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042 讀書讓生命有活力

全民閱讀博覽會(摘錄)

時間:二○○五年七月廿三日

地點:佛光山雲居樓

趙翠慧女士(主持人):請教大師,閱讀和人生的關係?

大師:各位參加全民閱讀博覽會的讀書人,大家好!閱讀在人生中是非常重要的,假如我平時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,今天就不敢在這裡和你們講話了。因為從小就有閱讀習慣,所以讓我能夠認識世界上許許多多有智慧、有條件的人,甚至能有因緣和他們對談。

每一個團體、每一個人都要讀書。個人讀書才能成為書香人士,家庭讀書才能成為書香世家,團體讀書才能成為書香團體,整個社會讀書就能成為書香社會。如果我們的社會成為書香社會,我想,台灣就沒有那麼多紛爭,沒有那麼多是非,必定是如佛教所說的「禪悅法喜」;讀書裡有快樂、有法喜,是一種無窮無盡的享受。所以,現在我走到佛光山轄下的每個別分院,我都會問大家:「有沒有讀書?」

讀書,怎麼樣才叫「讀」?只要有空閒,就要讀書,時間少,更應該讀書。古人說:「書中自有黃金屋,書中自有香菇麵。」香菇煮的麵,有素香味;能把書讀出香味,就能慢慢進入讀書三昧。所以,事業要成功、做事要順利,在世間上要做一個明理的人、有品德的人,就必須讀書,讀書讓生命有活力。

主持人:這一生中,哪一本書對您影響最大、最深刻?

大師:在這一生中,要說哪一本書對我影響最深,實在很難講,可以說,只要是好書,我都有心得。我這一生中閱讀的第一本書,也影響我很大的是《精忠岳傳》。童年時讀它,雖然一知半解,但是覺得有趣,更影響了我的個性;我自詡我對佛教、對佛祖很忠心,對朋友也很忠心。

除了《精忠岳傳》,後來也看中國的歷史小說、民間小說,像《七俠五義》、《西遊記》、《水滸傳》、《三國演義》,要不是時間不夠,否則我也可以和你們講說內容。例如《水滸傳》裡的一百零八條好漢,光從書上描述他穿什麼衣服,手拿什麼武器,走起路來的樣子,說話的聲音等,就能知道他是黑旋風李逵,還是行者武松、智多星吳用。

記得有一次到日本,一位信徒跟我說:「師父!你寫的《釋迦牟尼佛傳》我都看過了。」我說:「那你說裡面的一句話來聽聽!」他卻說:「哎呀!記不得了。」我就說:「這樣哪裡是看過了,記不得,沒有用啊!看書要能記得。」

「能記得」很重要。我從小沒有進過學校念書,但是有一次,一個和我年齡差不多,大約七、八歲的小孩,從學校念書回來的路上,口裡念著:「短衣短褲上學校,從不遲到半分鐘。」那個時候,大概是蔣介石先生提倡「新生活運動」的時代,主張穿短衣短褲,不用再像過去戴瓜皮帽、穿長袍。聽到他念這一句:「短衣短褲上學校,從不遲到半分鐘」,覺得真好,我嘴巴就一直念,深怕忘記了。後來,每當母親叫我:「某人!去買豆腐、醬油。」我就用「短衣短褲上學校,從不遲到半分鐘」來回應,意思就是我要去買了。「喂!某人!你去掃地。」我也念:「短衣短褲上學校,從不遲到半分鐘。」就是我答應要掃地了。

那時候,我母親覺得奇怪:「這孩子是不是有問題,怎麼一天到晚念『短衣短褲上學校,從不遲到半分鐘』?」這句話影響了我的一生,讓我知道「守時」的重要。

所有的道理,包括武俠小說描述的忠孝節義,我不但要記,還會奉行。

我從中國古代的小說,看到現代的小說,在大陸的時候,魯迅、巴金、茅盾、老舍等人的書我都看過。不過,當時老師不准我們看,我都是利用晚上,偷偷點香看的。再從中國古代小說、現代小說,看到西洋小說,甚至後來還迷上了中國的武俠小說,因為買不起書,所以就看報紙。

不過,影響我的思想的,除了小說、佛法以外,還有胡適之的《胡適文存》、《胡適之全集》。雖然當時他提倡文學革命、文學改良,對佛教有不友好的地方,但是我能諒解,因為他的書有思想、有見解,能開拓我們的人生。因此,我對書有一種包容性,各家學說,只要是好書都能看;各種宗教,只要是好的宗教,都能信仰。所以,書影響我很大,尤其從書中能啟發人格道德及人文思想。

讀書容易,實踐很難。佛教所以衰微,就在於經典很多,卻沒有人奉行;求佛的人有,但是行佛的人很少,常聽人講:「有佛法就有辦法。」但是你問他:「什麼是佛法?」他卻說不出來。佛法講慈悲,你有慈悲嗎?佛法講「忍耐」,你能忍耐嗎?佛法講「緣起」,你懂得緣起嗎?佛法講「廣結善緣」,你能廣結善緣嗎?就是你懂得,但是做不到,也沒有用。所以,今年(二○○五年)國際佛光會的主題,我就提倡「自覺與行佛」;你要自我覺悟,還要實踐你的覺悟。我認為,不管看哪一本書,能實踐是最重要的,謝謝大家!

