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330 第八十課 利樂有情

【碑帖文】

十力潛景,四依匡世;踵德連暉,伊人是繼。

宮牆戒忍,燈炬禪慧;並驅生林,分庭安叡。

—恭綽

【作者】

法宣法師(四三四~五一六)隋末僧。

俗姓王,浙江嵊縣人。常州弘業寺沙門。父親王道寄,信奉佛法,經常帶他到寺廟禮佛,七歲即生出家念頭,從此吃素持齋。十八歲時,對《妙法蓮華經》之要旨如數家珍。入唐,常敕召至東都。蕭齊之時,至山陰(今浙江紹興市),開講經律,震響一方。蕭梁建國,衡陽王元簡還專程到郡,恭請法宣為母說法。

【書者】

葉恭綽(一八八一~一九六八)書畫家、收藏家、政治家。

字裕甫,又字譽虎,號遐庵,晚年別署矩園,廣東番禺人。出身書香門第,祖父葉衍蘭以金石、書、畫均聞名於當時。曾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;一九二三年應孫中山召至廣州任財政部部長;一九四九年後,歷任北京中國畫院院長、中央文史館副館長等職。著有《遐庵匯稿》、《交通救國論》、《矩園餘墨》等。另編有《全清詞鈔》、《清代學者像傳合集》、《廣東叢書》等書。

【賞析】

這則碑文,雖短短數句,卻道出了佛教徒匡世濟民、續佛慧命的重責大任,及為此所應具備的認識及行持。這裡所謂的「十力」,指的是佛陀度眾擁有的十種智慧力,遍及一切,無所不知;或指菩薩利生需具備的直心力、深心力、方便力、智慧力、願力、行力、乘力、遊戲神通力、菩提力、轉法輪力。所謂的「四依」,即佛陀開示修行人應依止的四種正法,即依法不依人、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、依義不依語、依智不依識。有了十力、四依這些準則之後,還必須藉戒忍為宮牆抵禦魔軍,藉禪慧為燈炬照亮黑暗才能利樂世間,安住眾生。

由於過去一些人的誤導,讓許多人誤以為佛教是消極的宗教,其實佛教的宗旨是讓大家都能美滿幸福,佛教的目的是讓眾生都能同登覺岸。因此,古來的高僧大德,無不前仆後繼,努力興教利眾;甚至我佛如來,忍受累劫勤苦,誓願拔濟有情。讀過這則詩偈,我們應有此認知。

【習題】

1.簡述佛陀度眾時擁有哪「十力」?

2.何謂「四依」?

3.試述身為佛教徒如何續佛慧命?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