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72 叢林要則

為佛光山男眾職事及叢林學院男眾學部學生開示

時間:二○一六年八月七日

地點: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丹墀、禪堂

大師:這一棟建築現在多少年了?

慧傳法師:四十一年。

大師:我住在這棟樓上面最旁邊的那一間房間十年以上,我在這右面的籃球場打籃球二十年以上。過去我從這一頭走到那一頭上課,都要經過朝山會舘的門口。有一次,一個老太太從寶橋那邊走下來,看到他小腳、駝背、矮小的身影,想到這麼一個老人家在山上走路不安全,我就說:「老菩薩!到那邊吃茶(台語,即「喝茶」)。」但他聽不懂。原本我以為是我的台灣話不標準,結果不是,原來他是個廣東人,聽不懂台灣話。眼見他就要從前面的坡台走下去,一坎一坎的台階,沒有把手,實在不是小腳的老太太容易走的,我就說:「老菩薩!你往麻竹園前面走,慢慢下坡,比較好走。」他還是聽不懂。我說:「我帶你!」我就帶著他從麻竹園轉彎,走了一段路,再告訴他:「你一直往下走就可以了。」其實他說的話我也聽不懂,只能簡單地為他做引導。

隔了二、三年,馬來西亞吉隆坡有人找我在佛教大廈講經,記得好像一連講了五天,到了最後一天,原本隔天早上五點就要出發到機場,搭七點的飛機回台灣,忽然地那天晚上有一個老太太說:「明天早上我要來拜訪你。」我說:「不行!我五點就出門了。」他說:「我會在你出門之前趕到。」我心裡想:「有這麼緊要嗎?沒有人家會客是這樣的情況。」果然他來了,只是語言仍然不通,不過隨行的還有一個高高的男眾,好像是他的祕書。接著,他就說:「我這個六百萬元要捐給佛光山。」

三十多年前,六百萬元是很相當的。但是這麼匆匆忙忙,上了飛機,回到台灣以後,我也不知道怎麼去感謝人家。不過從這以後,每一年他都會有幾百萬的捐助,也經過好多年。他的名字叫做「黎姑」,馬來西亞來的人都知道他。當地其他教界人士知道這事,跟他說:「不一定都到台灣去嘛,你也可以給我們馬來西亞一點嘛!」老太太說:「只有大師,我才會給他,除了他以外,你們一毛錢也不要想。」我想,說佛光山有什麼因緣成就,大概就是像這樣吧。

你們常有人問:「我們在這裡出家,前途在哪裡?」我覺得很奇怪,出家不就是前途嗎?「我們的目標在哪裡?」出家、修行不就是我們的目標嗎?結緣、服務不就是人生的意義嗎?除此以外,還有什麼呢?

我在想,大家能安住身心很重要。過去我在叢林裡生活,像在棲霞山,你們現在去還可以看得到,在那一個小房子裡,是看不到外面、看不到天地的,但是七年來我沒有請過假,也沒有外出過,後來有個機會到焦山,焦山在江中心,那更是不能到其他地方去了。

我十年之內,都沒有遊山玩水,都沒有說看什麼風景或做什麼,所以在我那首〈為僧之道〉的歌裡,就說:「十年之內莫遊方,安住身心細思量。」就是一般社會上的讀書人,不經過十年寒窗歲月,又怎麼能金榜題名呢?千萬不可以人在此地,心在紅塵,你要把外面的世界統統放開、不要,要覺得我在佛光山很足夠呀!茶來伸手,飯來張口,你還不能滿足,那要怎麼樣才能滿足呢?

慧傳法師,你和慧龍是幾歲上佛光山的?

