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184 第四五課 懺悔業障

佛在世時我沉淪,佛滅度後我出生;

懺悔此身多業障,不見如來金色身。

──古德


【正文】

這首偈語是說明:一個修行者在禮佛、自省時的心情。

「佛在世時我沉淪」,佛陀在菩提樹下、金剛座上成道,初轉法輪度五比丘*1起,即從靈鷲山到祇樹給孤獨園,從祇園再到靈鷲山,來往於印度南北弘揚佛法,普度眾生;想到佛陀在世時,自己還不曉得沉淪在什麼惡道裡,沒有親聆佛陀的教示,真是佛世難遇。

「佛滅度後我出生」,現在佛滅度了,我才出生到世間上,「懺悔此身多業障,不見如來金色身」,不免悔恨自己的業障如此深重,見不到八十種好*2、三十二相*3的如來金色身。

奉勸修行者不必太消極、太慨嘆,當初佛陀曾經說過:如果你們要我常住世間而不信受我所宣說的佛法,我活著又有什麼用呢?如果我入涅槃,而你們奉行佛法就如同我久住世間一樣,我又何曾離開你們呢?

所以,佛陀在世不在世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們大家能不能奉行佛法?比方說:佛陀開示我們要慈悲,大家慈悲了嗎?佛陀開示我們要忍辱,大家有忍辱嗎?佛陀開示我們要持戒,大家有持戒嗎?佛陀開示我們要弘法利生,大家弘法利生了嗎?假如我們真能奉行佛陀的教法,以慈悲喜捨來對待大眾,以六度*4萬行來修持自己,以八正道*5來實踐佛法,以四聖諦*6來宣揚佛法,也就等於如來法身常住世間了。

經典上說,佛陀常住於常寂光*7中照顧我們,永處在真理裡指導我們。《金剛經》也說,若是經典所在之處,即為有佛,有佛法的地方必定有佛!所以,我們要注重人我的關係,普度眾生,若見人我關係處,一花一葉一如來!

【註釋】

*1五比丘:又作五群比丘。指佛陀成道後,初轉法輪所度化之五位比丘。即憍陳如、阿捨婆誓、摩訶跋提、摩男俱利、十方迦葉。

*2八十種好:指佛陀善相的八十種細微特徵,如無見頂相、鼻高不現孔、眉如初月、耳輪垂埵等。

*3三十二相:謂佛陀具有的三十二種不同凡俗的顯著特徵。如足下安平、手指纖長、廣長舌、紺青眼、頂成肉髻和眉間白毫等相。

*4六度:指使人由生死之此岸度到解脫之彼岸的六種法門。即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。

*5八正道:指修習聖道的八種基本法門。即正見(正確的知見)、正思惟(正確的思考)、正語(正當的言語)、正業(正當的行為)、正命(正當的職業)、正精進(正當的努力)、正念(正確的觀念)、正定(正確的禪定)。

*6四聖諦:指苦、集、滅、道四種正確無誤之真理。為佛陀最初說教的內容,亦是佛教基本教義之一。

*7常寂光:指諸佛如來法身所居之淨土。

【習題】

1.試述本文之大意。

2.如何讓佛法久住世間?

3.如何將佛法應用在生活中?請舉例分享。

4.你從佛法中獲得什麼?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