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090 為學修行的指南

佛光山萬佛三壇大戒戒會 

時間: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卅一日

地點:佛光山

諸位比丘、比丘尼:

當三十二天的戒期生活結束了以後,你們就要踏上統理大眾、師範人天的征途了。未來的一段長遠日子,應該是既艱鉅又重大的,因此,我想再告訴大家幾句話:

第一、對自己要自尊

在出家法裡面,搬柴運水、出坡勞動,都是修行法門。一個新戒,應該要像個苦行僧一樣,認真去做。在工作中可以莊嚴你的道心,不可自以為受了具足大戒,而慵懶散漫,不肯工作。肯吃苦耐勞的人,將來才能挑起荷擔弘法利生的工作。

與人相處,應該要求自己養成謙卑的美德,要求真才實學、涵養道德及對佛教的貢獻,而贏得別人的恭敬;不可光憑我是出家眾,就要別人尊重我們。你們應該自忖:我是否具備成為一位師範人天所應有的一切德目、條件?我憑什麼驕矜自滿,要人尊敬?因此,你們必得要先自尊自重,而後才能獲得他人尊重。

第二、對弟子要提拔

各位受完戒後,到處參學、弘法,將來德高望重,也會有人依止你們為師父,有了弟子之後,應該如何呢?

徒弟不管如何眾多,不可以占為己有,要知道徒弟是佛教的,不是個人的財產。師父對弟子只有盡義務,不要想享受權利。你要為人師父,應該自忖:我對徒弟能夠養育他嗎?能夠教育他嗎?能夠提攜他嗎?如果你有力量,就可以收人為徒,否則,不可以耽誤他。收了弟子,不可以把他留在身邊做事,要知道一個道場永遠有做不完的法務,怎麼可以拿他有限的青春,來做無限的法務?因此,對弟子,應該讓他去參學、研究佛法,為整個佛教貢獻力量,而不只是為自己的寺廟而已。

第三、對事業要熱心

各位既然發心出家受戒,今後就要發菩提心,貢獻你們的身心為佛教做一番事業。什麼叫做「菩提心」呢?就是「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」的心,所謂「弘法是家務,利生為事業」、「但願眾生得離苦,不為自己求安樂」、「自我犧牲,成就眾生」的心,就是菩提心。你們對於佛教事業應該要發菩提心,熱心去從事。

什麼是佛教事業呢?以文字宣揚佛教的文化工作,以教導勸進後學的教育工作,以慈心扶濟老幼的慈善工作等等,都是佛教事業。因此,你們將來有能力的,自己創辦醫院、學校、孤兒院;力薄的,協助別人;沒有能力的,也要生歡喜心,隨喜、讚歎。能夠講經說法的,要發心弘法布教,宣揚佛法;或發心研究佛學,著作佛書,以文字般若接引群眾。總之,現代的僧侶對事業要有熱心。

第四、對學問要精研

過去大陸上的出家人,或者在禪堂養深積厚,或者在佛學院研究佛法,非得經過十年的涵養,才有出頭的日子。

青年們發心深入經藏,鑽研佛學,非常重要。懂得佛學之後,你才能度化他人,弘法利生。否則,你用什麼來接引眾生?有時我告訴青年們:「你們要讀書、研究佛學啊!」對方會回答你:「我在佛學院讀了三年哩!」佛法浩瀚如海,三年的研究,只不過以管窺天,根本無法了解全貌,非得窮盡一生的精力、智力去研究,否則,無法窺其堂奧。今後你對於學問要有精切研究的熱忱,要做到「為學有如金字塔,要能廣博要能大」。

@第五、對修持要體證

除了對學問要精研之外,對修行更應該實際去體證。現代的出家人所知道的修行,只是早晚的課誦而已,生活中卻缺乏修行。過去的祖師告訴我們,要在生活中去體會佛法。所謂生活裡的佛法,即是搬柴運水、行住坐臥,甚至讀書寫作,待人處事,也都是修行。早晚課勤於課誦,那是修行的一部分,修行還有更廣大的一面。比如,文字是藏諸名山、傳之其人的千年大業,如果沒有當初文人翰士對經藏的編纂,我們今日如何能瞻仰到佛法?你能說讀書寫作不是修行嗎?而教育是百年樹人,作育僧才的工作,不是修行是什麼?因此,今後你們對於修行,要真實深刻地去體證,不要以為枯坐冥思就是修行。 

以上所說的幾點,對於你們今後的修行、為學、辦道都是很重要的指南針,各位要好好記住,並付之於實踐,時時記住弘揚佛法,為教努力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