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308 第七五課 空的真義

【碑帖文】

楞嚴經須菩提意根圓通章

須菩提*1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而白佛言:我曠劫*2來心得無礙,自憶受生*3如恆河沙。初在母胎即知空寂*4,如是乃至十方成空,亦令眾生證得空性*5, 蒙如來發性覺真空,空性圓明得阿羅漢*6,頓入如來寶明空海,同佛知見印成無學,解脫性空我為無上。佛問圓通*7如我所證,諸相入非非所非盡。旋法歸無斯為第一。

—廣元敬書

【出處】

《楞嚴經.須菩提意根圓通章》

《楞嚴經》主要是闡明「根塵同源、縛脫無二」之理,並解說三摩提之法與菩薩之階次。其內容初述阿難至外地

托鉢行乞,遭受摩登伽女的誘惑,幾將破戒。佛陀知阿難被婬術所困,遂派遣文殊師利以神咒護持之。待阿難返回住所後,摩登伽女亦尾隨而至。此時佛陀即為此女開示,而使之出家學道。本經最著名者為卷五之二十五圓通法門,本文之〈須菩提意根圓通章〉出於此卷。此經乃是開示修禪、耳根圓通、五蘊魔境等禪法要義的經典。

【書者】

釋廣元(一九二八~)。

俗姓宋,名元如,別號竹雲、頤禪,安徽太和人。台灣佛學院研究班畢業。於台灣汐止彌勒內院落髮出家,禮律航法師為師。曾出任中國佛教會理事、中韓佛教關係促進會副主任委員、中日文化交流書道展協贊員及鑑查員等職。一九六一年,於台北縣樹林鎮開創「淨律寺」,並自任住持。師工書法,擅長四君子畫,尤精墨竹,著有《中國書法概述》、《釋廣元藝文集》等書。

【賞析】

這段經文的須菩提自述其因為悟到「空」義,得到意根圓通,而證得阿羅漢果的經過。

一般人聽到「空」就很害怕,以為什麼都空了,人生還有什麼意義?其實佛教講「空」,意即世間萬物都互為因緣而成,沒有固定的自性,所以稱為「空」。佛家說「真空妙有」,「空」是建設有的。試想內臟不空,如何生存?房屋不空,如何居住?不但實質的東西要空,我們的心也要「空」,否則盡是執著,只會使自己趨於偏狹。所謂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體會空理,才能任運自在,開闊昂揚。

【註釋】

*1須菩提:佛陀十大弟子之一,被譽為「解空第一」。

*2曠劫:謂久遠之時期,即無窮盡之彼時。

*3受生:轉世投胎。

*4空寂:謂事物了無自性,本無生滅。

*5空性:謂悟入空觀,遠離我、法二執之實體。

*6阿羅漢:指斷盡三界見、思之惑,證得盡智,而堪受世間大供養的聖者。

*7圓通:謂遍滿一切,融通無礙。

【習題】

1.為什麼須菩提被譽為「解空第一」?

2.試述「空」的真正涵義。

3.讀完這篇文章,最大的獲益是什麼?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