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132 人間佛教的當今態勢與未來走向

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開幕

時間:二○○九年三月廿四日

地點:揚州鑑真圖書館

各位領導、各位教授、各位嘉賓,大家好!

非常榮幸由佛光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聯合來主辦這一次的活動,各位嘉賓遠道而來參加,增添了會議的光采,在此謝謝大家。二十年前,我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做過一次講話,可見這緣分一旦結下來之後,自然因緣不斷。

講到「人間佛教的當今態勢與未來走向」,我有一些感觸,佛教本來就是人間的佛教,但是經過長時間的傳播,禪門進入了山林,淨土走上了社會,密宗走到西藏,他們都比較不重視學術研究探討,只講求出世的思想,只想如何往生淨土。而當今佛教徒在城市中的生活,應該「以戒為師」,但也由於教會的行政,以及一些傳戒的寺院,他們的綱常紀律、政策規矩不夠嚴謹,使得佛教慢慢走向衰微,所以我們很希望能夠還給佛教一個本來面目。

所謂本來面目,即「人間佛教」。人間佛教不是哪一個地區、哪一個人的佛教,也不是現代所創的新名詞,追本溯源,它本來就應該是人間佛教。人間佛教是佛陀為人而說的佛教,我們知道佛陀沒有在天上,也不是在其他各界成佛,他是在人間成道、在人間說法,所以佛教本來就應該是人間的佛教。尤其當今人類社會和文化發展日新月異,佛教當然也要注意如何來引導社會及各界的需要,不斷地充實、更新。

佛教的戒律,雖然有所謂「佛已制戒不可更改,佛未制戒不可增加」,但是它的形式和精神還是保留了下來。然而佛教到了今天,需要一個新的面貌來面對世界、給人信心。禪宗的六祖惠能大師、近代的太虛大師,乃至趙樸初先生,他們在當時都是倡導人間佛教,為佛教指出了一道光明,提出了一個新的目標。

佛教是以人為本的,佛陀所宣說的佛法都是對人而講,也是人所要的,所以是人間的佛教、以人為本的佛教,而要如何發展呢?以下僅就這一次會議的主題,提出四點意義向各位報告:

第一、人間佛教以家庭為中心

過去的佛教都是以比丘、比丘尼為代表,以出家僧團為中心,但現在就全世界人口數來統計,有多少人出家?出家的僧眾當中,又有多少人能負擔起弘揚如來正法的能量?即使每一個出家僧侶都能弘法利生,但是占整個人類數量的比例還是不夠,因此佛教必須擴展到在家信眾。

過去的在家弟子一生皈依佛教、信仰佛教幾十年,即使到了八、九十歲了,最多也只是個佛教的弟子,而一個才出家的僧侶立刻就被稱為師父,相對於佛教一些有為的、有學問的、對佛教有理解的在家信徒,都沒有動員他們來弘揚佛法,實在是浪費了佛教的人力資源。

尤其過去的佛教一直宣揚出家人的佛教,每一講到家庭,就說是罪惡的地方;講到夫妻,都是說冤家對頭;講到兒女,就說是一群討債鬼;講到金錢,視如毒蛇猛獸,這使得我們廣大的人間,家庭也不好、夫妻也不好、兒女也不好、金錢也不好,那麼人在世間上還能擁有什麼呢?這樣的佛教怎麼能走向社會、家庭,又怎麼為大眾所接受呢?所以,我們現在要弘揚佛法,要發展人間佛教,一定要先尊重人間的需要。人間需要的是幸福、是倫理,是家庭的和、愛、慈、孝,可以說,人的一生與家庭的關係密切,因此人間佛教要以家庭為中心。

過去佛陀曾為勝鬘夫人開示「十大受」,為玉耶女講《玉耶女經》,為末利夫人及許多長者居士說治家之道,所以現在我們應該提倡佛教的居家倫理、社會群我、道德修養、立身處世、慈悲結緣等應世之道,如五戒十善、四攝六度,互相尊重、互相體諒、互相幫助,共存共生等義理、思想,都能幫助我們共同營造和諧圓滿的人生。

