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54 擴大心靈世界

青年佛學夏令營座談會

時間:二○○○年七月廿一日

地點:佛光山東禪樓禮堂

我們在學校裡念書,為什麼要利用假期上佛光山?是為了要擴大我們的心靈世界,為了昇華我們的精神層次。這是人生的另一種修養,圓滿我們人生的需求,上來佛光山一次不容易,時間很寶貴,只有幾天的時間而已。

在社會上,你們讀書是學習「有」的生活,有成績、有愛情、有未來的事業、功名富貴,一切都是講「有」。九二一大地震以後,中部受災的民眾痛苦不堪,為什麼?我的房子倒了,我的親人死了,當我所擁有的東西、美好的東西都沒有了,我受不了。

學習佛法,則是反其道而行──「無」,什麼都放下,什麼都不要。其實「不要」的裡面有好多,因為有,是有限、有量、有窮、有盡,像功名富貴,必定是有限的;無,則是無限、無量、無窮、無盡。佛法的妙用無限,例如我有「真心」,就像虛空般,能包容萬物;我有「慈悲」,對世間無所求,生活中就有受用。

在佛法裡面學習,比在學校裡面學到的東西多。學校裡面學習的是知識,可是知識不究竟,我常說知識也會生病,「知」加上病字的部首,就變成「痴」,以為那是最究竟、最好的,卻聰明反被聰明誤。佛教要我們懂得般若的智慧,那不是一般分別的知識,而是要讓我們的真心,能夠如同一面鏡子,你是什麼樣子,它就自然顯現什麼樣子給你看,沒有分別,是很平等的,也就是所謂「大圓鏡智」。

我們在佛法裡,能得到一些什麼不同的東西,帶回去用呢?比方說,懂得懺悔,懺悔很寶貴;知道慚愧,知恥近乎勇;明白忍耐,忍耐就有力量。

一個人如果沒有忍耐的力量,人家稍微說一句不如他意的話,就感到受不了。相反地,有了忍耐的力量,就能擔當、能負責。

在佛法裡,還能學習慈悲、學習待人、學習處事等種種道理。不過,我現在不談這些,因為時間很寶貴,還有很多老師會跟你們上課,我只告訴各位,佛教不是老人家信的教,而是青年的佛教。

你們看佛教裡的佛菩薩,有沒有人長鬍子?沒有。有鬍子才是老人,像中國的神明太上老君、城隍爺都有鬍子,但佛教的佛菩薩沒有鬍子,甚至也沒有拿武器,他們不靠武器的力量,而是靠心靈、精神、慈悲的力量。

據我對佛教人物的了解,大多是青年得道,像釋迦牟尼佛就是在青年時期修行成道,著名的唐朝玄奘大師,也是在青年的時候完成他西行取經的壯舉。

青年的人生非常寶貴,一個國家的前途如何,看青年就知道;一個團體未來有成就嗎?看青年服務的情況就知道,可以說青年主宰了這個世界。大家現在是求學階段,還沒有發揮青年的力量,就好像春蠶,是在吃桑葉的時期,等到將來吐絲,就能利益社會了。又好像牛吃草,等到牠反芻的時候,就能擠出很多牛奶。

所以,現在是享受家庭、父母的給予,老師給我們的教導,社會大眾給我們的因緣,但是有一天,我們要回饋我們的家庭、社會,大家要立志、發願,才能慢慢地完成自己、莊嚴自己。

只有這麼一點點時間,我不忍心只讓個人在這裡講說佛法,那對你們沒有多大幫助,又不能解決你們的問題。現在就另外來解決你們的問題。聽說你們有一些問題,可以在這裡提出來。

提問一:很感謝大師、佛光山為青年成立青年中心,讓我們能多元的學習,不知道我們可以為青年中心做些什麼?

大師:我剛才講青年很重要,佛教擁有青年,對未來佛教的前途及對社會的貢獻,增長都會很大。現在,青年中心是佛光山所支持的,主要是希望能幫助青年朋友。

四十幾年前,發起接引青年的人是我,那時候台灣沒有青年,不要說大學,就連初中的學生都沒有,寺廟裡都是老公公、老婆婆,齋公、齋婆。我感到這樣的佛教,就如同社會裡的養老院,所以就主張要接引青年。當時第一批青年的名字,一位是已經去世的台大醫學院畢業生王尚義,寫過《野鴿子的黃昏》;一位是目前在美國大學裡面教書,師範大學的教授,翻譯過《禪學的黃金時代》的吳怡教授;一位是在中國文化大學教授的張尚德先生等,有幾十個人。早期那班青年,後來在佛學上還是都很有成就。

那時候有人發起成立佛學社,從台灣大學「晨曦社」,到師範學院「中道社」,但是最初政府並不准許宗教進入校園,後來是勉強地才成立。我們就在校外接引這許多年輕人。當時大專佛學社團得到一位詹勵吾先生的幫助,把重慶南路的一棟樓房捐出來,做為青年講學、集會所在,並且辦了慧炬社。

在那個時候,由於我上無片瓦,下無立錐之地,什麼都沒有,就請周宣德先生來幫我做接引青年學佛的這個事,他很熱心地一口承擔,但是當他來負責青年運動後,卻阻止寺院不可以辦理,否則讓人誤會要青年朋友出家。不過,佛光山開山初期,三十三年前,我辦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的時候,因為有過去跟他一起合辦的這個因緣,所以他也就不阻礙我,如此,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也持續辦了好多年。

後來,由於我一再往國際路線上建設、發展,佛光山的信徒增加,房舍不夠,對於青年朋友的接引有了一個斷層,一直到最近幾年,我才又再想起。過去我沒有豐富的資源為青年服務,現在條件則已經具足了。

