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188 出家的十種好處

第五十三期佛光山短期出家修道會

時間:二○○五年七月卅一日

地點:佛光山雲居樓

各位發心參加短期出家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大家晚安!

我是中國江蘇揚州人,至今鄉音未改,恐怕大家聽不清楚我的口音,特地請來慈惠法師幫我翻譯,他是五十年來台灣的第一翻譯。

佛教裡有兩種生活,一種是在家信徒求「有」的生活,有家庭、有妻子、有兒女、有功名富貴、有事業……什麼都講究「有」;另外一種是出家的生活,講究「無」,不求功名富貴,不計較、不比較,這是過「無」的生活。「有」的生活好呢?還是「無」的生活好呢?這都不一定,要看的是你的性格,倘若你合乎在家信徒「有」的性格,就過在家的生活;若是合乎出家「無」的性格,就可以過出家的生活。

出家人又可以分為人間比丘、蘭若比丘(山林比丘)。有的出家人,什麼都不想擁有,喜歡在山林裡過清淨無為、寂寞孤獨的生活;也有一些出家人具有人間性格,他想要弘揚佛法、普度眾生,也就是所謂的「弘法利生」。

「有」和「無」如何分別?大家可以想一想,在你們上山前,你們必須計較坐車子花多少錢、什麼場合穿什麼衣服才合宜、事業要如何擺平……有著種種的牽掛,因此,心思不得安寧,現在你們統統都穿上了這套修道服,不僅身上沒有錢,也什麼都沒有。你們覺得這種「無」的生活好呢?還是「有」的生活好呢?

過去,有一位道樹禪師,在道觀旁邊興建了一座寺院,道觀裡的道士很不高興,不斷施展法術、神通,一下呼風喚雨,一下撒豆成兵,把寺院裡的年輕出家眾都嚇跑了,只留下道樹禪師一人,一住就是二十年。道士們實在沒有辦法趕走道樹禪師,就說:「算了!我們還是把道觀搬出去吧!」

有人就問道樹禪師:「你是憑什麼本領,打敗那許多有法術、有神通的道士,讓他們自動搬離開這個地方?」道樹禪師說:「我沒有本領,也沒有法術,更沒有神通,不過我有一個『無』的功夫。」「『無』怎麼能勝過那許多道士呢?」道樹禪師說:「道士有法術、有神通、有變化,『有』就是有窮有盡,變到最後就沒有啦!我沒有法術,也沒有神通,『無』就是無窮、無盡、無量、無邊,當然他們不能勝過我啦!」

所以,在家是「有」的生活,有窮、有盡、有量、有邊,就不及出家「無」的生活,無限量、無邊際、廣大無邊啊!

過去禪門裡,有個信徒問智藏禪師:「有沒有天堂、地獄啊?」智藏禪師說:「當然有啊!」信徒又問:「有沒有佛菩薩呢?」「當然有啊!」信徒再問:「在家信徒要不要功名富貴啊?」「當然要囉!」信徒就說了:「禪師,你講的道理好像有問題耶?」智藏禪師問:「有什麼問題呢?」信徒說:「奇怪!我在徑山禪師那裡聽的,跟你講的都不一樣!同樣的問題,我問徑山禪師,他都說:『沒有。』」

於是,智藏禪師就問信徒:「你有妻子、兒女嗎?你擁有田地、房屋、財產嗎?你過世間欲樂的生活嗎?」信徒當然回答:「有啊!」

智藏禪師說:「徑山禪師沒有妻子、兒女,沒有房屋、土地、財產,所以他跟你說『無』;我跟你說『有』,是因為你有妻子、兒女,有房屋、土地、財產啊!」

有和無的生活儘管不同,但是太過「無」,冷冰冰的;太過「有」,熱烘烘的,都不是好事,最好是過佛教所謂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的中道生活,也就是「以出世的思想,做入世的事業」;能出世也能入世、能入世也能有虔誠的出世思想。

人剛出生到世間上,最需要的就是「安全感」,因此,肚子餓了,就哭;太冷、太熱了,就抗議。慢慢地長大了,「耶!桌子不能碰我、我不能睡地板、你們不能罵我、不能傷害我喔!」因此,「平安」是人生的第一訴求。

