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104 要建立因果觀念

上海《瞭望東方周刊》專訪

時間:二○一一年五月廿二日

地點: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客堂

提問一:這些年您提出弘揚「人間佛教」,但是我看過您的解釋,不同的時期,解釋是不同的,有點困惑。請問您,人間佛教的核心是什麼?

大師:人間佛教就是佛教。因為從二千六百年前釋迦牟尼佛成立佛教之後,佛教的流傳,慢慢地就變了樣子。比方說,佛教喜歡在山林裡,少到社會上來;佛教成為寺院裡的膜拜,與家庭少了關係;佛教成為出家人的專利,在家信徒沒有參與;或者佛教只是重視誦經拜佛,沒有重視人間的生活。因為這樣的關係,所以我們就為佛教訂了一個新的方法,叫做「人間佛教」,要重視生活、重視家庭、重視社會,讓佛教更能普遍地發展。進一步說,舉凡佛說的、人要的、淨化的、善美的,就是「人間佛教」。

提問二:現在大陸政府提出建設「和諧社會」,您覺得人間佛教能對和諧社會有哪些方面的促進、幫助?

大師:佛教就是一個和諧的社會。當初釋迦牟尼佛創立佛教僧團,叫做「六和僧團」,像我們稱作「和尚」,就是要奉行「六和」;不只是一個「和」而已,有六種「和」。哪六和呢?比方,戒和同遵,大家要共同遵守法律;見和同解,大家的思想、見解要一致;利和同均,大家的利益要均衡;身和同住,大家住在一起,共同修行、生活,很快樂;口和無諍,大家的語言要和平,不要鬥爭;意和同悅,大家的心意要和平,都很歡喜。

「六和」的文辭不太好懂,用現代的話來說,就是:第一,要法制平等;第二,要思想統一;第三,要利益均衡;第四,要身和同住;第五,要語言和諧;第六,要心意和悅。

當初教團有這六個條件,是大家必須遵守的。而現在的寺院、佛教,則要重建佛教的制度、戒律,對於釋迦牟尼佛最初為佛教訂下來的這許多規章、辦法,應該要把它重新復興。是人間佛教也好,是傳統佛教也好,都是一樣的,佛是一個,我們所信奉的就是原始佛教本來的教訓、開示。傳統的佛教叫人間佛教,現代的佛教也是叫人間佛教,把傳統與現代融和還是人間佛教。

提問三:以前政治上對於宗教會有防範的心態,還有壓制的成分,那麼現在大陸的政策慢慢開放,就是對佛教,也在放鬆它,促進它的發展。您覺得佛教對於幫助社會,還有一個多大的空間?

大師:佛教和政治是不對立的,政治不要防範佛教,政治要護持佛教,給佛教很多發展的空間,讓佛教幫助政治,輔導政治的發展。因為佛教要維護社會的道德,佛教要淨化人民的心靈,佛教要促進社會的次序,佛教要改良社會的風氣,對政治是有幫助的。

再說,自古以來的佛教,從印度到中國,邪教、邪道我是不知道,但是正當的佛教,和政治是沒有對立的,是把政治人物當作是一間公司、工廠的董事會,你們董事在台上怎麼樣做,我們管不著,我們只管生產、只管服務,只做一些善事。就是過去歷史上的改朝換代,佛教也不管,哪一個人當家作主了,我就是擁護你。所以,政治人物應該要把佛教當作最好的朋友、最好的輔導方法,它對施政有幫助,對整個社會的發展有幫助,尤其佛教講「慈悲」、「結緣」、「因果」等等的道理,對國家社會的幫助很多。

現在中國大陸雖然已經開放一些,但是我們希望今後對佛教人才的培養,對佛教傳教的自由,對佛教僧侶的戒律約束,以佛教過去的規矩來建立佛教的制度,讓佛教也能配合國家的政策,做一些對人間有益的事情。

提問四:中國有這麼大的一個地方,所以寺廟特別多,但是現在寺廟在管理上並不太理想,有一點亂,這也造成人們對僧侶和寺廟、和佛教的誤會。您有什麼好的辦法、建議提出嗎?