至於你問能幫助青年中心什麼?例如,利用每年的寒、暑假上山辦講習會。在你們就學期間,可以帶同學上山來參加活動,甚至在各地也都有別分院,可以給大家提供服務。像今年,不是有五十幾個同學到美國去參訪學習嗎?本來到美國來回兩個禮拜,應該要飛機票二萬多塊錢,簡單吃、住也要二、三萬塊錢,但是那邊的佛光會說,由他們接待,甚至還有一位護法居士,說:「他們來了,要給他們一人一個紅包。」我說:「不用啦!買一些水果、糖果給他們吃,心意鼓勵最好!」在佛教裡就是有這許多人情味。

在這個世間上,物質的東西都很平凡,最主要的是要擁有佛法,擁有佛法,就擁有了世間、擁有了宇宙,就明白了自己,那才是真正的價值。

提問二:我們知道學佛很好,但是又常常會生起懷疑的心,請問大師,您是如何對佛法生起大信心,成就了這麼了不起的佛光教團?

大師:懷疑難免會有,那是因為不懂,等到懂了以後就沒有懷疑。例如吃素,其實素食並不是佛教提倡的,過去儒家孔子說:「見其生不忍見其死,聞其聲不忍食其肉。」素食的思想是從儒家來的。當然,佛教也重視慈悲,對生命的尊重,所以說「不殺生」。佛教雖然沒有說一定要「吃素」,但「不殺生」的意義也等於素食一樣。

過去老師在課堂上談素食,我就不了解,總覺得,世間上的生物,豬、馬、牛、羊是生物,青菜、蘿蔔也是生物,動物有生命,植物也有生命。生物的定義是有繁殖、死亡……的現象,而青菜、蘿蔔也是有種子繁殖,也是有死亡的現象,那麼為什麼你不吃豬、馬、牛、羊,卻吃青菜、蘿蔔呢?這是五十步笑一百步啊!

但是後來我懂了,不吃動物,那是因為動物的生命是心理反應,有恐懼;青菜、蘿蔔是物理反應,沒有心,不會恐懼。因此,吃素和吃葷,就是有心和無心的不同。佛教以心為本,所以有心的動物屬於生命的現象,和青菜、蘿蔔屬於物理的現象,有所不同。那個時候才放下心來,青菜、蘿蔔大吃、特吃,多吃一點,不要緊,不必懷疑。

在佛教裡,我感覺到這一生幾乎沒有問題是不能解決的,所有人生、宇宙的問題,在佛經裡都做出很正面的解答。「天下好語佛說盡」,世間上無論什麼道理,佛法都已給了我們圓滿的解說,不必懷疑。

不過,佛教提倡懷疑,與基督教提倡「信主可以得救」不同。在佛教認為,疑才能了解,疑才能入道,有問題才好,沒有問題表示你不懂。你懂了就會有問題,有問題就需要解答,而這方面,佛法都能夠給予圓滿的解答。

提問三:一個生性善良的人,雖然沒有修行,一樣也會到極樂世界嗎?

大師:未來的人生,並不是像基督教所說的「信就能得救,不信就下地獄」,是要憑著你的業力,所行所為來決定的。像有的人不講仁義,我們說他是畜生,甚至更嚴重點,說連豬狗都不如。所以,人的升降不是信不信而已。我認為,無論你信佛,或是信基督,如果做了許多壞事,那麼耶穌也好、佛祖也好,也救不了你;如果自己做得很好,耶穌也好、佛祖也好,都不會把我們打入十八層地獄。

我的未來好與不好是由自己決定的。佛教裡有一句話:「自依止、法依止、莫異依止。」佛祖並不要我們皈依他,而是自己要皈依自己、皈依真理。「莫異依止」,也就是不皈依其他,例如不求神、不迷信等等,甚至不但不迷信,還要破除迷信。將來有機會再來討論這個問題。

提問四:請問大師,如何面對死亡?

大師:對於死亡,過去的中國人都不太敢談,有好多的忌諱。像在家的時候,每逢過農曆年正月初一,父母都會警告我們:「明天就過年了,不可以亂講話,要討個吉利。」我記得十幾歲的時候,我在一間佛學院念書,為了掃除這種忌諱,我們一幫青年出家人,就在大年初一早上一醒來的時候說:「喂!恭喜你今年要被槍打死!」「喂!你今天會出車禍!」為什麼呢?就是訓練我們大家不必有這許多迷信,你恭喜我怎樣,我就會這樣嗎?你恭喜我發財,我不一定會發財;你恭喜我死亡,我就會死亡了嗎?你有你的榮華富貴、幸與不幸,我也有我的,各人業力各人承擔。

生死是不可怕的,人很奇怪,面對「生」就歡喜,面對「死」就悲哀。其實,真正的悲哀是生。有一個禪師路過一戶人家,看到有人出生,就痛哭了一場,為什麼?因為哭他的家裡又多了一個死人。人生幾十年的時光,終歸會要死,為什麼死?就是因為生,所以才會有死。

其實,死倒不用傷心,就如同汽車壞了要淘汰,換一部新的汽車就好,那麼老朽的身體不能用了,換一個身體,又有什麼不好呢?死亡也是值得恭喜的。

人的生命是不會死的。人的生死是階段性的,就好像學校有一年級、二年級、三年級,生命也有驢腹馬胎,或者有餓鬼、畜生、地獄、阿修羅、人、天等六道的輪迴。

輪迴就如同時辰鐘一樣,從一、二、三……走到十一、十二,又會再回來;也如同春、夏、秋、冬,四季更迭,冬天到了,春天還會遠嗎?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,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,人生死了有再來的時候,這是理所當然的。

