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090 太原印象

「一筆字書法巡迴展」山西展開幕媒體聯訪

時間:二○一三年七月五日

地點:山西太原美術館貴賓室

提問一:大師好!首先歡迎您來到山西太原。今天的媒體見面會上,一共有三十六家媒體新聞記者,有:新華社、人民日報、中新社、香港衛視、光明日報、中國文化報,以及本地的山西日報、山西電視台、太原日報、太原電視台等等,大家都渴望與您對話,與您對話是大家的一個嚮往。您是第一次來太原?

大師:感謝各位媒體界的朋友們,因為有你們,文化才能傳播,文化才能普遍,社會也才能獲得祥和。我以前曾經經過這裡,但沒有作停留就離開了。這一趟到太原,是昨天就到了,並且還住下來。

提問二:在還沒來太原之前,對太原的印象?

大師:太原這個地方,過去稱「晉」,晉商很會做生意,不但帶動中國的經濟發展,也影響世界的經濟。我出生在蘇北,那裡的生活很貧窮,大概是因為大家不會做生意。另外,山西屬於西北,山西人有許多的特質,例如:人情很厚道,人性很憨直,大家不做作。

提問三:您來到這裡之後,從昨天到今天,對於太原又有什麼樣的印象呢?

大師:從昨天到今天,一直感覺到太原人好熱情,從耿(彥波)市長乃至各部會的領導,都對我太好了。為了準備我「一筆字」的展出,他們一定付出很多的辛苦。像今天的開幕式,這麼多的人來參加,我很感謝,也覺得很慚愧。

提問四:剛才提到,與您對話是很多人的嚮往,為什麼您這麼有魅力?

大師:魅力不敢講。因為我出生在貧窮之家,沒有受過教育,但是這也不表示我不讀書。我在寺廟裡長大,寺廟有一套教育方式,比方不准我們看、不准我們說……在這樣不准、那樣不准的環境中,反而養成我們一種「不看外面,而看自己」的性格。

現在每到一個地方,我都樂於以佛門裡的佛法廣結善緣,給人信心、給人歡喜、給人希望、給人方便,願意為社會的大家服務。或許這就是大家願意和我往來的原因。

提問五:太原有兩千五百年的建城史,而您下午將為大家講說「幸福與安樂──幸福生活與中華文化的復興」,幸福生活和中華文化復興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?

大師:我這一生在哪裡講演,都沒有事先預備講什麼題目、什麼內容,都是隨場面的情況而定,大家樂意聽,我就講長一點;不樂意聽,就講短一點;大家肅靜了,我就講多一點;大家不安心了,我就講短一點。

說到中華文化,五千年來當然不完全都是好的,但是到了我們這一代,應該要把中華文化優秀的、光明的、對人有啟發的、好的部分發揚光大。例如書法、繪畫、音樂等等,都可以怡情養性。

過去中國的兒童入學讀書,第一天就是學習寫字,一直寫到他學業完成,畢業了還是要寫,可以說一生都在寫。一筆一筆書寫,不含糊帶過,慢慢地,從寫字裡養成一個人的定性、修養,或者完成計畫的功夫。

講到「幸福與安樂」,這是每個人所希求的。世間上無論什麼東西,擁有得再多、再好,生活不幸福、不快樂、不安全、不歡喜也沒有用,所以人的幸福安樂,勝過物質的擁有。

提問六:太原市的核心價值觀是:包容、尚德、崇法、誠信、卓越。第一個就是包容,一個城市如何做到包容?

大師:中華民族有五十多個民族,其中,比較大的民族就是漢、滿、蒙、回、藏五族。過去有所謂「五族共和」的口號,就是希望大家能和諧相處。如同人的五根手指頭有長有短,但是他們必須合作,才能拿東西,才能有力量。

所以,我覺得中華民族各有各的文化,文化不同沒有關係,但可以「異中求同」;從不同的裡面,求我們人要慈悲、要尊重、要包容、要友愛的「同」。就像你穿的衣服、我穿的衣服,你的長相、我的長相,乃至我們的性別也不一樣,但是在性格上,有時候也可以求同。

