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42 信仰的宗要是什麼

為連雲港、無錫及南京等地信眾開示

時間:二○一○年五月廿八日

地點: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西館

什麼是「佛教」?

佛教,就是佛說的、人要的教法。比方說,佛教講慈悲,人怎麼能沒有慈悲?佛教講智慧,人怎麼能不要智慧?佛教講規律,所謂「不依規矩,不成方圓」,人怎麼能沒有規律?佛教講六度,在世間上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,哪一樣不重要?‭ ‬

基本上,佛教如黑暗中的光明、歧路上的指南針、航海中的救生艇。過去佛教都叫人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也叫人修行成佛,其實不盡然。佛教最主要是讓人安心、自在、開悟、明白。

什麼是「佛」?

中國的造字很有趣,佛,是「人」字旁加上「弗」;弗,「不」之意。意思是佛不是一般平庸的人,而是「自覺覺他,覺行圓滿」的聖者。他並不是來無影、去無蹤的神仙,也不是賞罰的鬼神。

一般宗教所說的神,是有神權、有權威的,他會說:「你要相信我,不相信我就降災殃給你。」佛陀不會,他沒有權力主宰我們的人生,但他會告訴我們,為我們揭示真理,讓我們了解人生該何去何從。

世間上有很多信仰、很多神明,有人信玉皇大帝,有人信城隍爺,有人信耶穌基督等。很多人相信是神創造人,其實,人不是神創造的,是人創造了神。

以中國人為例,想要聰明智慧、想升學,假如找大學校長、教育部長來幫忙,是很困難的事,因此他拜文昌帝君。假如想發財,找有錢人很困難,於是他找財神爺。被人欺負了,派出所的警察不為他主持公道,他就找土地公。跟人打官司,他沒有錢找法官、律師,就會找城隍爺。想要結婚,找月下老人;要生兒育女,找註生娘娘;希望下雨,請雨神;希望颳風,請風神;山有山神,水有水神;總之,但凡遇到什麼困難、痛苦、需要,人就會創造出許多相應的神、屬於自己的神。於是,整個世間都神化了。

佛不是神,是人,他是覺悟的人。佛有出生的地點、出生的時間、生養的父母,佛有修行、開悟、成道的過程。

佛陀究竟在哪裡?我出家七十多年,不曾見過釋迦牟尼佛。他在何方?長相如何?我都不知道。但我知道,佛祖在我心中。我走路時,他跟著我走;我睡覺時,他跟我一起睡;無論我身在何方,都感受到他圍繞在我的前後。原來,佛在虛空,所謂「豎窮三際,橫遍十方」;原來,佛陀是超越時間、超越空間的,是至大、至剛、無處不遍、無處不在的。

我是佛

其實我們大家都是佛。或許你會好奇,我們怎麼變成佛了?禪門有一句話:「千年暗室,一燈即明。」意思是本來黑暗的地方,只要機關一開,燈就會亮起來,從黑暗到光明,不就是頃刻之間的事嗎?即使心如千年暗室,只要點一盞燈,頓時就明亮起來。當然我們無法立刻成佛,不過最起碼首先要肯承認自己是佛。現在大家勇敢地跟著我大聲說:「我是佛。」(大眾:我是佛!)在座能有這麼多佛,是很了不起的。

承認自己是佛,有什麼好處?假如你抽菸,你會立刻想起在大覺寺說過「我是佛」,再想想佛會這樣嗎?不會,於是你立刻不抽菸了。假如你喝酒,也會想起在大覺寺承認過「我是佛」,佛陀會喝酒嗎?不會,於是你也不喝酒了。假如你和別人吵架,你立刻想到「我是佛」,佛陀會跟人吵架嗎?不會,於是你就能放下。因此,只要你肯承認「我是佛」,時時想到「我是佛」,就會有力量,就會有不同的行為、不同的看法。

何謂「真理」?