我們的生命只要有緣分、有因緣,是死不了的。所以,基督教講「信者得永生」很對,但是在佛教則有更究竟的說法──不信也能得永生。死亡只是現象上肉體的衰敗,但生命是不死的,就像木柴一根燒完,再換一根,木柴一根接著一根燃燒,火苗是一直延續的,生命之火是不會熄滅的。又如同念珠,一粒一粒的,用一條線把它們串起來,就不會散失,我們的人生,一世一世的,也是由業力把它貫串起來的。

我還常舉一個例子,茶杯打破了,就不能回復;人死了,要死了的身體再活過來,也是不可能,但是就像茶杯裡的水流在桌上、流在地毯上,你用抹布、拖把擦起來,水是一點都不減少,同樣地,我們生命的水流向六道,是一點都不會減少的,我們一點都不必掛念死亡。

像顏回、佛教的僧肇大師,都是很年輕就去世了,可是至今他的們的思想、學術、人格,仍然為我們所尊敬。反過來說,你活到八十歲、一百二十歲就很好嗎?常常有人見到我就說:「大師,祝你活到一百二十歲。」我說:「唉!不要替我找麻煩。」果真活到一百二十歲,就說在家人好了,他一百歲的兒子可能會死,甚至八十歲的孫子也會死,所謂「白髮送黑髮」,天天看到兒子死、孫子死,實在划不來。總之,應當生就生,當死就死,生生死死、死死生生,永不熄滅的。

不過難堪的是,人換了一個身體,今生不知道前世,來世不知道今生,這叫做「隔陰之迷」。我們的身體是由五蘊──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集合而成的,也就是物質和精神結合的身體,心是無形無相的,遍滿虛空、充塞法界,但是有形的身體,就有障礙,如同隔一道牆,就不能過去了。精神能超越物質,活在虛空裡,遍滿虛空,就是覺者的世界。

提問五:感情是青年最深的困擾,請問大師,如何才可以選擇一位良好的終身伴侶?

大師:這個問題,連你的父母替你選,你都不肯接受了,由我來替你選,你會肯接受嗎?感情的事情完全是「情人眼裡出西施」,要「來電」。

不過現在的青年朋友很衝動,往往是一見鍾情的比較多,因不了解而結合,也因了解而分開。所以我在想,現在有一句話「先友後婚」,這倒好像滿好的。結婚典禮上,經常聽到一句話說:「我倆情投意合,經某某先生介紹……於是走上紅地毯,結婚了。」當然,大家都希望「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」,但是有了怨偶也是很痛苦,在我所接觸的人當中,三分之二以上結了婚的人都懊惱不已。何必悔不當初呢?因為「不知道」呀!但是已經結了婚、生兒育女,就要負責任,人生不光是說「我愛」、「我不愛」這麼簡單的,還有道德的責任,有人際的關係,有社會的輿論,有法律的規定。

所以,在感情前面,尤其青年朋友,要更加慎重。我是比較主張青年朋友在二十五歲以前,要把書讀好,至於談情說愛、成家立業,二十五歲以後比較成熟。

像我從小在寺院裡出家,沒有見過老師、同學之外的人,不經常出門。甚至十年的叢林歲月,有時候連講話也不准,眼睛看也不准,天天都是眼觀鼻、鼻觀心。你眼睛稍微看一下,老師就是一記耳光打下來,喝斥:「你看什麼!茶杯是你的嗎?毛巾是你的嗎?」我心裡就想:「是的!那都不是我的。」所以我就不再看。

或者你說一句話,也是要挨一個耳光,說:「這裡有你說話的資格嗎?」我心裡就又想:「對的!這裡是教室、講堂、佛殿,當然輪不到我說話。」所以十年叢林歲月中,我幾乎都不說話,不開眼睛。到了後來,離開叢林生活,走到外面,忽然感到好害怕,樹木那麼高、山那麼高、路那麼遠、人那麼多,怎麼辦呀?這種情況我也幾乎快十年才適應過來。每次要站上講台講演、講經、開示的時候,我都是發抖的,看到人就怕。後來慢慢地訓練自己,到現在,是什麼都不怕了,真的叫「目中無人」,覺得人愈多愈好,人多對我已經完全沒有影響。

我記得才從叢林出來的時候,我雖然出家了,但是面對這個社會,誘惑還是很多,有的人要我做他的乾兒子,但我想:「自己的父母我都離開了,為什麼還要找你們做我的父母呢?我不做你的乾兒子!」也有的人說:「你不要做和尚,做我的女婿好了,我把我的女兒嫁給你。」這些事常常有。

從一個完全專制、無情無理的學習生活,忽然走到社會上,所到之處都有溫情、溫暖。記得那個時候,自己也有正念、正見,我想:「你們對我如此好意,但是我能夠如草木一樣,和你們在這裡同腐朽嗎?」想了想,我實在不願意。原因是什麼?男兒志在四方,我要飛揚,我要自由,我不需要金錢給我的壓迫,愛情給我的誘惑,這讓我不自由。為了弘法利生的大事,我怎麼可以為世間的名枷利鎖束縛呢?因為有正見、正念,所以我就能跳脫世間的誘惑陷阱。

但我現在提倡的「人間佛教」,還是主張從家庭基本的夫妻相敬相愛做起,我們的社會必定是要靠家庭做為基本單位,才能建設美好的社區、社會、國家,乃至整個世界。

提問六:如果我們想學佛,但是家人反對,應該怎麼和家人溝通?

大師:好奇怪!這幾十年我看下來,有一種現象:父母叫兒女去學佛,兒女不要;兒女要學佛,父母也不答應。說明了這個世間永遠是一半一半的,不能和諧的。其實,有些父母歡喜兒女學佛,如果兒女也能隨緣學習,一切就皆大歡喜了;又或者兒女不喜歡信佛,父母就乾脆隨他去就好,為什麼都要這麼執著自己的意思呢?

