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162 有心就有道

佛光山職事講習會

時間:一九八八年一月廿六日

地點:佛光山

各位職事們:

剛才有人問:「如何樹立道業的形象?」

我的意思是:慈悲喜捨是我們的道業,委屈忍辱是我們的道業,發心勤勞是我們的道業。總之一句,四無量心、五根五力、四弘誓願、三無漏學、六度萬行……都是我們的道業。

所謂「我們的道業」,從大處說,兼善天下;從小處講,要能獨善其身。自給自助,自立自強,修身修口,修人修心,都是我們的道業。道業的基本原則──能成就別人就是最好的道業。你委屈受得愈多,成長就愈快。同事給你的委屈,主管給你的難堪,種種所加諸於你的欺侮、打擊、屈辱,愈是傷心,愈是難堪,而你能受用,能不介意,以包容寬厚的心胸來接受,你必定會有很大的成就,那就是你的道業有了增長。

「屈辱的時候不以為屈辱」,這句話很重要。我自己一向忍辱、受苦、受難、擔當責任,我都不以為難;我能安然微笑地面對人家所說的閒話,不以為意;因為一切事情都不是當時能論定是非,一年、兩年,甚至十年、二十年後才會知道。所以,前輩的苦口婆心,提攜教誨,對我們可能都有很大的受用。歷代的祖師,從釋迦牟尼佛開始,他們甚至特地用苦行來磨鍊自己。現在年輕人成長的速度沒有過去大德的風範,原因是什麼?就是生活和工作都太順適了!像密勒日巴尊者,若是沒有委屈,沒有受苦受難,又怎能當生成就?

我們今天講「道業」,道是什麼?「道」之一字,是多麼神聖,多麼抽象而無形的東西!「道可道,非常道」,我們說到「道」:修道、悟道、證道,在這成道的背後是歷經了多少千辛萬苦啊!沒有播種,你就難有收成。過去的祖師大德們被人稱頌讚揚一句「偉大」。你們要知道,一句偉大,蘊含了多少的血汗辛苦,多少的艱難忍辱,多少的犧牲奉獻,才能慢慢成就他的偉大。要大家公認的偉大,這才偉大。你們剛才討論的廣度不一定偉大,深度也不定一偉大;廣度加深度,深度再加廣度,這才「偉大」。

道是什麼?道是心。心裡有道就有真心,心中沒有道就沒有真心。我們應該是有心也有道,有道也有心。你們問到「道」、「道業」,我在此寫了二十五個心,要贈送給你們,因為這些心就是道。你可以不時地拿出來問自己:「我有這個心嗎?」你有這些心,你就有「道」。

吾人應有些什麼心呢?

一、感恩心:有感恩心的人就有道。有感恩心的人,表示他富有。因為要報恩,要心裡富有了,才肯報恩;心裡貧窮的人,就想不到要報恩。大家是貧窮的人或是富有的人呢?那就要看你的心裡面是否有感恩的心而定。

二、惜福心:有惜福心的人,知足、勤儉、不浪費。「愛護公家物(常住物),如護眼中珠」,一張紙、一滴水,都不敢隨便浪費。人有多少福報,還是有定數的。就等於銀行的存款,你隨便把它用完,空頭支票的後果非常嚴重。所以要有愛惜自己福報的心,會讓我們更富有。

三、忍耐心:有忍耐心的人,就是有力量的人。忍字是「心上一把刀」,千錘百鍊,萬般辛苦,不論怎樣傷害、不論怎樣委屈、不論怎樣侮辱、不論怎樣難堪,都能忍得下去,因為我有力量,我能忍。忍,不只是忍苦、忍難;對所有的光采、美譽、傷害、氣憤,也能不動聲色,沉得住氣。我們要養深積厚,就要靠這個「忍」的修養;而這個「忍」字,還要在因緣法上面深入,更加容易做到。

四、反省心:曾子曰:「吾日三省吾身。」不斷地反省,這一天過去了,我為佛教做了些什麼?我為大眾做了些什麼?我為常住做了些什麼?有反省,才能不斷地進德修業,才能改過自新。多少古德將「反省」奉為座右銘,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而復國,就是反省的力量。

五、謙虛心:我們說話不可以那麼剛強、暴躁、傲慢、執著!謙虛柔和才是道。常言說:「稻穗成熟時就會低下頭。」我們是學佛的人,說話要親切友愛,慈和安詳;佛門的弟子更應該要有謙虛的美德。和人接觸,多一些謙虛,多一些親切,那是多麼美好的交流和溝通。

六、恆常心:菩提心好發,長遠心不好發。很多人匆匆忙忙地學佛求道,又匆匆忙忙地離道而去。以前的人,一言九鼎。像本院第二屆的同學依融、紹覺二位法師,發心在仁愛之家服務,直到現在還要繼續發心下去。他們就是為一舉手、一個承諾,歷經十八年了,不嫌苦、不退心,那就是恆常心。人的一生,要有所樹立。你們修道,要有堅持到底的長遠心,「風雪寒霜過後,青松翠柏更蒼鬱」,對榮辱毀譽,你們能如如不動嗎?