慧傳法師:十幾歲就來了,慧龍法師更早,十歲到十二歲左右就來了。

大師:他們來了就是幾十年,都沒有離開,你說會沒有前途嗎?像現在,常住經常都要到各處去開會、參加各種的論壇、參與各種的來往,沒有人去,也許你說:「我們不是可以嗎?」當然可以,但是你要有條件。

(外面在下雨,進到室內)

大師:我是來看看你們的,先把桃子分給大家。我剛才寫的字還沒有乾,但是我也想把它拿來給你們看一看。這是什麼題目呢?百丈禪師的〈叢林要則〉,一共寫了二十條。

第一條、叢林以無事為興隆:這句話,你們應該要懂,不要有是非、不要有吵鬧、不要有糾紛、不要嫉妒、不要障礙,無事就是興隆。記得有一次我們到少林寺……容法師呀!那個禪堂都不得讓你進去啊!

慈容法師:對,去少林寺的時候,只有師父他們能進禪堂,我們都被擋在外面,不能進去。

大師:在佛光山,我們都是開放的,可是大家都不知道寶貴。

第二條、修持以禪淨為穩當:「行在禪淨共修,解在一切佛法」,一切佛法在於慧解,修行在於禪淨。

第三條、精進以持戒為第一:你們精進嗎?「持戒」就是身口意要清淨,所以能奉行「三好運動」,其實就是持戒。舉心動念、行住坐臥、一切衣食住行都要有規矩,但規矩並不是要人家來管我們,而是我自己管自己,把自己管好,自己管理不好,又怎麼能管人呢?

第四條、疾病以少食為湯藥:假如腸胃不好的人,不要吃太多,少吃一點,但也不要都不吃,太飽、太餓都不好。

第五條、煩惱以忍辱為菩提:你們有煩惱嗎?是誰給你的?既然沒有人給你煩惱,又何必自尋煩惱?為什麼要朝負面想,而不積極為人想?如果你老是負面的想法:這個人對我不好、常住對我不好、某某人偏心、哪裡不應該……你自己心裡不平,當然就會煩惱。煩惱了以後又能怎麼樣呢?所以,是你自己不安心,自找苦吃。何必要煩惱呢?世間上什麼事值得我們煩惱?政治的有政治家去處理,經濟的有經濟家去做,我們修道人在這個地方要修身、修心。

第六條、是非以不辯為解脫:你們之間有是非嗎?不要聽是非、不要說是非、不要傳是非,也不要怕是非,是非以不辯為解脫。是或非,路遙知馬力,日久見人心,好或壞,難道久了以後人家會不知道嗎?

第七條、留眾以老成為真情:以後度眾,老成的、很本分的、很君子的、很有道德的……就請他留下來,狡猾的、說謊的、用心機的,我們就不來往。

第八條、執事以盡力為有功:你們一面做學生,一面要學習做職事。做職事,不是說我煮飯、我當行堂、我來打掃廁所……這是一段時期的苦行,有必要,但是主要地,將來要學做大法師、做大和尚、做大學者,要做通家,當然,這是一步一腳印慢慢來的啊!

又是學生、又是職事,怎麼樣有功?我盡心盡力,不保留一點什麼,不老是說:「我做不動了,我要睡覺了,我不參加了。」你應當盡力而為。所謂「人在做,天在看」,沒有委屈的事,就是受了委屈也不要緊,自然有人會賞罰。

第九條、語言以減少為直截:因為是團體,話說太多很麻煩,簡單說為好,甚至要說好話,修讚歎法門。

第十條、長幼以慈和為進德:要敬重長輩。我想你們不懂得敬重長輩,慈惠法師、慈容法師,都是長老,從宜蘭到佛光山已經有六十幾年了,現在都八十幾歲了,年齡比你們長兩倍、三倍以上的也有,甚至大職事心保和尚、慧傳法師,你們有尊重他們嗎?不要以為:「差不多嘛!沒什麼了不起。」在過去,我們總覺得那許多大德都很了不起,至少他們給我們自由,對於我們要這樣、要那樣都沒有強硬約束,很偉大。