有一位醫師,他的小姐在澳洲大學讀書,已經從大學護理科畢業。我去年經過澳洲,他跟我說,要再去考醫師執照。從護理人員到醫師還要讀四年,我問他:「你要再考什麼科系?四年以後要做什麼樣的醫生?」他說要做鄉村醫師。

過一段時間後,我又看到他,他跟我說:「我要上佛光山讀佛學院。」我一聽還得了,這一個轉變是人生很大的問題,不能輕易決定呀!他說:「我已經考慮很久了。」這通電話剛放下來,他在台南當醫師的爸爸,跟我熟識,也是個很虔誠的佛教徒,立刻就打電話來,說:「大師,千萬不可以給我女兒出家呀!」

我說:「不是出家,是念書呀!」

「也不能給他念佛學院,把醫師執照考到就好了。」

「現在的年輕人由不得你,也由不得我,我幫你的忙可以,但是最後的決定如何,我沒有辦法呀!」事實也是這樣子。

所以,年輕人的未來如何,學佛法好不好?必定是好的。你去問問我們一千多個都是青年入道的出家人:「你出家出得好不好?你出家了後悔不後悔?」當然不會有人後悔,縱使有,也不是因為出家不好,必定是他心中有很多的煩惱、掛礙,覺得這個好他沒有辦法承擔、消受。比方說,「我的父母要我賺錢養老」、「我的父母病了,要我回去照顧」,或者「我心中一直掛念家人」,當然他只有捨戒還俗了。那也不要緊,在佛教裡,像這樣的情況會有,也是能同意的。但他不會說:「佛教不好,我要離開它,去信基督教,做修女、神父。」像這樣的比例比較少。

因此,如果你想要學佛,但父母反對,最好告訴父母:「我不要學佛。」這句話父母很喜歡聽,因為他就怕你學佛,你說不要學佛,他就放心了。但是怎麼樣才能達到學佛的目標呢?最好常常帶爸爸、媽媽到道場親近,讓他能可以眼看耳聞,慢慢地,他也會覺得:「佛教滿好的嘛!」先改變他的觀念,然後再提出你的理想,就比較容易。

父母不准青年兒女學佛,是怕你將來出家會受苦,人生死了一半,什麼幸福快樂都沒有了。就等於我年輕的時候,常常有些人看到我,忍不住就來跟我說一句話:「真可惜,怎麼會出家呢?」我那時候也不客氣地回他一句話:「真可惜,你為什麼不出家呢?」所以大家的認知不同。

不過,佛教不一定要人出家,研究、奉行佛法對人生的昇華也有幫助。所以,有時候我們也希望天下的父母能可以知道,個人生死個人了,個人吃飯個人飽,個人有個人的因緣,不要執著、計較,要隨順因緣。所謂「福德因緣」,有些人出家沒能出得成,那是因為他沒有這個福德因緣,就像天人福報享完了,也會要墮落;大富翁把錢用完了,也是做一個窮光蛋。因此,福德因緣,各人都要珍惜。

提問七:想請問大師,您有什麼祕訣,為什麼七十幾歲了,卻永遠有十七歲的活力?

大師:這沒有什麼祕訣。如果依照身分證上的出生年,我今年是七十九歲,實際則還不到。不過,所謂「人生七十古來稀」,總是也老了。世間一切都是歲月不待人,身體老了,因緣也沒有了,不過我想我這一顆年輕的心,應該沒有改變。佛光山的青年徒眾,我常常嫌他們太老朽、保守、固執、不開化、落伍,趕不上我。我從小出家,受的是很傳統的教育,但是直到現在,我的理想都是非常前進的。尤其我對社會、國家、人生,對大家的關懷,慈悲的光熱,沒有稍減,所以一直都有想要做這個、做那個的念頭。

七十多年來,我就是沒有出家也很精進,我在四、五歲的時候,就可以替家裡的人煮飯、燒菜,做許多家務事,且不以為苦;甚至家裡很貧窮,我就去幫人家放牛。小孩子沒有什麼力氣,就歡喜做事,所以勞動與我的一生很有關係,我不怕勞苦。

佛光山大雄寶殿前面這一條路不平坦,為什麼?因為技術不好。那是我自己做的,當時由於即將下雨,隔天又有客人要來,而急著在當天完成。像山上的龍亭,也是我和徒眾們一起做的。

心定和尚──在我剛到佛光山開山的時候,他就來了。他也是一個苦幹的人,從海軍陸戰隊退伍後,就上山來挑砂、挑水泥。你看!大佛建在那麼高的東山上,當時不但水要從普門中學、育幼院前面的井去汲取,還得到高屏溪採砂石,尤其沒有錢,還要有人家布施,才能興建。所以,那個時候我就說了這樣的話:「取西來之泉水,採高屏之砂石,集全台之人力,建最高之大佛。」雖然艱難,可是不覺得辛苦。

在佛光山,早上是四點半起床。佛學院的學生比較有福氣,晚上十點就睡覺了,但是我們不到十二點以後不會睡。心定和尚到現在還是一樣,每天睡眠不會超過四個小時,那個能量也不曉得是從哪裡來的?現在我研究出來,吃素能增加耐力。例如:牛、馬、駱駝、大象都是素食動物,但都很有耐力;鴿子只吃豆子,卻是一飛千里;反而老虎、獅子是肉食動物,雖然凶猛,但後力不繼。所以,對於素食能增加健康、慈悲心、衛生等,這些我都不去講,光是耐性、耐力、柔軟心的增長,素食的幫忙就很大。因此,美國太空總署在訓練太空人的時候,都以吃素、禪定做為訓練方式,加強在太空上生活所需要的耐力。

