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166 第三五課 樂觀與悲觀

樂觀如明燈,照亮希望的前程;

悲觀如毒品,腐蝕健康的心靈。

──《佛光菜根譚》


【提要】

佛教講「無常」,凡事可以變好,也可以變壞。悲觀的人為自己失去的東西而煩惱不已;樂觀的人卻永遠為自己還擁有的東西而心懷感激。所以,人生沒有絕對的苦樂,只要積極奮鬥,凡事往好處想,世界就會跟著改變。

【正文】

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觀,有的人樂觀,有的人悲觀。樂觀的人凡事都往好處想,都持樂觀的看法;悲觀的人凡事都往壞處想,都持悲觀的看法。

其實,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樂觀,也沒有絕對的悲觀;「心生則種種法生,心滅則種種法滅。」樂觀、悲觀,當然有外在的因緣,但多數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。

有一個國王,出外打獵的時候不幸弄斷了一節手指,問身邊的大臣該怎麼辦?大臣帶著樂觀、輕鬆的口氣說:「這是好事!」國王聞言大怒,怪他幸災樂禍,因此將他關入大牢。一年後,國王再次出外打獵,被土著民族活捉,將他綁上祭壇,準備祭神。巫師突然發現國王少了一截手指,認為這是不完整的祭品,就將國王釋放,改以國王隨行的大臣獻祭。國王慶幸之餘,想起了牢中樂觀的大臣,他曾經陳說自己斷指是好事,就立刻將他釋放,並對他無故受了一年的牢獄之災致歉。這位大臣仍然樂觀的說:「一年的牢獄之災也是好事,如果我不是坐牢,試想陪陛下出獵而被送上祭祀台的大臣會是誰呢?」

所以,好事不一定全好,壞事也不一定全壞;佛教講「無常」,凡事可以變好,凡事也可以變壞。悲觀的人永遠都是想到自己只剩下百萬元而擔憂,樂觀的人卻永遠為自己還有一萬元而慶幸。

蘇東坡在被貶謫到海南島的時候,島上的孤寂落寞,與當初的飛黃騰達相比,簡直判若兩個世界。但蘇東坡隨後一想,宇宙之間,在孤島上生活的,也不只是他一人,大地也是海洋中的孤島,就像一盆水中的小螞蟻,當牠爬上一片樹葉,這也是牠的孤島。所以,蘇東坡覺得,只要能隨遇而安,就會快樂。

蘇東坡在島上,每吃到當地的海產,他就慶幸自己能到海南島。甚至他想,如果朝中有大臣早他而來,他怎麼能獨自享受如此的美食呢?所以,凡事往好處想,就會覺得人生快樂無比。

佛教裡的出家僧侶,一襲袈裟,一雙草履,到處行腳雲遊。他們可以與乞丐同行,但也可以與君王同坐,看起來孑然一身,但是他擁有法界,與全宇宙的眾生同體,這又何來孤獨之有呢?

所以,人生沒有絕對的苦樂,只要有積極、奮鬥的精神,只要凡事肯向好處想,自然能夠轉苦為樂、轉難為易、轉危為安。海倫凱勒說:「面對陽光,你就會看不到陰影。」積極的人生觀,就是心裡的陽光,此言誠不虛也!

【習題】

1.為什麼說「樂觀如明燈」?

2.試例舉「樂觀」與「悲觀」的人有哪些不同?

3.讀完這篇文章,讓你體悟到什麼?

【延伸閱讀——佛光菜根譚】

1.樂觀的人,永遠為自己「比下有餘」而慶幸;悲觀的人,永遠為自己「比上不足」而遺憾。

2.悲觀者說人生是一杯苦酒,樂觀者說人生是一杯香檳,和善者說人生是一杯清水,護世者說人生是一杯甘露。

3.對生活,要樂觀進取;對工作,要勝任愉快;對事業,要精進持恆;對未來,要充滿自信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