有了平安還不夠,要再追求物質生活的豐富,希望能過好的生活、穿好的衣服、吃好的飲食、住好的房子。當然,想要過美好的物質生活,天下是沒有白吃的午餐的,你必須勤勞、奮鬥地工作。

擁有了物質生活,有些人或許還覺得不滿足,就再進一步追求藝術的生活;我要精神上的愉快、我要聽音樂、我要讀書、我要美感、我的居住生活要有氣氛……

擁有了藝術生活之後,又有少部分人覺得不能滿足,為什麼?想要過超然、超越的生活,因此,就要以信仰來昇華人生,過宗教的生活。

佛教的出家生活,男眾不但可以參加短期出家,甚至成了一位正式的出家人後,不習慣僧團生活,又回到社會上去,還是有機會再進入僧團,能多次,不受限制;在南傳佛教國家,出家、在家,然後再出家、再在家……都是很平常的事。但是女眾除了式叉摩那六法戒,也就是帶髮修行,可以隨你來來去去,不過等到正式剃髮出家,就只有一次出家的機會。所以,在佛光山參加短期出家的男眾要剃頭,而女眾就給予方便。

現在男眾都把頭髮剃了,不知道你們有什麼感受?像我出家已經六十七、八年,每兩個星期剃頭一次,每次剃頭都非常舒服痛快,你們有這個感受嗎?

佛光山舉辦短期出家已將近二十年了,最初辦的時候,有好幾千人來報名,場地實在是容不下!這一次聽說也有六百多人來報名參加,可見得人慢慢地在追求世間名聞利養、物質生活以外的體驗。

歷屆的短期出家,我依據《出家功德經》、《法苑珠林》、《大寶積經》等講說「出家的好處」,講了不只十講。你們難得發心短期出家,我雖然一生不鼓勵人出家,但是在各位面前,又不得不講一點「出家的好處」給你們了解。因此,在各種出家的好處當中,我列舉十點說明。

第一、出家遠離煩憂:心無掛礙:不管你們的生活是富貴或貧窮,心中多少都會有掛礙。就是富如王永慶、林百里、張忠謀,心裡就沒有掛礙嗎?會掛念父母年紀大、掛念小兒小女的將來、掛念夫妻生活能投緣嗎?掛念親戚朋友會陷害我嗎?掛念政治會不會破壞我?掛念颱風、水災的傷害,會不會輪到我?甚至綁票、車禍……會不會輪到我?心中會有種種的掛礙與壓力。

十方諸佛讚歎娑婆世界的眾生為「堪忍」,因為娑婆世界是一個堪忍的世界,必須要靠很大的力量來忍受各種壓力。世間上的人都是在「忍耐」裡過日子的,因為有職業的壓力、愛情的壓力、親情的壓力……可以說,一個人要沒有壓力,逍遙自在,實在不容易啊!

雖然各位只是短期出家,但是這一個星期中,你也要慢慢體會「放下」的可貴。再說,出家的生活,茶來伸手,飯來張口,無牽無掛啊!就如〈順治皇帝讚僧詩〉說:「朕為大地山河主,不及僧家半日閒。」過著逍遙自在、無牽無掛的生活,難道不會感到很美好嗎?所謂「黃金白玉非為貴,唯有袈裟披肩難」啊!

第二、出家遠離束縛:淡泊灑脫:有名,名如枷;有錢,利如鎖;名枷利鎖不會束縛我們嗎?親愛的妻兒,不會束縛我們嗎?身體的疾病,不會束縛我們嗎?活在世間上,身體有老病死,心裡有貪瞋痴,所以不得自由;就是過去有多少的理想、抱負,又都實現了嗎?現在出了家,這些束縛都遠離了;對於功名富貴淡泊了,心裡的貪瞋痴煩惱減少了,也就逍遙自在了。所以,人間究竟什麼最好?解脫自在最好啊!