佛是人,經過修行,慢慢地開悟了,悟到的道理就是佛法。佛法,就是真理。身而為人,我們都在追求真理。但不免有人會質疑,人世間哪有真理?都是公說公有理,婆說婆有理;某甲說:「你聽我說。」某乙也說:「你聽我說。」結果愈說愈糊塗,到底誰才是真理?

在佛教裡面,「真理」是有條件的,不是隨便說它是真理就是真理。首先,真理要有普遍性。所謂普遍性,就是這個道理不論在南京、上海、北京、東京、紐約,甚至歐洲、澳洲,統統都一樣。比方說,「花開,必然會凋謝」,這句話是真理嗎?是的,因為花是無常、不長久的東西,它的生命最多只能維持數月,甚至一年,最終還是會凋謝。

宇宙世間,哪一樣東西不是無常?假如你不小心將桌上的瓷杯打翻在地上,杯子摔破了,就是無常。即使你小心呵護它,但經過風吹日晒,多少歲月以後,它終歸會毀壞,不復存在。青山綠水,桑田變滄海,滄海變桑田,世間萬物沒有永恆不變的。所以,「無常」具有普遍性。

「人,生了要死」,這句話也是真理。因為中國人生了都要死,外國人同樣也是生了要死,不管現在、過去、未來的人,生了要死,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。但是死不代表什麼都沒有了,死了還會再來,生命會不斷輪迴,因為在肉體的生命以外,還有一個真理的生命,即「佛性‭ 」。等於花雖然凋謝,但是把花的種子埋進土裡,它會再生長、再開花。同樣地,人的身體雖然死了,但還會再生、再來。‬

除此以外,因果、因緣、空、般若、實相等道理,都具有普遍性。普遍,超越空間;永恆,超越時間。所以真理的第二個條件,要有永恆性。真理不像世間的東西會損壞,真理是不壞的。

第三,真理要有必然性。真理不會只在皇親國戚、達官顯貴身上產生作用,在小老百姓,乃至山河大地,也必然會發生作用。也不會因為你是男人,就代表你有理,你是女人,就代表你沒有理,在真理面前,男女都一樣。所以,真理的第四個條件,是要有平等性。在真理面前沒有特權,一切自有因緣果報,一切自有它的法則。因此,真理要禁得起「普遍性、永恆性、必然性、平等性」的評鑑。

談信仰佛教

信仰佛教並不盲目。對於一般民間信佛,只強調求佛、拜佛、學佛,我更進一步提倡「行佛」的重要,要實踐佛法。佛陀慈悲,我也要慈悲;佛陀有智慧,我也要悟道;佛陀能夠超越,我慢慢地也要超越、自在;佛陀明心見性,我也要慢慢地明心見性,知道人生從何來,死往何去?對於人我之間的關係,也要清楚明白。可見信仰佛教一點都沒有神化。

有人擔心,信仰佛教以後,假如因為某種原因,不得不放棄信仰,或者改信其他宗教,是否有罪過?不會有罪過,佛祖也不會懲罰你。因為信教自由,而且不論信仰任何宗教,相信自己最重要。當然改變信仰,在做人的道理上是有缺失,但是沒有罪過。

皈依三寶,是成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課。佛、法、僧,是佛教的中心,如寶鼎之三足,故佛教稱之為「三寶」。世間的金銀財寶、各種貨幣、股票、有價證券都是寶,但它只能解決物質生活的問題。有錢可以買到醫藥,但買不到健康;有錢可以買到床鋪,但買不到睡眠;有錢可以買到魚肉,但買不到食欲;有錢可以買化妝品,打扮得很漂亮,但買不到氣質。有錢可以買很多書籍、文具,但買不到聰明。意思說,金錢不是萬能的。

