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008 第一課 一心二門

心地含諸種,普雨悉皆萌,

頓悟花情已,菩提果自成。

──《六祖壇經》

【提要】

《大乘起信論》云:「依一心法,有二種門。云何為二?一者心真如門,二者心生滅門;是二種門皆各總攝一切法。」由於心具有這一體二面的關係,所以稱「一心二門」。我們的心,一念頓悟,放下身心,解脫自在,不受煩惱;一念生迷,鑽牛角尖,掀風起浪,不得安寧。過去古人探討心性是善?是惡?各有高論,大多是從倫理道德的角度去闡發。佛教則從究竟解脫的角度,主張「一心開二門」,認為宇宙人生的實相與眾生心不一不異,唯有去妄證真,才能回歸原本的清淨自在。善惡皆具,應該發揚善的一面,革除惡的一面。

【正文】

「佛是已覺悟的眾生,眾生是未覺悟的佛」、「心、佛、眾生,三無差別」都說明眾生與佛本具同一心性,只因無明妄動而有生住異滅、迷悟染淨之相。《大乘起信論》為了說明心的這種性質,遂將含攝諸法的眾生心,分為「心真如門」與「心生滅門」,以顯其體用,稱為「一心二門」。

1.心真如門:心的本體,沒有生住異滅、迷悟染淨等對待差別之相,為絕對平等之理體,此理體不生不滅,不增不減,真實如常。

2.心生滅門:心的動相,隨緣生滅,故產生生住異滅、迷悟染淨等對待差別之相。

心的本體能顯現萬法,然凡夫偏於妄情,故不見平等之理體,若除妄情,則真如之體自現。故知真如、生滅二門,實則不一不異。就義來說,真如門是絕對平等的本體,不生不滅的實在;生滅門則是相對差別的諸法,生滅變化的現象,二者截然不同,故說不一。就體而言,非真如本體之外有生滅現象,非生滅現象有真如本體,因此真如即生滅,生滅即真如,故說不異。以水波的關係為喻來說,水是體,波是相,此為不一;離水則無波,此為不異,故知不一不異是一體之二面。

從以上的詮釋得到一個結論:宇宙萬有之本體為一心,眾生與佛同具此心。由心之本體而言,具有不生、不滅、不增、不減等性質,為絕對的無差別相,稱為心真如門;由心之動相而言,具有生、滅、增、減等性質,為相對的差別相,稱為心生滅門,此二者為一體兩面之關係,即稱為一心二門。若以禪宗公案「慧可安心」來說,未安之心就是心生滅門,已安之心就是心真如門,因此凡夫只要識心*1寂滅,泯除妄想動念,即可見性悟道。

【註釋】

*1識心:謂真如門所依之心與實相一味之理會合。亦指六識或八識之心王。《楞嚴經》:「一切世間十種異生,同將識心居在身內。」

【習題】

1.試述「一心二門」之涵義。

2.為什麼說眾生是未覺悟的佛?

3.如何進入「心真如門」?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