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00 第四九課 七聖財

信財戒財,慚愧亦財,

聞財施財,慧為七財。

──《法句經》

【提要】

每個人的一生,多少都曾有過發財的夢想,只是有幾人能如願?世人皆愛世間財富,但命終時,卻什麼也帶不走。世間真正的財富,是信仰、持戒、慚愧、聞法、精進、喜捨、智慧等,佛教稱為「七聖財」。世間的財富是虛假無常的,而且又為水、火、盜賊、苛政、不肖子孫五家所共有,此七聖法財堅固不壞,是真正究竟的財富,也是資助成佛的聖法財。

【正文】

金銀財寶,世人皆愛。佛教認為世間的財寶為五家所共有,一旦遇到大水、大火、盜賊、貪官汙吏、不肖子孫,錢財轉眼成空。「萬般帶不去,唯有業隨身」,世間的財富再多,一旦命終,什麼也帶不走。因此,能夠資助我們成就佛道的出世間聖法,才是值得追求的財富。

《法句經》記載,出世間的法財有七種,稱為七聖財,亦即聖者的財富:

1.信仰:《華嚴經》:「信為道源功德母,長養一切諸善根。」信仰是一切善行的根據,我們能對佛法生起信仰,自然能夠依照佛法所指示的去行善,自然能夠引導人生的正確目標,獲得無上的利益。因此,佛經譬喻信仰如手、如杖、如根、如船、如力、如財。

2.聽聞:學佛要聽聞正法才能契入佛道,所謂「以聞思修入三摩地」,因此學佛第一步要「多聞薰習」。而聞法要有「如地植於種,如器受於水,應離三種失」的心態,不能用輕心、慢心,不能有成見、邪見,更不能有妄想雜念,應該用深心、虔誠心、恭敬心、謙卑心、柔軟心、清淨心、稀有心聞法,才能受用。

3.精進:凡是正當、有益於人我的事,努力去做,就是精進。經云:「在家懶惰,失於俗利;出家懈怠,喪於法寶。」懶惰懈怠是人生的大病,因此應該常行精進以對治之。

4.持戒:戒是一種軌範、規矩,是行為依循的準則,譬如火車的鐵軌,能將我們的身心導入道德的正軌,邁向涅槃解脫的大道。戒的根本精神是不侵犯,只要不侵犯而利益別人,就是持戒,這就是佛教止惡行善的根本精神。

5.慚愧:自慚而不造諸惡,於不善法心生羞愧,是為慚愧。《佛遺教經》說:「慚恥之服,於諸莊嚴,最為第一。」能夠慚愧自己有所不知、有所不能、有所不足、有所不淨,道德、人格才能昇華。

6.布施:將自己所有分享他人,就叫布施。例如,對貧病無依的人,給他飲食、衣服、醫藥、金錢等,稱為「財施」;將自己的技術、才能、經驗傳授給人,讓別人明理,獲得智慧,稱為「法施」。此外,不要加諸別人痛苦、害怕,進而幫助他遠離一切憂怖,稱為「無畏施」。

7.定慧:攝心不散,照了諸法,是為定慧。定是慧體,慧為定用,兩者如金與器、燈與光、水與波,相輔相成,不即不離。學佛的人常生清淨心,自然定心而生慧,慧中而有定,有了定慧才能解脫生死,因此,學佛要福慧雙修、定慧等持。

信仰佛法本身就是財富!世間的財富有限、有量、有漏,而且終有消失的一天;唯有出世間的聖財,才能永存不滅,因此求財當求七聖財。

【習題】

1.何謂「七聖財」? 請簡述之。

2.除了七聖財外,還有哪些出世間財?

3.你如何看待世間與出世間的財富?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