信仰,就是追求世間的物質、金錢以外的一些東西。我們信仰佛教,可以追求到比金錢更重要的‭ ──健康、人緣、滿足、平安、歡喜、快樂,甚至永恆不死的生命。‬

八十四年前,我出生在江蘇揚州一個貧窮的家庭,日食三餐已形困難,更遑論上學讀書。幸好我十二歲出家,在寺廟裡學習做人、學佛,慢慢對人生有所了解,也有自己的想法,逐漸形成人生觀,乃至後來建立人間佛教的思想。從中,我體會到學歷在佛門裡不是最重要,有錢人可以讀到碩士、博士學位,然而佛門講究的是悟道,開悟的人生更富有。悟道的人,會比博士、碩士更懂得人世間。

談受持五戒

佛教的戒律,有五戒、八關齋戒、沙彌(尼)戒、比丘(尼)戒,層次很多,等於法律裡分刑法、民法等,主要是訂立規章制度。假如各位要信仰佛教、健全自我,起碼要受持五戒。

聽到戒律,大家不要害怕,也不要以為信仰佛教,就必須這樣不行、那樣不能。且看牢獄裡的犯人,都是因為犯戒,尤其是犯了「殺、盜、淫、妄、酒」五戒,才被囚禁的。試想,難道你不受戒,就可以殺人、偷竊、邪淫、破壞倫理、造謠、妄語、毀謗他人、抽菸、酗酒、吸毒嗎?都不能的。

然而受戒以後,大家也會擔心,萬一犯戒怎麼辦?在此必須強調,即使犯戒,也要受戒。比方說,五戒中的「不殺生戒」,主要是指不殺人,一般人不會殺人,因此不殺生戒很容易守持。另外,不殺生也包括不能自殺,自殺是有罪的,生命不只是由我們每個人自己作主,更是由父母生養、社會國家培養、大眾認同,因此每個人都有義務好好地活下去,怎麼能輕易地結束生命?因此,殺人、自殺,都有罪過。

大家不會殺人,也不會自殺,但打死老鼠、蟑螂、蚊子、蒼蠅、螞蟻是常有的事,不過這跟殺人不一樣,殺人的罪過很重,所犯的罪稱「波羅夷」;殺死老鼠、蟑螂的罪過比較輕,稱「突吉羅」,可以透過懺悔滅罪。舉例來說,有一種情況,是我沒受戒,看到一隻老鼠,毫不猶豫地用鞋子把牠打死,還自鳴得意,甚至興致勃勃地要打死另外一隻;另一種情況,是我不小心打死一隻老鼠,不過因為我受過戒,所以心裡覺得愧疚。相比之下,兩者的罪就不一樣了。即便是世間的法律,在法官面前,蓄意與無意的罪行,判刑也不一樣。所以,寧可犯戒,也要受戒。

很多人只想求神明保佑他長壽、發財、家庭和諧。其實都不必求,只要持守戒律,比方不殺生,還能尊重生命,如此不求長壽也會長壽;不偷盜,還能喜捨、為人服務、給人幫忙,如此不求財富也會富有。不必求神明保佑家庭和諧,只要不邪淫,還尊重人家、成就人家,家庭自然會和諧。不說謊,還尊重、讚美人家、說人家的好話,好名譽自然不脛而走。不酗酒、不吸毒、不亂吃,自然會精神奕奕、身體健康。所謂「平時不做虧心事,夜半不怕鬼敲門」,只要你做的都是好事,還需要怕什麼壞事?可見得受持五戒的利益很多,而且戒不是悲觀的、約束的,反而是積極的、自由的。

基本上,如果選擇信仰佛教,信佛、皈依三寶是第一課,受持五戒是第二課,實踐慈悲、參禪悟道等等,就是後續的課程了。簡單來說,皈依三寶就是民主,因為人人是佛,眾生皆有佛性;受持五戒就是自由,不犯罪、不侵犯,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。所以三皈五戒,就是自由、民主的意思。

