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130 以法王子自許

為全山大眾開示

時間:二○○五年五月十日

地點:佛光山傳燈樓集會堂

今天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跟我說:「師父!您離開山上很久了。」這一次行程緊湊,去了好多地方,回來跟大家見面,增加彼此的了解,確實也很好。

過去,本山有些職事到了海外一趟,回來報告的是他出國的遊記,我覺得時間很寶貴,倘若行程中沒有深度的體驗,對大家又有什麼意義呢?我這一趟行程,《人間福報》也要報導,但是我不准許,說實在,我覺得很慚愧,努力還是不夠。

現在的人,無論什麼事情,不是膨脹它,就是說它偉大。這次外出深深感覺到,一個人的前途,必須要經過多少的熬煎、多久的磨鍊,才會有些許的成就,才能讓人家肯定。例如我這次在海南島參加「圓桌會議」,全中國、台灣、香港、澳門的佛教大人物都在場。會議裡,每個人起來講話,都是說「各位諸山長老」、「我們都是佛教的菁英」;其實「諸山長老」、「佛教菁英」是人家肯定我們的用詞,不能把高帽子往自己身上戴,不要在自己的臉上貼金;佛祖還是信徒為他裝金,沒有自己裝金的。

又例如:基督教稱「牧師」,是牧羊人、牧者的意思;佛教裡,證果的叫做「尊者」,沒有證果、開悟的就叫「使者」、「侍者」或「行者」,年紀輕輕的怎麼能說「諸山長老」、「僧寶」、「我們是佛教的菁英」,如果要這樣稱呼,將來是不是就要說是「佛教的大老」呢?所以,佛教不夠謙卑,前途會令人感到掛念。

多少年來我對於男眾「走出去」,有些掛念,這一次慧峰、慧宜跟我走了一個多月,讓我對男眾重新燃起信心,佛光山男眾還是禁得起「走出去」的。在出門這一段時間,我從來沒有告訴他們要怎麼樣、怎麼做,每天都是忙著行腳,從這一站忙到下一站,我感覺到他們一點男眾的優越感都沒有。到了某個地方,就替客人洗碗、倒茶、準備飯菜。真好!佛光山的男眾要像這樣子,才能走得出去。對於一些大德也好,法師也好,他們毫不傲慢,也毫不畏懼,不亢不卑。他們進退也很合乎禮儀,我感覺到當我需要他們的時候,他們都會在旁邊;不該和我在一起的時候,他們也都懂得讓位給別人。他們不嫌辛苦,有時候早上五點起床,五點半吃早飯,六點就要出門;到了那個地方,會客要送禮品,要準備茶水,準備什麼東西,可以說日子都不好過。每一場法會下來,我的衣服都濕透了,一天要換好幾套衣服,但是他們沒有機會換,卻也沒有訴苦。我以為他們會很疲倦、很委屈地回來,想不到他們還是法喜充滿,報告這個好、那個好。大家應該要學習這樣!

我跟他們兩位講,從這次你們在大陸的表現,我倒想給你們一個機會,到大陸參訪一年、兩年,雲遊是學習也是聯誼。我們不一定要有寺院,但是要能跟人家講佛法,所以回來以後要多用心,把佛法學好。要講的話很多,點點滴滴都值得我們深思。

以下就簡單向大家說明我近期弘法的情況和感想。

馬來西亞

馬來西亞的出家人很少,好比東禪寺,雖然沒有幾個人,但是卻做了很多事情,尤其是慧顯法師,所以我們的男眾要發心。不過,男眾到泰國、馬來西亞去,我比較掛念,掛念什麼呢?因為泰國對出家人的供養太好,所以出家人在名關、利關之下失敗的很多;如果禁不起名聞利養,到泰國我很掛念,因為那裡是佛教國家,對出家人很恭敬。到馬來西亞去,我也很掛念,因為馬來西亞的社會,真是「兒不嫌母醜」,出家人儘管做得不如法,他們依然恭敬你,把你當做父母一樣,所以名關、利關過不去就會失敗。

新加坡

新加坡佛教界人士問的一些問題,例如:我們新加坡已經有一百多個寺廟了,為什麼佛光山還要到新加坡來建寺廟?我說:「不多,普陀山比新加坡小,就有三百多個寺廟,所以新加坡不只是增加一個寺廟,再增加幾百個也不為多。」可見得佛教徒的心量之小,同行相忌、同行相競,那麼,其他問題就不足以表達他們的心理了。

中國大陸

你學我、我學你,不要緊,不過學習「要有藝術」。剛才說到「講話」,這是佛光山徒眾要學的,不會講話就走不出去。到了哪個地方,人家突然要你給一句話做為座右銘,一百句、一千句可以講,只要一句話,到底要講什麼呢?其實,只要你很用功,平常多注意一句話,要講是很容易的,例如:你要深信因果、你要更謙虛、你要把握現在、多多結緣,這不都是一句嗎?有說不完的一句話,只要你能給他一句話做為座右銘,他必定能一生受用。如果你連一句都不注意,如何能講更多句呢?

