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28 第五十課 懺悔

懺悔不只是身體的禮拜,而是內心的自省;

懺悔不只是一時的告白,而是一生的除垢。

──《佛光菜根譚》


【提要】

懺悔,是我們生活裡不可缺少的美德。懺悔像法水,可以洗淨我們的罪業;懺悔像船筏,可以載運我們到解脫的涅槃彼岸;懺悔像藥草,可以醫治我們的煩惱百病;懺悔像明燈,可以照破我們的無明黑暗;懺悔像城牆,可以攝護我們的身心六根;懺悔像橋梁,可以導引我們通往成佛之道;懺悔像衣服,可以莊嚴我們的菩提道果。有懺悔心者,必能讓自己言行日漸美好,德行日增。

【正文】

懺,是請求原諒;悔,是自申罪狀。懺悔謂悔謝罪過以請求諒解。《摩訶止觀》記載,懺悔分為事懺與理懺,藉禮拜、讚歎、誦經等行為所行的懺悔,稱為事懺;觀實相之理以達滅罪的懺悔,稱為理懺。

彌蘭陀王*1有一次問那先比丘*2:「佛經說,一個人在世時作惡多端,臨命終時念佛,即可往生佛國,我不相信。」那先比丘答說:「就像船上的大石頭,因為船的承載力而不會掉入水中的道理是一樣的。」這就是懺悔的力量。

宋代高峰妙禪師,為對治自己昏沉的習氣,決定到懸崖邊禪坐,心想只要一打瞌睡,就會落崖而死。但因積習一時難改,不自不覺中還是打了瞌睡,而跌下懸崖,在落地的一瞬間被韋馱菩薩救起,因而心生我慢,認為自己很有修行,因這樣的念頭,韋馱菩薩就對禪師說:「今後五百世不護你的法了。」高峰妙禪師聽後心生懺悔,但還是到崖邊打坐。不料,又再度跌落懸崖,心想這次死定了。幸又蒙韋馱菩薩相救,禪師問菩薩:「您不是說五百世不護我的法了嗎?為何又來救我?」菩薩就說:「你一念的真誠懺悔,功德已超越五百世!」

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?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」,在平日的待人接物中,難免不能事事盡如人意,如果自己可以放下身段,誠懇地對人說聲「對不起」,相信事情處理起來會更順暢。而修道者常懷懺悔心行事,菩提道上會更光明,畢竟懺悔能燒煩惱薪,少了無明熱惱的烤炙,則無處不是清涼地!

【註釋】

*1彌蘭陀王:意譯作慈王。曾統治阿富汗之喀布爾地方,並入侵印度,一時勢力及於西北印度五河一帶,使印度深受希臘文化之影響。

*2那先比丘:印度僧。中印度雪山山麓羯蠅揭羅村婆羅門之子。初學吠陀,深感婆羅門教學之乏善可陳,轉隨樓漢尊者出家;廣說人生無常及善惡報應等佛教教義,彌蘭陀王深為信服,後皈依佛教。

【習題】

1.簡述「懺悔」的真義。

2.略述懺悔的好處及方法。

3.有懺無悔或有悔無懺會有什麼問題呢?

4.敘述一則有關「懺悔」的故事。

【延伸閱讀——佛光菜根譚】

1.改變自己最大的力量就是懺悔;肯定自己最大的力量就是發心。

2.一念作惡,鑄成大錯;一念懺悔,起死回生。

3.內心的昏闇,因懺悔而光明;無邊的煩惱,因懺悔而止息;堅固的憍慢,因懺悔而柔軟;覆藏的恐懼,因懺悔而安樂;仇結的怨懟,因懺悔而解除;無明的嫉妒,因懺悔而包容;怠惰的放逸,因懺悔而勇猛;無盡的熱惱,因懺悔而清涼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