談和諧

做為一個佛教徒,要愛國家、愛真理、愛護勞苦大眾。胡錦濤總書記提倡「和諧社會」,我們是「和尚」,以和為尚,「和」就是我們出家人的本行,佛教本來就是倡導和諧的僧團,所謂「六和僧團」,即身和同住、口和無諍、意和同悅、戒和同遵、見和同解、利和同均;我現在也積極推動「五和」‭ ──自心和悅、家庭和順、人我和敬、社會和諧、世界和平。‬

「和」很好,每一個人穿的衣服,顏色雖然各個不同,和諧就漂亮;五官雖然外貌不一,和諧就美麗;五臟六腑的功能不同,但只要各司其職,和諧就健康。可以說,大至宇宙世界,小至我們的人生,「和諧就好」。佛法、世間法,就是如此通達。

大家難得相聚,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提出,我為你們解答。

提問一:現在的社會可謂「浮世紅塵,妄語多欺」,我們要如何面對這樣的環境?

大師:各有各的應付方法,我告訴你的方法,對你來說不一定實用。世間上欺負我的人很多,但我不必計較。不過,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無。

我知道對方在騙我,但我不必執著,如果我揭穿他的騙局,他甚至會找我麻煩,所以不要太計較,只要心中了解、明白,就不會上他的當,也不會生氣、與他結怨。你說:「我不計較,但我被他傷害啊!」世間是有因果的,你害人,就等於你送禮給人家,人家不接受,你還要把禮物拿回來;我要害人、毀謗別人,但他不接受的話,我就等於自找麻煩。

《四十二章經》說:「惡人害賢者,猶仰天而唾,唾不汙天,還汙己身;逆風坋人,塵不汙彼,還坋於身。賢者不可毀,禍必滅己也。」所以欺人者,就是欺負自己。

當然我們也會有防不勝防、受到傷害的時候,所謂「明槍易躲,暗箭難防」,不過也不要覺得委屈,像布袋和尚說:「有人罵老拙,老拙只說好,有人打老拙,老拙自睡倒,有人唾老拙,由他自乾了,你也省力氣,我也少煩惱。」

過去寒山禪師與拾得禪師有一段對話。寒山問:「世間謗我、欺我、辱我、笑我、輕我、賤我、惡我、騙我,如何處治乎?」拾得回答:「只是忍他、讓他、由他、避他、耐他、敬他、不要理他,再待幾年你且看他。」我想在佛教經典、古德法語中,有許多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。

在佛法裡面,不會用比武來解決問題,不是你罵我一句,我就回罵你兩句,也不是你打我一拳,我就還你兩拳,而是能在刀槍劍戟面前,心存慈悲。慈悲沒有敵人,慈悲會獲得最後的勝利,只是過程中,需要耐心和時間。

對於別人加諸於己的傷害,報復是不可行的。假如我們真的有力量,應該要用慈悲感化他、用忍耐折服他、用智慧降伏他。舉例說,東晉有一位道安大師,過去苻堅率領十萬大軍征服襄陽,只為得到道安大師。為什麼?因為他是智者、聖人。道安大師在少年時期,師父都看不起他,不過他很聰明,後來成為一代大師。

當時有一位名士叫習鑿齒,聽聞道安大師為人所稱道,就前去訪問。才到達寺院,就很不禮貌地向一個出家人喊道:「道安呢?道安呢?」卻沒想到眼前個子矮小、乾瘦黝黑、貌不驚人的就是道安大師。

道安大師問:「請問您尊姓大名?」

習鑿齒傲慢說道:「四海習鑿齒!」意思是四海之內,哪個人不知道我習鑿齒?接著問:「那你是誰?」

道安大師不慌不忙地回答:「彌天釋道安。」意思是普天之下,哪個人不知道我叫道安?為了要與「習鑿齒」相對,便在「道安」前加上釋迦牟尼佛的「釋」,表示我們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,這也是後來為何出家人的法名前面都冠上「釋」姓的原因。