家庭需要佛教,每個人都需要有佛法來做為安身立命的支柱,如果一個人從出生就讓他接受佛教,長大後,從讀書求學到成家立業,我們都能訂出一套儀軌、辦法,讓家庭生活和佛教結為一體,則佛教容易普遍,自然比較容易讓人實踐。

因此,我想今後發展人間佛教,不是只有寺廟、出家人,寺廟可以做大事,可以從旁做一個輔助、指導。我們要以家庭為中心,每個家庭要有信仰的傳承,父母要把信仰傳承給下一代,而且不只是在家中設置佛堂,更要發願當檀講師。「檀」就是在家信徒,檀講師都是弘揚佛法的主要人員,可以幫助佛教的傳揚,讓佛法在家庭裡、在生活中、在社會各個階層生根落實,如此佛法的普遍當然指日可待。

第二、人間佛教以社會為對象

社會上有士農工商、形形色色的各種人等,佛教講眾生的根機也有種種不同,因此人間佛教要重視契理契機,才能契合現在眾生的需要。簡單來說,像現在一般人進到寺廟裡,他未必是來拜佛求道的,也有人是來吃素菜或是來喝茶談話的,所以我們應該有素菜館、有喝茶的滴水坊,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。

甚至現代的青年人要談情說愛、要交朋友,佛教也不要把他們看成是對立、是罪過,應該尊重他們、承認他們。寺廟等於人生的加油站,是讓人來加油的,寺廟也像大百貨公司,人在百貨公司都會採購一些日常應用的東西,而到寺廟裡則是找尋心靈所需要的精神糧食。

甚至對於不同的宗教,我們應該爭取和他做朋友,建立一些來往,佛法不是獨存的,是共有的。釋迦牟尼佛創立了佛教,卻能接引當時的九十六種外道,乃至佛陀最有名的十大弟子,每一位幾乎都是從外道、婆羅門教來的,佛教由於有了他們的參與,因而發揮了很大的力量。

所以,我們要放開我們的心胸,走入社會,不但包容佛教的,也要包容士農工商,包容各行各業、各種工作、各種宗教、各種學術。我們能尊重包容、樂於接受大眾、肯於廣利眾生,就能讓佛教不只是山林的、不只是寺廟的、不只是出家人的,而是社會大家所共有的。因此,佛教的未來走向,應該以社會整體為對象。

第三、人間佛教以世界為發展

佛教不只重視本土,雖然宗教基本上都強調愛護自己的國家、愛護自己的宗教,但佛教更強調「一切眾生皆有佛性」,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兄弟姊妹,和我們都是一體的,我們不能放棄這個世界上還有更多跟我們地理不同、語言不同、生活習慣不同的廣大群眾。因此,佛法有無量的方便,我們應該跟這些廣大的群眾共同攜手,讓大家感受到佛教是和諧的、是尊重的、是包容的、是平等的,佛教不會歧視和它不同的宗教與族群。

比方說,非洲的黑人與白人,地位就差了很多,假如我們能讓他們知道佛教講「眾生平等」,佛教尊重他們,像近年來也有黑人出家的例子,說明他們跟我們是一樣的,也是我們的兄弟姊妹,這就解放了他們的思想。

人間佛教可以放大我們的心胸。如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先生說要「走出去」、要「與時俱進」,佛教也應該要走出去,要走到大眾裡面去,跟大眾同在,接受他們,多幫助他們,給予他們富樂。所以,佛法的弘揚不一定只有強化出家人的戒律,還要能利益所有的人類,畢竟佛教是五乘共有的真理,是僧信四眾弟子共有的人生指南,佛教講求尊重與融和,應該為每個人所接受。因此在這個時代,我們若能以世界的群眾為本,必定更能擴大人間佛教的思想與實踐。

