》卷四載,光和三年(一八○)後漢靈帝遣中大夫於洛陽佛塔寺中,飯諸沙門,懸繒燒香,散花燃燈。南朝梁武帝中大通元年(五二九),於同泰寺設救苦齋;中大通五年(五三三),又於同泰寺設無遮大會,帝親自講《金字般若經》。

此外,盛行於中國之法會,簡說如下:

(一)水陸法會

水陸法會,全名是「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」。水陸法會的創始,相傳是梁武帝因做夢得到神僧的啟示,醒後受寶誌禪師的指教,親自披閱藏經三年之久,方撰成此儀文。於天監四年(五○五年)在金山寺依儀修設。現在通行的水陸法會分:內壇、外壇。內壇依照儀文行事,外壇修《梁皇懺》及誦經。水陸法會是南北朝時興盛起來的一種佛教儀軌。即齋食供養水陸有情的法會,梁武帝時,始行於金山寺。在寺院中所舉行的佛事,要以水陸法會為最盛大。

(二)燄口

燄口,原是密教的一種行儀。其源出於唐朝不空譯《救拔燄口餓鬼陀羅尼經》。「燄口」是鬼王的名稱,唐朝實叉難陀譯作「面然」。經中說,佛在迦毗羅城尼具律那僧伽藍所,為諸比丘並諸菩薩無數眾生而說法。爾時,阿難獨居靜處念所受法,於夜三更後見一餓鬼名燄口。燄口鬼王告阿難說:「卻後三日汝命將盡,即便生於餓鬼之中。汝今若能施於百千那由他恆河沙數餓鬼,及百千婆羅門仙等種種飲食,汝得增壽。」阿難問佛,佛為說此施食的方法。此法遂成為修持密教的人,每日修持的一種行事。近代在習慣上,凡重大法會圓滿之日,或喪事期中多舉行燄口施食。

(三)齋天

齋天,是後起的一種儀式。當初天台宗智者大師依《金光明經》制定「金光明懺法」時,其中莊嚴壇場是要依《金光明經》設大辯才天、大功德天和四天王座位。而懺文中依經奉請大梵尊天、帝釋天、護世四王、金剛密跡、散脂大將、大辯才天、大功德天、鬼子母等十一天眾。到了宋代《金光明懺齋天科儀》,設諸天供就依據經文而增加。

(四)放生會

中國漢地放生的習慣並不始於佛教。《列子.說符篇》:「正旦放生,示有恩也。」可見逢節日放生,古已有之。佛教提倡放生,首先是《梵網經》第二十〈不行放生戒〉說:「若佛子以慈心故,行放生業。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,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,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。」又說:「故常行放生,生生受生常住之法。」乃將受捕的魚鳥牲畜,於三寶前為其說法,授三皈五戒,再放生之於山野沼澤、泉池河水,此即放生會。

(五)盂蘭盆會

漢語系佛教地區,根據西晉竺法護譯《佛說盂蘭盆經》:「是佛弟子修孝順者,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供養,乃至七世父母,年年七月十五日,常以孝順慈憶所生父母,乃至七世父母,為作盂蘭盆法會施佛及僧,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。」而舉行超薦歷代祖先、報答父母長養慈愛之恩的佛事,即於每年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時,集百味飯食,供養十方自恣僧。以此奉佛施僧的無量功德,救拔七世父母離餓鬼之苦,使得生人天,享受福樂。

(六)懺法

懺法,是懺除所犯罪過,以便積極修行的一種宗教儀式。

中國佛教中的懺法,起源於晉代,漸盛於南北朝,至隋、唐大為弘傳。唐朝道宣說:「諸佛善權方便,立悔罪之儀。」(《廣弘明集》卷二十八〈悔罪篇序〉)宋朝淨源更詳細說:「漢魏以來,崇茲懺法,蔑聞有其人者,實以教源初流,經論未備。西晉的彌天(道安)法師,嘗著四時禮文;觀其嚴供五悔(即懺悔、勸請、隨喜、回向、發願)之辭,遵經尚義,多摭其要。故天下學者悅而習焉。陳、隋之際,天台智者撰《法華懺法》、《光明》(即《金光明懺法》)、《百錄》(《國清百錄》),具彰逆順十心(即順生死流和逆生死流各十種心)。規式頗詳,而盛行乎江左矣。」(《圓覺經道場略本修證儀》,《卍續藏》第一二九冊)

近世通行的懺法有:

