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058 常住、大眾、我

海內外徒眾講習會

時間:二○○八年八月廿五日至廿八日

地點:佛光山雲居樓

一、開展弘法新紀元

(一)研讀《人間佛教叢書》

去年編輯出版了四部《人間佛教叢書》,第一部是《人間佛教論文集》,第二部是《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》,第三部是《人間佛教語錄》,第四部是《人間佛教書信選、序文選》。

過去,我的著作都是為了應付雜誌報章的刊登而寫,不過近年來為了《人間福報》專欄,我不斷地寫《迷悟之間》、《法語》、《人間萬事》,結集起來,應該將近有二千萬字。但是,書印好了,我也不敢賣,往往只是送人。為什麼?我不忍心信徒又要布施、又要供僧、又要做法會、又要供養,又要買書。

書要「讀」才有價值。我希望出家的弟子們多讀書,所以訂定出一個辦法,假如能在半年內,寫二萬字讀書心得的人,我就將這四部書送給他。不過後來我想,只要你願意來申請,允諾寫二萬字心得,這套書就送給你,不用等到寫完才給;難道我對我的徒弟連這點信心都沒有嗎?

我不喜歡要求人家給折扣,除非我不買,要買就是要給對方賺錢。像明年的春聯是「生耕致富」,人要生存,就要「耕」,耕就是勤勞耕種的意思,能夠如此,則必定會「富有恆沙界,貴為人天師」,這是趙樸初居士的話。聽說現在社會上,有很多人在收藏我寫的年節春聯,甚至在大陸也很流行。雖然一張只要幾塊錢,但是貼了一整年,對大家還是會有影響,這對我們來說也是「值回票價」。

(二)提升度眾新境界

今年三、四月時,我去了一次北京,那時我想起常常見面的一些老師、教授、藝術家,便邀請他們來吃飯。這當中有一位金蜀卿小姐,去年年底來參加「翰林學人聯誼會」,是一位很虔誠的佛教徒。他說了一句話:「我和大師雖然很少見面,不過幾次看到他接觸的人,都是教授、學者,都是藝術家、畫家、美術家,這種情況在中國大陸的佛教是沒有的。大師來到中國大陸,把佛教帶入另一個階段了。」我對這一句話很有感觸。

本來我沒注意把佛教帶到什麼階段,經他這樣一提醒,我倒有一個感覺,我們佛光山的人要學習《四十二章經》裡說的,度五百個普通人,不如度一個有信仰的人;度五百個有信仰的人,不如度一個有修行的人;度五百個有修行的人,不如度一個有智慧的人。

度眾要提升對象,不能老是把時間、生命花在個別的信徒身上,就以為滿足。出去收紅包,就滿足了嗎?跟三百人、五百人講演,就滿足了嗎?拜一堂懺、做一個念佛會,這樣就覺得滿足了嗎?

佛光山的人要提升自我度眾的境界。西方的宗教,在把一個國王度來以後,全國人民就都信仰基督教了,我們也是一樣,如果能把有學問的領導人度來,他底下有很多的群眾,也會跟著護持佛教。

(三)出版佛學論文

我們不能不提升度眾的境界。許多書,我也知道沒有人看,但我不能因為沒人看就不印書。最近,我看到心培和尚、心定和尚都出了書,這很好。甚至,慈惠法師過去出版過《古今譚》,我也鼓勵他再繼續。另外,佛光大學做圖書館館長的覺旻法師,中國大陸最近替他出了一本書,內容是有關於淨土懺儀的歷史。我想,我們佛光山要有人出版研究性的論文。

我個人的力量有限,只能略表心意。一個人一點心,佛光山這麼多人,假如大家都能齊心著力,提升我們的智慧,提升我們的慈悲,提升我們的境界,擴大我們的領域,昇華佛教的地位,將會產生一股很大的力量。這是我們要有的責任感,我不擔當這個責任,由誰來呢?面對苦難的佛教,我們要有「不忍聖教衰,不忍眾生苦」、「捨我其誰」的願心。

(四)倡導一師一道

過去我曾跟慈惠法師、慈容法師說,不要讓國際佛光會「會中有會」,也不要讓本山有派別,分門立派是不可以的。一樹桃花同根生,就是花枝招展,也都還是同一個根。大家共同來研究一個問題:「佛光山現在的問題在哪裡?」

我發覺到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是佛光山的功勞者,每一個人都在說「我出家十年了」、「二十年了」、「三十年了」,每一個人都說我在佛光山做了什麼、什麼,我有多少貢獻。甚至信仰漸漸偏斜,也沒有人管。過去我們倡導「一師一道」,現在也沒人講了。過去講「宗門思想」,現在慢慢也走了樣。

現在佛光山這麼多的人,假如大家不能同心同德,就像細菌,蔓延開來是很危險的。所以過去我曾說,要把團體中的某些黑手找出來,現在則是要把一些細菌找出來,不然大家難以安身立命。佛光山發展至今,才短短這麼一點時間,未來前途還很遙遠啊!

