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104 第二五課 返璞歸真

【碑帖文】

結廬在人境,而無車馬喧。問君何能爾?心遠地自偏。

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;山氣日夕佳,飛鳥相與還。

此中有深意,欲辨已忘言。

—陶靖節詩 明 徵明書

【作者】

陶淵明(三六五~四二七)晉朝詩人。

江西潯陽人,字元亮,後改名為潛,世人稱「靖節先生」。少年時期以博學多聞聞名。三十歲始任州祭酒之職,後為彭澤令,在官八十餘日,自嘆道:「不能為五斗米折腰而拳拳事鄉里小人。」遂解職離去。晉、宋易代之後,又自以晉世宰輔之後屈身異代為恥,遂與周續之、劉遺民遠離世塵,隱於故里,世稱「潯陽三隱」,並自號「羲皇上人」。期間曾與道士陸修靜至廬山訪高僧慧遠,後世視之為儒釋道三教親和之象徵。著有《陶淵明文集》九卷。

【書者】

文徵明(一四七○~一五五九)明代書法家。

原名璧,更字徵仲,祖籍衡山,故號「衡山居士」,長洲(今蘇州)人。師事吳寬、李應禎、沈周,與當時蘇州名士祝允明、唐寅、徐禎卿交遊,稱為「江南四才子」。居官四年辭歸,築室日玉磬山房,徘徊嘯詠其間,從事書畫創作三十餘年,書法造詣深厚,筆鋒挺秀,書體端正,風格清俊秀雅,名聲喧赫一時。

【賞析】

在此詩中,作者欲強調的是:若能在思想上拋棄俗念,就能擺脫塵世的干擾,盡情體味大自然的意趣。見飛鳥還林而慶幸自己迷途知返,終能遠離塵囂得到閒適恬靜的生活,這便是他領悟到的「原意」。

由於陶淵明是厭惡上層社會的虛偽和相互傾軋而歸隱的,因此他筆下的農村田園風光往往是寧靜、淳樸而美好的,其中所蘊涵的不只是表達自己的固窮守節,不與世俗沉浮,更是對社會的黑暗和官場汙濁,含蓄地進行了諷刺和抨擊,所以他雖然寄居在這紛擾是非的人間,但只要內心遠遠超脫世俗觀念,雖處在喧鬧之地,也同住在偏僻處般;就如同慈受懷深禪師的詩偈所云,「萬事無如退步人,孤雲野鶴自由身」的意境一樣。

退步,在佛門的世界裡,有著截然不同於一般世俗的解釋,它是被賦予深刻的意涵,也就是從外在退回內在,回到心的原點,回到人人的本來面目,也惟有在此時此刻,人們才擁有純然的心,才能從容欣賞天地萬物之美,過著符合天性的生活方式。

反觀今日,在愈來愈趨向科技化的時代洪流中,及注重名利權位的現實社會裡,人活著的價值在哪裡?人的一生究竟要怎樣度過?我們應當要好好放慢腳步來,靜心思考。

【習題】

1.試述「結廬在人境,而無車馬喧」的心境。

2.簡述你從自然界中體會到什麼?

3.這首詩,給你最大的感動是什麼?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