所謂「同中存異」,大家同是社會人,但也有一些不同。例如:語言不同、生活的節拍不同、生活的習慣不同等等。不過,這沒有關係,讓各種「不同」存在也很有趣。就像我們這一次到內蒙古,內蒙古的文化和江南的文化就有不同,所謂「南船北馬」,南方人乘船,小船搖啊搖,搖了半天,也沒能前進多少路;北方人騎馬,在草原上奔放四方,瀟灑快速。所以,我也曾經嚮往北方民族的生活。

山西位在西北,也是靠近北方,希望今後這裡的人能進一步把北方、南方的文化調和,讓彼此多接近、多了解。

提問七:您曾說過,人生最講究的修養就是律己,做人厚道才能成事,而我們太原市的核心價值觀,第一個就是忠誠。

大師:耿市長是一個很厚道的人。多年前,我一眼見到他,就覺得這個人做市長很適合,他一定能為民謀福利,不自私,所以我很樂意交這種朋友。

這次我能到太原來,也是感念山西人的厚道。厚道的人不奸詐、不玩小動作,很坦蕩。當然,這個社會並不是全部依照我們的理想,到處都是極樂世界,都是天堂、淨土,那是不可能的,人也會有好的或不好的。所以,我常常說這是一半一半的世界,男人一半、女人一半,好人一半、壞人一半,白天一半、晚上一半,在一半的世界裡面,我們要把善美的、淨化的、真實的提升,讓它更好。

提問八:山西寺廟裡的壁畫是全國最多的,壁畫和佛教的關係為何?

大師:中華文化當中,佛教的雕刻、塑像、繪畫、寫經等就占了很多,所以一直流傳下來,其中也關係到各國的收藏。如一百年前,英國、法國把敦煌的寶藏帶了回去,這也很好,既幫忙我們保存中華文化,也讓我們的文化在世界各國大放異采。所以,凡事不一定要我們自己來,個人太渺小了,大家一起來。

提問九:有一個年輕的媒體朋友問,他在事業上已經知道正確的目標是什麼,但要如何才能達到這個正確的目標呢?因為現在的他有點耐不住寂寞了。

大師:正確的目標,比方做人正派、誠信、坦誠、厚道、不欺詐、不搞小動作等等。但是人性如水,是往下流的,要往上流就比較困難。所以,這一位青年朋友要想改變自己,就不能往下流,要往上流;要做上流社會的上流君子、正派人士,就要多辛苦。

提問十:很多人進了寺廟之後,都會覺得心裡很清淨、虔誠。但是聽說您在佛光山還舉辦佛教的婚禮?

大師:釋迦牟尼佛的弟子除了出家人,也有在家人。出家人,叫做比丘、比丘尼,不可以有婚姻關係,但是在家人,男居士、女居士可以結婚,甚至用佛教的儀式進行。這就像過去中國的風俗習慣,小孩剛出生,長輩會帶他到寺廟裡拜拜,求個法名,祈求平安;或是做個儀式,讓他成為寺院裡的信徒。小孩慢慢長大,要上學了,有入學式;畢業了,有畢業典禮;結婚了,有結婚典禮;事業有成,也有各種相關的典禮。

事實上,從釋迦牟尼佛的時代起,佛陀就曾為須達長者的家庭祝福,甚至還為長者的媳婦玉耶女開示如何做一個好妻子等等。

提問十一:您說要「給人信心、給人歡喜、給人希望、給人方便」,我們要怎麼努力才能做到?

大師:首要是克己,克服自己的私欲,不要什麼都是想到自己,我想、我要、我認為、這是我的……不要這樣,利益要分給大家,彼此都是有緣人,要你為我、我為你。如果人人都能你為我、我為你,互相尊重,這個社會就會很和諧,大家就能增進友誼,生活會美滿快樂。

提問十二:您最大的心願是什麼?

大師:兩岸和平。和平是普世的價值,大家都是兄弟姊妹,人人都是中國人,如果不和平,還要在戰場上相見,那就不大好了。中華民族在歷史上,已經有很多慘痛的例子,我們不希望再發生。所以現在人類的文化要有一個提升,凡事往好處想,往好處做,未來的社會也就會更真、更善、更美了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