二、樹立僧團綱紀

(一)一分要求,一分慈悲

我們佛光山有哪些問題?

第一點,師教不嚴。我覺得這是我的過失,因為我領導大家、教導大家不夠嚴謹,要求也不夠。多一分要求,就是多一分慈悲,我沒有要求,就是不夠慈悲,自覺真是愧對常住、愧對大家。

一個軍隊,沒有嚴格的訓練,不能上戰場;一個學校的學生,如果沒有嚴厲的老師,教育也不容易成功。我們一個教團,這樣的鬆懈、放任,現在雖還沒有到土崩瓦解、四分五裂的地步,但也還沒有一心一德,沒有一師一道,真是慚愧、慚愧。

問題在哪裡?佛光山制度的執行力不夠,讓很多的人、很多的事,過分地自由自主,過分地為所欲為。像大家在這裡談論個人的思想、修行、度眾問題,或者裁決政策要怎麼做時,一定有人會不以為然,總是認為自己有理,常住無理。尤其,山上的大眾,某些人經常說常住不對、常住不應該這樣、常住對不起大家……這讓佛光山、諸佛菩薩和常住大家,真是感嘆不已。

佛光山現在幾百個單位,就有幾百位主管,這幾百人能任我們隨便反對嗎?如果可以,那以後誰敢來做主管呢?你認為可以的,實在是出言無狀、思想有問題啊!這種思想、言論不可以在我們的團體裡醞釀,否則以後就沒人敢領導了。人間佛教重視人生生活、家庭倫理、社會和諧,如果言論中沒有倫理,不但失去做出家人的立場,也失去身為團隊一分子的立場。

問題出在哪裡?賞罰不明造成大家的無紀律、散漫、任性,現在情況還不打緊,再往下發展下去,會是一種危機。

(二)點滴奉獻常住

過去大陸的叢林裡,有句話說:「一粥一飯,當思來處不易;半絲半縷,恆念物力維艱。」大家在這裡要知道物資的艱難。

一個國家有沒有辦法,就看全國公民的付出,每一個人都想貢獻國家,國家就會有辦法。好比一棵大樹,為它澆水、灌溉,它就會開花、結果,就會旺盛。如果每一個人都想要分利,想要分得國家的福利,不想灌溉,不想施肥,只想採花、採果,甚至,最後連樹幹都拔起來燒了,這個國家也就沒有了。難道我們也要讓佛光山變成這樣嗎?我們對佛教、對常住應該採取這樣的態度嗎?

所謂「色身交給常住,性命付予龍天」,若常住被我們瓜分、被我們踐踏了,沒有了常住,即使有人要奉獻,也會無處可奉獻。物資太豐富容易增長欲望,以致蒙蔽我們的真心本性。

還有,現在我們的教育方式並沒有抓住要點,所以訓練不出人才。四十多年的佛光山、佛教學院,人才在哪裡?佛光山的問題出在哪裡?當然還有種種細微的問題,例如:信仰、思想、信念、生活、安住身心、修行問題。我希望,我們的徒眾講習會,對於非法的事情要能排除、制止,對於善知善舉,要去提倡、倡導。

(三)遵守山門規矩

關於出家眾的衣著,現在常住給大家方便,可以自由領取,但是衣服的申請,還是要經過主管簽字;這樣做才能養成行政程序、倫理的觀念。就像我們送給縣政府的公文,一定是由鄉公所轉呈,經過社會科、民政局才到達縣長辦公室。若世間法都能做到,我們出世法怎麼可以不照程序來呢?佛教為的就是幫助社會建立次序,而倫理就是次序。

要建立倫理、次序、層次,否則就沒有規矩。僧裝無價寶,我們憑什麼仰賴社會供養?就是憑我們這件衣服,這一身的僧裝。

關於請假回家探親也要訂規矩。例如:距離道場多遠可以住在俗家?不過大家要有一種個性,就是再怎麼樣我都不住俗家,即使不得已要住俗家,也要經過常住批准。規矩嚴,就顯得我們品德高貴。就是要請假,身為出家人也應該懂得法治,不要倚老賣老。

