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182 談管理與和諧——與馬來西亞交通部部長翁詩傑先生對話

時間:二○○八年六月十日

地點:馬來西亞吉隆坡會展中心

我是一個出家人,今天能懂得一點管理,都是從佛經裡學來的。比方觀世音菩薩,他就是管理專家,我們從《觀音經》裡面看到觀世音菩薩,他大慈大悲,救苦救難,才能度化眾生。所謂「慈悲沒有敵人」,每一個家庭之所以把觀世音菩薩供奉在最好的位置,就是因為他很慈悲,會幫助我們。

像《華嚴經‧普賢行願品》裡的普賢菩薩,第一禮敬諸佛、第二稱讚如來、第三廣修供養……意思就是,要度化眾生,先要有尊敬、包容、讚美,眾生才會接受。我們常念的阿彌陀佛,就是一個管理專家,他把極樂世界管理成一個淨土,所謂「諸上善人,聚會一處」,沒有鬥爭、沒有欺負、沒有壓迫,是一個和樂的社會。

我感覺到佛經裡,有很多管理的材料。現今的社會已經是進步到講究管理,不過很多的管理還講得不透澈,提到管理,大多講到如何管理人,其實不然,首先要管理自己。管理好自己,別人也就跟著好了。

提問一:如何管理自己?

大師:管理自己是最困難的。管理事情還容易,因為管理事,只要你會做。像倉庫管理、圖書管理,只要你把東西擺對地方,就好辦。管理錢財也容易,錢財不會講話,錢多錢少,用在這裡,用在那裡,它都不開口的。管理人就麻煩了,因為人有意見,人有不同的想法。但有時管理人倒也還好管,只要滿足他的需要,給予尊重、包容、讚美,他就會跟你合作。最難管的就是自己,有時我們常常對人說:「你不了解我。」其實,自己又何嘗了解自己?

我們有時管理身體,不打人、不亂動、不走不正當的地方,或者管理口,不亂講話、不搬弄是非、不惡口……人有身口意三業,管身、管口倒還容易,管心恐怕是最困難的事。

有時候我看一些學生,倒一杯茶周轉不靈或帶一個客人程序不對,我問他學什麼的,他說他學管理的。我想:很難!因為你自己心中的人、心中的事、心中的一切,都沒有安排得適當,就是光處理心以外的事情也很不容易啊。

講到管理,要用智慧、要有道理。智慧的運用要很高明,智慧不是正面的聰明,不像一加一等於二。記得我在多年前管理佛教學院的時候,好多沙彌都還只是小孩子,有時候也會調皮犯錯,讓我想起過去做沙彌的時候,師父們都罰我們跪香、拜佛,那時我就常想,拜佛是崇高的一件事,匍匐在佛前是多麼的神聖,怎麼用來做為處罰呢?好像不是這麼一回事。

這些沙彌也知道犯了錯要接受處罰,因此我就說:「你們既然知錯,願意接受處分,那我就罰你們不可以拜佛、不可以到佛殿去跪拜。」沙彌一聽,啊!這麼好的事?甚至我說:「今天罰你睡覺,不准拜佛。」我們在僧團裡睡眠都很少,聽到可以睡覺好高興。可是當他睡在床上,聽到大家在殿堂裡做晚課,唱誦的梵唄蕩氣迴腸,自己卻被處罰不能參與,這才發覺拜佛很好,睡覺不好啊。

所以,我想在管理上,有時候需要逆向思考,看眾生是什麼根機,能觀機逗教的就是智慧。

提問二:管理法裡有「恩威並重」,大師覺得什麼時候應該用恩,什麼時候應該用威?

大師:我們到一間寺院去,才一進門,就是一尊胖嘟嘟的彌勒佛,彌勒佛大肚、滿臉笑容,指的是什麼?代表彌勒佛用慈悲、用歡喜、用愛來攝受你,歡迎你的到來。你進寺廟以後,要守規矩、守戒律、講道理,如果不講道理、沒有規矩,就會看到彌勒佛的後面,有一尊韋陀菩薩,手持金剛降魔杵,雄糾糾的,好像要責罰人。意思是說,如果用愛攝受不了你,只有用力來折服你,等於一個家庭裡,母親大部分表示慈愛,是慈愛的攝受,父親就比較嚴格一點,是用力的折服,所以在家庭裡,母親的愛、父親的力,合作起來會教導出很好的兒女。佛教的教育也是一樣,用愛的攝受與力的折服,這是恩威並濟。應當施予愛時,你沒有愛給他,他不服氣;當要用力折服時,你沒有力量,他也不怕你。所以,如果力與愛可以並重,那麼在教育或在管理都是很有用的。