我一生沒有星期天,也沒有過年,你們過年、星期天放假的時候,我更忙,我每天有好幾場的會議要出席,每天要會多少的客人,每天要改多少的文章、打多少的電話……本來今天下午我要到龍發堂,因為有一位老人家過七十歲壽誕,我想前往表示一點慰問,探望他一下。

徒眾知道我今天晚上要來跟你們講話,就特地派專人來警告我:「你不可以出去,晚上還有功課。」其實,出去也是一樣,在裡面也是一樣,總之我這一生的習慣,坦白說,幾乎是沒有一分鐘停下來,除了睡眠、吃飯、盥洗,我一定要有事情做。

甚至我年輕的時候,眼睛在看書,耳朵在聽人家報告,手裡還在批閱文件,但現在不行了,老了,精神力不夠,很多事情重疊,就覺得有壓力。

過去最常見的是,我在佛學院教書,一下課,要去辦公室,徒弟就一哄而上,說:「我的這個請你看一看。」「我那個請你改一改。」「我有一個問題要向你請示。」我連走路都要為他們解決問題。下課十到十五分鐘是要給老師休息的,但我都沒有休息,一下課更忙、更緊張,要趕在很短的時間裡把很多問題解決了。由於大家這樣訓練我,讓我養成了做什麼事情都很快速、簡單、明了,不喜歡囉囉嗦嗦。

我倡導「人生三百歲」,人真能活到三百歲嗎?從年齡上來算當然是不能,不過精神上、事業上,我是可以做到三百歲的事情,因為我把一天當作五天來用。像我一年內,就繞地球兩、三圈,我每天要會客、上課,要寫很多文章,除了幫《人間福報》改稿、看稿外,還要為他們寫「迷悟之間」專欄。《人間福報》創辦不到一百二十天,但是「迷悟之間」已經寫了二百七十幾篇,所以我想,即使我害個病,一、兩個月也不要緊,因為我有存稿給他們用。

心力可以增加健康。過去我幾乎沒有害過病,也沒有給醫生看病,假如有一點病,就是用時間治療,加強心力,注意改善自己的缺點,或者減少飲食,過幾天它就好了。只是三十年來糖尿病影響我的健康,假如沒有糖尿病,我相信活到一百歲以上是沒有問題的。因為糖尿病影響血管堵塞,所以五年前我接受了開刀手術,而糖尿病也影響了我的眼睛,造成視力不好,有一些副作用,不過自己要做自己的醫師。大家希望生命久長嗎?心的力量是最好的醫師。

提問八:一定要吃素、上早晚課,才是真正的學佛嗎?

大師:不一定。佛教不叫人拜佛、吃素。我經常說:「難道佛教就只有吃素、拜佛嗎?」紅牛奶粉總代理曹仲植先生,今年已經八、九十歲,他們夫妻的感情很好,太太虔誠得不得了,三十幾年前,有一天他的太太見到我,就說:「大師、大師,你來叫我先生信佛教,叫他拜佛!」先生聽太太這麼說,一時間不曉得怎麼辦。那時候我靈機一動,就說:「曹太太,你的先生不必拜佛,行佛就好了。」

他的先生一聽,就說:「嘿!你聽、你聽,師父叫我行佛,不一定要拜佛。好!我以後行佛。」四十年來,他所做的功德好事,不只布施幾千萬美金建大學、弘法利生、幫忙文化教育,光是輪椅捐贈,就捐了幾萬台給殘障人士。

各位青年朋友,你們因為各種因緣而來到寺廟裡,如果一進到寺院,法師就說:「拜佛!拜佛!」可能你下次就不要來了。甚至有地位的長官、有錢的董事長,聽到這樣的話,也許心中會想:「我拜什麼佛呀?我有地位、有錢!」就為了叫人「拜佛、拜佛」,把佛教的人口減少了;為了叫人「吃素、吃素」,而讓佛教好像只屬於素食者。其實,吃不吃素是自己的事情,皈依三寶也不一定要素食,沒有說信佛教就一定要吃素,再說,當年釋迦牟尼佛或是比丘、羅漢,他們也不是素食者,在托缽的時候,人家給什麼就吃什麼,根本沒有分別心,是這樣子修行的。光是在吃上計較,怎麼是佛法呢?

因此,今後的佛教不可以叫人來拜佛、吃素。現在不是辦有很多文教活動嗎?讀書會、青年會、園遊會、歌唱班、文藝班……應該從文教活動來讓人參加佛教。希望大家記得這樣的一段話,今後你們有因緣帶其他青年到佛教裡面來,不要他一來就叫他拜佛。

像有的父母帶兒童到寺廟裡,一見到出家人,就叫他:「來、來,拜師父。」小孩子不懂,不願意這麼做,但是常常地,父母在小孩子猶豫的時候,就把他的頭強壓著拜下去。這一拜拜下去,小孩子可能一生都不要再踏進寺廟了,「討厭!怎麼壓著我的頭,強迫我拜下去?」父母這麼做是不對的。

甚至有的人帶了兩、三個朋友來到寺廟,一看到法師,他趕快就趴在地上禮拜,這也是不合理、不合學佛規矩的。如果今天太太帶先生來到寺廟,一看到出家人,太太就伏在地上拜,做先生的可能就會想:「太太,原來你每天到這裡來是這樣的。」以後要再叫先生信佛,他就不要了,或許還會反對你到佛門。

佛教的拜,不是那麼簡單的。例如,你帶兩個朋友來到寺院,朝地上一拜,叫那兩個朋友怎麼辦?所以,佛教的拜,吃飯不可以拜、坐禪不可以拜、剃頭不可以拜、在路上不可以拜、在客堂不可以拜,總之就是在外面不可以拜,就是見到了大德法師也不可以拜。那要怎麼拜呢?如果釋迦牟尼佛來了、觀世音菩薩來了,我就把釋迦牟尼佛、觀世音菩薩請到大雄寶殿裡,向他們頂禮,這樣才可以拜的呀!