過去,佛光山是沒有年假的,不過也有獎勵對常住有功勞的人出國,但這要先訂辦法。也不一定有功、有職務的人,常住才會給假期。基本上,我是主張放假的人,為什麼?因為人總要有自己的時間,可以做一點自己的事情。但「年假」這個名稱不好,有的人平常什麼都沒有做,卻也要跟著大家一起放年假,這並不公平。

有人問:家人喜喪婚慶,有什麼優待辦法嗎?這要看你有沒有出息。你平常廣結善緣,勤勞為公為眾,自然大家會幫忙你;平常不結人緣,你想要有人幫忙,他也不會來。

(四)生活作息正常

關於五堂功課的問題。有的人平常五堂功課不正常,要怎麼幫助他改善呢?

這個問題,在誰看來都是小事,但是在團體裡卻很重要,不能成為慣例、常例。正常的人生活正常,作息有一定標準。

過去,我為了人性化、體諒大家,畢竟出家生活,悠悠歲月,因此訂了這樣的標準:初學的清淨士,沒有任何折扣,吃飯、讀書,都要隨眾;到了學士一級,可以有一天放香,一年下來約五十個星期,就有五十次的放香;到了修士,可以有兩天、三天;到了開士,可以有四天、五天。

太虛大師過去訂定的規矩,我們說是新叢林規矩,他要求每個出家人,包括老師、學生,都要到佛殿裡打三皈依。所以,叢林清規嚴厲,大家都會有面子;清規太鬆懈,沒有規矩則讓大家沒有面子。

關於道場的名稱,幾十年下來,已有陳規。佛光山是總本山,是最大的,而現在漸漸形成的美國本山、澳洲本山、日本本山就是每一個國家的代表。本山之下,就是當地的別分院,別院比較大,分院比較小。屬於大樓建築的叫道場、講堂,宮殿式的稱為寺院,都是同等的。再往下一層,叫做禪淨中心、佛光緣,再往下是布教所,大部分都是臨時的共修處。名稱是可以改變的,但要看你度眾的力量有多大。

三、找回迷失的自己

(一)找回如來本性

聽到有人說,現在的出家人迷失了自己。這讓我想到,在佛教史上記載,我們的教主佛陀證悟以後,第一句話講的就是:「奇哉、奇哉,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。」用白話文解釋,就是:「好奇妙啊!好奇妙啊!原來世間上所有的一切生命、眾生都具有佛性,都具有如來的潛能。」那麼為什麼他們不能成佛呢?「因為妄想、執著迷失了自己,所以就不是如來、不是佛祖。」

我們迷失了什麼?本有的智慧迷失了,被五陰、五蘊覆蓋,所以潛能不能得到發揮;本有的慈悲迷失了,發心、道念也迷失了,所以沒有了動力;我們的柔和、耐力迷失了,所以成長了我們的瞋心、無明和執著。

再依此類推,不知道尊敬長老,不知道護持本山,不知道與大眾和睦相處,必定是迷失了自己。怎樣喚回我們的本性、本能?如同剛才所說,佛光山的大眾,因為迷失了自己,妄想、執著,所以不能慈悲,不能柔和,沒有耐力,不能發心,不能團結。這都是大家應該引以為戒的。

(二)勿傳播人事調派

對於住眾請調,常住還沒有公布人事以前,主管是否可在大眾會議上宣布人事問題?有時常住雖然有這個意思,但是萬一其中有變化了,該怎麼辦呢?記得,多年前蔣經國總統曾發布,要岡山空軍軍官學校校長來擔任空軍總司令,並預備第二天在報紙上公布。當那位校長得知消息後,忍耐不住打了電話告訴台北的朋友。那個朋友聽過以後,即刻打電話給蔣經國總統表示反對此事,他的理由是:這個人沉不住氣。結果便換人了。

也有一次,我在東禪樓會議上,想要某人到普門寺做住持。會議一結束,我從東禪樓旁的「同登法界」下坡台,頂多經過一、二分鐘,才一回到法堂,那個人就打電話來說不做,因為他覺得這麼重大的事情,沒有得到事先通知,很不受尊重。所以,你趕緊通知他,是愛護他,還是害他呢?這不是在增加麻煩嗎?因此,沒有正式公布的人事最好等塵埃落定,才能算數。

(三)不涉及密宗崇拜

信徒會問:佛光山既然是八宗兼弘的道場,為何不支持密宗呢?