大師:世間上任何一個團體、任何一個社會,都是好好壞壞,你說要求其絕對清淨、美好,那就到極樂淨土了。我們都是在人間,是人,總會有一些人的習慣、不到的地方,畢竟還沒有成佛。何況寺廟的出家人縱有一些不如法,比起一般社會的人還是要好一點。為什麼?比方他不敢公然吃菸、喝酒。但是社會上的人,他就不管這些了,都是說:「再來一杯酒!」「再來一支菸!」我的意思是,佛教徒至少還有一個慚愧心,還有一點顧忌,是很可愛的,不要去鄙視他們。

當然,在社會團體裡,能有這樣一個美好的佛教,也會給它淨化、給它清淨、給它更好。所以,希望國家要有真正適合佛教的輔導辦法,給予佛教很多自治的空間,讓佛教會、佛教寺廟,有一定的制度、一定的規矩,以戒為師,以制度為用,我想佛教慢慢地就會健全了。還有,佛教要培養人才,有了人才,才能治理佛教、才能傳播佛教、才能協助施政。

提問五:我是不是可以這麼理解?像現在大陸的佛教,在管理上有交叉的情況,比如園林部門在管、文物部門在管,宗教局也在管,這樣的話,就讓它沒有了自治的空間。

大師:你們在本地認識到的、看到的情況,說出來當然也都很有道理,如果你認為這些確實是一個缺點,把它修正就好了。

記者:您覺得是這樣嗎?

大師:現在中國的佛教,興旺、開放,做法事都很自由,我也滿肯定的。至於內部究竟有一些什麼問題,還需要再多研究。尤其是,我有覺得文物局、觀光局這許多單位,應該和佛教不可以扯上關係,要還給佛教一個清淨,因為佛教基本上不是一個觀光的地方,而是一所教育的學校,你能到學校裡去參觀嗎?寺廟可以給你來參觀、禮拜,淨化心靈,但不是給你來休閒的。像宗教局,也必須要有對宗教了解的專業人員,來輔助佛教發展,有益於國家社會,而不是管理。

宗教是神、是心、是佛,是另外一個超越的世界,用一般世俗所謂的人事管理來管理佛教,並不是很妥當。

提問六:大家知道佛光山有那麼多的寺廟、有那麼多的人,但是管理得井井有條,您覺得有什麼經驗可以介紹的嗎?怎麼做到的?

大師:佛光山有三百間寺院,有一千多個出家的比丘、比丘尼,有五百萬個左右的在家優婆塞、優婆夷,也就是男居士、女居士。但是我們不像社會有什麼階級、懲治、管理,甚至我們也沒有資金,只有公益基金,公益基金是捐助給社會,用來救濟社會、幫忙社會的。

我們最大的一個管理法,大概就是「不要錢」,所有的人都是義工,不儲蓄,沒有說一個月領多少薪水、待遇的。可以說,我們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者,不私有。

不想要錢,就不會跟別人一樣。因為沒有錢,就會要幫忙做事、工作;有錢,就會想要去開店賺錢。有錢很麻煩。當然,我們也不是說不要錢,錢也是可以用來幫忙社會,只是說個人不儲蓄。

提問七:就像我所了解的,有些寺院也出現不應該在佛門出現的現象。在我的理解,您是說在思想上「不要錢」,還是說有一個什麼辦法?

大師:這必定是少數。當然,寺院就是有不合法,也會有法律制裁。它和人民一樣,犯法了,貪汙了,挪用公款了,行為不當了,法律就會予以制裁。

一田的禾苗,要求它統統都長得很肥壯,一棵雜草都沒有,那不容易,有一點稗草是難免的,就是十根指頭,也有長短不同啊!所以,縱然有一點缺點,也不要把它看成是整個佛教的問題,那是人為的、局部的,可以再加緊改進。  

提問八:您怎麼看待拿佛門做經營和賺錢的事情?