我在中國大陸的這段期間,發現這裡的致詞開頭都是說:「我們尊敬的……」我這一次到揚州,參加「紀念鑑真大師像回國二十五週年」活動,致詞的時候,我心想,要說「尊敬的領導、尊敬的住持……」嗎?但是又不能破壞慣例,假如要用不一樣的說法,也得要說得讓人家欣賞,於是,我開頭就說: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、南無鑑真大師、南無諸山長老。」這樣的說詞就是皈依三寶的意思,是最尊敬不過的了。

接著我又再說:「我今天來的時候,承蒙你們夾道迎接。我出家是受外婆的影響,現在我好像在你們群眾裡,看到我外婆的影子。」大家一致鼓掌。「我出家後,我母親家的兄弟姊妹都給我支持,給我幫助,所以今天我看到你們,也就是看到我的父母家人。因為我是揚州人,所以當我看到這麼多的青年比丘時,就想到我六十年前參學的樣子,這麼多的大德、長老,都是我的老師、前輩。好!我現在稱呼各位『父老兄弟姊妹們,大家好!』」我說這話的意思,就是有時說話的方式也可以變變樣子。

又好比上次我到福建,出席「降伏『非典』國泰民安世界和平祈福大法會」,我說:「記得六十多年前,青少年時期的出家生活,佛學院老師都是從閩南佛學院畢業的;五十多年前到台灣,是閩南的父老兄弟姊妹給我營養,讓我有實力能可以走天下,所以,我對閩南這地方有特殊的感情。」說出了我與福建的關係。

又例如在天寧寺的時候,我說:「我十七歲的時候在這裡做過行堂。」看起來是一句簡單的話,但是我不必再往下說,大家就會感受到是一家人,不一定只是講「同文同種」、「血濃於水」、「兩岸一體」。

在海南,參加「海峽兩岸暨港澳佛教圓桌會議」,我用簡單的四點意見來致詞,這對佛光山也很重要。

1.以共識來增加團結

「共識」這兩個字很重要。要怎麼團結呢?你跟我思想不一樣、看法不一樣、風格不一樣、利害關係不一樣,怎麼能團結呢?共識就等於是「六和合僧」,彼此有共識才能和平,才能團結,所以這是佛光山的宗風思想,對未來的發展很重要。你們要有共識,不要走樣,為什麼不可以走樣?你一個人孤單的去走自己的路,會成功嗎?就好比被選舉人要入黨,才比較有可能當選,不入黨大多會失敗。要養成和佛光山這個團體的共識,才能增加宗教信仰的凝聚力。

2.以包容來促進統一

現在到處都講統一,兩岸統一、世界聯合國統一、人類和平也是統一。不管你是男生、女生,大人物、小人物,或是士農工商,都要包容,大家才能和平相處。佛光山的未來,就看大家有沒有度量包容別人。

3.以會議來發展交流

社會要講究交流,交流才有共識,交流才有感情,交流才能聯誼,所謂「觀光」都只是走馬看花,因此,可以多舉辦會議,如學術會議等,能夠交流就可以促進大家的感情。

4.以政策來強化整合

佛光山要訂辦法,傷病的辦法、請假的辦法等等,要擁護制度、擁護辦法,有辦法才能整合,才能凝聚力量。我常講「制度、政策、辦法會保障大家」,不要小看這句話,不要輕易反對。有人說:「我就是要反對,過去多麼自由,現在用這種辦法,讓我們不方便。」如果這樣說,那佛陀就不要制戒,叢林就不要有清規,世界就不用法律了嗎?所以,政策是很重要的。

這一次的行程,我也有一些感想,我一直標榜要做「地球人」,我沒有地域觀念,好比這次到揚州,揚州是我的故鄉,家裡也還有人,但是我真的是三過家門而不入,我沒有想要回家。離別家鄉四十幾年後,我於一九八九年第一次回到中國大陸,那是特別回鄉探親的,但是我在家裡只停留了一個小時,其他時間都是和當地的幹部講話,連我的母親我都沒跟他講話,只是招呼一下。家很溫暖、家很可愛,但是我們現在出家了,已從小小的家進到大大的家。我感覺到「天下三分明月夜,二分無賴是揚州」,我倒不是因為揚州環境很美,而是這一次給那些老和尚、年輕的、有希望的同道感動。真的!月是故鄉明,人是故鄉好,自然的因緣,還是不可消失的。所以現在有一句最好的話,所謂「立足台灣,放眼大陸」、「立足中國,放眼世界」,我們要可小可大。

