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 316 第七二課 忠厚與奸佞

忠厚不易偽裝,忠厚最好的考驗是時間;

奸佞也非本具,奸佞最好的考驗是利害。

──《佛光菜根譚》


【提要】

《楞嚴經》說:「因地不正,果招迂曲。」自古以來,有福之人往往是忠實寬厚之人。奸佞之人,也許慨嘆自己用盡心思,為何始終無法如願以償,殊不知自己的心念不正,所言、所行不如法,以至於果報還自受。多少歷史人物可做為我們的借鏡,告誡我們為人應以忠厚為本,忠厚之人心正、行正,自然善果日增;奸佞之人,心惡、行惡,日久終遭惡報。若想擁有美好的人生,光明的未來,唯有自我要求,寧做吃虧的忠厚之士,勿當違非的奸佞之人。

【正文】

中國人一向以忠厚為美德。忠厚之人不貪求、不自私、不損人利己、見利忘義。因此,能夠深受他人的愛戴。反之,奸邪諂媚、花言巧語騙人於一時,不能永遠得逞,所以一個人要想成功,必須忠實寬厚。

忠厚與奸佞是人性不同的對比。忠厚的人眼前看似吃虧,但時間會證明一切;奸佞的人眼前看似得利,最終必為人所唾棄。人際往來中,大家都喜歡和忠厚的人相處,而害怕與奸佞的人交往。如何知道一個人是忠厚或是奸佞呢?「時間」的考驗和面對「利害」關係時,就能知道一個人的品德。

忠厚的人,待人厚道,心胸寬大,寧可自己吃虧,也不願意占人便宜;忠厚的人不容易偽裝,因為當「義」與「利」相衝突時,忠厚者會選擇「義」,所謂「路遙知馬力,日久見人心」,時間是考驗人心的利器。

而奸佞的人即便要假裝忠厚也不容易做到,因為奸佞者最注重的是自己的私利。《論語‧里仁篇》云:「君子喻於義,小人喻於利。」奸佞的人就是小人,為什麼大家會害怕小人?因為在有利害關係的時候,奸佞的人會不惜傷害別人,把他人踩在腳下,自己往上爬。

觀古往今來的歷史,許多忠厚之士輕利重義,像唐朝名將尉遲敬德,由於打仗屢次獲勝,立下功勛而被唐太宗封為「鄂國公」。唐太宗曾想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,但尉遲敬德不因富貴而變更妻室,婚姻雖未談成,卻更深獲唐太宗的賞識。後來尉遲敬德的後世子孫代代富貴昌盛,忠厚之士、重義之人所得善報必能恩澤後代。古人對自身操守的嚴謹與情誼的敦厚,更是現代人學習的典範。

人要當忠厚或是奸佞的人,就看個人的選擇,如孟子選擇「捨生而取義」;東晉大將桓溫則認為,大丈夫處世,不能流芳百世,必當遺臭萬年。不管如何選擇,我們應當切記「因果」是不會辜負人的。

【習題】

1.試分析「忠厚」與「奸佞」之人的性格。

2.試述一則當今社會「輕利重義」的事蹟。

3.試舉古今歷史,忠厚與奸佞之士。

【延伸閱讀——佛光菜根譚】

1.以真誠心對治虛假心,以忠義心對治奸邪心,以仁愛心對治殘暴心,以歡喜心對治憤怒心。

2.智者,不以諂媚之言惑人,亦不為諂媚之言所動;愚者,不以正直之言教人,亦不為正直之言所化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