大師:據我所知道的,佛教的出家人有時候也需要錢,但是他不貪汙,不會把錢拿來用到家庭裡面,他一定是說:「來建個藏經樓!」「來建個大雄寶殿!」「來整頓山林!」是出於好意的。所以,有時候社會也不完全了解佛教,以為寺廟都是要錢的。

如果說佛教都不要錢,也不得辦法發展弘法啊!至於說要錢,當然就應該要正當,佛教也講究「淨財」。

提問九:我聽說您要在大陸建佛學院,進行人才培養,可以具體講一下嗎?

大師:在我的理想裡,寺院就是佛學院,每一間寺院都是在宣揚佛教的。不過,教育,有的是僧侶的教育、有的是信徒的教育、有的是青年的教育、有的是兒童的教育,甚至現在佛教還幫忙辦理了一些職業培訓班,也有職業的教育。

自古以來,佛教都是與教育有關,佛陀就是一個教育家,過去很多的文人、士大夫,他們當初青年的時候讀書,也都是在佛教的寺院裡、藏經樓裡,培養知識學問,希望將來報效國家的,像蘇東坡、范仲淹等人,都是寺院所培養的。

所以,佛教應該再積極地、有規模地辦一些有制度的佛教學院,或者佛教大學,像我們在佛光山就辦有好多所大學、好幾所高中、初中、小學。辦教育是佛教專門要服務的、要做的事。

提問十:現代教育注重對腦的訓練,就是人的知識和技能的訓練。但是佛教更注重對心的開發,您覺得,現代的教育與佛教的教育可以互補嗎?

大師:無論電腦、機械,還是要由人腦來控制。說到人腦,就要講到人的心,心為主體,由心掛帥。所謂「心如工畫師」,心就好像美術家,可以畫出種種物;心也好像指揮官,指導眼耳鼻舌身怎麼做。所以,修心很重要。現在的社會,管它科技怎麼發達,佛教都能站在指導立場給予輔導、給予幫助。

提問十一:就我知道的,台灣的基督教沒有發展得那麼快,如果這個數字沒有錯的話,佛教信徒占百分之六十。但是在大陸,基督教卻發展得特別快。佛教是中國傳統文化裡固有的宗教,這樣的現象,讓人很困惑,您怎麼看待?

大師:會有變化的。例如五、六十年前,台灣的基督教很盛況,百分之八十都是信奉基督教。當然也有民間宗教,不過都是受壓制的;也有正當的佛教,但沒有人才,不受重視。基本上,佛教是很受歧視的。不過這也是有因緣果報,因為佛教沒有培養人才。尤其過去蔣夫人宋美齡女士信仰基督教,倡導基督教,使得台灣幾乎基督教化。但是現在不一樣了,為什麼?佛教的人才增加了、佛教的青年增加了,像佛光山有很多的年輕人在大學裡教書、在社會上辦報紙、電視台、雜誌,甚至傳教、講經。

慢慢地,由於這個社會固有文化使然,加上中國人的血液裡本來就流有佛教的血液,再回到佛教的懷抱,也是很自然的事。所以,有一位基督教靈糧堂的林牧師跟我說,現在台灣的基督教信徒只剩下零點二,也就是說信基督教的人很少。他說:「我們佛教人口在普遍發展、增加,不過我們認為,宗教可以共同發展,共同為社會服務,不必說只有一個宗教,就像黨派,不只有一個黨,要大家一起來嘛!社會是大家的。」

基督教也好,回教也好,道教也好,儒家也好,問題是在不要偏頗。不過現在的問題是,佛教比較屈居下風。在大陸傳教,因為佛教有出家人,穿這身衣服,人家看了就說是宗教,要守規矩、要怎麼樣……甚至還有佛像、有寺廟,所以政府就給予很多限制。反觀在基督教裡,因為沒有這些,所以隨便到哪一個家庭、哪一個村莊,宣傳「主耶穌怎麼樣、怎麼樣……」也沒有人管。我們佛教礙於宗教形象,要到哪裡去,宗教局不會說可以,但是基督教要到哪裡去,他們也不會知道。

