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44 第五四課 寧靜的心

唯有在寧靜中,不亂看、不亂聽、不亂說,

我們才能找回自己,增長智慧,

見人所未見,聽人所未聽,說人所未說。

──《佛光菜根譚》


【提要】

所謂「寧靜」,不是指外在的一切運作停止,主要是內心自然沒有聲音,而不是抹煞外在的一切聲音。就如「禁語」,不僅是嘴上不講話、手接觸東西無聲音或走路時腳下無聲,而是要做到心裡沒有聲音,即使在熱鬧場所,心靈仍然澄澈靈明,絲毫不為外境所動。此時,就是心靈的寧靜,心靈的莊嚴。

【正文】

一切享受,沒有比寧靜更為享受。「寧靜」,是人人都需要的。當你要看書時,你需要一個寧靜的環境思考;當你內心難過時,你需要一個寧靜的地方沉澱心情。在我們的生活中,有許多事情的成就,是需要一個寧靜的時刻,一顆「寧靜」的心來面對處理。將心靜下來,我們才能從千頭萬緒的想法衝擊下,理出智慧來。

在日本清水寺的佛教寺院裡,有一群可愛的猴子雕像,這些猴子有的用手遮住眼睛,有的用手遮住耳朵,有的用手遮住口,一副逗趣的模樣,它們的種種姿態、行為,告訴我們言外的意涵,就是:「非禮勿視、非禮勿聽、非禮勿言。」在日常待人處事中,我們內心會產生種種的貪瞋痴欲望;不該看的去看,不該聽的去聽,不該說的去說,擾得自己心不安寧,怎麼能夠增長清淨的智慧呢?誠如唐朝張拙居士寫的一首偈說:「光明寂照遍河沙,凡聖含靈共我家;一念不生全體現,六根*1才動雲遮天。」每個人都擁有與佛一樣清淨的心,但因平時心念紛馳、三毒*2熾盛,六根的造作,就像烏雲般遮住了自己的本來面目。

如果我們常保有一顆寧靜的心,就能時時覺照到自己的起心動念,就不容易被貪瞋痴習氣牽著走,不會迷失自性。如同禪門北宗神秀大師說的:「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台;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。」處在紅塵的生活中,自己要時時「提起正念」,息滅貪瞋痴的火苗,安頓照顧好自我的心靈。

【註釋】

*1六根:指六種感覺器官,或認識能力,即眼根、耳根、鼻根、舌根、身根、意根。

*2三毒:指貪欲、瞋恚、愚痴三種煩惱。一切煩惱本通稱為毒,然此三種煩惱通攝三界,係毒害眾生出世善心中之最甚者,能令有情長劫受苦而不得出離。

【習題】

1.一個人在哪些時候,最需要寧靜?

2.為什麼一切享受,沒有比寧靜更為享受?

3.在日常待人處事中,如何常保一顆「寧靜的心」?

【延伸閱讀——佛光菜根譚】

1.寧靜則心安,心安則寧靜。

2.靜中有活潑的舉止,才不會失之於沉;動中有寧靜的力量,才不會流之於浮。

3.一個人胸懷真理,才能寧靜致遠,才能超然物外,這種內在財富的享受,才是值得追求的。

4.寡言得以涵智,慈悲必能增德;寧靜足以自處,觀照當能明心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