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052 第七課 談讀書

有道之書盡讀,明事之書多讀;

閒雜之書少讀,邪妄之書不讀。

──《佛光菜根譚》


【提要】

明朝洪自誠的《菜根譚》云:「讀書不見聖賢,如鉛暫槧庸。」閱讀書籍,若洞察不到古人聖賢的思想內涵,那也只是文字的生吞活剝,所以佛教說「聞思修入三摩地」,要體會妙義,才能真正受益。王佐良先生翻譯的《論讀書》中提到:「讀書足以怡情,足以博采,足以長才。」能把自己所學的知識,與今日世界、現實人生、自然萬象貫通,運用於生活、人生,才真是領略讀書的三昧!

【正文】

做人要從讀書開始。所謂「人不學不知義」,不讀書就不能明白道理,不明白道理,就不能做一個好人,所以人人要讀書,這個社會、國家必定有所為。宋朝的文學家蘇東坡也說:「用之而不弊,取之而不竭,求之無不獲者,惟書乎!」

展讀一本好書,只要用心,不但可以認識古今韻事,從中汲取前人的知識經驗與智慧,博古學今,更可以從生活中去實踐,學以致用。孫中山先生有句名言:「有了學問,便有知識,有了知識,便有方法。」有了方法,小可以獨善其身,大則可以兼善天下。因此善於讀書,不但可以求取新知、增加深度、厚度,同時在為人處事遇到困境、瓶頸的時候,可通情達理,以轉念淨化身心。

那麼,要如何讀書才能達到快速與活用?其實讀書的竅門無他,多讀、多記而已;讀書,以融通為主要,以方法、技巧為輔助;讀書,以勤熟為功效,以用心、下手為實際。《荀子‧勸學》亦云:「騏驥一躍,不能十步;駑馬十駕,功在不舍;鍥而舍之,朽木不折;鍥而不捨,金石可鏤。」

古往今來,我國千古傳誦名人勤奮好學的例子不少,例如:東漢有名的經學及天文學家賈逵的隔籬偷學;西漢匡衡的鑿壁偷光;晉代車胤的囊螢夜讀;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的讀破萬卷書;清朝初期著名學者、史學家萬斯同的閉門苦讀、南宋詩人陸游的書巢勤學等典故,無不撼動人心。

當你步入書海,無論是在閒讀中品味到作者曾體味過的思想,或在精研細讀中與古今智者對話,作千古及世代的交流,若能從中獲得如久旱逢甘霖般的喜悅時,別忘了將書中重要的精華部分記錄下來,它可成為日後的養分,生命的智慧。

【習題】

1.平日,你最喜歡讀哪一類的書?為什麼?

2.請分享閱讀的經驗與心得。

3.簡述一則名人勤奮好學的例子。

【延伸閱讀——佛光菜根譚】

1.讀書,要求精不求博;用心,要求專不求雜。

2.讀書的目的,在於明理;教育的目的,在於做人。

3.多讀好書,使自己芳香;多做好事,使別人快樂。

4.讀地理名勝,可以遨遊天下;讀歷史典故,可以神交古人;讀文學名著,可以涵養氣質;讀理工科學,可以通達理路。只要肯讀書,必得無窮樂趣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