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092 第十七課 金錢

黃金非毒蛇,淨財作道糧;

外財固然好,內財更微妙;

求財要有道,莫取非分財。

──《佛光菜根譚》


【提要】

佛陀曾經說過:「金錢是毒蛇。」但是金錢只要取之有道,不必顧慮它是毒蛇,重要的是如何使用金錢。若只知儲存、積聚,不知修福,不知供養,即使有再多的金錢又有何益處?一旦無常來臨、大限一到,屆時都要兩手一放離開人世,留下龐大的家產,可能還會令兄弟鬩牆、子孫爭吵,豈不枉費了一生的辛勞。

【正文】

人類要在這個世間生活,日常的食衣住行育樂,無不需要金錢,有一句話說:「金錢不是萬能,但是沒有錢萬萬不能。」點出了為什麼有很多人總是「向錢看」。

錢財人人都愛,但是「君子愛財,取之有道」,金錢本身非關善惡,端看使用者如何運用它,貪求非分之財,使用非法的手段得到的金錢就是毒蛇;正當的營利所得,金錢也可以用來造福人群。

在佛門中,金錢更是弘法的資糧,一切佛教事業的推動,也必須有錢財的資助才能進行,比如設立佛學院、念佛堂、禪堂、電視台、雜誌社、學校、醫院等;另外,在慈善救濟的事業中,金錢的救濟更是解決燃眉之急的第一藥方。

佛經敘述西方淨土,是一個黃金鋪地、七寶樓閣矗立的富麗世界;東方藥師如來的淨土,也是一處衣食豐足,物質充裕的地方,那裡琉璃為地,金繩界道,城闕宮閣,軒窗羅網,皆七寶而成。所以,學佛之人,並不是貧窮才是有道心;心中能少欲知足,不為金錢所役,有多餘的錢財樂善好施,贊助佛法的弘揚,金錢也可以造福萬方。

另外「有錢是福報,會用錢才是智慧」,有的人寧可把金錢積聚起來,捨不得用,也不肯用在自己的家人身上,或去廣行布施、廣結人緣;好比《伊索寓言》裡面的一則故事:

有一位守財奴,變賣他所有的財產,換成了一塊金子;他把金子埋藏在一個地洞裡,並且每天都偷偷地去看它。有一個僕人,注意到他的行動,發現了地洞藏金的祕密,便將那塊金子偷了去。守財奴第二天再去看的時候,發現金塊不見了,忍不住嚎啕大哭起來。鄰人看他這麼悲痛,問明了事情的始末,便告訴他說:「不要悲傷了,你只要去拿一塊石頭,用金紙包起來,依舊將它放在洞裡,心裡想著那是金塊就好了呀!這樣與你擁有真正的金塊,並沒有什麼不同!」

有錢捨不得用,跟沒有錢是一樣的,所以錢要用了才是自己的。除了外在有形的金錢,佛門更注重是否具備「信、戒、慚、愧、聞、施、慧」等法財的擁有。因為這些法財是任何人都偷不走的。

【習題】

1.何謂「外財」、「內財」?

2.試問金錢買不到什麼?

3.如何運用金錢?

4.怎樣求財,才算有道?

【延伸閱讀——佛光菜根譚】

1.金錢可以買到奴隸,但買不到人緣;金錢可以買到群眾,但買不到人心;金錢可以買到魚肉,但買不到食欲;金錢可以買到高樓,但買不到自在;金錢可以買到美服,但買不到氣質;金錢可以買到股票,但買不到滿足;金錢可以買到書籍,但買不到智慧;金錢可以買到床鋪,但買不到睡眠。

2.佛教並非全盤否定金錢,對於取之有道的金錢,稱為淨財;淨財可以推動各種事業的發展,使社會安和樂利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