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050 如何更新自己

為第四屆佛光山東方佛教學院畢業生開示

時間:一九七二年六月十一日

地點:佛光山大悲殿

現在是一個新的時代,無論求學、為人、處世,都要求變、求新,才能進步而不為時代淘汰。換句話說,「更新自己」對一個時代青年來說,是一門重要的課程。諸位來到東方佛教學院求學,目的在充實自己、健全自己,將來好在社會上弘揚佛法,負起續佛慧命、承擔如來家業的重任;因此,對於「如何更新自己」將比一般人更為重要。現在我就對此問題,提出幾點意見貢獻各位,亦不失為臨別前的贈言。

一、致良知、負責任

常常有人嘆息道:「人心不古,世道日衰。」「社會風氣不好。」「道德人格有如江河日下。」這幾乎是世界性的現象。究其原因,便可知因為現代人不講究良知、不重視責任,所以致此。

由於一般人總喜歡唱高調、說大話,故而只在要求別人上面努力,卻不知道回頭反省自己。儒家尚云:「有所為,有所不為。」因此我們要本著良知與責任面對一切,絕不苟且偷安;有良知、有責任的人是不願意做違背良心的事,更不願意做對不起大眾的勾當。

同學們從五花八門的社會裡脫身而出,所謂告別故鄉,割愛辭親,毅然投入佛教的懷抱,成為未來佛教的基本幹部,各位能夠不秉著良知與責任,面對佛教及眾生,負起「弘法利生」的任務嗎?

世俗人很容易因一句話而翻臉不認道義,不認友誼,使人嘆息!身為佛教弟子,則絕不能這樣。相反地,我們要拿出菩薩精神,站在領導的地位,移風易俗;我希望同學們把自己的腳步站穩,不時給眾生打氣!

二、正觀念、開思想

觀念的正確與否,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。人不一定要先求知識,但一定要先求明理。反觀眼下青年人,往往只曉得讀書,追求學問,於理卻有所不明。諸如: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處往來?是與非之間如何分辨取捨?以及諸多事情來臨時,如何妥當處理?在在處處,都成了問題。而如何解決問題,卻有待正確的觀念。

人,為什麼會造成固執、保守、頑強的個性,而不服從真理,不講究消除障礙,以尋求人格的昇華、自我進步的人生?這都是由於觀念錯誤所致。

學佛應知在事情輕重下,取重去輕,方不辱大體;當知世界是天底下人所共有,要知有大眾、有團體,不可頑強、任性,所謂大眾重於個人,信仰重於性命,入世重於出世。這都是以新的觀念配合新的時代。又如有些人見古代高僧大德以苦修證道,便一味要求所有出家人都要苦行。哪裡知道時至今朝,苦修已不能適應現代人,因此,不可勉強每個人都要苦修。佛教修行法門很多,宗派亦不少,只要個人秉持所宗,何必要求每個人都和我一樣呢?我們固然不可執我,更不可執法;我們要打開思想、扶正觀念,不可將自己限制在一個小範圍內。

我看到目前佛教界,由於彼此宗派觀念太深又心量狹小,互相輕視、排擠,把佛教力量沖散,實非佛教之福。所以,我希望諸位一定要正觀念、開思想,容納一切,在未來弘法旅程中,如大海納百川一樣包容一切。

三、改習氣、淨身心

一個有智慧的人,是不肯任隨習氣及好惡而行事的;學佛也就是要我們從改變習氣下手,以達淨化身心為目的。我們要做自己的醫師,調治自己身心上的毛病;我們要做自己的雕塑師,為自己塑成完美人格。對於改造自己要具有信心,如果一個人不能改變自己的習氣,反讓習氣左右自己的言行舉止,那是天下最可憐的人了。

個人為什麼有煩惱?情緒為什麼不安寧?這都是因為身心不清淨;外在的身體既不遵行正軌的生活,內在的思想又充滿了貪、瞋、痴、嫉妒、傲慢、疑慮等無明,因此,便形成了內外身心俱不清淨,如此一來,便很容易一觸即發,於日常生活中怎不逢事起煩惱呢?人與人相處,又怎不牢騷滿腹、情緒不安呢?

各位同學!不要忘了學佛的目的在淨化身心、去除煩惱;自己要時時刻刻提高警覺,保持一顆純潔的心。何況以現在的情況而言,各位還不夠資格談煩惱,一切有人給予,無不是站在受惠立場,有什麼不滿足而煩惱的呢?各位反躬自省,理應為佛教頂天立地的棟梁,哪有空閒為不相干的事煩惱呢?希望各位在改變習氣上努力,真能淨化身心。

四、爭時間、延生命

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一生當中,能有多少青春寶貴的時刻?如果不好好利用這段精力最充沛、腦力最發達的時光,多在佛學上、修行上,下點功夫,則一轉眼老邁即至,更何況生命短暫猶如朝露?能不抓住一分一秒的時間,而讓光陰空過嗎?在學三年,可以說師長已為你們引上了一條路,今後就待各位如何走完這條路罷了,而且諸位更是未來眾多學弟們的榜樣,你們的表現,都可以直接影響到他們。因此,我希望諸位出了校門之後,要能善用零碎時間,時時充實自己,無論學業上、道業上,務必時時長進;要把生命之光點燃起來,使自己活躍起來;切忌悠閒無所事事,將寶貴的時光浪費在懈怠、放逸之間,亦不要做無謂的攀緣、閒聊,能夠把時間應用在正當的活動上,就等於延長生命,也是對佛教、對眾生、對自己盡了責任,所以,我希望各位爭取時間、延展生命。

五、說好話、做好事

同學們要養成對自己所說之話負責任的習慣,君子不輕易開口,言出必行,這對一個人的成功立業以及人格尊嚴,都有著相當的影響。所謂「一言既出,駟馬難追」,說話太重要了。

不但說話要負責任,而且要說好話,善言就是不說損人利己的話。三業之中,最容易造惡的就是口業;有人說:「世界上只有啞巴不造口業。」可見口業多麼易犯,真是要提高警惕,少說為妙。縱然言說,亦絕不傷人為原則,並且要顧及大體。所謂「一言興邦,一言喪邦」,能不謹慎?

至於做好事,也就是以實際行動去利益他人。我們是大乘佛教的修學者,時時刻刻要以行「菩薩道」自勉,菩薩道的大前提就是「但願眾生得離苦,不為自己求安樂」。本此慈悲胸懷從事一切事業,然後加上勇敢、正義和忍耐,秉著「為眾生無我」、「為佛法無我」的信念,挑起弘法利生的如來家業。

各位同學!話說再多,不如個「行」字。以上提出五點做為爾後待人處事、為教做人的基本準則,希望你們能一步步地去實踐,漸漸更新自己。臨別前夕,僅以上述五點勉勵各位,並望各位為教為己,多加珍重!

一九七五年十二月

刊於《東方佛教學院第四屆畢業紀念特刊》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