第十一條、學問以勤學為入門:我想,大家每天要讀一、二本書,一個禮拜要讀十本、二十本書,一個學期要讀一百本、二百本、三百本書。我沒有進過學校,但是我在寺廟裡,也有很多書可讀。我每看一本書都會做筆記,我到書裡找我要的精華、要的道理,把它記到筆記上,到了這一本筆記本記滿,翻開來看,也會感覺好像連續劇一樣,「哇!都是我的心血,好美、好有道理。」所以,我不必要有老師,我自己做自己的老師,書就是老師。

第十二條、因果以明白為無過:「因果」你們要明白,要怎麼樣收成,就要怎麼樣栽種。你們要想將來怎麼樣收成,就要怎麼樣栽種,沒有因,哪裡有果?你沒有播種、沒有努力,會成長嗎?不可能的。這個道理能不懂嗎?

第十三條、老死以無常為警策:人生都會老、都會死,像我,在六十歲的時候,就覺得自己能活到六十歲已經差不多,但還不死;到了七十歲,也覺得夠了,又不死;到了八十,八十還是不死;到了九十,九十也還不死。

生死無所畏啊!我不是有講過嗎?我二十歲的時候幾乎要被槍斃,那個時候如果死了就沒有了,現在能夠活下來,可以說生死有命呀!不計較。該生就生,死不了;該死就死,也不會活,但是人生是輪迴的,你有修行,可以到西方極樂世界,不過也要乘願再來,還要再到人間;人間佛教,什麼都是不能離開人間的。

第十四條、佛事以虔誠為切要:你們男眾呀!真的,「會得香雲蓋,到處吃素菜」,你會得放三時繫念、會得放燄口,會得做佛事,哪裡都歡迎你。不過這個沒有了不起,還要會講經、要會說法,那才又高一等,甚至現在你們在常住工作,能不把工作做好嗎?

第十五條、待客以誠實為供養:朋友來了,或者不認識的人來了,在佛光山都是客人,要以客為尊。像中華航空一度事業失敗,後來喊出一句口號「以客為尊」,現在生意好得不得了。你們看到的所有信徒,也都是我們的客人,你有尊重他們嗎?有包容他們嗎?有服務他們嗎?你不要以為跟他們結個緣,沒有什麼回報,不會的,種子播下去,是今年生長、明年生長、後年生長,甚至十年、二十年以後才開花結果,不一定,但是都會開花結果的。

第十六條、山門以清淨為莊嚴:「山門」指的就是我們的常住,外在的環境當然要清淨、乾淨,現在大家也都注重環保,不過主要不是外面,而是內心要清淨,不妨礙人家擁有,心裡沒有不平,就算事情沒有輪到我也不要緊,只要我播種,只要我肯辛苦,還怕會沒有嗎?我覺得在佛光山裡,全世界的工作都沒有再比我們有前途的了,例如:你頭腦好的,就多思想,以文字弘揚佛法;你口才好的,就講經說法。或許你說:「我頭腦不好,口才也不好。」你可以服務、做事,做到讓大家都覺得你很勤奮,這也是慢慢會讓你進步。不要覺得吃虧,能逆向思想,就會有歡喜。你們要快樂嗎?苦了之後一定有快樂,你不必跟別人一樣。

第十七條、凡事以預立為不勞:怎麼樣能進到佛光山的核心?例如,這個地方常常有法會、有活動,你要懂得凡事會預備,要把它安排好,不要到了臨時忙亂;平常都準備得很好,到時候就不必那麼慌張、辛勞。不能懶惰,不要說:「哎呀!明天再做吧、後天再做吧!」要早一點完成。

現在男眾學部教務主任是誰?(大眾:慧喜法師。)我想,學生也不必老師來教,不用老師上課,老師教得太慢、太囉嗦,學生可以自己讀書。像北京大學、清華大學,去考碩士、博士的人,老師都是先列出五十本書,要他們先把書看懂,考試要及格。