現在我們很希望中國政府可以給予佛教多一點發展的空間、多一點人才的培養,必定能幫助國家的進步。

提問十二:基督教的迅速發展,是不是跟傳播的方式有關係?基督教的牧師特別會吃苦,他會到那種很偏遠、很貧困的地方傳教。我去了解過,基督教信徒最多的,往往是從那些貧苦的、沿海一帶的農村開始,後來才發展到知識分子。那麼佛教在傳播的方式上、和接觸的人上,會不會有這樣的問題?因為出家人都是住在廟裡,很少到外面走動。 

另外,我的同事知道我要來見您,一定要我請教大師這個困惑:為什麼現在很多信佛的人,都是有錢的人和有權力的人,才有能力去接近佛教的大師,窮人就少有機會去親近?

大師:他所見到的只是他那個部分,像我們所看到的就不是這樣。不過,剛才你講到的基督教,他是以傳教為第一;佛教,他是以修行為第一。傳教是找人講,修行是自己在家修,動力比較不夠。不過今後的佛教會不一樣,因為現在佛教的青年很多,他們講究要活躍、要辦活動。總之就是要有很多人熱心參與,如江澤民先生過去講的,大家要「走出去」、「與時俱進」。

提問十三:他們還感到困惑的,比如辦禪修班,看上去參加的都是企業界或者領導人比較多。

大師:慢慢會普遍。像我們在世界各地的道場,也沒有分別來的是什麼企業家、老人,佛教是很重視老中青平等、貧富一致的,沒有分別。  

記者:應該是這樣的,以前我在書中看到的,釋迦牟尼佛在弘法的時候,會讓一個討飯婆坐在最前面。

大師:對的,尤其苦人更要受尊重。

記者:現在有一個大家觀感不大好的地方,就是有錢人才能坐到前面,而那些心裡有困惑的人,就會覺得害怕。

大師:那是你們造成的、是社會造成的呀!佛教的原意並不是這樣,佛教是講究平等的。在社會上,人有大官、小官、有錢、沒有錢等等各種的分別,但是來到了佛前,無論站在哪個位子,統統都是一樣;每一個人進到佛殿都是第一,就不分別了。所以,就算他不是站在前面,自己心裡也會想:「我跟你們統統是一樣的、是平等的,都是第一的。」

記者:像我如果不是記者,就是一個普通人,那我怎麼辦呢?

大師:我也沒有想說你是記者或不是記者,你說要見,我就跟你見面啊!不過,如果你是記者,我可能不見,為什麼?因為要講很多的話,我沒有時間啊!反而見一般的人,只要講幾句就好了,很容易。這都是不一定的,總之大家互相尊重,你尊重我的時間,我也尊重你的專業,彼此彼此;人類是互相幫助、互相尊重的。

提問十四:現在的社會注重外在對人的懲罰,有法律制裁,但是即使有法律制裁,貪官卻愈來愈多。在佛教方面,是不是有好的辦法可以從心靈上來約束他?

大師:人類有很多的陋習、很多的煩惱、很多的過失。比方貪欲、瞋恨、愚痴,或者說發脾氣、嫉妒、罵人、妨礙別人、排斥別人,乃至於耽著愛情、貪汙、喝酒、娛樂、浪費等等。對於這許多毛病,你說要把它統統都做得沒有,也是困難,這個社會就如佛教講的「五趣雜居」,天、人、地獄、畜生、餓鬼,好人壞人、士農工商ےے大家都混在一起,所以只有用好的一半去影響壞的一半。

貪官之所以要貪,是因為有煩惱,覺得不足。人性好貪小便宜,不過無論貪大貪小,都有對治的方法。例如佛教講布施、喜捨,所謂「捨得、捨得」,有捨才能得,你貪多,對你一點好處都沒有;你布施,反而能廣結善緣,人緣會很好。

此外,佛教還有很多對治的方法。比方你享有,不一定要占有;你共有,不一定要私有。所以,要信佛教,信了佛教,就會有很多的辦法。我相信這些辦法都可以對付不當、錯誤,可以改變人。