「四海習鑿齒,彌天釋道安」也是一副對聯,是指當時正值魏晉南北朝時代,崇尚辯論、清談,如習鑿齒獨逞口舌之能,假如普天之下都相信佛教,有了佛道,國家社會就會平安了。

近代太虛大師有一段故事。一個將軍跑到寺院要見太虛大師,大聲喝道:「太虛呢?哪一個是太虛?」太虛大師輕輕地、緩緩地答道:「我就是。」把將軍嚇了一跳。輕輕的一句話,就震懾了那位將軍。所以,不論做人處事,不一定要用力量折服人,更不必以手段報復人,只要有佛法,「有佛法就有辦法」。

提問二:改革開放已經三十年,對於現代社會腐敗,我們都想盡一己之力解決問題,佛教有什麼好的方法?

大師:若要我說實話,你會很失望,因為沒有辦法解決。為什麼?這個世間是所謂的「五濁惡世」,充斥著殺戮、鬥爭、欺壓、瞞騙、敲詐等種種罪惡;這個世界是「五趣雜居地」,除了天、人以外,地獄、餓鬼、畜生道的眾生,也統統居住在這個地方,要把它變成清淨地,是很困難的事。

當然在佛教裡,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,如《維摩詰經》所說:「隨其心淨,則國土淨。」但前提是我們必須先要求自己,自己健全以後,國土自然會隨著我們健全。如果只是要求別人、要求這個世間,則清淨的一日,遙遙無期。

近代以來,經常聽人提倡復興中華文化、發揚中華文化,以我所了解的中華文化,當然有其可愛、偉大的地方,如孔、孟、老、莊等聖人先哲,又如岳飛、文天祥等忠臣孝子,都非常了不起。但與其同時,罪惡、殺盜淫妄充滿人間,根本無法全部對治。

尤其中華文化自古以來,是一部殘酷的殺戮史。即便是漢朝「文景之治」的漢文帝,任用過的宰相竟達九位之多!其中被他砍頭的有五位。各位知道,他殺的不是一般人,而是宰相啊!皇帝手操生殺大權,任意屠殺,難道生命如此沒有價值?一場戰爭,動輒幾十萬人死亡,究竟是為了什麼?

話說至此,有感而發,再次提出胡錦濤總書記的「和諧社會」。「和諧社會」這四個字,實為中華民族的未來,樹立了千秋萬世的標竿。我們要朝向「自心和悅、家庭和順、人我和敬、社會和諧、世界和平」的目標努力,我們不要欺凌、不要壓制、不要打壓、不要戰爭,當然這是一個理想,至於理想要如何實現,則需要靠全中華民族的覺悟與共同努力。

目前在全世界,歐洲比較進步一點,歐盟(歐洲聯盟)把許多歐洲國家聯結在一起,各國之間旅行不用護照、貨幣通用,大家都不計較;東、西德的圍牆拆除了,西德遂肩負起東德的貧窮和債務,花了幾千億美元,大家也不計較,總之所做的一切,就是為了民族和諧。所以,我們為了兩岸和平,彼此要如兄如弟、要和好,大家都要自我犧牲一點、讓步一點,這就是慈悲,慈悲能解決問題。但我們不能要求別人,只能要求自己,因為要求別人不容易,要求自己才是最實際。

提問三:「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」,請問「自在」是一種什麼狀態?又如何解釋「照見五蘊皆空」的「空」?