1.梁皇懺:《梁皇寶懺》十卷,創始於梁武帝(通行金陵刻經處本作:梁朝寶誌、寶唱等撰),現行本是經元朝審訂改正流行的。相傳此懺創始於梁武帝,故稱《梁皇寶懺》(見〈慈悲道場懺法序〉、《釋氏稽古略》卷二)。後世滅罪消災濟度亡靈者,常延僧虔修此懺,是中國流傳最久的一部懺法。

2.慈悲水懺:《慈悲三昧水懺》三卷,唐朝知玄述作。知玄,四川人,唐懿宗咸通四年(八六三)敕封為悟達國師。悟達國師知玄,膝上患人面瘡,雖遍召名醫而無效。後蒙迦諾迦尊者之助,慇重懺悔,並以三昧水洗瘡,瘡乃癒。師為啟後人懺悔之門,遂依宗密《圓覺經道場修證儀》錄成名著《慈悲水懺》三卷。內容:首先對諸佛菩薩皈命,其次舉懺悔文,對治一切煩惱障、業障等,懺悔終了,最後有發願回向文,此即流行於後世的《水懺》。

3.大悲懺:宋朝天台宗僧知禮,依據伽梵達磨所譯的《大悲心陀羅尼經》而編集儀軌作《大悲懺法》全一卷,今收於《大正藏》第四十六冊。又作《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》,略稱《大悲懺》。係以天台宗教義,指導修持有關「千手觀音」的懺儀作法。謂虔信千手觀音,不僅消災得福,死後且可往生西方淨土。由於信仰觀音者普遍,漸次盛行於民間。清初南京寶華山見月讀體律師,刪文重纂。這個懺法儀式簡略莊嚴,為今日全國弘傳最廣的一種懺法。

4.藥師懺:明朝僧受登,依據《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》而作的一種懺法,名《藥師三昧行法》,略稱《藥師懺》,收於《卍續藏》第一二九冊。旨在說明依藥師如來的誓願而離苦得樂的行法。清初仁庵義禪師自揚州齋歸杭州顯寧寺,經天溪大覺寺受登刊定,以定名(敘述藥師三昧的由來)、勸修(勸誡修習藥師三昧)、方法(揭示供養藥師如來的方法)、釋疑(以肯定本書為致福消災的要法)四項,釋此懺法,遂盛行於江南(受登〈藥師三昧行法序〉)。凡消災延壽的法事,多禮拜此懺。

又依《敇修百丈清規》、《幻住清規》等所制,禪宗例年應修之法會如下:慶祝聖壽萬歲的祝聖會、紀念佛陀誕生或成道等的佛降誕會、成道會、涅槃會,帝王忌日所修的國忌會,祈求晴雨的祈禱會,祈安居如意的楞嚴會,祈禾苗生長的青苗會。其他尚有觀音菩薩聖誕會、達摩忌會、百丈忌會、開山歷代祖忌會等。

目前一般較常舉行的法會為光明燈會、報恩會、金剛禪坐會、婦女法座會、念佛會、消災會、福壽會等。此類法會大多於農曆初一、十五舉行;其進行程序,先由僧眾諷誦經典,信徒隨眾禮拜,再由有德師僧開示佛法,其後並於寺院中用齋。又有傳授三壇大戒之法會,每年由各寺院輪流承辦。此法會之目的在使有志於深入經藏,或從事弘法利生之佛子,經三師七證授沙彌(尼)戒、比丘(尼)戒、菩薩戒等三大戒,俾使成為僧格具足的出家人。另有祈求國泰民安的仁王護國法會,每年由中國佛教會擇期舉辦。

從農曆元月至十二月,正式的佛教法會如下:

元月一日/彌勒佛聖誕法會

元月九日/供佛齋天法會

二月十九日/觀音菩薩聖誕法會

四月八日/佛陀聖誕法會(佛寶節:舉辦浴佛法會)

六月十九日/觀音菩薩成道紀念法會

七月十五日/盂蘭盆會供僧法會(僧寶節)

七月三十日/地藏菩薩聖誕法會(農曆七月最後一日)

九月十九日/觀音菩薩出家紀念法會

九月三十日/藥師佛聖誕法會(農曆九月最後一日)

十一月十七日/阿彌陀佛聖誕法會(舉辦彌陀佛七)

十二月八日/佛陀成道紀念法會(法寶節)

法會的儀式,每視其性質而有不同。一般進行的方式,乃以各種法物幢幡莊嚴佛殿,復於佛前獻上香華、燈燭、四果等,並行表白、願文、諷誦經讚等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