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096 第十八課 腳踏實地

只要耐煩有恆,時間的浪潮會將「小」人物推向時代的前端;

只要腳踏實地,歷史的巨手會將「小」因緣聚合成豐功偉業。

──《佛光菜根譚》


【提要】

腳踏實地是做人的基礎。一般人都喜歡與腳踏實地的人往來,因為腳踏實地者為人實在,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一腳印,慢慢的向前進,雖然未能在短的時間內平步青雲、飛黃騰達,但時間會證明一切,時日一久,腳踏實地的人將為人所肯定,備受大眾愛戴、深受人們喜愛。

【正文】

「登高必自卑,行遠必自邇」,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從基礎開始,比如運動員要在競賽場上有亮眼的表現,平日就要把基本動作練純熟;舞者想表現出優美的舞姿,平時就要勤練基本功夫;蓋一棟房子,牢固的地基很重要。

《百喻經》記載:有個愚蠢無知的富人,到另一個富翁朋友家拜訪。他看到朋友的住家是華麗寬廣的三層樓,非常羨慕,心想:「我的財產並不比他少,為何不自己也來蓋一座三層樓呢?」

於是他請來了木匠,問說:「你會蓋三層樓嗎?」木匠說:「會的。」富人就說:「那好,請你建一座三層樓,像某富翁那座樓一樣華麗寬廣。」於是,木匠領著一群工人打地基,忙個不停。富人看大家忙碌的樣子,但卻看不見有三層樓的影子,就問木匠說:「你們在做什麼啊?」木匠回答:「在蓋三層樓呀。」富人又說:「可是你們怎麼老是在下面挖土呀?我要建三層樓呢!」木匠說:「是啊!要先挖地基,再一層一層蓋上去呀!」豈知富人堅持的說:「我不要蓋下面兩層,我只要第三層,你只要蓋最上面的那一層就好。」

木匠一再的解釋,都沒辦法動搖富人只要蓋第三層樓的決心,不得已,他只好停工回去了。這則譬喻故事,告訴我們不切實際,空談理想,永遠也沒辦法達成目標。

又好比「蜀之鄙有二僧」的故事:在四川的邊境有兩位出家僧人,一位貧窮,一位富有。有一天,貧窮的僧人對富有的僧人說:「我想去南海朝山。」富者說:「你要怎麼去呢?」窮者說:「我有一個水瓶,一個飯缽就足夠了。」富者說:「我數年以來想僱船去,到現在還未能成行。你怎麼可能到達呢?」到了第二年,貧窮的僧人從南海回來了,特地去拜訪富僧。有錢的僧人面露慚愧之色。

有一句閩南語俗諺:「暝時全頭路;日時嘸半步。」意思是說,晚上躺在床上時,腦中擬定了很多計畫,打算白天要有一番作為,但是真正到了白天時,昨晚想的計畫卻沒有實踐半分毫,一語道破了很多空想家的毛病。

一件事情的成就,切實的行動占十分之八,故「想」不能把事情做好,腳踏實地去「行」,才能將事情圓滿完成。腳踏實地,耐煩有恆,不投機取巧,不好高騖遠,因果自然不會辜負我們。

【習題】

1.本文的主要內容為何?

2.試述一則「腳踏實地」或「好高騖遠」的經驗。

3.請撰寫三百至五百字的讀後感言。

【延伸閱讀——佛光菜根譚】

1.腳踏實地,埋頭苦幹的人,能得到歷史的肯定;好高騖遠,虛浮懶惰的人,逃不過歷史的審判。

2.擁有才華,但不肯腳踏實地,很難成功;珍惜因緣,更知道勤奮認真,必定勝利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