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162 第三四課 破戒與破見

寧可持戒不圓滿,

不可破見失道心。

──《佛光菜根譚》


【提要】

對一個修行者而言,道心是一種堅定的向道之心,能否圓滿修行之路,端看一個人的道心是否堅固;一個有道心的人,不論遇到稱、譏、毀、譽、利、衰、苦、樂的事,都能以平常心看待,而逆境正是長養道心的逆增上緣;在漫長的學佛修行路上,我們都應以「道心」為中心點,以「恆心」為半徑,劃出人生圓滿的修行之路。

【正文】

在叢林裡如果讚歎一個有道心的人,常說他是一個「本分的修行人」。所謂的「本分」,就是一種「造次必於是,顛沛必於是」的篤實心態,也就是將佛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,修行到自己的血肉裡,乃至須臾之間,都不悖離佛法。

「道心」即是立志修行佛道之心,是原本即存、無形無相,無生無滅、清淨無染之心。那麼,如何開啟原本清淨的「道心」,即是佛弟子修持的重點。「道心」雖精深微妙,不易發現;但此一道心非在他處,即是這顆每日令我們惴惴不安之心;要如何轉妄心為道心?《佛遺教經》云:「常當一心,捨諸放逸,如離怨賊……汝等但當勤而行之。」

人生在世,金錢不是最重要的東西,道心,才是值得發起的。任何東西都可以放下,但道心一定要把持住。一旦心隨境轉,則沉淪生死苦海;若是能轉妄心成道心,則永離諸苦,得無上法樂。

既然「道心」是讓我們出生死關、至涅槃樂的鑰匙,那要如何保任呢?唯有對三寶產生信心,方能如法修行;而修行之要即是道心。若無此一道心,無法對眾生產生悲心,更遑論對佛教產生熱心。修行人要時時提起正念與道心,提醒自我精進;畢竟發心容易保任難,若無善知識於一旁提醒,則須以法為鑑,以生道心。

千古賢臣如魏徵者不易尋,但佛法大海只要深信即入;因此佛陀諄諄教示:「求善知識,求善護助,無如不忘念。若有不忘念者,諸煩惱賊則不能入。是故汝等,常當攝念在心。若失念者,則失諸功德。若念力堅強,雖入五欲賊中,不為所害;譬如著鎧入陣,則無所畏。是名不忘念。」此一不忘念即是以正信、正念為基礎,道心為保任,時時將重心放在自省自覺上,時時觀照自心,處處了知不昧,如此方能開發智慧,行事處世方能斷驕氣、無傲骨、戒貪念、保道心、智慧明而滅痴闇。

在佛教的叢林裡,選任住持的時候,主要條件就是要看他有沒有道心?有道心,愛護常住,尊重大眾,接待十方,一切都本諸道德理念,寧可自己吃虧,也不對人失禮冒犯,如此才算具備基本的住持條件。一個有道心的人,才能和諧大眾;有道心的人,才能和平處眾;有道心的人,才能讓十方大眾和悅。所以今日的社會,所有領導人都應該有道心,有道心才能做正人君子,有道心才能領導十方。

【習題】

1.何謂「道心」?

2.如何培養「道心」?

3.為什麼「寧可持戒不圓滿,不可破見失道心」呢?

【延伸閱讀——佛光菜根譚】

1.不念舊惡,才能化阻力為助力;不退道心,必能轉煩惱為菩提。

2.毀謗,是考驗道心的試金石;障礙,是翻越我慢的踏腳板。

3.做人要有慈心,處事要有耐心,公務要有道心,治學要有慧心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