這個問題客觀說,五十年前,我在台灣佛教講習會做教務主任時,印順法師從香港到了台灣,他跟我說:「你可不能搞密宗,密宗會滅亡佛教。」

以我一生的性格,凡事包容、尊重,本來並不欣賞這樣的話,總想為何對密宗要有這樣的成見?後來想到,中國在民國後,有幾次信奉密宗的風潮,大多為佛教帶來了很嚴重的負面影響。又好比元明的佛教是「宮廷密教時期」,當時,正信的佛教沒有辦法發展,因而衰敗。而現在是「人間佛教時期」,我們一定要為佛教走出另外一條道路;要光大佛教,就看我們的人間佛教。其實,人間佛教並不容易宣講,人間佛教是以菩提心為本,你能將菩薩道的人間佛教倡導開來嗎?

其實,我對密教是包容的。過去,我曾做了幾年的中華漢藏文化協會理事長,也曾召開「世界顯密佛學會議」,當時密教四大宗派的教主統統都來到佛光山開會。‭ ‬

佛光山確實是「八宗兼弘」,禪淨密共修的道場。我們不是有設立禪堂打坐嗎?不是設立有淨業林念佛嗎?我們的早晚課誦,不也是念〈大悲咒〉、〈十小咒〉,甚至法會也放燄口嗎?還曾經派了五個人到印度去學密,可見我們不是排斥密宗的,甚至我給密教的贊助也不知有多少。

但是,現在情況不一樣,台灣政府不准藏傳佛教人士到台灣。為什麼?他們騙財、騙色。政府官員也警告我們:「你們的佛教會給密教滅亡。在台灣,做壞事的都是密教,他們是台灣社會的麻煩製造者。」全世界的密教之所以能夠發展,都是華人給的供養,因為華人崇拜密教的「當生成就」、「即身成佛」,每次做法會時,全都充滿了神奇、玄疑。

我希望佛教能團結、融和,南傳、北傳和諧,漢傳、藏傳和諧,大乘、小乘和諧,男眾、女眾和諧,出家、在家和諧,但是這個理想太難實現了。

總之,本山是八宗兼弘,但是我們不涉及密教的形式。所謂「密富禪貧方便淨」,本山正信人間佛教的信徒、弟子及弘揚者要清楚,密教不是你們能接觸的。

明白告訴你們,佛光山有多少溜單的人去學藏密,但是他們的成就在哪裡?不只男眾沒有成就,女眾更不受重視,一旦大喇嘛坐下來,女眾不是坐到後面,就是坐到邊上。

(四)不可惡口罵信徒

如果遇到出家人在信徒面前發脾氣,很激動地說出一些不當的言語,這個時候,我們該如何對信徒解釋?

有的人會說:「常住都相信信徒的話,不相信我們本山的弟子。」其實,信徒是弱者,必定是受到欺負、歧視才會投訴。所以我們對於無力的信眾,要給予特別關心。出家人應該要給人讚美、恭敬,怎能反過來讓人家說你不慈悲、瞋恨心、罵人、發脾氣呢?過去清規早已列明,在寺院道場裡,破口大罵,舉拳相打,就是不共住。所以,罵信徒就是不共住。發生這樣的事情,應該趕快向常住、傳燈會、都監院報告,把那個人調回來,重新訓練。主管不要擔心這樣一來道場人眾會不夠,寧可只有自己一個人,對不當的住眾,不要他反而清淨。

情緒激動的出家眾要自我嚴格要求、檢討,不要犯了根本清規;「不得罪信徒」就是清規。我曾經跟大家說過,過去有一個信徒受的是日本教育,那時候他才三、四十歲,能力很強,但是每次來看我,都用腳把門踹開。那時候,我二十幾歲,心想犯不著跟他生氣。類似這些事情,讓我從忍耐裡,增加了信心;忍耐真是佛門之寶。

(五)熱心待客會讚美

法會要靠大家集體創作,齊心著力,主法要威儀,引禮要從容,維那師喉嚨要好,當家師要周全,知客師要親切、熱心。一般的法會,只要在法會前說明程序,法會結束後,跟信徒的接觸並不多。但是像水陸法會,幾天下來,做為一個知客師,應該怎麼跟信徒往來?