第三、出家遠離計較:一切平等:在家生活中的煩惱、痛苦從哪裡來?從計較、比較中來;計較、比較讓我們的生活不能逍遙自在。出了家,不跟人計較、比較,有錢也好,沒錢也好,貧富是平等的;男人也好,女人也好,男女是平等的;老人也好,青年也好,老少是平等的。

觀世音菩薩有一個名字叫做「觀自在」,你觀照自己能自在嗎?你見到一個不歡喜的人,會自在嗎?到了一個新環境,好或不好,都能自在嗎?遇到事情,不管順利與否,能自在嗎?大部分的人,觀人不自在、觀境不自在、觀事也不自在,那麼,觀心,看看自己,就更不自在了!原因是什麼?我們在世俗的生活裡,牽掛太多、計較、比較太多,哪能放下、自在呢?現在,你們好不容易挪出一個禮拜的時間,來參加短期出家,這種勇氣、智慧和擔當,是很不容易的啊!

一個年輕人去爬山,不小心從山上滑下來,好在抓到山壁上一棵小樹的樹枝,但是往下一看,萬丈深坑;往上一看,峭壁懸崖。這事怎麼得了,不由得大叫:「佛祖啊!快來救救我啊!」咦!佛祖真的來了,佛祖說:「年輕人啊!我實在很想救你,就是怕你不聽我的話。」年輕人趕緊說:「佛祖,都到了這個時候了,我還會不聽你的話嗎?你隨便講我都願意聽,只要你能救我啊!」佛祖一聽,說到:「好,既然你願意聽我的話,那麼,你把手放下來!」「啥!手放下來,還得了?」年輕人反而抓得更緊。佛祖沒有辦法,只好說:「你不放下,我怎麼能救你呢?」所以,各位到這裡參加短期出家,一定要先有「放下」的想法,放下才可以逍遙自在啊!

第四、出家遠離欲望:無求知足:你們現在坐在這裡聽我講話,你們還會想到發財的事嗎?沒有這個欲望。會想去跳舞、看戲嗎?會想到股票的漲跌嗎?沒有這許多欲望了。所以,人有這麼一時一刻欲望減少,就會輕鬆自在。人生為了多錢,求財、求利、求功名富貴,求這個、求那個,甚至還要求人,所謂「登天難,求人更難」啊!「人到無求品自高」,人生另有一番滋味啊!

蔣經國先生在世的時候,有一次開會要我參加。當時蔣經國先生的許多部下,有些話不敢在他面前講,就有人跟我說:「你來講。」為什麼要我講?因為我不求官、不求財、不計較,不畏懼什麼,也就可以放言高論啦!所以,那一次難得的機會,我跟他提到要開放、不要戒嚴,要促進、包容人才的發展,不要敵對、仇視民眾。

經過沒多久,開放准許到大陸探親,甚至後來也解嚴、准許出外觀光。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講的話有用?不過,我覺得蔣經國先生不大喜歡聽部下講話;為什麼要聽你的,難道你的意見會比我好嗎?咦!我是出家人,「心佛眾生,一切平等」,我們在平等裡,無求、滿足,無欲則剛,滿足則富啊!所以,出家人上與君王同坐,下與乞丐同行。

有的人看到我們出家人,會很無奈地說:「哎!好可惜喔!怎麼出家了?」我心裡就想:「好可惜喔!你們怎麼不出家?出家無欲知足,真的很好。」不過,有的出家人也有煩惱,就是出家出得不好,為什麼?因為他還有很多的欲望,不能知足。台灣客家人有一句話真好!我們福建人見人會問:「你呷飯嘸?」「呷飽啊!」「呷飽」沒什麼意思,客家人的回答是「足了」,也就是我不但吃飽,還很滿足呢!這個境界就不一樣了。所以,人要先有滿足感,出家就會快樂。

第五、出家遠離貧窮:心存富有:說到穿著,在家人到外面參加宴會,挑來挑去,就是沒有一件合適;出了家,只有這件衣服,今天如此、明天如此,雖然只有一件,但是能滿足。

我一生沒有鑰匙、沒有抽屜;我不跑銀行,也不到店裡買東西;我沒有錢,所有佛光山的房子、地產,也從來沒有登記在我的名下。佛光山這麼大,道場遍布全世界,人家都不懂這是什麼原因,甚至會說:「星雲大師很有錢啊!唉!可惜就是出家了,假如是個在家人的話,一定比王永慶更有辦法。」

王永慶是經營之神耶!我怎麼可能和他比呢?但是說到富貴,他是比不上我們的,因為任何一個出家人都富有三千世界,天地日月、山河大地哪樣不是我的?王永慶擁有的幾個塑膠工廠、幾家醫院,怎能跟我們比呢?所以,出家的富有是心中擁有虛空世界啊!

