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126 學道的體驗

為佛光山叢林學院學生開示

時間:二○○七年三月七日

地點:佛光山傳燈樓集會堂

這一次能與各位講話,是我向學院爭取來的。人的心易放難收,尤其新年假期長,又是剛開學,更是難以收心。大家或許會說:「這需要時間適應。」倘若適應不良,怎麼辦?世間外境的誘惑力很強,這是佛陀早就明示我們的。不到阿羅漢果位,五欲六塵的誘惑,隨時都會令人墮落。

世間上,不一定只有壞事會障礙人修道,即使是好事,如思念家人、懷念故鄉,親情之間的牽絆,也是障礙修道的因緣。修學佛法不同於學習世間的技術,要有荊軻刺秦王前所說「風蕭蕭兮易水寒,壯士一去兮不復還」的決心。學道修行,好比射箭,只能讓箭往前射發,不能令箭反向射回,一旦反向,中傷的是自己。

因此,各位就讀叢林學院,無論三年或五年,畢業後,還要繼續留在佛門發心,倘若回頭了,這三年、五年的光陰就白費了,那何必浪費青春呢?生命很可貴,點點滴滴都是每個人的本錢,不要讓自己蝕本了。以下有幾點意見向各位說:

第一、自覺:首先,我跟大家談「自覺」兩個字的重要。佛陀、禪師的覺悟,對我們沒有用。怎麼說呢?因為那是佛陀、禪師個人的覺悟。對我們有用的是什麼?是自覺。自覺什麼?

「自覺」不是一句空話,有了「自覺」,不能不實踐。比方我覺悟到世間無常、短暫,要求得永恆的生命;我覺悟到不可依附貪、瞋、愚痴、邪見,要找回自己的真如本性;我覺悟到世間所有宗教,佛教最好、佛陀最偉大、佛法最究竟;我覺悟到人要有感恩心,要能「滴水之恩,湧泉以報」;我覺悟到此身難得,佛法難聞;我覺悟到入寶山、進佛學院不容易。有了這些「自覺」之後,我再問大家:你們能維持多久?是幾秒鐘、幾天或是一直持續下去?只有持續不斷,才是真正的自覺。

許多中國小孩都是父母、老師要求讀書,才會去讀。但是有了自覺,就會知道書要自己讀,不是靠別人催促、提醒才讀。不靠自己辛苦努力,不經千錘百鍊,光靠別人是不能成功的。過著富裕生活的人,凡事「茶來伸手,飯來張口」,沒有嘗到飢渴交迫的痛苦,很難體會幸福快樂的意義。如果讓你餓個三天,能有點飯吃,還會不香嗎?幾天沒水喝,發現碗裡有一點水,它還會不好喝嗎?所以,要像佛陀一樣,自覺、覺他、覺行圓滿,並不容易。

讀書是為自己讀的,工作是為自己做的。現在大家都會說「為常住」、「為大眾」。其實,要想「常住是我的」、「我不能少了大眾」,大眾可以少了你,但你不能少了大眾,否則常住人多得是,大可以不要你。

自覺自己的缺點很多,要想方法補救;自覺自己妄念很多,要想辦法改進。人沒有自覺,學道不容易成就。其實,每一句話都能讓人覺悟,每一句話都能讓人精進,只怕你不留心、不應用,覺得是「老生常談」,沒有什麼了不起。

學期又將開始,大家不能再不自覺了。每天晚上念〈普賢警眾偈〉:「是日已過,命亦隨減……」日子一天又一天地過去,日曆一張又一張地撕去,心裡要感到著急。

人是感情的動物,怎能不自覺?但不是自覺別人不是、大家不對、常住不好、我多麼發心、我待人多麼好。

上一次國際佛光會世界會員代表大會,大會主題是「自覺與行佛」。中國佛教之所以衰微,就是每個人沒有自覺,也沒有行佛;有拜佛、有念佛、有講佛、有求佛,就是沒有行佛。有的人能自覺貪心增加、瞋心增加、欲望增加、脾氣變大,就是沒能自覺要懺悔、要改過、要更新。

各位可以把今後人生如何自覺、自覺些什麼記錄下來,寫個幾十條,甚至幾百條,看看自己能有多少「自覺」。老師、父母、師長、常住對你的幫助是有限的,所謂「各人生死各人了,各人吃飯各人飽」,只有自己才能幫助自己。

有的人愚昧、自私、不覺,真可惜。身在叢林裡,天天面對佛像、薰習佛法,連一點警覺心都沒有嗎?阿羅漢也不是不會犯錯,只是他的警覺心很高。我講「自覺」,是為了提醒大家。但是送你們再多寶貝,你們不用它,也就失去效用了。只有自己有「自覺」的觀念、思想,才是真正的財富、寶貝。

自覺些什麼呢?例如:今後我怎樣提升自己?怎樣出人頭地?怎樣讓別人對我刮目相看?怎樣進步?怎樣修學有成?