做知客,要先會讚美人,所以我常要你們寫一百句讚美信徒的話,預備好就隨時能用到。另外,個人不能把信徒攬著,要介紹給其他的知客或當家、住持認識,要讓他感覺到,這裡的師父對人都很平等。

或許我們山上在什麼時候,可以來個「五大住持」、「十大當家」、「優秀知客」的選舉,看看什麼人可以當選。

佛光山很民主,宗務委員都是經過大眾選舉出來的,但是像你們連旁邊的人叫什麼名字,都不大願意關心,能選得出宗務委員嗎?隨便亂選,是不負責任的態度,你知道這樣一票是會害了常住的嗎?所以,推行民主也要團體裡的人眾有資格。

再說舉辦法會時,各寺廟負責人不必替自己單位的信徒準備點心,由常住統一準備即可。不能搞私人關係、派系,不論宜蘭的、新竹的信徒,統統都是佛光山的信徒,如果要買給宜蘭信徒吃,那就要連台南的、高雄的信徒……一起買,大家都有份。要有群體的觀念,要做全盤的考量,要修平等的法門。

(六)推廣《人間福報》

現在,世界各地報業都在衰退,《人間福報》八月份已減少了百分之十的讀者,但是我想,我們不一樣,因為佛光山有龐大的群眾,有這麼多的團體,可以一起齊心協力。尤其,現在《人間福報》的口碑很好,已經快邁入十週年的今天,我們還沒有信心讓它更好嗎?

《人間福報》是在我們全佛光山及別分院的熱烈支持下,才走過這十年的歷史,希望我們繼續加把勁,再開展第二個十年。

這像一場馬拉松比賽,看誰路走得遠,看誰後力比較強。就像台灣的大學那麼多所,而我們也辦大學,那麼就要忍耐,拚一拚,看哪一個辦得久。在全世界恐怕就屬台灣的電視台最多,而我們也在辦電視台,那就要看誰支撐得久,誰就能存在。

四、從本土到五大洲

(一)社區教育要有具體成果

佛光人認真在推廣社教,不過有一個問題更為重要,要評估我們具體的成果在哪裡。比方有多少人因參加社教課程,而來皈依、參禪、讀佛學院、做義工信徒。過去有徒眾向我報告佛光女子籃球隊的情況,我就告訴他,籃球隊的發展是應該要花一些經費的,但相對地,也要看到成果。首先,籃球隊有取得勝利嗎?其次,有多少人因為參加籃球隊,進而加入佛光山的青年團?多少人因為看籃球比賽受到感動,而來佛光山參訪、參加皈依典禮、春節平安燈會,甚至來讀佛學院?這些就是成果。聽說現任青年輔導委員會(簡稱「青輔會」)的主任委員,以前是福國寺兒童班的小孩,這就是所謂開花結果。

(二)財務報告須依法呈報

佛光山的財務報告都是掛在牆壁上的,等於記載在歷史上,所以,出家人的財務很好管,因為憑的是良心、因果,不需要稽查、核對。不過,只要涉及金錢,當然就需要和人來往,而往來之間,人為的語氣、回應的動作快慢等便會產生許多問題,這些都要注意。

(三)法務儀軌要達成共識

法務和財務一樣,需訂定一個共同的標準,因為牽涉到很多的規章、制度。有規定,總比沒有規定好。不過法務辦法不是隨便哪一個人可以決定的,要提出來知會大家,達成共識後才可以頒布。現在大家太妄自主張,往往憑著「我決定」、「我以為」、「我認為」來行事,所以生出很多不同的「版本」。

以後我們釐定的辦法,要在每年的某月某日進行公告。很多重要事項都需要向大眾報告,像財務情況,且不說購地建築,從太陽升起到太陽下山,我們的電費、水費、花草、衣食住行各種都要開支,經費從哪裡來?所以,我很感念過去殿堂的職事們,他們守在那裡服務信徒。

佛光山到了今天,我覺得自己對得起你們,為什麼?這麼多人為了法身慧命而出家,道業都是靠這些淨財來成就的。

現在世界各地這麼多的別分院,都有能力挑起本山未來發展的責任,希望各地主管,都能當仁不讓、捨我其誰地護持本山。總之,財務、法務都要制定簡單明了的辦法。

有人提到信徒因兒女是基督教徒,而擔心日後往生不為他們做佛事,問可不可以趁活著時先做三時繫念?這是可以的,這是延壽的燄口,也等於是先打一個招呼。這也是給人歡喜和方便,對我們並沒有什麼損失。過去有大德在往生之前,自己先辦祭弔。因為死了以後究竟後人如何祭弔很難講,不如在世時看一看你們怎麼祭弔,這也很有趣。現在佛教提倡歡喜、方便,更何況這對他人也無害。

(四)海外弘法尊重兩岸

海外道場辦活動時,會遇上一種困難:海峽兩岸的官員,不知邀請哪一個才好。有時邀請某一方,另一方就不出席,因此事前就要確定哪一方會出席,以便預做安排。

總之,事先和他們打招呼,說明講話的次序,以「皆大歡喜」為原則,就不會得罪任何一方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