三十多年前,佛光山剛開山時很窮,我們有一位管帳的師姑,經常讓我膽戰心驚,語帶恐嚇地說:「下個星期沒有辦法付支票了,不知道怎麼過喔?」我聽了,一點都不介意,為什麼?因為明天過去就是星期六、星期天了,很多信徒會上山來拜佛,他們添了油香,就有辦法了啊!我怎麼可以給你的話嚇住了呢?

心裡富有,什麼都不怕。有信仰的人,佛祖不會誤了我們;因為我有信心,所以這幾十年,雖然不是很富有,但也沒有遇到什麼很困難的事。

第六、出家遠離諂曲:光明正直:出家可以遠離諂媚、彎曲、虛假,出了家,「直心是道場」,凡事光明正直。一個人虛假、彎曲、諂媚很痛苦的啊!假如能正派、正直,問心無愧,連睡覺都很甜蜜的。

第七、出家遠離繁華:單純樸素:現在很熱鬧,但是熱鬧過去又如何?繁華富貴能夠永遠不變嗎?所以,樸素、淡泊、簡單,真好!

有一個信徒問禪師:「師父啊!你告訴我一句最簡單、有用的佛法好嗎?」禪師不開口。「咦!你怎麼不回答我呢?」禪師就說:「你自己已經回答自己了,我還講些什麼呢?『簡單』就是了。」所以,各位懂得生活的快樂嗎?「簡單」就是了!

第八、出家遠離瞋心:慈悲喜捨:出家可以遠離瞋恨心、傷害人的心、報復人的心,而擁有慈悲喜捨的胸懷。世間上的人,對於自己不歡喜的人,總覺得難消心頭之恨啊!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裡說,若有人多於瞋恨,常念觀世音菩薩名號,就能不瞋恨;又說,若人身陷大火,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,火就不能燒傷他。

現在的科學講究實驗,我們可以來做個實驗,點個火,把手指頭放在火上燒,然後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,看看會不會燒傷?會燒死你喔!「咦!那為什麼說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,火不能燒呢?」有很多事情不是從事相上去看,要從理論上去推究。比方我在這裡燒香,稱念觀世音菩薩,忽然來了一個仇人,我會邊稱名邊說「打死他、打死他」嗎?當然不會,反而會想:「唉,算了!不計較了。」憎恨的火自然就被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化為無形。

出家人要擁有慈悲,生活才會過得好。對親愛的人、有緣的人慈悲容易,但是對無緣的人慈悲,才是寶貴;熱鬧的慈悲容易,冷淡的慈悲不容易;有報酬的、有報答的、有名、有相的慈悲容易,沒有報償的慈悲不容易;一時的慈悲容易,長久的慈悲不容易。所以,出家人光是修一個慈悲、忍耐,就要經過多少的年華歲月啊!

另外,要能喜捨,有「捨」才有「得」;所謂「捨得、捨得,有『捨』才有『得』。」所以,「捨」中要有歡喜,倘若你不歡喜,「捨」也是貪啊!比方說人家來跟我借錢,你沒有困難,但是你卻告訴他:「拿去、拿去,下次不要再找我啊!」心不甘願就不是「喜捨」了。

各位發心的菩薩們,往後要記住,學佛不光是靠布施才叫做學佛,而布施也不一定用金錢來布施,比方我們會說好話,說好話就是布施;你說我不會說好話,擔任義工,出力也是布施;所謂「有錢出錢,有力出力」。你出錢,我不知道怎麼用;你出力,好比你們統統都來做義工,負責倒茶,我們也沒有那麼多茶可以給你們倒,甚至掃地,也沒有那麼多地可以掃。所以,佛教最重要的功德就是說好話,幾千人、幾萬人說好話都不嫌多。