大師:你們現在坐在這個地方,覺得自在嗎?對於身處的境界感覺自在,叫「觀境自在」。如果此時此刻,你覺得很安閒,不會覺得很忙、沒有時間,就是「觀時自在」。如果你不會對身邊的人感到不悅,也不會覺得他障礙你,這叫「觀人自在」。另外,對事要「觀事自在」,對自己的心也要「觀心自在」。

觀自在菩薩,就是觀照一切自在。你覺得自由自在嗎?你說有時候不自在,因為不知道心跑到哪裡去了,於是被妄想分別,雜亂的感情、金錢、是非、人我關係,擾亂得不能自在。假如你能觀照自在,就代表學佛已經有功力。學佛的目的,就是要自在。

如何才能安然自在?「照見五蘊皆空」,就能「度一切苦厄」。我們每個人的身體,由五蘊──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──聚合而成,成為「我」,「我」要空。「空」很難懂,你說我分明在這裡,怎麼空?要了解「空」,必須先了解諸法因緣沒有實體,都是和合的相狀,實際上分開以後就沒有了。

「空」不容易懂,所以與其說「五蘊皆空」,不如先說「五蘊皆有」。茶杯不空,茶水要倒在哪裡?因為空,才能倒茶水,所以才有。你的皮包不空,你的錢要放在哪裡?你的腸胃不空、鼻孔不空,你能活著嗎?空是存在,因為空才有。沒有館內的空間,外面又正在下雨,我們要到哪裡講話?所以,「空」建設了我們這場講座。宇宙世間,沒有虛空,如何容納山河大地、世間萬物?所以「空即是色」,「空中生妙有」。

如何認識「空」?《金剛經》說: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。」透過認識世間假相,可以認識空。

有一對小夫妻結婚一週年,丈夫熱情地跟太太說:「今天是個好日子,地窖裡釀的酒應該成功了,我們夫妻來對飲,慶祝我們結婚一週年!」

太太就到地窖裡去打酒,才把酒缸蓋子掀開,嚇一大跳,竟然看到裡面有一個千嬌百媚的女人!立刻怒氣沖沖地跑上去指著丈夫罵:「你花心!怎麼把女人藏在酒缸裡?」

丈夫被太太突如其來地怒罵,弄得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,立刻反駁說:「亂講,我哪裡有藏女人?」

「你自己去看!」

「好!我去看!」

不看也罷,丈夫一看,竟然看到一個英俊瀟灑的男子在酒缸裡面,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憤怒,直向妻子咆哮:「你自己藏了個男人在酒缸裡面,還說我藏女人?」

於是一個說藏女人,一個說藏男人,二個人就吵起來了。

這時候他們皈依的師父經過,就過來關心道:「你們怎麼吵架了?」

問明原委後,師父說:「喔,原來如此。」接著拿起一塊石頭,對準酒缸砸下去,酒缸破了,酒也流走了,裡面男人也沒有,女人也沒有。

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」,正因為我們為世間虛妄的種種外相所迷惑,於是產生紛爭、計較、執著,所以不快樂。因此,若能照見五蘊皆空,認識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」,建立一個實相的世界,人生就能自在。

提問四: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,除了經濟效益以外,我相信還有更多的社會責任。只是面對現實環境,我能要求我自己,但駕馭不了社會和控制其他人。發展過程中,我也做了很多違背佛教的事,雖然如此,我是有懺悔之心的。請問師父,我們該如何在進步的經濟活動中取得平衡?‭ ‬

大師:想要完美、想要完成理想,都是高難度的事,只能做多少、算多少。盡其在我,盡心盡力,凡事但求無愧於心,豈能盡如人意?當你覺得已經有一些成就、有一些滿足感,已經很不容易了。當然人有無限的潛力,但需要因緣,需要很多時空關係,所謂「獨木難支大廈」,世間萬事不是靠一個人就能成功的,必須大家一起合作。

現在中國社會不斷地進步,社會日益開放、經濟迅速成長,未來必定會繼續進步。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,過去中國人被譏為「東亞病夫」,然而今非昔比,現在每個中國人,都會以身為中國人為榮耀。所以每個人都有一種時代的使命,這個時代、這個社會賦予我們的使命,就是讓國家富強,一洗「東亞病夫」的屈辱,並且讓全中國人民走向國際,受人尊重。

提問五:現在社會上出現中、青年吸毒的嚴重現象,佛教有什麼方法拯救他們?