所以,你們就可以知道,在台灣,連一個拜都不合法、不合理,把人拜得都不來了,把信徒都拜走了。

有一個商店從生意興隆到沒有人上門,始終研究不出原因在哪裡。後來才知道,原來他的家裡最近養了一條狗,因為家有惡犬,所以顧客不敢上門。我們就是有很多出家人,沒有真正懂佛教,就等於是佛門的惡犬,對家很忠心,可是對方便、結緣沒有幫助。可惜!可惜!

提問九:大師,我從小到大,讀書、做事,連談戀愛都很不順利,我要怎麼樣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?

大師:對於生活不順利,不要老想是人事不好,以我的經驗,都是自己的問題,應該先自我檢討。當人家不滿意我的時候,必定是自己有缺點;當一件事情做不成的時候,必定是自己有一些地方沒有考慮周全。所以,不要先忙著怨怪別人。比方讀書不順利,成績不好,為什麼會成績不好?因為老師上課的時候,你沒有用心聽,沒有接受的習慣,心有傲慢,就像杯蓋蓋得很緊,水當然就倒不進茶杯裡,如果你是一個好的容器,水一倒,就進去了。

差不多二十年前,我辦了一所普門高中,心裡就想,以我周遊世界的所見所聞,來為觀光科上幾堂課,一定能夠勝任,何況我在文化大學、東海大學教書,一個普門中學又如何呢?我就主動跟他們說:「我來上幾堂課。」

當我第一天到普門高中上課,只上了一堂課,下次就不敢再去了。為什麼?受不了、吃不消,一班才二十幾個學生,我朝台上一站,沒有一個學生看我,有的在剪指甲,有的在繫鞋帶,有的在開抽屜,有的在傳紙條,「這一班人全都沒有在聽課嘛,將來怎麼會考試呢?」甘露法水灌注不到你的心田裡,沒有接受,成績當然就不好;或者你只接受自己的,沒有接受老師的,心裡面都是「我想」、「我以為」、「但是」、「仍然」,那是沒有用的。不要做玻璃紙,要做海綿,才能吸收。尤其年輕的時候,「大肚能容天下事」,什麼都要能包容進來,好與不好沒有關係,都要聽一聽,聽過了之後還要消化。

你說談情說愛、交朋友不順利,又或許是因為你怪癖,老是要跟人不同,不懂得對方的需要。我看社會上有的夫妻郎才女貌,金童玉女,人人稱羨,可謂是天造的一對、地設的一雙,但是他們兩個人卻感情不好,吵著要離婚,為什麼?

再看看另一對夫妻,兩個一美一醜,或者丈夫是英雄好漢,太太不甚漂亮,或者是太太很美,丈夫不好看,但是他們的感情卻好得不得了。為什麼?

因為感情不是只憑美貌而已。美貌只是最初見面時的印象,覺得他很好、很可愛,但是等到接觸久了,不好的習慣就都展現出來了。所以,要想有人緣,就要能為人設想。

一般的青年人都討厭老年人,因為有代溝。尤其現在的父母很可憐,兒女一長大,人就走了,留下個空巢,讓他們很傷心。可以說,現代有很多孝順的父母,孝順的兒女比較少。五年前,我在榮總開刀的時候,發現一個現象,在兒童病房裡,父母川流不息地去探病,對小兒小女關心得不得了;至於老人病房,兒女去探望的就比較少了,當然偶爾也有。

記得有一個孩子去看他的父親,照理說,應該是要帶鮮花、水果、牛奶、麵包,但他不是,竟然帶了個錄音機,朝桌上一擺,就說:「爸爸,你講嘛!你的遺產究竟要給誰?」當然你們沒有見過這許多事情,我是因為接觸社會的層面比較廣,確實知道有些人真的希望老爸、老媽趕快死,自己好接收遺產。現在人心到了這樣的程度,唉!社會很虛假啊!

那麼我已經老了,也應該是跟一般老人一樣,可是很奇妙,不論我走到哪裡,在家的信眾、出家的徒眾,都喜歡跟隨我。你們要是有機會和我在一起,也會喜歡跟我在一起。為什麼?我雖然老了,可是我不固執,我知道年輕人需要什麼。

像剛才我來的時候,你們拍手鼓掌,坦白說,我不喜歡。又例如,今天晚上你們吃完飯以後,大概六點四十分,我到雲居樓齋堂跑香,很多行堂散在各處,他們看到我出現,就歡呼大叫,我也實在不習慣。甚至我們的學生,在法會後的用餐時間,我人一到,就對著我高喊:「師父好!」我心想:「幼稚!你以為這裡是幼稚園,小朋友大聲喊『老師好』嗎?假如你有程度,應該是我經過你的旁邊時,你莊重地說一聲:『師父好!』這樣多莊嚴、多美、多好。」

至於剛才你們唱歌、鼓掌,我知道你們是在表達熱情,所以我沒有怪你們,還讚美你們,說這樣很好。實際上我是不以為然的,但是不以為然是我個人的心境,我不會用我的心境來要求你們,對其他人也是一樣。所以,如果你要有人緣,先把自己的需要減少一點,對別人的需要多照顧一些。

提問十:請問師父,可不可以跟師父說「我愛你」?

