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86 第六九課 山水生活

仁者樂山,智者樂水!

吾人修養應該要:

如山的穩重,如山的包容,

如山的崇高,如山的堅忍;

吾人美德應該要:

如水的流通,如水的清澄,

如水的深邃,如水的廣闊。

遠山含笑,遠山可依靠;

流水無情,流水在說法;

我們需要山水生活,

山水需要我們珍惜;

我們需要山水生活,

山水需要我們保護。

【提要】

佛教與山水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。「自古名山僧占多」,古剎叢林大都建在深山高林之上,禪者大都習禪於水邊洞窟,既是樂山,又是好水。其實,山水也是天地間大自然的寶藏,你看!山林中,飛禽啼叫,野獸自在奔走;開一條渠道,水就向你流來;給它一條通路,水就會順勢疏導。日常生活中,水給你飲用、給你滋潤、給你洗滌、給你生長,怎可說流水無情呢?所以我們需要山水生活,好山好水也需要人類的保護!

【聽大師說故事】

清晨四時,天還未亮,即起身漱洗,為的是要飛越山水,到爪哇島中部尋訪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婆羅浮屠(Borobudur)佛塔,以了四十年來之宿願。

一般人大都知道,聯合國曾出資二千五百萬美元,修復這座頹落的佛教聖地;然而,這項偉大的建議是由當年緬甸駐聯合國祕書長宇譚所提出,卻少有人提及。宇譚不愧出生在佛國緬甸,暫不論其對世界大局之諸多貢獻,僅就他在任內有關佛教聖跡的兩項建言──重建藍毗尼園與修復婆羅浮屠佛塔,即已功德無量。

關於重建藍毗尼園一案,我曾多次於朝聖時,響應捐款,但是直至今日,藍毗尼園所在之尼泊爾國,既未見其拿出具體的計畫,又無帳目公諸於世,令身為佛子的我們,不禁萬分關切:重建資金是否有效運用?

至於婆羅浮屠佛塔能在回教國家重生,本應感到驚喜,但是當我們親臨佛塔,眼見所謂「修復」,不過是斷垣殘片的拼湊堆砌,而不講究整體的美觀與歷史的考證,不免感到失望,回想兩年前赴大陸參觀敦煌洞窟時,所見損壞的古物都能修補得與原物相似,不禁慨嘆:二者之別,真是何止千里!再又目睹佛塔處處任憑遊客觸摸嬉戲,比起他國對古蹟之種種維護,更是相去甚遠!對於聖蹟之被褻瀆,足以令人捶胸頓足,想到長此以往,百年後的景象恐怕更是不忍卒睹,不免心生憂懼。

──摘錄一九九二年十一月《星雲日記20》

【習題】

1.為何「仁者樂山,智者樂水」?

2.簡述「山水」給你哪些啟示。

3.在生活中,我們應該如何珍惜或保護山水?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