大師:不吸毒,也是五戒之一。五戒的「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」,我現在不說「不飲酒」,因為毒品的種類繁多,如菸、嗎啡、罌粟都是毒品,酒只是其中之一,所以我說「不吸毒」。

吸毒者,會失去自己的健康、金錢,家聲、名譽都沒有了,甚至朋友也不再來往,所以不可以吸毒。吸毒是一個病態,吸毒者可能認為自己沒有犯罪,也沒有害人,只是等於身體有病,需要吃藥一樣。卻沒有想到,吸毒不單是滿足他個人需要而已,吸毒會腐蝕整個民族社會的健康。全世界再民主的國家,吸毒、販毒都是嚴重罪行,甚至會判處死刑,所以國家要參與管制,嚴禁吸毒。

我曾經在台灣成立戒毒村,也派駐了一些男眾法師,它就是一個把吸毒者聚在一起戒毒的地方。雖然說戒毒,但是對毒品上癮以後,一旦再遇到誘惑、遇到壞朋友,他又會再犯。所以戒毒,不能完全靠法律、靠別人,最重要是靠自己,必須自我管理。佛法講究智慧,所以戒毒者必須先思考戒毒的重要性,進而面對、處理。可以選擇的話,何必要吸毒,把自己弄得這麼糟糕?人,要力爭上游、要健全向上、要自我昇華。

假如你有朋友或者認識的人吸毒,你想幫助他,其中一個比較可行的方法,就是讓他自覺。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叫「佛陀」?佛就是覺者──自覺、覺他、覺行圓滿的人。身而為人,不得不自我覺悟。讀書要自覺,學習要自覺,待人接物要自覺,世間凡事都需要自覺。只要自己覺悟了,自然「一理通,萬理徹」。所以自我警策、自我覺醒、自我開悟,是很重要的。

提問六:何謂「諸行無常」、「諸法無我」?嘗聞「學道求真免無常」,世間是否有不是無常的東西?‭ ‬

大師:第一、「諸行無常」,所謂「行」,就是這個世間一切現象、萬物都是無常的,氣候有春夏秋冬的變化,空間有東西南北的不同,物質有成住壞空的變易,人有生老病死的輪轉,這些都是無常。在無常的世間中,有超越無常的出世法,有一個永恆的生命。但因為出世法是精神的世界、超越的世界,我也沒有辦法像科學一樣舉出實證。

假如非要舉例不可,我們仍能從世間事略知一二。如剛才所說,這朵花凋謝了,但它真的凋謝了嗎?假如你把它的種子再播撒到土壤裡,它會再生長、會再開花。生命是生生不息的,生了要死,死了又生,生命就如時辰鐘,從一走到十二,再從一走到十二,周而復始,不會停擺。人生就是如此,不斷地流轉,輪迴不止。

有一戶人家老年得子,正在慶祝的時候,看到一個禪師站在門前流淚。主人很不高興地說:「和尚,我們今天在辦喜事,你在哭什麼?要化緣可以明講,我給你兩個錢就好。」

禪師回答:「我不是來化緣的,我哭是因為你們家又多了一個死人。」

為什麼生就可喜,到幾十年後死了才悲傷?生本來就要死,不生就不死了,所謂生死,是一體不二的。其實在無限的時空裡,幾十年不過是石火電光的瞬間,稍縱即逝。

第二、「諸法無我」。「我」是什麼?這個身體是「我」嗎?現在醫學界也有器官移植,很多人換腎、換胃、換眼珠,甚至換皮膚,換到最後,哪一個人是我?哪一個人是你?可見得這個人體不是「我」。

所以,並不是死亡以後才「無我」,活著的時候,所見、所聞、所接觸的世間萬物,本來就離不開因緣法,一切都是因緣和合,緣聚則成,聚散則滅,如此而已。

今天到此結束,謝謝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