大師:這是現在很通俗、很平常的一句話,如果是在十年前,說這句話就比較奇怪。有一次我在一間寺廟裡,一個空中小姐一進門,大吃一驚,說:「哎喲!大師在這裡呀?」我說:「你認識我啊?」他接下去說:「我可以抱你一下嗎?」假如他真的要抱我,剛好有人在旁邊走過,那還得了?做一個出家人真難,當時我就靠平時的機智,我想如果我不給他抱,會傷他的自尊心,如果我給他抱,也是不行,那怎麼辦?我就說:「握手。」他就很高興地和我握了手。意思是拒絕可以有代替的方法。

又譬如照相,常常有人要跟我照相,好像我的職業是跟人家照相一樣。照相不要緊,可是要照快一點,照得太慢很痛苦。像有的人照相,他慢慢地對焦距,照完一張,就說:「跟我爸爸照一張。」爸爸照完了,又說:「跟我媽媽照一張。」「跟我兒子照一張。」由於時間拖太長,後面另一家人看到了,一樣跑上來:「跟我照一張……跟他照一張……」照一張實在是不要緊,照那麼多張就很麻煩,我還要去上課呀,可是人家不會諒解你的。

有一次,有一家人,爸爸、媽媽、兒子都照過相了,先生就說:「太太!來、來!跟大師照一張相片。」一般人大都歡天喜地來拍照,可是這個太太就是不來,這就很奇怪了,「來啦,機會難得!」太太還是不來,氣氛一下變得尷尬,後來太太終於說:「難道你沒看到我今天沒有化妝嗎?」我一聽,趕快幫忙說話:「這位太太,照相化不化妝不重要,只要有一個笑容就是最美麗。」

照相也不要緊,但是有的人太熱情,一站到你身邊,就把你的手拉起來。有一次,有一個人照相時環著我的手,一位老信徒就走到他後面,把他的手拉開,後來我就對這位信徒說:「你不能給人這麼難堪!」他說:「他這樣的動作,對你不利呀!」我說:「不要緊,他們歡喜就好。」所以有時候,做人難,人難做,難做人,真是很不容易。

提問十一:請問大師,用基因工程複製人,會不會違反佛教的輪迴觀?

大師:不會的。即便是複製牛、複製羊,也必定有牠的因緣,所謂「諸法因緣生,諸法因緣滅」。基因就是佛教的「業」,業,無形無相,可是我們的生命就是受到業力的牽引,而有來生、有輪迴。今後可以研究基因與業力的關係,現今的社會很需要有人來研究這個議題,來給更多的人了解。

提問十二:大師,我們也很想跟您學習人間佛教,請問大師,我們平常要如何研讀經典及持誦佛號?

大師:人間佛教不是完全學問的,學習人間佛教,應該要了解整個佛教的精神就在人間,佛教是應眾生而施設,眾生是人,所以整個佛教界應該是叫「人間佛教」。既然是人間佛教,像你們在家人,思想要正派、正見、正念,行為要正確,要淨化自己、昇華自己,這都是人間佛教。甚至你們在家庭裡、交朋友、做事業,要能夠和諧、尊重、包容,要能夠勤勞、精進、奮發向上,這都是人間佛教。人間佛教是很喜捨的,喜捨就是人間佛教。大家應該用「人間佛教」做為生活的準則。

人間佛教在今天,應該是全世界的趨勢。我們無意於批評其他宗教,以平等來說,在佛教裡有「生佛平等」、「人人皆有佛性」,這種平等觀就是現在的自由民主。

像「皈依三寶」,就是現在的民主。所謂「皈依佛」,是皈依自己,自己才是真正的佛,佛在我心中,我明白自己、相信自己、肯定自己。人人都是佛,佛祖並不需要我們信仰他。我常常跟信徒說,你們要皈依嗎?皈依要自己做佛!不管你們皈依不皈依,你們本來就是佛,人人都有佛性,皈依是代表我從現在開始,要發覺我自己的佛性。

我說你們人人都是佛,你們敢直下承擔說「我是佛」嗎?現在說「我是佛」,回去以後就不能打人、罵人了,你們有看過佛祖打人嗎?你們就不能吃香菸了,你們有看過佛祖吃菸嗎?只要你一想到你是佛,你就不得了了!佛是法王,是精神世界的王,比任何人都要大,所以要皈依「自性佛」。

再說「受持五戒」,難道你不受戒,就可以犯法嗎?不受戒一樣要守戒。殺人不犯戒嗎?偷盜不犯戒嗎?一樣是犯刑事罪,反而受五戒以後,犯戒了,罪過小;不受戒而犯戒,罪過大。像今天不小心打死了一隻青蛙、老鼠、蟑螂,如果我沒有受戒,我會想:「這算什麼?討厭!」甚至再來一隻老鼠,又把牠打死。那麼我受過戒了,我就會想:「罪過、罪過,我打死了一隻老鼠、青蛙。」有慚愧心,這樣罪過就小了,因為我認罪了。

所以受戒不是拘束,而是自由的精神。我不殺生,表示我尊重你生命的自由,不傷害、侵犯你生命的自由;我不偷盜,就是不侵犯你財產的自由;我不邪淫,不侵犯你身體的自由;我不妄語,不侵犯你的名譽信用。所以五戒是自由的精神,皈依三寶是平等、民主的精神,這是當初釋迦牟尼佛所創,到現代正慢慢在印證,等於基因,是在解釋佛教的業力。科學愈發達,愈能證明佛教所說不差。

所以,今天研究佛教,可以說是生命的學院。例如,現代人講究生態、環保,其實這在過去幾千年前的出家人,建設山林、注意交通、提倡放生,就是一種環保觀念。佛教在幾千年前就這樣做了,幾千年後的社會才慢慢進步到這個階段,所以佛教不迷信,而是我們現在社會一般人太迷信了。

提問十三:請問大師,佛光山現在處於封山期間,什麼時候才會再開山?

