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052 第十二課 修禪四要

【碑帖文】

是非以不辨為解脫,學問以勤學為入門;

語言以減少為直截*1,煩惱以忍辱*2為菩提*3。—百丈懷海禪師警訓 周良敦書

【作者】

百丈懷海(七二○~八一四)唐代僧。

福州長樂人,俗姓王。二十歲隨西山慧照出家,從南嶽之法朝律師受具足戒。不久到江西南康馬祖道一處學法。後於江西奉新百丈山,自立禪院,制訂清規,率眾修持,實行僧團之農禪生活,師所訂清規,世稱「百丈清規」,天下叢林無不奉行,為禪宗史上劃時代之功績。諡號「大智禪師」,塔號「大寶勝輪」。後來宋、元諸帝又諡號「覺照禪師」、「弘宗妙行禪師」。弟子以黃檗希運、溈山靈祐居首。

【書者】

周良敦(一九五一~)。    

台灣花蓮人,幼承庭訓,蒙其父教柳字,而從事書法,後再從其師陳其銓教授習字,又從王北岳習篆、林隆達先生習行。曾任職於台中港榮工處,離職後即全心投入書法教育,在各大專院校授課;舉辦各項展覽,其中〈釋迦牟尼法相圖〉,費時一年完成;一九九四年以一部《論語》寫成〈孔子聖像圖〉獲故宮收藏,以「法相書法」聞名。

【賞析】

禪,是屬於生活的,這則碑文告訴我們如何在日用中修禪。

首先,在處理是非方面,所謂「公說公有理,婆說婆有理」,我們儘管眼見是非,耳聽是非,但最重要的是,我們的心必須超越是非之外,有一個持平的見解,而不能被是非拉著走。

其次,在求取學問方面,古德說:「學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。」唯有勤於手到,勤於筆到,勤於心到,才能探得精髓,運用自如。

第三,在說話表達方面,古人云:「言多必失。」言語固然是溝通之利器,但也往往因運用不當,而傷人於無形之中。故能言簡意賅,才不致損人損己。

第四,在對治煩惱方面,忍是最好的良方,因為真正的忍不是勉強地接受,而是清楚地認識;真正的忍不是怯弱地退縮,而是勇敢地擔當。唯有忍,才能轉煩惱為菩提。

【註釋】

*1直截:簡單明確。

*2忍辱:菩薩修行的六個方法之一。謂忍耐外在之侮辱、惱害、苦難、虛榮、自大及種種誘惑,使心安住在真理之中。

*3菩提:指斷絕世間煩惱,而成就清淨無漏的智慧。

【習題】

1.面對是非,要以什麼為解脫?

2.求取學問,要以什麼為入門?

3.斷除煩惱,要以什麼為菩提?

4.為什麼語言要以減少為直截?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