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32 第五七課 八識

識馬易奔,心猿難制,

神既勞役,形必損斃。

──《緇門警訓》

【提要】

佛教教義主要談「心」,其中以「唯識學」對人類起心動念的分析最為精細。其將人的心識分為八種,稱為「心法」,即: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、末那識、阿賴耶識。人類心靈深處雖然存著各種愛恨恩怨的潛意識,但在遇到外在環境的人事物而欲起現行時,還可以靠現前的真心智慧來防範惡緣,增加善緣。真心與智慧的強大,要靠我們勤修戒、定、慧來達成,如此,真心與妄識的心理交戰過程,即為「轉識成智」。

【正文】

兄弟八人一個痴,一個在家出主意;

五個門前做買賣,一個往來傳消息。

這首詩偈傳神的形容了心的八個作用,也就是八識的譬喻。

八識分別是: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、末那識*1、阿賴耶識*2。

「五個門前做買賣」,指的就是打前鋒的前五識:

1.眼識:依於眼根,了別色塵。

2.耳識:依於耳根,了別聲塵。

3.鼻識:依於鼻根,了別香臭。

4.舌識:依於舌根,了別滋味。

5.身識:依於身根,了別痛、癢、寒、熱等觸覺。

「一個往來傳消息」指的是第六意識:意識有思惟、了別的能力,前五識如果沒有經過第六意識的思惟,則眼睛所看、耳朵所聽、鼻子所嗅、舌頭所嚐、身體所觸,根本不會生起美醜、好惡、香臭、酸甜、粗細等感覺,就不會因貪愛而執取,或因不順己意而排拒,更不會因此而生起貪瞋痴等無明煩惱,所以我們平常舉心動念都是意識的活動力。

「一個在家出主意」指的是第七末那識,此識執第八阿賴耶識為我,所以像忠臣一樣,將前六識造作諸業之後,留下的餘習種子,全部傳到它心目中的主人──第八阿賴耶識之中。

第八阿賴耶識不能分辨好壞,凡是第七末那識傳來的種子,第八阿賴耶識都毫無分別地照單全收,所以說它「痴」。

八識各有職司,第六識「心」領導著「眼耳鼻舌身」前五識去從事種種活動,當前六識造下種種善惡業後,將由「第七識」傳送給「第八識」。第八識又稱「藏識」,它把人所造的所有善惡業全部都貯藏起來,因此就像一只無形的儲藏庫、保險箱。它是生命中的主人,《八識規矩頌》說:「去後來先作主翁。」人死時,眼耳鼻舌身皆不發生作用,但識要到最後才會離去;入胎時,第八阿賴耶識也是第一個去報到的。

所以阿賴耶識是我們生命的主體,它永不毀壞,也永不遺失,它就像串起念珠的線,貫穿了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藉著它,三世的生命因此生生不息、循環不已。它尤其像一畝田,在田中播下什麼種子,就會結什麼果,所謂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」。每個人都可以是命運的主宰者,所以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,就看自己如何在八識田中播種、耕耘了。

【註釋】

*1末那識:此識恆與我痴、我見、我慢、我愛等四煩惱相應,故其特質為恆審思量。此識為我執之根本。

*2阿賴耶識:指第八識。意謂執持諸法而不迷失心性;以其為諸法之根本,故亦稱本識;以其為諸識作用之最強者,故亦稱識主。又因其能含藏生長萬有之種子,故亦稱種子識。

【習題】

1.何謂「八識」?

2.試分析前五識與第六意識之不同。

3.為什麼「識」是生命的主體,而且永不毀壞,也不遺失?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