其實,講到管理,要先把眼睛管好,非禮勿視;要把耳朵管好,非禮勿聽;把嘴巴管理好,非禮勿言;把手腳管好,非禮勿動,最重要的,是把心管理好。講到把心管理好,所謂「佛說一切法,為治一切心,若無一切心,何用一切法」,千言萬語、各種道理,主要的目的都是為了對治我們的心。如何對治?佛教裡的法門很多,我想,要讓人滿足,就要讓他獲得所需。

我對管理並沒有什麼特殊的道理,不過,我大部分都是與人為善,給你‭ ‬OK‭ 或YES,有人來跟我講話、要求什麼,我很少講‭ ‬NO‭ 來拒絕他,我覺得那是很煞風景,也傷感情的。但世間上的事,有的時候不是統統‭ ‬YES‭ 跟‭ ‬OK‭ 就可以的。比如說,有學生跟徒眾經常向老師要求請假回家,老師不答應,他就想辦法跑到我這裡來。我也不能用權力高高在上命令老師准他的假啊!不過我用一個方便。有的學生到我這裡來請假,我問他:「請幾天?」「兩天。」我說:「太少了,要幾個小時才回到家啊!才兩天,來去太匆忙,五天吧。」學生一聽:「啊?可以這樣嗎?」歡喜得不得了,就回去了。

不過,大部分都三天就回來了,為什麼?因為回去的第一天,家人看到兒女回來了,父母兄弟姊妹弄好吃的,講好話給他聽,他覺得家庭就像是天堂樂園,多美好啊!就不肯回寺院,流連家庭。但家庭雖好,畢竟不是久戀之鄉,也不是天天過年,到了明天後天,父母要去上班,兄弟也各自有事情,沒有人熱絡招呼他,覺得無聊了,就想:「算了,還是提早回到寺院道場吧。」下次再叫他多回去幾天,他也不要那麼多天了。所以,我覺得先給予方便,可以讓學生多察覺一下,也不一定不好。

我想,對於管理人,就是從另外的一個方面去滿足他人,解決他的問題。比方徒眾要回家,我問:「你有禮品嗎?」「沒有禮品的話,你都這麼大了,爸爸媽媽看到兒女回來沒有孝敬,不歡喜啊!沒有錢也沒有買禮品,我看我來幫你做面子。」給予徒眾意外的收穫,以後管理也比較容易,愛和尊重是管理的不二法門。

有一個大學女生在我們學院念書,他有一天來跟我講:「院長,我要去看白雪溜冰團的表演,在台灣這個熱帶地方很難看到溜冰的表演,如果不看,一生遺憾啊。」我聽了,這麻煩啊,身為一個學院的院長怎麼能夠承諾一個學生去看溜冰團的表演,那其他的學生怎麼辦呢?但是不准,學生一生遺憾,這也很嚴重。我的理念是,在有規矩的學生前面就不用規矩。什麼規矩都可以改變,規矩是為不守規矩的人設立,如果你不講規矩,那就要有規矩。而這個學生平常都滿好的,他只是想看溜冰團,不看會覺得這是一生的遺憾。這很簡單啊,讓他不遺憾就好了。於是我拿了二百塊錢,跟他說:「你替我去高雄買一些文具,買好以後,剩餘的錢就隨你用,就說是替院長去高雄買東西,晚上十點鐘以前要回來。」大家心照不宣,不必說得太明白。這個學生拿了二百塊錢去,看了白雪溜冰團之後,不至於一生遺憾,我也做了一件好事,免得一個年輕人為了一個不滿意,說:「我不要學道了!這麼為難、這麼辛苦。」

佛教攝受眾生要有方便,在重要的時候,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。中國的道家老子講「無為而治」,實在說,我也學習無為而治,根本就不要用規矩。你們都知道,我在佛光山建立的工作信條:「給人信心、給人歡喜、給人希望、給人方便。」都是給人的、為人服務的,是讓你歡喜、滿足你的希望,你除了歡喜之外還要什麼?所以,一個人如果能得到滿足、受到尊重,大概什麼事情都能合作了。