第十八條、處眾以謙恭為有禮:大家要互相尊重。在佛光山,有信徒、有職事,有時候常住調你到哪裡去,彼此也會要合作,如果你傲慢、脾氣大、很有火氣,那是不值得的。慧思法師很優秀,過去他到印度,吃虧、受苦,但是他不會說我辛苦,也不會懶惰。不過,這還是需要時間慢慢地養成,不是一下就能成就。就像一棟大樓,要蓋得很堅硬,需要經過多少年;一棵樹要讓它長得多高,開花結果,也要多少年,同樣的,你要成功,哪裡是一下就能成功的呢?時間很重要。很多人在佛光山,守不住時間,覺得:「都幾年了,我也沒有得到什麼啊!」那是因緣還沒有到,因緣到了,就算你不要,它也要找你。

第十九條、遇險以不亂為定力:不要慌張、不要慌亂,忍耐一點。尤其你們要懂得溝通,我看現在的男眾缺少溝通能力。水溝不通,會氾濫,就像這個山坡地,如果水溝不通,就會麻煩。面對人生的酸甜苦辣,種種的辛苦、麻煩、煩惱,你要會溝通,但是這個溝通能力,要別人來教你,是教不起來的,你自己要用心。

通路、通道,當然你們也會有,遇到煩惱了,你要知道找哪位長老,聽他開示;遇到事情了,或者拜託哪個長老、哪個老師、哪個師兄幫忙。總之,要懂得管道在哪裡。

第二十條、服務以慈悲為根本:未來的社會,誰能服務,誰就能成功,誰不能服務,就會被淘汰,宗教也是一樣,你能服務信徒、服務社會、服務大眾,你就能存在;你不服務,就沒有了。「服務」二個字看起來很簡單,實際上要多少的辛苦、多少的努力、多少培養的功德。

所謂「馬祖創叢林,百丈立清規」,百丈禪師的〈叢林要則〉,是我下午四點鐘寫的,寫到四點半,就準備來跟你們講話,字還沒有乾呢。(大眾:謝謝師父!)

最近在編的《全集》,預計有三百二十本書(正式出版後,有三百六十五本)。歷史以來,一個人「著作等身」就很了不起,我有三百二十本書,至少三個人的高度。事實上,過去我忙於弘法,文章都是利用零碎時間寫的,你們都知道,我連辦公桌都沒有,有時候是靠在大腿上寫,也曾經伏在地上寫……。

……我在台灣六十幾年,沒有罵過一個信徒,縱使有人欺騙、懶惰、偷雞摸狗,我也都不計較,讓他自己知道慚愧、苦惱,自覺、自學才是教育,靠人來教很死板。

很對不起,我臨時想到要來看你們,因為我只有下午寫過字到吃晚飯之間有空檔,吃過晚飯以後,還有多少工作、多少計畫、多少文章要改,像《人間福報》創辦至今十五年來,我沒有間斷過提供文稿,甚至現在第九版,每天都是由我整版包辦,每個星期六、星期日,還有個長篇的文章,我想你們是沒有人看;我有勇氣寫,但你們沒有耐煩看,有這個差距。過去我們的老師、同學在哪裡有個文章發表,大家都是搶著先睹為快,充滿好奇心。大家對於我們這裡做了個什麼,能想要去了解一下,這就是興趣,就是希望,這不就是人生的動力嗎?希望你們能發揮多一點動力,爭取自己的未來。

在家眾不要怕:「哎呀!我在這裡,將來有前途、沒有前途?」這就看你耐煩不耐煩了。出家眾,或許你也說:「我們將來可以做……」因緣到了,自然就會來;因緣不到,你去找,也不是你的。

總之,大家只有靠自己,所謂「自依止、法依止」,自立自強,只有自己爭一口氣,自己做自己的貴人,才有辦法,靠人靠不住,要靠自己,別人只是我們的一點緣分。我是「因」,但如果這個「因」不是好的種子,長出來的東西也不像樣啊!相反地,如果我是好的「因」,再加上外在能有好多的「緣」,因緣成就,自然就會成功。

祝福你們,大家阿彌陀佛!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