提問十五:現在大陸社會上發生了一些事情,比如最近有關食品安全的問題,讓人看了以後,都會覺得特別驚訝。像假奶粉,他在製作的時候就知道會把孩子害死的;甚至還有製作什麼瘦肉精等等的東西。可以說,突破了人的道德底限,超出了人的想像。

還有,就是前一段時期,中國發生了一個案子,在西安,有一個大學生撞到了一個女孩,那個女孩受傷了,但是沒有死。當他看到那個女孩在記他的車牌號碼時,卻拔出刀把那個女孩殺死了。最令人驚訝的是,這個案子出來之後,殺人的大學生竟然受到很多校友支持,這是我們沒有辦法想像的。您怎麼看這件事?為什麼社會上有那麼多突破道德底限的事情?

大師:很多人為了賺取利益,不惜造假、仿冒,使出種種不正當的手段,所謂「偷工減料」,這是良心喪盡,道德不彰啊!這要有人教導他。所以,國家要宣揚佛教。在佛教裡,有不殺盜淫妄酒五戒,所謂「不殺生」,就是不能殺人,一場車禍,已經是過失,還要再去殺人,這是罪上加罪啊!甚至你也不能竊盜、不能妄語騙人,像製造假新聞害人,都是會有因果報應的。

在中國,這個「因果觀念」要建立。所謂「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,不愁不報,時辰未到」、「善惡到頭終有報,只爭來早與來遲」,無論你做什麼事情,天不知道、人不知道,但是自己的良心會知道,因果會知道,因果是饒不過你的,是逃不了的。有人說現在的電腦計算很準確,事實上,因果定律比電腦還要更準確,算得分毫不差。

所以,這個社會要多提倡「好心好報」。像你們出版業就負有責任,要告訴人民凡事都有因果,不能做壞事。這是很要緊的。

記者:我覺得是因為佛教的傳統中斷了很長一段時間,以至於現在社會上的人們已經不相信因果,所以才會有無惡不作的事情發生。比如做假藥、假酒,害死別人,就是抱著一種僥倖的心理。

大師:那許多造假的人當中,有哪一個人發財的?那許多賭博的人當中,有哪一個人贏錢發財的?那許多偷人家東西的強盜當中,有哪一個人發財的?凡事都是有因果的,等到銀行裡的存款用完了,也就要貧窮了。所以,要結善緣、做功德、做好事,好的種子播下去,將來才會收成好,如果都是播撒一些雜種、壞的種子,將來對自己不利啊!

提問十六:但是人們不相信因果,怎麼辦呢?

大師:不相信因果,就要受因果報應啊!等到他受因果報應的時候,就曉得害怕了。所謂「菩薩畏因」,聖賢、菩薩畏懼因,知道壞事不能做;「眾生畏果」,有些人則是到了要受報了,才悔不當初。

「因果」不容易懂,有很多人說我吃素,希望能夠健康、發財。事實上,吃素與健康有什麼關係呢?想要健康,就要運動、要保養、要衛生;吃素是道德上的因果,而健康則有健康的因果。

又例如你想要發財,就要勤勞、要工作、要善於投資,不能說我拜佛、吃素,我就能發財,那不合因果。你沒有把種子播到田裡,卻要求佛祖:「佛祖啊!讓禾苗生長啊!我要發財!」那是不可能的。不能錯亂因果。

記者:如您說的,真是這樣,現在有好多人拜佛,但是對於佛教卻有很多誤會,他拜佛是像做生意一樣的,我給佛多少錢,然後希望佛保佑我升官發財,甚至我做了壞事,希望也能因此不受報應。很多人是這麼想的。

大師:佛菩薩不是給你賄賂的呀!你相信因果就好了。

提問十七:我覺得是集體不相信因果,社會上才會瀰漫著一種人類滅亡的情緒。比如去年有一部電影叫做「2012」,就是原來有一個預言,說二○一二年人類會滅亡。那麼現在自然災害那麼多,人自己做的食品,安全又出問題,甚至殺人事件頻傳,所以很多人,就是包括我身邊很多的人,也都覺得人類快要滅亡了。