記得有一個小女孩說:「我還沒有擦過口紅、化妝,也沒有穿過玻璃絲襪、牛仔褲,如果叫我這就出家,很為難的啊!」我一聽,確實不錯,他心裡還有很多的掛礙沒有放下,怎麼能叫他出家呢?所以四十六年前,我出國到馬來西亞、日本……常常為了這許多小孩,買了玻璃絲襪、牛仔褲、口紅等,帶回台灣送給他們。過去的海關很嚴,每一樣東西都翻箱倒篋地檢查,看到一個出家人買玻璃絲襪、口紅,就在旁邊冷笑:「哼!大法師,買口紅!」我心裡面想:「你懂什麼?」確實他是不懂的。

不過,我覺得心安理得,我沒有做錯事啊!只是給小孩子滿足,他要口紅、要玻璃絲襪,這些所值幾何?給他一點歡喜滿足就好了。所以我覺得講管理,大概就是這樣吧。

恩威並濟是重要的,所謂威,「君子不重則不威」,人要自尊自重就有威。我想,威不是聲音很大、拳頭很有力或地位很高,這個威不行。或者,我畏懼你、怕你、不和你來往,這種威很好嗎?也不行,要讓人「敬畏」才是。讓人恭敬但畏懼你,像觀世音菩薩,我們都尊敬他,他一定有威。觀世音又叫「觀自在」,你問自己自在嗎?看人自在嗎?處境自在嗎?受苦自在嗎?為難的時候自在嗎?如果都能自在,那就有威。像觀世音菩薩一樣如如不動,大家就不敢輕慢冒犯。

觀世音菩薩還有一個名字叫做「施無畏」,不是布施金錢、物質,是布施無畏,令眾生免於畏懼,等於我們保衛人,告訴他:「不要怕,有我在,我會幫忙你、助你一臂之力。」又是恩又是威,其他的境界我不怕,但你的慈悲心,可以讓我畏懼你、恭敬你。

我覺得現代父母對於家庭教育最大的缺點,就是沒有懂得恩威並濟,沒有做好對於小孩子的教育,像是講話隨便。比方,今天看到隔壁鄰居張媽媽帶著他的小寶,就說:「你家裡的小寶,好乖哦!好有前途,好有出息啊!不像我家裡的小三子,沒有出息,不用功讀書又懶惰,將來看是沒有用了。」

小三子一聽,「哦!媽媽爸爸,原來你們心目中的兒子,就是這樣沒有用嗎?這樣沒有出息嗎?好,我就做一個沒有出息的人給你們看。」所以,父母隨便講了一句話,讓小孩子走上歧途,這是很可惜的。

有一則故事說:有個小孩子早上上學經過寺廟,進到大雄寶殿,拿出十塊錢,「師父、師父,我今天撿到十塊錢。」香燈師父說:「哦!小朋友,你運氣這麼好,拾金不昧啊!」就講了很多好話。第二天,小孩子又拿來十塊錢,「師父、師父,我今天又撿到十塊錢。」「你真是好運氣啊!每天都撿到十塊錢。」又讚美了他多少好話。第三天,小孩子又來了,「師父、師父,我又撿到十塊錢。」「嗯?豈有此理,怎麼我都沒有撿到,都是你撿到,你的錢究竟從哪裡來?」只見小孩子掏出一大包錢,說:「師父,你看!我有錢。我家裡很有錢,但是我不快樂。每天爸爸媽媽都吵架,一吵架就罵我,我聽了好難過。到這裡來可以聽到你講好話,‭ 很歡喜,所以我就每天拿十塊錢來添油香。」父母的恩威掃地,兒女就難教。因此,當愛則愛,當威嚴則威嚴,愛的攝受、力的折服,愛與力都很重要。

提問三:大師常講「常樂柔和忍辱法,安住慈悲喜捨中」,請講述一下這句話的意思?