七、無妄心:妄心,就是假心,如果做人沒有虛言妄語──講信用,重承諾,凡事都是以真心待人,「寧可天下人負我,我決不負天下人」,這就是超越了妄心。

八、無悔心:沒有懊惱後悔的心(後悔與懺悔不同)。學佛,不後悔;出家,更不後悔。既不後悔,世間上沒有什麼艱難困苦不能過的。我平時總想:誰叫我出家的?是我自願的。既然是自願的,就應不忘初心,就應永不後悔。「各人生死各人了,各人吃飯各人飽」,「公修公得、婆修婆得」,希望大家要樹立不後悔的風格。‭ ‬

九、無惱心:學佛不只是自己不煩不惱,還要能不煩人、不惱人,不傷害他人,更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面。吾人能夠沒有瞋恨、嫉妒、仇視、陷害等,這都是無惱心。無惱心,就是不惱自己也不惱他人。

十、無倒心:沒有顛倒、沒有歪曲,這就是無倒心。妄語、造謠,都是從顛倒心出發的。常見有些人,「見言不見,不見言見;是言不是,不是言是」,這都是顛倒心。現在的眾生,甚至佛門人士,就算有了信仰,而又墮落在邪知邪見之中,這種顛倒的人仍然很多。我們弘揚佛法,宣傳真理,千萬不能有顛倒心!

十一、供養心:供養,有三業供養,有四事供養。對三寶、師長、父母,甚至一切眾生,最要緊的就是要有供養心。學佛,第一就是要有供養心。你待人好不好,就看你有沒有供養心;你學佛的功德有多少,也是看你有沒有供養心。

十二、恭敬心:「佛法在恭敬中求」,沒有恭敬心,就沒有佛法。對佛菩薩要有恭敬心,對每一個人也應該要有恭敬心。佛說:「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,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」,又所謂「三人行必有我師」,一個真正學佛的人,要能不輕後學。布施、忍耐、同事、利行,都要有恭敬心才有功德。

十三、護眾心:學佛,不光是保護自己而已,還要能保護常住、保護道場、保護師友、保護眾生、保護人間一切資源。假如我們的佛教受人欺侮,受到災難的時候,我們要站出來保護。學佛的人為自己可以百般忍耐,但「為了佛教」,「為了大眾」,犧牲生命都在所不惜。我們希望佛法興隆,如果一點衛道殉教的發心都沒有,道風又怎麼建立?法幢又怎能樹起?佛教裡也是需要「金剛護法」的精神。你有保護眾生的心,你就有道心。

十四、求道心:常聽人說要「發菩提心」。什麼是菩提心?「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」的心,就是菩提心。當初佛陀在因地修行的時候,為求一首偈語:「諸行無常,是生滅法」,而想要再知道下面兩句的「生滅滅已,寂滅為樂」,甘願以生命交換。‭ ‬

自古以來,我國的高僧大德,為了求道,慧可大師甘願立雪斷臂;法顯大師求法無懼海中飄浮;玄奘三藏西域取經,歷經八百里流沙之苦;惠能大師腰石樁米,得道後隱藏獵人群中十五載,這都是為了求道求法的決心、願心。當然,你們各位也免不了偶爾受了一點挫折困難,如果因此就灰心失意,受不了一點委屈,擔當不起一些艱苦,這又怎麼能「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」呢?

十五、法喜心:法喜心就是在佛法生活裡,時時都在心中自然地感受到歡喜。你有法喜心嗎?住在山上你歡喜,工作時你歡喜,開會時你歡喜,吃飯時你歡喜,課誦時你歡喜,聞法時你歡喜,見到山上樓閣殿宇心生歡喜,看到山上花草樹木心生歡喜,同門師兄弟得了碩士、博士學位心生歡喜,見到青年求道者皈依出家,好歡喜啊!

這種看到人家好,自己心生歡喜,在佛法中形容叫「蓮華心」、也叫「歡喜心」或「隨喜心」。成功不必在我,佛光山是所有大眾集體的創作,我們不在於某個人單獨的成就。每一個人心中都有無限的法喜源源生起,這才是佛光山安僧度眾的力量。

十六、深信心:《維摩經》說「直心是道場」,深信心更是道場。我們的信仰不只是一般的信仰,我們的信仰是深深的信仰。對佛法和常住如果不具備深信心,你的信仰隨時會受到風吹草動的影響。佛法指示我們要能獲得「四不壞信」──信佛、信法、信僧、信戒,才能安住身心。三十五年前,我寫《釋迦牟尼佛傳》時,寫到佛陀在弘法的生活裡,所受的傷害、毀謗,那些艱難、困苦,甚至到了老年,帶著老病之軀仍在行腳托缽,弘法傳教……我深深地被感動,我深深地建立起自己的信仰:「偉大的佛陀啊!我誓願奉獻我的所有,為您,為一切眾生做任何一切佛事。」各位職事們,你們的信仰建立在什麼上面?你建立在世間五欲六塵的上面嗎?當然遇到艱難困苦就受不起。所以,要有「深信心」才有道。