主持人:如何鼓勵不愛讀書的人一起來閱讀?

大師:不但自己讀書,還要影響別人讀書。家庭裡可以施設一個專櫃,好比「以書櫃代替酒櫃」。

幾十年前,我曾經想過,一個人成立一個「櫥櫃圖書館」,擁用一千本書,就能跟人家交換。中國古代社會有「以物易物」的方法。因此,定期換書,也免得老是買書,經濟上就不會造成困難。

怎麼樣影響人家念書?我的經驗是,看到一篇好文章,不只是個人欣賞,馬上就要影響旁邊的人,「喂!有一篇文章很不錯耶!」假如他的程度不如我,我就會說:「我念給你聽。」我不是科班出身,沒有老師教,常常會念別字,這時候念錯字了,他就會告訴我:「你有一個字念錯了!」接受下來,我也就學到東西了。甚至遇到程度好的人,我就說:「誒!我跟你報告,今天有一篇好文章。」他就會問:「在哪裡?」他也會想要看。所以,資訊分享要快速,好文章應該要傳播;不傳是非,要傳道、傳真理,這對提倡讀書很有用。

有時候徒眾來找我,我說:「《古文觀止》很好看啊!拿一篇來,不用講解,只要念給你聽,你就能懂了。」念完後,他一聽:「哇!這麼容易懂啊!」他也開始讀《古文觀止》了。可見分享還是具有帶動力的。

我們平常讀書是用「看」的,看和說、和聽是不一樣的,會看以後還要會聽,好比佛經第一句話都是「如是我聞」。一件事情過去了,就看不到;你在牆的那邊,也看不到這裡發生的事,所以要有人講給你聽。

「看」,容易忘記,但是「聽」,會持久,所以,要學習「會聽」。現在學生考試成績不好,其中原因是沒有學習「會聽」,聽過之後沒有吸收,如同過眼雲煙。要會讀書,「讀」比「看」要好,「看」,看過就忘記了,「讀」,有聲音幫助,容易記得。我童年出家後,老師要我們讀書,不會讀就要罰跪,因此我很用心讀,讀過就會背。所以,有時候不只是「看」,還要讀出聲音,才能增加自己的記憶。

除了會「讀」,還要會說、會寫、會想。讀書,有時候讀了十分,才行到一分,其實真正會讀書是要能舉一反三、聞一知十、一理通萬理徹,所以要學會思惟。如何增加我們的智慧?佛教講,要聽聞、思想、實踐,才能入三摩地,才能有受用。

主持人:很多人有一個苦惱,現在是出書比買書還快、看書又比不上買書的時代。在這樣一個知識爆炸,書海一大片的時代,我們如何掌握閱讀的方法?

大師:讀什麼樣的書呢?就像現在要念研究所,教授都會開一些書單給你讀。

所有宗教的書要讀,如佛教的佛經、基督教的《聖經》、回教的《可蘭經》,甚至外道、一貫道、中國民間的《安士全書》我都讀。為什麼?我想要了解。但是我的老師、同學都把我視為邪道,「怎麼看這些邪書呢?」其實不是的,假如我不知道「邪」,就沒辦法用「正」化導他。

另外,像中國的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,我也都會背的,雖然沒有老師教我,我也能知道它講的是中國傳統的道德觀。基本上,諸子百家的書我都看,但是我真正喜歡的是《老子》、《莊子》,尤其莊子的智慧、老子的哲學。就是佛教的禪宗語錄也是讀不完的,其實,拿那許多禪門語錄和《老子》、《莊子》來印證,就如萬流歸於大海,都能互相交流的。所以,我不會排斥道家老莊等派別。

在佛教裡,有些法師說:「聽你講話,沒有引用哪一本經、哪一本論,說來應該不是佛法,而實際上,你講的卻統統都是佛法,都是佛經裡的道理。」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讀書要能融匯貫通。讀書不要生吞活剝,如同吃飯,吃到肚子裡,要吸收消化,才能獲取營養。人讀了書以後,要能啟發另外的道理,要能推陳出新啊!所以,我現在倡導的人間佛教,它不是我個人的,它是佛經裡說的,也是人所需要的,或者說是佛陀在人間說的,稱之為「人間佛教」。

中國人說「開卷有益」,只要是好書,確實能「開卷有益」。我如果一天不讀書,比不吃飯還難受,甚至有時候坐火車、搭飛機,沒有預備個幾本書帶著,真不知道時間要如何過。

要學習利用零碎的時間、閒暇的時間讀書,讓讀書成為習慣。讀書要廣讀,喜歡再精讀,甚至讀書還要寫筆記,像古人就有很多重要的筆記流傳下來。如果你不寫筆記,就如同放電影,一下就過去了;你能記筆記,在心上就能留下痕跡,等你有時間再翻出來看,往事就會一一浮現。

馬克思、列寧、恩格斯的書我也讀。在過去的時代,如果我講我讀這些書,大概就被抓起來了。不過我覺得世間上的知識,是應該要有保障的,要可以讓人探討的,探討以後是黃金鑽石或是磚瓦石礫,我們心中的價值觀念,自然就會引導我們做取捨。

希望各位參加今天的讀書會之後,都能懂得選擇書,祝福大家,謝謝!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