大師:這是《華嚴經》的句子,它告訴我們,一個人的性格要柔和,不要太剛強。牙齒是硬的,最後牙齒掉光了,但是柔軟的舌頭還在。「從來硬弩弦先斷,每見鋼刀口易傷」,硬不一定很好。佛光山有一個禪堂,年輕人常常不安心、不安住,就到禪堂裡去參禪。坐了幾個月以後,看得出他的臉色都在變化,為什麼?性格溫和了。你問他禪堂裡幾個月的生活如何?大部分都說,心變得柔軟了。這很重要,你的心好硬,比石頭還硬,或是你的心好冷,比冰還冷,你就交不到朋友。做人要柔軟、慈悲、溫和、熱情,這樣大家才會喜歡。

忍辱,先從口不出惡言做起,我口不罵你,不過面孔看得出來不喜歡。進一步,面上有笑容,但我心裡不以為然或不高興。再更進一步,到了心裡也無所謂的境界,歡喜不會得意忘形,傷心挫折也不會失意難過,遇到境界可以馬上就過去了,這就是擁有忍的力量。忍就是力量,忍就是勇氣,忍一口氣,則海闊天空。

忍渴、忍窮、忍餓還容易,但忍一口氣很難。你看法院裡,許多人為了一點小事,就是好朋友之間也打起官司來。為什麼?爭一口氣。甚至有的人傾家蕩產也非要爭一口氣。其實,一口氣算得了什麼?留一口氣,多活個幾年,價值也多一點。跟人爭強好勝,這個氣沒有用啊。忍是有力量的,忍是智慧,忍是一種責任、擔當,忍能負擔、忍能接受。

「安住慈悲喜捨中」,我們每天住在哪裡?住在煩惱裡,住在不安穩裡,住在生氣裡,住在患得患失、怨天尤人裡面,這樣的人生日子難過。所以,你要把自己安住在慈悲喜捨「四無量心」中,我要有慈心、有悲願、有歡喜,否則擁有再多的金錢,不歡喜也沒有用。我要有幫助人、服務人的觀念,在未來的社會中,誰能有服務的精神,就能存在,誰不肯服務,就沒有人緣。安住在慈悲喜捨裡面,多逍遙、多自在!

提問四:關於「討好」與「求好」的拿捏?

大師:部長說到一個討好、一個求好。討好,討你歡喜、討你肯定、討你支持贊成,這是為他人,給他人歡喜。求好,是要求自己,我要求自己做到什麼標準才覺得對得起我的良心、對得起自己。在管理學上,先要學會讓人接受,倒不是要管理人。假如我把自己推薦給你,你會接受我嗎?要讓人家接受我,才能跟人相處。所以,一個人如果不注重「讓人接受」這一點,這是很麻煩的。就像部長,你有黨、有國家、有領導人,要讓他們都接受你,還有同事、黨員,也要讓大家都接受你。甚至全國民眾對交通的要求,部長也要求好,民眾才會接受。

像我們都有戴念珠,念什麼?念觀世音菩薩。偶爾看到一尊觀音像,手裡也拿念珠,我們拿念珠念觀世音,觀世音拿念珠,是念什麼?念觀世音。觀世音為什麼自己念自己呢?求人不如求己。所以,要求別人不如要求自己,討好別人要先健全自己。有時候,你討好別人,反而適得其反,人家不歡喜。所以我覺得不要用諂媚的方法討好別人,要用正直、為公、勤勞,用自己的美德來討好別人。就像部長用服務來討好民眾。

提問五:請大師談一談和諧。

大師:管理要和諧。家庭是安樂窩,假如家庭不和諧,沒有快樂,這個家就不可愛。在社會上各機關服務,大家尊重和諧就好快樂,如果都是鬥爭,你防我,我防你,不稱心,這就叫不和諧。和諧也不一定是要你擁護我,不是說你做我的部下,服從我、聽我的才和諧,和諧是融和各種不一樣的關係,比如我穿黃色的袈裟、掛黑色的念珠,黑色和黃色不同,沒有關係,和諧就好;衣服有各種顏色不要緊,和諧就好;吃飯的時候,菜肴有酸甜苦辣各種味道,沒有關係,和諧就好吃;眼耳鼻舌身,長得均勻,和諧就美麗。

和尚,為什麼叫「和尚」?出家僧團有所謂「六和主義」,比方經濟要平均,法制要平等,思想要統一,相處要公平,語言要尊重,心裡要愛敬,以六和做為生活基礎。和尚,就是「以和為尚」。在寺院裡,不是人人出了家都能叫和尚,有的只是和尚的樣子,那叫「和樣」。和尚只有一個人,就是寺院裡的住持大和尚,和尚就是校長的意思,做校長才能叫和尚,是一寺的住持。