大師:這要經過宗務委員會、全山大眾的決定,我不能決定,不能告訴你們,因為我不能代表大眾的意思。

不過奇妙的是,佛光山是我創建的,自從創建以來,讚美我的人也有,批評我的人也不少。讚美的人,我當然感謝他們,批評我的人,是為什麼呢?比方說:「佛光山做生意啊!」佛光山做過什麼生意?跟你有過生意商業來往嗎?「佛光山死要錢啊!」你又給過佛光山多少錢?你沒有嘛!那怎麼知道我死要錢?所以,這些話都是傷害人的話。「星雲大師是政治和尚!」我又沒有做官,怎麼叫我「政治和尚」呢?佛光山的一磚一瓦都是我和信徒自己做的,連鄉公所、政府要來裝一盞電燈、做一間廁所,我們都說不用,不接受政府補助啊!常常有人說,事情是為國家、為社會做的,所以要拿錢;我也是為國家、為社會,但我們不跟政府要錢。

雖然人家經常講我們的壞話,不講好話,但是像我這種人,不會去計較,因為我有力量去擔當,可是一些年輕初學道的人就受不了了。不過也不要緊,講這些話是在為我們消災,給我們逆增上緣,還是對我們有幫助的。總之,這個社會不是完全認同佛光山的,主要原因,是過去沒有,現在忽然有了,大家不能認同。例如我是外省人,他們不一定能認同;或者我們的方式與過去不同,他們也不認同,不認同就會批評。所以,無所謂好或不好,這是時代、文化背景的差異。

佛光山開山幾十年,從來沒有過像封山這件事,人人說好、各個說好。事實上,我封山就沒有信徒上山,就沒有飯吃了,佛光山既沒有良田財產,又沒有房屋,沒有存款,都是靠信徒支助,現在沒有人來,我生活怎麼辦呀?光是一個月的電費就要幾百萬,怎麼辦呢?說封山好的人沒有想到這些,只想到沒有人來,他們很歡喜;人太多,他們不歡喜。所以,這個社會是,你沒有、貧窮,人家容易同情,你發展、富有,人家不高興。

佛光山近幾年來「憂道不憂貧」,這在我們是很平常的一句話,在你們好像很少聽到,也就是只要掛念我的道未成,不用掛念我有錢沒有錢,何況這麼多年了,還不是這麼過去了嗎?大家也都習慣了,就少用、少開支一點。

既然大家都很歡喜我們封山,那就沒有想到要再開放。不過大樹鄉的鄉長幾次來陳情,要我們開放。或許將來到了某一段時期會開放,不過不是最近,現在佛光山都是青年才俊在領導,要等到有一天宗務委員決議通過,大家都沒有異議。

其實,現在已經是有限度的開山了,比方辦地宮展、辦活動,讓信徒上山參與,不過,「遊客觀光」就少了。這也很好,聽說最近山上的鳥類有五十幾種,不論走到哪裡都可以聽到鳥叫。平常人太多了,鳥都不肯來,現在不但鳥,還有蜻蜓、蝴蝶,翩翩起舞,真是好看。

青年中心對你們有什麼幫助?就是你們上山來比較有管道,你們要帶朋友、家人來,也會給你們方便,因為我們結過緣。

提問十四:請問大師為什麼要辦《人間福報》?

大師:冠冕堂皇地說,這是我五十年的心願。在五十年前,還沒有二十歲的時候,我就做過《新江蘇報》的副刊編輯,那時候社會的報紙都找我們這些年輕的學生替他們做編輯、作者,所以我就感覺到報紙的力量很大,尤其在過去那個沒有電視台的年代。

到了台灣以後,社會是不准許隨便辦報紙的,也沒有這個條件辦報紙,就算有錢、有人,辦起報紙來,沒有讀者,送給誰看?每天報紙都要送出去幾十萬份,要給誰看?沒有讀者,怎麼寄出去?發行是很麻煩的。一直到現在,感到我們的因緣具備了,不但有人才編輯、作者,社會也有人願意跟我合作,像《聯合報》,甚至讀者,佛光會員、信徒我請他們訂一份,他們也都很樂意。

現在《人間福報》已經成為台灣位居第六的報紙,我相信只要給我時間,會辦出一份另類的報紙,所謂另類的報紙就是裡頭沒有社會新聞,沒有八卦新聞,沒有負面的新聞。

今天《人間福報》傳真一份報告給我,說有一位讀者到了黃昏的時候打電話給報社,說:「我從早上等報紙等到晚上,都還沒有來,我等不及了,你在今天之內一定要把報紙送給我,我看慣了,不看會很難過!」我們的社長聽了很高興,趕快派車子送一份報紙給他,我說:「就是應該有這個精神。」什麼人都有習慣,他看慣了,等於吃鴉片煙上癮了,看《人間福報》上癮了,他是不能忍耐的。

實在說,我辦《人間福報》有一些新的理念,我要讓佛光山所有的信徒、出家眾能夠與時代脈動接在一起,我要讓所有的僧信二眾,每一個人都為《人間福報》動員起來,要學習社會性、學習動力、學習大眾的集體創作。報紙每天都要發行,沒有集體,一個人是無法完成的。所以,現在全世界,每天供應給《人間福報》新聞的,不是美聯社、路透社,而是佛光山的別分院、信徒,累積起來都有一、二千則,我們都有做記錄,幾個月以後,會出版國際新聞的記錄,寄給大家。以後你們寄來的新聞,我會登記在上面,讓有緣人都能與時代接觸。與時的接觸不能停止,停止就落伍了,報紙是每天要進步的。

有人說我膽大,告訴我報紙辦了是會倒閉的,何況現在幾個有名的報紙都已經辦得很成功了,人家早已經看習慣,不會要看你的報紙。但現在我們的《人間福報》,竟然也有人說看習慣了,這真是了不起的事情。希望你們能關心這樣的問題,希望有志者都來參加支持《人間福報》!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