甚至,我的一生都不用辦公桌,也沒有固定辦公的場所,我吃飯、會客、寫文章,都是用那條長條桌。我不是在你們面前賣弄的,就連吃飯也很簡單,飯泡茶加上幾個醬瓜,我就能吃得很開心了。現在,我的方寸之地就是一張桌子,那是我的世界,最快樂的世界。

奔波、行腳、雲水是很苦的,你們想一想,一個快八十歲的老人,在古代,我看那些老人、學者都是六十幾歲就死了,而我已經到了跟佛陀一樣的年齡了,還不能滿足嗎?我並不想在世間上求什麼功名富貴,只是在為佛光山的徒眾開路,為你們的將來著想。剛才慧峰說:「跟師父在一起學習的這一個月,不是花幾個月、幾年可以比的。」其實,也不一定跟著我才能學習,你可以用思想、用心跟著我,佛祖當初在印度行腳,我也沒有跟過他,但是,你說我現在走的路不是佛祖的路嗎?

佛光山所有弟子序級要進級,不是以住了多少年為主要考量,還要能寫文章,好比你在大學裡教書,如果沒有論文發表,學校也不會承認你是教授。所以,佛光弟子一定要精進用功,你說寫不出來,也沒有關係,總是能有個東西發表,像筆記發表也行。

人間佛教是很有人情味的,像最近傳燈會舉辦宗門思想會考,考梵唄唱誦、人間音緣,我已經跟傳燈會抗議,我說如果是來考我,我一定會落選;如果早些年要來考我,我可能就溜單了,因為我不會唱。(眾笑)

其實也不一定要唱,也可以用寫的;你說我不會寫,也不要緊,你要會講;你說我也不會講,不要緊,你要會做、要發心。

人總有一個特長,好比布施,沒有錢布施,可以出力;沒有力氣做事,會講好話也行;不會講好話,有心做好事也行;你布施,我很歡喜,功德等同於布施,甚至還會超過你,因為你是有相的布施,我是無相的隨喜,所以,佛法真好!現在有四點意見給你們作參考:

1.養成,走出去

如果沒有經過時間歲月來養成道德、學問、風儀、慈心悲願,就好比野花野草在幾個月的生長期過後就沒用了。所以,要做蒼松翠柏,就一定要養成,養成才能走出去。沒有十年的磨鍊,沒有多少年的苦心沉潛,走出去那麼容易嗎?好比慧法說要回山沉潛,我覺得這很了不起,不要老是想外出,在山上沉潛很重要。

2.勤奮,有未來

未來在哪裡?未來在勤奮裡,只要我現在發心、勤奮、努力、用功,還怕沒有未來嗎?「十年寒窗無人問,一舉成名天下知。」要想有未來、有前途,佛祖不能幫忙你,只有自己勤奮吧!葡萄架下有黃金,也要自己去耕耘,你不勤奮,就好比黃金隨流水流過來,你不撈起來,黃金也不會是你的。

3.忍耐,結善緣

為什麼要講這句話?現在派哪一個人去某個地方做住持、當家,他總是跟傳燈會說:「你要找幾個能跟我配合的人,如果都沒有能配合的人,我怎麼做事啊!」其實這是不對的,你要人家配合你,不如你先配合人家。所謂「火燒功德林」、「一念瞋心起,百萬障門開」,出了家都不能修忍耐嗎?要忍辱才能到彼岸。忍耐,結善緣;結緣才有緣,結怨、結恨當然就成了怨恨的人生,不要求別人,當要求自己。

4.肯定,佛光我

我不說「佛光山」而說「佛光我」,因為如果只說「佛光山」,大家就會認為:那是你的,跟我沒有關係,說成是「佛光我」,佛光山的我,你就要肯定常住、肯定自己。

你們每一個人都是佛光山的人,都是佛光山的皇子皇孫,都是佛光山的公主少爺,還怕沒有未來嗎?問題是你要有條件來承擔,不能王子也不像王子,公主也不像公主,這樣就沒有辦法了。要做一個法王子,就要「養成,走出去」、「勤奮,有未來」、「忍耐,結善緣」、「肯定,佛光我」。貢獻你們這四句話,大家參考!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