中國的寺院,管你是張三、李四,或者來自不同種族、國家,只要聚合到寺院裡,它都有平等公平的規矩來讓大家和諧相處,否則,不和諧怎麼能夠住在一起?佛教的有緣人,你們要求得人生的快樂,我覺得「和諧的人生」最好。就等於過去中國鄧小平先生提出「改革開放」,使得經濟成長,現在胡錦濤先生提倡「和諧社會」,舉國人民口徑一致,所以中國就能在短短的時間內改寫歷史。

美國為什麼強大?就是因為開放,哪一個種族的人都可以移民到美國,誰都可以到美國留學,因為它開放,讓大家都讚美,也賺了全世界的錢。現在的中國也開放了,從和諧可以慢慢地有能力影響到世界的和平,所以過去孫中山先生講「以和平待我之民族」,所有世界上的人,大家和平共生,各取所需、各自尊重,這世界就會很美好。不要鬥爭,鬥爭是很淒慘的,鬥爭是很不快樂的,鬥爭的人是自找苦吃,我們佛教是找快樂的,不找苦吃。

提問六:和諧是不是同化?

大師:和諧不是同化。比方說,我吹簫、你吹笛子、他彈鋼琴、那個人拉二胡,各種曲調、樂聲,能夠和諧就很好聽,很美妙。和諧不用「同」,但是要能跟其他人配合。等於跳舞,這個人把手伸出去,那個人不一定要伸手,不同就是美。顏色不同也是美,像我們到美術館去看繪畫,如果每幅畫作都是同樣的,就沒有什麼可看性,一幅一幅不一樣,就好看了。像我看你們,看幾個鐘點都不討厭,因為衣服不同樣、面孔不同樣、坐姿不同樣、年齡也不同樣,欣賞這許多的不同樣,這就是美,就是和諧。

提問七:請大師就「包容」二個字,給予我們啟示。

大師:怎樣包容?有八個字:「異中求同,同中存異。」這個社會上有很多的不同,種族不同、宗教不同、性格不同、貧富不同、出生不同、資質不同、教育不同,種種都不同。不同怎麼辦?要「異中求同」,在不同裡面,求一個同;同的是什麼?我們同一個馬來西亞,同一個國家,同一個社會,所以我們要愛國、愛社會,要為社會建設,讓國家強大,所謂「在一家保一家,在一國保一國」,這是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應該要有的想法。至於「同中存異」,在馬來西亞這個國家裡面,有很多的不同,你要它同,不可能,連自己的眼睛、鼻子、嘴巴都不同,五根手指頭都不同了,所以不必爭大小,只要共同存在。

台灣有一位天主教神父,叫做丁松筠神父,他是美國人,跟我也是好朋友,有一天他跟我說,如果你出生在美國,會是一個好神父;假如我出生在中國,我也會是一個好和尚,問題是我們出生的地點不同,命運、信仰就不一樣了。

我個人雖然做和尚,但對於天主教、基督教、回教、佛教,都一樣的尊重,不必統統都要跟我一樣。我們有一位法師幾次說要買地建寺院,我說:「你要買多少?就是地球都給你,你要得了那麼大嗎?」過去亞歷山大一心想要征服全世界,打到歐洲,打到印度,看到前面的大西洋,才明白到要征服世界是沒有辦法的。

所以,任何一個人,你自己都沒有征服自己了,又哪裡能征服別人呢?一家之不治,哪裡能治理世界?因此我們要反求諸己。就像釋迦牟尼佛說的「我是大眾當中的一個」,即使你建大房子,用的是鋼筋水泥,那也沒有關係,我只要做一個小小的螺絲釘,就能跟你們同在。你很大?我很小?不會!彼此是相互依存的。

釋迦牟尼佛所證悟的道理是什麼?他悟的是「緣起」,也就是相互的關係。我要依靠你們才能生存,吃飯,要有米、糧、麥、麵包;穿衣,要有布做衣服;我要坐車子,要有人駕駛;要看報紙,要有人發行;要看電視,也要有人製作節目;沒有你們大家,我生活無聊,活不下去啊!所以,我是大眾中的一個,也要有所貢獻,成為你們當中的一個助緣,大家才能共同存在。

翁部長就可以體會得到,有了公路不夠,要有鐵路;有了鐵路不夠快,要有飛機,還要有海運,甚至有的人也騎腳踏車、摩托車,總之,他有什麼需要,適合他的就是最好。所以在這個世界上,大家各自求生存,不必你障礙我、我障礙你。世界之廣大,只求一己隨緣生活,隨著大家依附存在,這樣人生就很幸福、很美滿、很自在了。

提問八:關於「老二哲學」的意義是什麼?

