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58 六、九年面壁

(一)定義

中國禪宗初祖菩提達摩的故事。菩提達摩是南天竺香至國(或作婆羅門國、波斯國)國王之第三子,從般若多羅學道,四十年之後受衣缽。於梁武帝普通元年(五二○)泛海至廣州番禺,武帝遣使迎至建業,然與武帝語不相契,遂渡江至魏,棲止於嵩山少林寺,終日修習壁觀達九年之久,時人稱「壁觀婆羅門」。其學說以「二入四行論」為其思想之真髓(見第二期「月分數學」)不但具體明確,且解行並重,充分顯現印度大乘法門的真實面。後人穿鑿附會,以為壁觀是一種終日面壁坐禪的方法,其實,在《景德傳燈錄》中曾說:菩提達摩「為二祖說法,只教曰:外息諸緣,內心無喘,心如牆壁,可以入道」,壁觀即心如牆壁的意思,是一種具有深厚禪定功夫者的心理狀態。

【舉例】

1.黃檗禪師:「心如頑石頭,都無縫罅;一切法透汝心不入,兀然無著,如此始有少分相應。」見《大正藏》第四八冊,頁三八六下《黃檗禪師宛陵錄》。

2.百丈禪師:「心如木石,無所辨別……兀兀如愚如聾相似,稍有親分。」見《大正藏》第五一冊,頁二五○上、中。

3.菩提達摩:「如是安心,如是發行,如是順物。」

(二)說明

1.老實修行:由前述諸位禪門大德的開示片段,可知:不向外攀緣,安心辦道,實是入道之首務,而壁觀是「住心於道」的一種譬喻。安心之理何在?無他,只在於深信含靈蠢動皆具佛性,只要見賢思齊,堅住信、願、行,必能開悟成道。因此修行的次第從依言教的「聞而思」,到不依言教的「思而修」,與真理冥符,無有分別,放曠通達而不違法理,這就是如智不二的般若現證。

今人不明,只在皮毛表相上倣效禪者的任運行跡,隨心所欲乖違禮度,結果是畫虎不成反類犬,不但於己無益,甚至以盲引盲、自誤誤人,令人嘆息不已!

2.精進不懈:其實,禪門所說「不立文字」、「教外別傳」,並非毀經滅教,否定世間一切禮儀法度,只是要我們不滯著於文字表相,而將萬法直指心性之本源。因此教我們要藉事鍊心,在日常生活中啟發悟性,不為客塵所動,凡此皆非易事,若無精進不懈的恆心毅力,無法善畢其功。因此佛陀雪山苦行六年、達摩則嵩山壁觀九年……,乃至歷代上根上器的祖師大德們,也都是在不斷地自我鞭策下,終於開悟。‬

蓋成事貴在有恆,譬如燒火煮水,若非不斷添柴,水就永無沸騰之日。修行亦然,若是斷斷續續、一暴十寒,何能功夫成片?祖師大德訂立「佛七」、「禪七」剋期取證,自有其一番道理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