或許你說我不會說好話,不會說沒關係,你有心嗎?有!我聽到人家講好話、見到人家做好事,我心裡歡喜,功德比在那裡工作的人還更大,因為他雖然做,但是沒有歡喜心,而你有歡喜,功德就大。所以,學佛最重要的是要有歡喜心;我們是為了歡喜而到人間來,不是為了苦苦惱惱、貪瞋愚痴而到人間來的。

第九、出家遠離壓力:自然忍耐:各位在社會上一定明顯地感受到一些壓力,家庭的壓力、事業的壓力、親情的壓力等。人要承受壓力,像我們過去初出家時,都是天天被打、被罵、被委屈、被冤枉,但這是接受教育的期間,是理所當然的嘛!現代社會上的一般人就是沒有學佛法、沒有忍耐的力量,所以承受不起壓力。

據說日本人很喜歡吃生魚片,日本的魚不夠吃的時候,就從俄羅斯空運活的、新鮮的魚到日本,供給大家的口腹。但是空運的魚一到了日本,一半以上都死了,商人不能賺錢啊!後來他們發現一個方法,就是在魚籠裡面放螃蟹,螃蟹是魚的敵人,螃蟹一動,魚也會跟著動,咦!這對魚來說壓力很大啊!所以這許多魚到了日本都還不會死。

你把綠豆、黃豆放在臉盆裡,上面再撒一點點土,長出來的綠豆芽、黃豆芽必定很細瘦、不好吃;假如你把黃豆、綠豆埋到泥土裡,咦!那許多黃豆、綠豆在壓力下,都奮力地冒出芽來,又胖又好吃。所以,佛教講「忍耐」,有生忍、法忍、無生法忍,這是很好的修行。憨山大師說:「紅塵白浪兩茫茫,忍辱柔和是妙方,到處隨緣延歲月,終身安分度時光。」所以,出家學道要先有忍耐的力量,有忍耐的力量就有慈悲的力、就有智慧的力。

第十、出家遠離汙染:清淨自在:佛光山開山之初,我跟兩個徒弟說:「你們到台北去學習佛事、經懺、放燄口,三個月把它學會後再回來。」後來擔任佛光山住持的心平法師,半個月就回來了,我說:「怎麼那麼快就回來了?」「哎喲!師父,台北那個地方不能住啊!經常趕經懺,錢太多、誘惑力太大了。所以,我很想趕快回來。」因此,遠離誘惑、遠離汙染很重要。

各位發心出家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大家要保護出家人的道行,不可以給他們太多供養、太過的恭敬,否則會毀滅他們啊!佛光山有很多優秀的男眾,都被不懂道理的信徒破壞了道心,使得他們嚮往起社會上的恭敬和金錢。

我一生沒有離開過團體,任何時候我的旁邊都有很多人,從來沒有讓我的徒弟不知道我在哪裡。例如要到台北去,徒弟幫我聯絡道場:「某某道場,師父一點鐘從哪裡出發,大概五點鐘就會到你們那裡啊!」沒想到車子在路上拋錨了,五點半才到達,那個道場的徒眾就問了:「師父!你今天怎麼慢到了呢?」所以,我一定要限時到達才行,而且現在不只是限時了,還要快遞呢!

回憶起我的修道生活。童年時,有許多富貴人家看到我滿可愛的,就說:「哎呀!給我做乾兒子嘛!」「哎呀!我把我的女兒嫁你嘛!」「我有一棟樓房送給你啦!」我這一生最好的就是正見、正念、正思,這是很重要的,學佛如果沒有正見,學不成的啊!我寧可以愚痴、不懂,但是不能邪見,儘管世間是汙泥,只要我是清淨的蓮花就好了。出了家,管你是比丘、比丘尼,能做一朵清淨的蓮花,何必怕汙泥汙染你呢!

祝福你們,佛陀加被大家成就。阿彌陀佛!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