大師:我出生的家庭,上面有個哥哥,下面有個弟弟,我是老二。老二很好,為什麼?哥哥他很快長高了,衣服穿不下去,就輪到我穿,不必要父母為我操心再做衣服,撿現成的來穿就好。我出家以後,上面有個師兄,下面有個師弟,也是老二。那也很好,師兄很愛護我,他年紀比我大,常常將剩下來的東西送給我。所以我一生享受很多老二的妙處。只是後來投身佛教,從事弘法工作以後,實在慚愧,都是做老大。老大很痛苦,因為做得不盡如人意,人家的要求就會很多。

我用「老二哲學」影響人,最得意的就是現在台灣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先生。十四年前,他跟宋楚瑜先生競選省長。我明知道宋楚瑜先生會得到提名,他不能。但是他已經發下豪語:「台灣就算只剩下阿里山我也要選。」這只有玉石俱焚了。看在他父親等四代跟我六十年來的因緣,就找了他,我說:「不要選省長。從事政治,老大不一定很好,做老二,副的也很好。做老大要爭取,要廝殺,要計較,才能登上寶座,好辛苦啊!你做副座,老大不做了,自然就是輪到你了。做老二很好,我勸你退一步想,海闊天空。不要選舉,做老二吧。」

最近他到大陸也跟大家說:「當時,大師叫我不要選省長,我聽他的。但是到前年,國民黨主席我不想要做,為什麼?我已經跟大師學習『溫良恭儉讓』,性情很溫和,沒有鬥爭力。政治場上我搞不來,我不習慣了,大師卻又叫我選黨主席。大師說,現在國民黨需要你!有時候我們要菩薩低眉,有時候也要金剛怒目。是他教我不是完全都柔和忍讓,有時候也要金剛怒目。最後我接受大師的話競選國民黨主席。後來立法委員勝選,馬英九選總統也勝選,這就是從忍讓、從老二開始,從菩薩低眉再到金剛怒目。」

馬英九要選總統、謝長廷也要選總統,我在台灣住了六十年了,大家都是好朋友,什麼黨不黨,每次選舉都是傷感情,支持你?支持他?很為難!有一天馬英九先生來了,那時我們有一個大概二千多位老師參加的集會,他要來跟大家見面,但是在台灣,還不到選舉當天,就把牌子打出來是違法的,要到選舉日才可以。可是大家見面了,總要講話,怎麼講呢?不得已,我就說:「各位護法居士們,馬英九先生現在失業,他沒有職業,大家可不可以幫他找個職業?」一切意在不言中,就是你們可以投他一票,讓他當總統吧!

不過,馬英九先生也很聰明,他說:「感謝大師替我找職業,我現在不在這裡久留了,我要趕快去找工作了!」就是要趕快去競選了。要會做老二,肯得讓一步才行。

後來,謝長廷先生也來了,糟糕,已經替馬英九先生找工作,怎麼替謝長廷先生找工作呢?總不能老是說「找工作」,這話不能老是用,不靈了。於是我說:「謝先生,過去你跟我強調,你很通達佛教,熱心佛教,很好,現在你要弘揚佛法!」他也很聰明,就說:「既然大師指示我,等到我當選總統,就弘揚佛教。」不過,我心裡想,即使沒有當總統,也要弘揚佛法。

提問九:老二應該如何自處?

