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84 第七十課 大乘小乘

大乘無上乘,此乘不思議,

若有乘此乘,彼當皆出離。

──《大寶積經》

【提要】

「乘」是運載的交通工具。用來比喻佛法如舟航,可以載人從生死的此岸到解脫的彼岸。大的船載的人多,叫「大乘」;小的船只能乘載少數人,所以叫「小乘」。其實,佛陀說法,並無分「大小乘」之別。大乘佛教,緣起於佛陀入滅後五百年,因部派佛教過分的著重法義上的詮釋,把佛法複雜化,忽視了眾生的需求,故有一群佛子,力行改革,主張回歸佛陀本懷,重視實際生活、致力人間教化,「大乘」一詞,從之而生。

【正文】

乘,交通工具之意,指能將眾生從煩惱此岸載至覺悟彼岸的意思。

大乘,音譯為摩訶衍那、摩訶衍。又做菩薩乘、上乘、勝乘、第一乘。

小乘,又作聲聞乘,乃大乘、菩薩乘之對稱。意譯為狹小之車乘,指運載自利根機之眾生以達小果之教法。

大乘小乘之語,是佛陀入滅後一段時期,大乘佛教興起,將原始佛教與部派佛教稱為小乘。小乘視釋迦牟尼佛為教主,否定人我之實在性,以自己解脫為主要目標,故為自調自度(調指滅除煩惱,度指證果開悟)的聲聞、緣覺之道。大乘則提倡三世十方有無數佛,否定法我之實在性,認為涅槃有積極的意義,為自利利他兼顧的菩薩道,而且不分在家出家,是大眾共修的法門。

小乘所依經典有《阿含經》、《四分律》、《五分律》等,以及《婆沙論》、《六足論》、《發智論》、《俱舍論》、《成實論》等。大乘則以《般若經》、《法華經》、《華嚴經》、《中論》、《攝大乘論》等為依據。大乘佛教徒雖承認小乘三藏之價值,然以為不如大乘經之殊勝,而小乘佛教徒則不以大乘經論為佛說。一般我們常說北傳是大乘佛教,南傳是小乘佛教。大乘是菩薩道的意思,將之比喻成大車子,可以裝載很多人,度量很大,法力無邊;小乘佛教,只管個人修持,譬如僅能乘度自己的腳踏車,斯里蘭卡、泰國、緬甸的佛教,都稱為小乘。

今日為弘揚佛法於國際,佛教徒不應該互相排斥貶低彼此,要將大小乘融合起來,改稱向南傳播的佛教為南傳佛教,如斯里蘭卡、緬甸、泰國等地的佛教,向北而傳到中國的佛教為北傳佛教。

世界各國的佛教因為時代、氣候、環境、風俗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,產生差異的內涵,但是大原則上,大家仍然共同遵循著佛教悠久的傳統,譬如:共同信仰佛法僧三寶;共同尊崇佛陀為佛教教主;共同認可經、律、論為三藏聖典;在南傳的巴利聖典和北傳的漢譯《大藏經》中,都收錄有代表原始佛教教義的《四阿含經》;教團中同時包含了出家與在家二眾,皆以出家僧伽為主,在家居士為護法;僧團皆需依止上座法師出家及求受戒法;共同的戒律包括出家戒(比丘戒法)、在家戒(五戒)和八關齋戒;共同接受的基本教理有:三法印、四聖諦、八正道、十二因緣、三學、五蘊、十二處、十八界、三十七道品以及緣起中道;佛教徒皆需皈依三寶,進而受持五戒;共同具備課誦儀式,如誦經、持咒、禮佛、禪坐;同樣以弘法為家務,利生為事業等。因此不論是南傳、北傳,大乘、小乘彼此都應該團結融和在一起,為佛教的弘揚發揮更大的力量。

【習題】

1.試述大乘佛教之緣起。

2.試分析大小乘的差別。

3.如何發大乘心,行大乘行?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