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96 第六七課 受戒

受戒要發心,心一發,邪魔外道都會遁形;

持戒是守道,道能守,天龍八部都會護佑。

──《佛光菜根譚》


【提要】

《華嚴經》云:「戒為無上菩提本。」持戒是菩提的根本,也是邁向解脫自在的法門。持戒就是一種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的慈悲心與菩薩道的具體表現,也是使社會長治久安的根本之道。

【正文】

二千五百多年前,佛陀住世弘化四十九年後,在臨入涅槃時曾囑咐弟子要「以戒為師」;佛陀入滅至今,佛弟子仍能見聞佛法,正是由於佛陀「制戒攝僧」的緣故,此即所謂「戒住則僧住,僧住則法住」,所以後來中國佛教依照傳承,凡是經過披剃出家者,必須登壇受戒才能成為正式的出家人。

佛陀制戒的本意,雖是專為攝僧而令正法久住,但是戒律並非只有出家眾才需要受持,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,也是世間一切道德行為的總歸。受戒就如學生遵守校規,人民恪守法律一般,所不同的是,校規、法律是來自外在的約束,屬於他律;而佛教的戒律,是發自內心的自我要求,屬於自律。

一般人提到佛教,總認為信仰佛教必須受戒,於是這也不行,那也不能,很不自由。其實,佛教的戒律,其根本精神是不侵犯;不侵犯而尊重別人,便能自由。譬如五戒中的不殺生,就是對別人的生命不侵犯;不偷盜,就是對別人的財產不侵犯;不邪淫,就是對別人的身體不侵犯;不妄語,就是對別人的名譽不侵犯;不飲酒,就是對自己的理智不傷害,進而不去侵犯別人。

不侵犯別人,進而尊重別人,則自他都能自由;反之,凡是身陷牢獄而失去自由的人,探究其原因,都是觸犯了五戒。譬如:殺人、傷害、毀容,就是犯了殺生戒;貪汙、侵占、竊盜、勒索、搶劫、綁票,就是犯了偷盜戒;強姦、拐騙、重婚、妨礙風化,就是犯了邪淫戒;毀謗、背信、偽證、恐嚇,就是犯了妄語戒;販毒、吸毒、運毒、菸酒上癮等,就是犯了飲酒戒。由於犯了五戒,於是身繫囹圄,失去自由,所以受戒也是守法,受戒才能自由;不受戒而行非法,國法也不會放過他,甚至因果道德也會制裁他,因此不要以為受戒是增加束縛,其實能夠受持五戒、真實認識五戒的人,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。

在佛教裡,皈依三寶是學佛的入門,受持戒律是信仰的實踐,佛教徒皈依三寶以後,都應該進一步發心受戒。受戒是一種發心,心一發,任何邪魔外道都會遁形,因為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,如《大智度論》說:「大惡病中,戒為良藥;大恐怖中,戒為守護;死暗冥中,戒為明燈;於惡道中,戒為橋梁;死海水中,戒為大船。」能夠受持清淨戒,自有大力量、大功德,必能感得龍天護佑。

【習題】

1.試述「戒」的意義。

2.戒的精神如何在生活中實踐?

3.試申述「他律」與「自律」之間的差異。

4.為什麼佛陀臨入涅槃時,囑咐弟子要「以戒為師」呢?

【延伸閱讀——佛光菜根譚】

1.受戒是一時的,受持是一世的。

2.受戒比發財更好,尤其戒殺生而護生、戒偷盜而布施、戒邪淫而尊重、戒妄語而誠實、戒毒品而有智慧,更是圓滿人生的不二法門;人生的功名富貴,均在受持五戒中求得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