大師:我想,擁護老大是最高明的。明白說,他比你占優勢,今後你的出頭也要靠他讓位,靠他提攜。所以,一個做老二的人,如果向老大展開不合作,是最不聰明的作法,所謂「識時務者為俊傑」,要對老大尊重。不過,做老大的心量太小也不行,就算老二不把你拱下台,老三、老四、老五,大眾也會請你下台。總之沒有做領導也沒有關係,多一分付出,就會多一分收穫,做一個老大也是很辛苦的。

人生所謂「良禽擇木而棲,賢臣擇主而事」,好的鳥,牠一定要找一棵好的樹住下來,就如鳳凰,沒有梧桐樹,牠是不棲息的。一個好的賢臣,寧可以不做官、不出仕,也要遇到一個好的領導人。不過,現在整個世界到處都講「自由民主」,大家都是依民主而住,人人都有出頭天的機會,只要你廣結善緣,今日是平民,明日可能就不一樣。

所以我在想,在今天,能做老大,也要能做老二,很容易上台,也要很容易下台,你要有這種修養。上台的時候,不輕易上台,考慮考慮,這人必定是一個正人君子;要下台的時候,很快下台,也必定是一個能幹的人。我自己領導佛光山的教團,對於很容易下台的人,就給他很多的機會,有的人不肯下台,那就不能隨便給他另外的機會,因為給他機會,到最後有需要的時候,他不肯下台,讓人不好運作,這就增加麻煩了。所以,上台下台要用平常心,做老大或老二也是用平常心看待就好了。

提問十:老三又要如何自處?

大師:老二就是代表大眾,老二既然可以做老大,也可以做老三。做老三也很好,不要計較,一般而言,一個代表選出來就很好了,副代表就不要再多生枝節。等到老大、老二另有任用,老三、老四自然會被推向前去,那是自然完成的事,不勞掛念。換句話說,無論是第三把手、第四把手,不必患得患失,只要把工作做好,老大、老二自然會來找你,假如工作不做好,別說老二,老三也做不成了。所以,「不患無位,患所以立」,自己健全最重要。

提問十一:關於和諧的總結。

大師:我們講的主題是「和諧」,權位要和諧,老大、老二要和諧,尤其政黨裡面更要和諧,將來才會有前途,不和諧是不行的。

中國崛起了,現在胡錦濤先生提倡「和諧社會」,我記得前年他們在杭州召開「第一屆世界佛教論壇」的時候,也找我去講話,我引用了一個淺顯的故事說明。

早晨全家人都出去上班、上學了,一位家庭主婦忙著整理家裡的髒亂,就在他要出去丟棄垃圾的時候,大門一開,只見寒風中有四個老人,各個寒冷受凍的樣子。婦人心生慈悲,上前說:「四位老人家,到我家坐一坐,喝杯熱茶吧!」其中一個老人問:「你們家有男人嗎?」「丈夫去上班、兒女去上學了,沒有男人。」「哦!那我們不去。」這也沒有辦法,就算了。他把垃圾倒了就進門。

等到丈夫下班、兒女也放學了。他就說:「有四個老人因為你們不在家,我請他們進屋避寒,他們不肯進來啊!」丈夫一聽,「你趕快再去找找看,如果在左近,你就說現在家裡有男人了。」

太太在某條街上找到了他們,他說:「四位老先生!我家裡現在有男人了,我丈夫回來了。」大家一聽,就跟著他,往他家裡走去。但是到了門口,老人忽然停下。太太說:「四位老先生,你們還有什麼顧忌嗎?」「你們家究竟要請哪一個老人進去?我們四個老人,一個人叫做和諧,一個人叫做財富,一個人叫做平安,一個人叫做成功,你要找哪一個呢?我們只能派一個代表進去。」

這位太太一聽,規矩這麼多,回去問先生:「先生,那四個老人說只肯讓一個人進來……。」

先生一聽,「這還用說,當然請財富進來嘛!」

兒子一聽,「媽媽,不要啦!找成功進來。」因為兒子希望將來事業成功,前途無限。

媽媽就說了,「不要啦!最好請平安吧!因為我們家裡要平安啊!」

在一旁讀書的小女兒忽然說:「不要啦,不要啦!媽媽、爸爸!找和諧進來!」

爸爸一聽,「小女兒講的話不錯啊!找和諧進來。」

太太出去就說:「四位老先生,我的先生有表示了,請和諧進去我的家裡。」

當和諧老人跟著婦人走進門時,另外三個老人也跟著一起要進去。太太一緊張,就說:「你們剛才不是說只有一個人嗎?怎麼現在要四個人進來?」和諧老人說:「我們有一個規矩,只要我和諧進去,後面跟著的必定是成功、平安、財富,一起都要跟進。」

所以,希望大家都能做一個和諧老人、和諧青年、和諧男主人、和諧女主人,只要和諧,平安、幸福、歡喜、快樂、財富、成功就都會一起到你們家裡去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