十七、無畏心:「無欲則剛,無畏則勇」。觀世音菩薩還有個名字叫「施無畏者」。我們出家了,為法忘軀,為教忘我,死都不怕,還有什麼可怕的呢?但是「不畏懼」,不是叫我們膽大包天,而是要我們面對現實,能擔當一切,接受一切。其實,像因果,你不能不畏懼;業報,你不能不畏懼;真理之前,我們還是要畏懼的。所謂「無畏心」,就是對維護公理正義,心無畏懼;對弘法利生,心無畏懼;對為善為好,心無畏懼。唯有無畏無懼,才是佛法的勇者。

十八、忠誠心:學佛,不是來騙佛菩薩,也不是來騙自己的。學佛,要對諸佛菩薩忠誠,對自己忠誠,對工作責任忠誠,對一切檀那的供養都要有忠誠的心,才有道。我們對佛教要有盡忠的心,對常住要有盡忠的心,對自己的信仰要有盡忠的心,對職務要有盡忠的心。

十九、廣大心:我們學佛既要發心,就要發大心。所謂廣大心,就是發四弘誓願的心,發慈悲喜捨四無量的心,發六度萬行的心。發心,就如發願一樣,諸佛菩薩所以成為諸佛菩薩,都是因為他發心立願。本山的各位職事都很發心,但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發心還不夠。吾人應該主動擴大,要有「若一眾生未成佛,終不於此取泥洹」的大心大願。千萬不可對自己一點些微的成就,而就自我陶醉,自我欣賞。心不大,道就不大。吾人發大心,要如《金剛經》所說:「若卵生、若胎生、若濕生、若化生,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。」

二十、慚愧心:《佛遺教經》說:「慚恥之服,無上莊嚴。」吾人要有慚愧心,道業才會有進步。叢林道場裡面,若有不知發心,不肯精進的人,別人會批評他一句「不知慚愧」,這一句「不知慚愧」,是非常嚴重、非常不名譽的事。不知慚愧,意思是說「不知羞恥」,也就是說「沒有道」!《成佛之道》說:「恥有所不知,恥有所不能,恥有所不淨,緣此發菩提,趨向於佛道。」這就是慚愧心的功用。

二十一、懺悔心: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」,有過不怕,主要的是要有懺悔改過的心。懺悔如水,懺悔的法水,才能洗淨吾人的罪業。

二十二、平等心:假如有人要問:「什麼是佛心?」佛心就是平等心。平等心是非常偉大的,「願將佛手雙垂下,摸得人心一樣平」。這個世間太過差別懸殊,貧富、貴賤、智愚、美醜,這些差別帶給人間多少不同的苦樂!吾人要有同體的平等心,給予撫慰,給予慈悲。

二十三、清淨心:「佛法無量義,一以淨為本」,大家要有清淨心才算有道。心中常存著自私、煩惱、妄想、顛倒,清淨心就與你絕緣。如果存心不良,你每一個壞念頭,每一句不當的語言,每一件侵犯人的行為,都會傷害別人,都會令人受苦。但是別忘了,最終,自己所受到的苦,還要多倍於他人所受到的傷害。在這世間,無論好事壞事,都會生長利息。好事得好事的利息,壞事當然也招感了壞事的利息。一個人沒有清淨心,一切罪惡就會生起。造惡的貪瞋愚痴,招罪的殺盜邪淫,可以說都是因為失去清淨心,人生方向就有了很大的偏差。什麼是善?什麼是惡?可以說善惡的辨別,就看我們有沒有清淨心。

二十四、菩提心:「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」這才是菩提心的真義。在修道上,你能「難行能行,難忍能忍」,你就有菩提心;在弘法上說,你樂說的辯才,精勤的法施,你就有菩提心;在度眾上說,你把歡喜給人,把福樂給人,不望報、不灰心,你就有菩提心。悲智願行的心是菩提心,勇猛為善而不退悔的心是菩提心。菩提心才是吾人成佛的根本。

二十五、圓滿心:圓滿心是道心。一切求圓滿,不希望這世間殘缺不全;不希望你好,他不好;不希望你有,他沒有;不希望做了一半就算了。佛法是大總相法門──圓滿菩提。「若有一人未度,切莫自己逃了」,這就是圓滿心。

大家心裡要有道,以後就拿這些心來問問自己:「我有這許多佛心嗎?」有佛心就有道。以上二十五點,就是為「如何樹立道業的形象」所做的一些闡述。當然還有許多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發心,也都是樹立道業的重要課題,還靠大家從實踐當中,開發出自我內心的覺性、悟性,道就在你的清淨自心中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