第二、不要求別人,而要求自己:現在年輕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要求別人,不要求自己。你覺得別人不好,一味要求別人,那麼,別人進步了,你又如何呢?所以,凡事不該要求別人,應該要求自己。老是嫌老師不夠慈悲、教學法不好、哪個同學很壞……這個不好、那個不對,是不會進步的。大家要反觀自己:我要別人慈悲,自己有慈悲嗎?我要別人說話有禮貌,自己說話有禮貌嗎?我要別人行為莊重,自己行為有莊重嗎?我要別人勤勞、發心,自己有勤勞、發心嗎?

要求自己也是「自覺」。凡事自我要求:「慚愧!我智慧不夠、愛心不夠、勤勞不夠!」甚至還要禁得起別人的要求,別人要我做事快一點,我就動作快一點;要我聰明一點,我就聰明一點;要我勤勞一些,我就勤勞一些。

為什麼有的人能成功,有的人不能成功?因為成功的人禁得起別人的要求。有的人不但禁不起別人要求,還要求別人,當然結果就相去幾千萬里了。這些都是背道而馳,不合人生應該努力奮鬥的理法。

我不是要大家凡事順從,自己也要有見解、立場、是非觀念。每天來回地從學院走到佛殿,從學院走到齋堂,從寢室走到教室,進進出出,又幾曾走出迷惘的世界、迷惘的心情、迷惘的人生?你們想得明明白白、看得清清楚楚了嗎?

不久前,本山舉行功德主會,一開頭我就說:「各位老師們!」信徒們一臉訝異:「師父怎麼稱我們『老師』?」接著我說:「沒有你們,就沒有我今天的星雲。由於你們那麼多眼睛看著我,所以我走路要莊嚴;你們那麼多耳朵聽我說話,所以我說話要正經;你們希望我做什麼,所以我要滿足你們的想法。感謝各位老師過去對我的要求,沒有你們,哪裡有現在的我呢?現在我老了,在這裡向大家報告,你們的要求,我都做到了。」

第三、要會應用、表達:柴松林教授經常和各位同學講話。他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、君子、智者,是社會的良心。有一天他到叢林學院,看了學部的課程表,跟我說了一句話:「傳統的教育在現代不適用耶!」其實,這句話我幾十年前就說過了。但是在慈惠法師擔任院長時還有一些改進,往後就愈來愈不長進。

各位割愛辭親,離開可愛的故鄉、溫暖的家庭,投身到一個人地生疏的道場學道,學到什麼東西了嗎?如果是學到傲慢、自大,學到泛泛的思想,那就沒有用。

柴教授提議,課程可以安排「應用學」與「表達學」。

說到應用學,例如:會煮飯,會做知客,會整理、布置,會添飯、倒水,懂得人我、人事之間的互相調和、協助,會弘法、講經,會辦育幼院、老人公寓;遇到哪個地方發生天災人禍,會救濟、會擔任宗教師撫慰人心;面對臨終者,能給予助緣,令其歡喜離開人間;會行善、會服務、會開車、會修車、會水電、會插花、會法器等。他說,假如這些應用技術都不會,如何生存呢?光是會讀書,懂得很多道理,但是不會用,也是沒有用。

我當然不會對他說:「你說的這些話,其實幾十年前我們就已經實踐了。例如:我叫人學習煮飯三個月、叫人當行堂兩個月……畢竟我們還是先知先覺。」所以我就說:「教授,你說得很對,但是我們找不到老師啊!哪個老師教煮飯?哪個老師教行堂?哪個老師教倒茶?哪個老師教水電呢?」他一聽就說:「找老師?你告訴我,我會替你找。」後來我想想,不是由柴教授來為我們找老師,其實每個人就是自己的老師。這許多零零碎碎的技能,能到哪裡拜師學藝?只能由自己參悟,自己用心,向自己學習。

佛光山是我建的,我又何曾學過建築?大雄寶殿、大悲殿是我設計的,我又何曾學過設計?房子內部的布置,我也不曾學過。還有,我沒有學過教育,也從幼稚園辦到大學,甚至我沒有學過弘法、不會唱歌、不會樂器。但是不會不要緊,可以找人幫忙,要禮賢下士,例如:前台北市立國樂團王正平團長,也讓慈惠法師找來做「人間音緣梵樂團」團長。