現在的中共國家總書記胡錦濤先生提倡「和諧」,「和」就是和合的意思。佛教寺院的住持稱為「和尚」,為什麼稱「和尚」?因為我們是「六和」的教團:身和同住、口和無諍、意和同悅、戒和同遵、見和同解、利和同均,依「六和敬」來維繫人事的和諧。

這個世界上,儘管天地、日月、星辰不一樣,它也要調和,只要風調雨順,人間就有福了,所以我倡導「和諧」。我們看,一桌飯菜,不管酸甜苦辣,只要和諧必然美味可口;一身的衣服打扮,儘管各種顏色不同,只要和諧就很漂亮。

甚至臉上的眼耳鼻,只要長得均勻就很莊嚴;音樂不管幾部合唱,只要和諧就很動聽;舞蹈肢體動作不同,只要和諧就很美麗。

縱然這個世界有種種的不同,但和諧才是最重要的。和諧並不是要求每一個人都要一樣,眼睛有眼睛的樣子,鼻子有鼻子的功用,所以無論是各種人,或是人體的眼耳鼻舌身,乃至世間上各種學說和思想,只要有益於人間的,統統都有用,都應該互相尊重,彼此共存共榮。

春風夏雨,萬物所以生長;秋霜冬雪,萬物所以成熟。春夏秋冬、大自然的種種變化、人世間的各種不同,這一切都是很自然的,你能容許這許多不同的存在,它就能容許你的發展。因此,今後要發揚人間佛教,就必須重視世界的發展。

第四、人間佛教以圓滿為目的

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當初證悟成佛,他到底證悟了什麼?就是一個「緣起」。緣,具有很深的意義。佛教本來就是以法界宇宙為我們所緣的對象,有了緣,就能滿足我們的需要,就能促使一切圓滿。人都要求圓滿,家庭要圓滿、人生要圓滿、事業要圓滿、交朋友要圓滿,這許多的圓滿都要有緣,其中又以人最為重要。人,要有歡喜,有歡喜就有圓滿;人,要相互尊重,能尊重就有圓滿,人與人之間,大家都能共同存在,不分你我,彼此愛護幫助,人間就能圓滿。

佛教對於國家要能輔助教化,要幫助社會提升道德、建立秩序、淨化人心、改良風氣,因此我們倡導人間的佛教。過去像趙樸初老居士說過,佛教的利益必須與人民的利益結合起來,所以他想把佛教奉獻給國家來運用。佛教和政治不是對立的,佛教與國家之間就像一個公司、一個組織,儘管上面有多少董事、多少老闆,但是佛教徒不管這許多事情,佛教徒只想要如何為國家、社會、人民來服務奉獻,如何運用佛教的平等、慈悲、民主、自由等精神,來促進人間的圓滿和諧。

所以,我希望今後全世界各個國家都能了解佛教,佛教在每一個地區、每一個國家,也都要能提出貢獻,讓大家知道佛教是朋友,不是敵人,不是破壞者。因此,人間佛教現在需要有說法專長的人,讓高階層政治人物及社會大眾,乃至全世界的人士了解,人間佛教可以為世間提供什麼貢獻,而這也是我們未來應繼續努力的方向。

本次會議有賴各位學者專家的探討,今後各位不管講學也好,作文也好,無論在哪裡,希望都能夠多多發掘人間佛教的好處,不要寫人間佛教的對立,佛教是心性學、生命學,應該超越宇宙人生,不能用有限的歷史或翻案的心態來探討,否則容易導致邪見。

其實,人間佛教就是一個真善美,像我們江蘇省政協張連珍主席就倡導「真善美」,世間上無論什麼地方、什麼語言、什麼事情,都應該是真善美的。佛教能給人心靈上的安慰鼓勵,能給人加油,佛教是很可愛的,在佛教裡面,人生的道路可以走得更遠。

最後,祈願各位有緣人身體健康,將來共同來昌隆佛法。謝謝,祝福大家!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