大師:不要謠言惑眾。這個世界是無常的,是有成住壞空的,等於人有生老病死,但不是這麼說:「二○一二年世界末日。」在台灣,有人說上一個月十一日(五月十一日)是世界末日,現在散播這句話的人已經被逮捕了。所以,話不能亂講。世界的好壞,它有一定的循環期,不是說哪一天、哪一年的,它一定是此壞彼長,此死彼生,就如同水果採收了以後,明年又會生長。

你說天災人禍很多,自古以來,人禍超過天災啊!過去在中國,每到改換朝代,一死都是幾十萬人、幾百萬人,現在哪裡有?還是過去的人禍可怕。

記者:我覺得謠言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謠言傳出來的時候,很多人去相信。比方地震一來,就說人類要滅亡了。這種情緒會蔓延。

大師:因為他沒有正當的信仰。假如是正信佛教的人,他就會說:「我們佛教不這樣說。」受過教育的知識分子,他就不相信。所以,這個社會又不提倡正當的教育,又不給人有正當的信仰,當然對於邪說,有些人就認為是對的了。像過去法輪功的興起,就是因為大家不懂啊!

提問十八:信仰是人必需的嗎?是因為沒有任何信仰,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嗎?這種情緒的蔓延,是不是因為他心裡很絕望,所以才會相信?

大師:一個好人、健全的人,為什麼沒有信仰?信仰就是力量,我們對國家要有信仰、我們對領導要有信仰、我們對主義要有信仰、我們對國家未來的希望要有信心、要有信仰。如果都沒有信仰,那怎麼辦?好可怕呀!沒有信仰的人,要趕快迷途知返,回頭是岸。沒有信仰不好,無論你信仰什麼,只要是正當的宗教,都比不信好,就是迷信,也比不信好。

人要有信仰,或許你說你沒有信仰,不過也不會說都沒有信仰,等到有病了,「唉呀!我要信仰。」等到困難來了,「唉呀!我要信仰。」沒有到因緣成熟的時候,往往不知道信仰的寶貴,臨時抱佛腳的人太多了。

提問十九: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,您從大陸到台灣,然後從台灣再回來。您回到大陸之後,應該感受到大陸的高樓大廈愈來愈多,這是三十年的成果,您怎麼看大陸的這個發展?

大師:這個發展是很自然的事,像中國大陸經歷文化大革命,就會想要改進、想要復興。我想,歷史上有幾項工程,包括鄧小平「改革開放」、江澤民執行政策、胡錦濤「和諧社會」,他們都為中國的建設提供了一個高度指標。所以,中國經過了一番沉痛的教訓以後,所謂「大亂之後必有長治久安」,現在已經是到了這個階段。

記者:但是現在就是建了高樓大廈,有一些事情,比如文化、信仰,也需要跟得上。如果信仰、文化這個軟件沒有跟上,社會的發展是很難再繼續的。

大師:所以大家要努力跟上。

提問二十:我看您寫的書,曾經謙虛地說,自己是揚州的一個窮小孩。而您現在變成了一位大師,能講一下您主要的心路歷程嗎?

大師:我沒有想到自己,只是想到要盡一點心而已。我「無我」,不為個人利益想,就只是肯得結緣、服務、勤勞、幫人忙、知輕重;國家需要什麼,我就給予幫助什麼。我想,一個人要讓世間接受、讓社會接受,這是很重要的。

提問二十一:我看到您寫的條幅,叫做「巧智慧心」。在「智慧」的前面加一個「巧」字,是不是很關鍵?意思是不能很痴、很傻地去做。

大師:今年是兔年,所謂「狡兔有三窟」,兔子是很聰明、很靈巧的,人也要靈巧。巧,就是要巧妙;慧,是從自己心底生起的,就如六祖大師所說:「慧由心生。」人的心中有一種本能,自然就有良知。因此,「智慧」再加「靈巧」,可以運用到世間的做人處事上。

記者:所以光有智慧不行,還要加上巧妙。

大師:聰明反被聰明誤,所以要有好的智慧。有很多的智慧是壞的智慧、害人的智慧,那不好。

記者:「智慧」有害人的嗎?