昨天有人問我每年救濟的預算有多少。這原本是一個很平常的問題,但是聽在耳裡,卻令人膽戰心驚。過去佛光山連吃飯的錢都難以預算,現在卻已經到了有救濟的預算。佛光山除了佛學院有預算,常住會提供之外,其他單位都沒有預算,都要自己想辦法。凡事都要反求諸己,要求自己,靠自己來做。承蒙塵空法師給我一句話,讓我受用多年,他說:「現代的僧青年,要有佛教靠我的信心,不要有我靠佛教的觀念……」也就是說,發展佛教、復興佛教要靠我。

自己要學習會應用,找老師教,恐怕很困難。

至於表達學,也就是表現。例如:我會寫紙條、寫公文、寫標語、寫新聞稿,會發表意見、提出辦法,會計畫、設計、畫畫、泡茶,會布教、辦育幼院、舉辦講座、帶領讀書會。

我沒學過寫信,但是佛光山的一些職事,到了要和政府往來,就會找我寫,我便成了幹事。大家不會表現,不過,各個卻又很賣力、很發心、很乖,只是不能把特長表現出來,沒能派上用場,殊為可惜。

在佛門裡,當家、住持要會表現,信徒才會恭敬你,即使是一般家庭,夫婦相處也要靠表現,雙方才能和諧共處。你不表現,難道要做寄生蟲嗎?凡事仰賴別人給我嗎?只想到自己吃虧、不甘願、受委屈,當然會憂鬱啊!

不要老是認為別人對我不好,要想未來、想大眾、想前途。若想到自己,就應該想我要吃虧、我要發心,這才有佛法。在佛教裡,不是學習討便宜的,若要討便宜,就建個商業學校、會計學校,學習怎麼賺錢就好了。我們不為錢,我們要學的是為社會、為大眾、為佛教。

第四、學佛要有「不回頭」的決心:千萬要記住!學佛、進佛教學院是一條不歸路,是不能回頭的,要有「學不成功,誓不回」的決心。有的人學佛三年、五年,一時不高興,就選擇回家;有的人學佛八年、十年之後,想法改變了,也選擇回家,甚至有的人在佛門裡十幾年,跟哪個同參處得不好,就溜單了。出去之後,有哪一個是有出息的?溜單會有前途嗎?實在是死路一條啊!每一個人可以事先選擇好信仰的跑道,一旦選定,就是一個目標,為其犧牲奉獻,在所不惜,當然也要會享受犧牲奉獻的法喜。

社會上的人以得為樂、以歡喜為幸福,而佛教是以給、以捨、以施為幸福快樂。給人,就能結緣。例如:與人說話結緣,向人微笑結緣,與人合掌結緣,向人點頭結緣。如同《華嚴經》裡,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當中的一位菩薩,只要有人摸他的手,那人就會更發心;只要有人跟他接觸,那人就會發菩提心、慈悲心。所以,結緣是很美好的事。

「緣」是宇宙的真理、生命的密碼。沒有緣,就沒有原則;沒有緣,就無法生起。所以「緣」很美妙,佛陀悟到的宇宙人生真理就是「緣起法」。

大家天天都說「結緣、結緣」,真的有結緣嗎?不能跟人結怨,尤其學佛學了多少年,還跟人結怨,甚至從佛教學院畢業後,分發到別分院,還跟信徒結怨,這樣是學道不成的。

我剛才所說,都不是什麼深文奧義,也沒有特意為大家宣講佛法,但這些卻都是真正的佛法。佛法不在天上,也不在佛祖那裡,佛法就在我們的身心行為裡,凡語言、作為都是我們的佛法。一味我執、不放棄,就不能自覺。自覺是責怪自己,不是責怪別人。

總結今天所說,如同在禪堂打坐,大家每天要有一段時間,把眼睛閉起來,不看外面,就看自己的心。學院也不要老是提倡,要讓每個人自己想方法去體驗修道生活。

雖然我童年時也很頑皮,但是偶爾聽老師開示,也會有所警覺。

「不看」,我曾經有過幾個月不看的經驗。直到現在,我還受到過去不看的影響,即使是轉彎抹角、上樓梯、下坡台,我都能不看;我心中有數有分寸。

「不聽」,壞話不聽,或者每天聽三句、五句好話,並且把它記錄下來。無論是從課堂上、齋堂裡、路上聽來的都好,再聽不到,書上看到的也可以。

「不說」,我曾經有過一年禁語的經驗。不說壞話,漸漸地就會說好話。你要說也可以,但是不要用口說,要用筆寫。

我提倡六根的修行。你們都還很年輕,也才初學,要把握現在,修眼、修耳、修鼻、修口,讓手多做點事、腿多跑點路。例如排班過堂,或許現在你們不覺得這有什麼好處,但是將來就會知道,原來威儀就是這樣走出來的。

才初開學,我沒什麼好東西給大家,只是說說學道的一些經驗,提供給各位參考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