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348 第八六課 即心即佛

念佛無非念自心,自心是佛莫他尋;

眼前林樹並池沼,晝夜還能演法音。

──明‧呆菴普莊


【正文】

我們經常「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」地念個不停,有人問:「佛為什麼要我們念呢?」「佛只念一句就好,為什麼要一直念個不停呢?」

有一個小孩一直呼喚他的母親:「媽媽!」「嗯!什麼事?」「媽媽!」「做什麼?」「媽媽!」「什麼事?說呀!」他的母親不耐煩了,很不高興地罵:「叫什麼叫!煩不煩呀!」孩子反問:「我只叫了幾聲,媽媽就不耐煩了,你每天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地念個不停,阿彌陀佛不會討厭嗎?」

阿彌陀佛當然與人不同,母親雖有愛護子女的心,但過分了難免會怨瞋。而佛是沒有瞋心的,佛是依他的願力要我們稱念的,依稱念的誠意,而與他的心相應。說是念佛,倒不如說是念我們自己的心來得恰當。

明朝的呆菴普莊禪師*1說,「念佛無非念自心,自心是佛莫他尋」,真正的念佛是即心即佛*2,即佛即心。「佛在靈山*3莫遠求,靈山就在我心頭」,故有唯心淨土、自性*4彌陀的說法,那是因為我們自性裡,本來就具備有諸佛如來的心。

「眼前林樹並池沼」,在西方極樂世界裡,有七寶行樹*5、七重樓閣、八功德水*6等種種莊嚴美妙。我們清淨的自性裡,當下也具有這些功德!

「晝夜還能演法音」,我們只要心裡不斷地自我勉勵,時時不忘念佛、念法、念僧,就能保有靈明不滅的一念善心。念佛也不一定要用念珠,看到電線桿,一根根的順著念佛號,電線桿就是念珠;看到田地,依著田地一塊塊的念下去,田地就是念珠;看到人,按序一個個的念下去,人就是我們的念珠。

所以大地山河、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念珠,都是我們與佛心結合的橋梁。故一切是佛,佛是一切,我與佛無二無別!把佛性念出來,把自己的主人翁叫醒,是我們學佛最要緊的事!

【註釋】

*1呆菴普莊禪師:明初臨濟宗楊岐派禪僧。浙江仙居人,又稱敬中。於天童山出家,後參謁天寧寺了堂惟一,為其法嗣。

*2即心即佛:又作是心即佛、心即是佛。無論凡夫心、佛心,其心之體與佛無異,此心即是佛。此係由《華嚴經》「心佛及眾生,是三無差別」之思想而來。

*3靈山:靈鷲山的簡稱。指印度佛教聖地,佛陀曾在此說《法華經》。

*4自性:指人本來具有的清淨心。

*5七寶行樹:指極樂淨土之林,由金、銀、琉璃、硨磲、瑪瑙、珍珠、水晶等七寶所成。

*6八功德水:指具有八種殊勝功德的水,即:澄淨、清冷、甘美、輕軟、潤澤、安和、除饑渴、長養諸根等八種。

【習題】

1.你平常喜歡念佛嗎?為什麼?

2.念佛無非念自心,何謂「自心」?

3.試舉三個「念佛」的好處。

4.「即心即佛」為什麼還要念佛呢?

5.如何念出佛性?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