大師:像殺人,他想出種種殺人的方法,不就是壞的智慧嗎?犯罪,他犯得給你不知道,不就是壞的智慧嗎?

提問二十二:您對現在的年輕人有什麼忠告嗎?

大師:要學習多一點技能,技能就是技術。另外,還要學習有好心腸,要有道德為本。我覺得孔子提倡的忠孝仁愛信義和平、禮義廉恥「四維八德」很重要,佛教的五戒、六度也很重要。所以,宗教你信不信不要緊,但是要把人做好,做人是第一步,最重要。人都做不好,來世間做什麼呢?

提問二十三:您有一句話,叫做「有佛法就有辦法」。

大師:什麼叫做「有佛法」?你有慈悲,慈悲就是佛法;你有忍耐,忍耐就是佛法;你有智慧,智慧就是佛法;你能無我、不執著,無我、不執著就是佛法;你能結緣,結緣是佛法;你要行善、斷煩惱,不要有邪見,不要有愚痴,那都是佛法。有佛法當然就有辦法。

記者:您這一生已經修行得非常好,但是對於外在的困難,有沒有遇到過沒有辦法克服的時候?

大師:沒有辦法,表示辦法不好,辦法不好才沒有辦法,如果辦法改進了,那就好了。人事沒有辦法,是時間還沒有成熟,總要等待福德因緣,因緣來了才有辦法;你要創造好的因緣。

提問二十四:您現在八十多歲高齡了,還是非常健康,活動也特別多,昨天晚上十點鐘我碰到您,特別驚訝,本來以為您已經在休息,沒想到您卻還去散步,呼吸新鮮空氣。您有什麼養生之道,可以提供給別人的嗎?

大師:沒有想到。沒有想到什麼?沒有想到自己,也不去想這個問題。我平常不吃補品,生活很簡單、淡泊。我想,淡泊、無求就好,該睡的時候睡覺,該吃的時候吃飯,就是養生之道。

記者:您一天睡覺有多少時間?

大師:睡得長七個小時,一般是六個小時差不多。

記者:那還是很勤勞。休息的時間沒超過八小時,很累吧?

大師:也不知道什麼叫累,累就休息,累就睡覺嘛。  

提問二十五:下面的問題是我自己比較感到困惑的。現在的寺廟都建得特別巍峨,佛菩薩都很大,但是實際上,社會上的人對佛教的誤會是很深的,他並不了解佛教。就像您剛才講的,他以為吃素就可以什麼事都變好。釋迦牟尼當年講「像法時代」,那麼現在是不是有比建寺廟更有效率的弘法方式呢?去建寺廟、去向人們宣傳佛教,哪個更有效率一些?

大師:這個問題,我們沒有想過。我覺得凡事從心出發,和諧社會,從心出發;弘揚佛法,從心出發;要世間美好,從心出發。佛只是一個像,給你生起「佛祖慈悲」的心意,但也不能只是佛祖慈悲,重要的是我要慈悲。換句話說,佛就在我的心裡,藉由看到佛的像,知道自己心中就有一尊佛。是這樣的意義。

所謂「相由心生」,佛無相,是自己心中要有佛。例如,你要打人了,想佛會打人嗎?你要喝酒了,想佛有喝酒嗎?你要吃菸了,想佛祖有吃菸嗎?你要說謊了,想佛祖有說謊嗎?只要我心中有佛,就不會做壞事。所以,你說信仰會不好嗎?

提問二十六:我們的雜誌辦了一個專欄,定期會刊登一些與信仰有關的文章,以後可以刊登您的文章嗎?

大師:可以。我們不要稿費,也不講究版權,只要給我們知道就好。

記者:沒問題,肯定會給您知道。

大師說:佛只是一個像,給你生起「佛祖慈悲」的心意,但也不能只是佛祖慈悲,重要的是我要慈悲。圖為大師主持「國際佛光會世界大會」升旗典禮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