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344 第八五課 寺院庵堂

當於眾生平等想,慎勿妄起我人心,

常樂多聞持禁戒,捐棄舍宅坐道場。

──《大寶積經》

【提要】

佛教修行者的修道場所,現在均以「寺院庵堂」作為佛教的專用名稱。自古以來,寺院可以供給遠方的人士掛單住宿,就像簡便的客棧一樣,方便行商過旅。寺院又像集會所,供給社區聯誼,團體開會,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。甚至當你心情煩悶,事業挫折,感到人生不順遂的時候,進入寺院禮拜、靜坐、沉思一番,它就像加油站一樣,為你加足了汽油,讓你走向更遠的人生旅途。

【正文】

修道者修行的場所,道教稱為廟、宮、觀、殿、壇等;佛教則稱為寺院、庵堂、道場、精舍、講堂、伽藍、蘭若、叢林、蓮社、佛剎、學舍、念佛會、佈教所、居士林等,一般即以「寺院庵堂」為佛教的專用名稱,不過亦有稱佛教道場為「寺廟」者,由此可見中國佛道不分的民間信仰,根深柢固。

「寺院庵堂」的由來與定義如下:

寺:本為我國古代接待賓客的官署,如鴻臚寺、太常寺等。西域僧侶迦葉摩騰、竺法蘭至我國時,朝廷使其暫居於寺,後又擇郊外建白馬寺使兩人安居於此寺,因此白馬寺是我國佛教史上的第一座寺院。

院:原意為周圍有垣,轉稱為周垣或指迴廊之建築物;或指官舍等。直至唐代,因唐太宗敕令建造大慈恩寺供玄奘大師做譯經之處,名為翻經院,自此成為佛教建築物稱為「院」的濫觴。今有譯經院、戒壇院、講經院等,一般以側重文教方面者,稱之為「院」。

庵:古作「菴」,又稱草庵、蓬庵、庵室、茅庵、禪庵,是指出家者、隱遁者遠離村落所居住的簡陋草庵。後世特稱比丘尼所居住的地方為庵、庵寺,然而庵寺一詞,原本通指僧或尼所居之寺,並不限於比丘尼所住之寺。

堂:又稱殿堂,指供奉安置佛像,或者作為講經修行等用途之建築物,與塔同為構成寺院主體的建築。殿堂與塔寺,合稱堂塔,命名方式依安置的諸佛菩薩而名稱各異,例如普賢殿、地藏殿;有的用來安置祖像及遺骨,例如舍利殿、開山堂;也有的依日常生活所需而設,例如齋堂、客堂、茶堂等。

近年來,隨著佛教的積極走入社會,佛教的弘法空間隨之擴大,小至鄉村小鎮的露天廣場,乃至學校機關的大禮堂,甚至國家殿堂都可聽經聞法。但是,寺院永遠是信仰的中心,是力量的泉源,它是善友往來的聚會所,是人生道路的加油站,是修養性靈的安樂所,是去除煩惱的清涼地,是親近法寶的百貨店,是悲智願行的學習處。因此,身為佛教徒,應該多多親近寺院,好好護持道場。

【習題】

1.試述「寺院庵堂」的由來與定義。

2.你覺得寺院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?

3.略述佛教與道教之修行場所,最大的不同處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