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72 中韓佛教的情誼

與韓國曹溪宗直轄教區本山曹溪寺僧信大眾會面

時間:二○一○年七月十六日

地點:佛光山傳燈樓梯形會議室

七十年前,我出家後曾修習一門韓國佛教史的課程,讓我對韓國佛教的發展多少有些了解,也對元曉大師、慈藏法師、義湘法師等高僧心存尊敬。在我心目中,韓國和中國是一樣的,尤其佛教讓中國和韓國慢慢成為兄弟之邦。當然過去歷史都是專制時代,有一些野心家,只顧政治、權力,不顧人民,對人不尊重,造成多少傷害,現在看來只覺得惋惜。

中韓兩國在歷史上的各種情況,在我看來都是差不多。六十一年前,我來到台灣,三十五年前,我成立「中韓佛教促進會」,曾多次訪問韓國,現在人老了,已經是力不從心。

佛光山和通度寺在一九八二年結為兄弟寺。我對於現在曹溪宗在大韓民國能樹立佛教的宗風,讓韓國佛教在基督教的強大勢力、壓力下,突破種種困境、不斷發展,表示尊重。曹溪宗有二十五個教區本山,其下還有三千多個下屬寺剎和布教堂,讓韓國佛教文化在社會上成為中流砥柱,值得我們佩服。

二十年前,我們就很希望大韓民國和台灣多來往,李仁玉小姐在那時候來學習中國話、念大學,主要就是為了彼此能溝通。

今天吃晚飯的時候,聽說你們來到山上,我便自告奮勇,也沒有得到你們同意,就做了不請之友,想要和你們見面講話。過去聽過李小姐講過韓國的故事,現在我把許多點滴的片段,編了一個通度寺、海印寺、松廣寺的趣談。

通度寺,代表佛寶,因為擁有一件佛祖的袈裟而奠定了它的地位。海印寺,有木刻的大藏經,它代表法寶的寺院。松廣寺,有許多禪師,到現在禪風依然很盛,代表僧寶。有一天,這三個寺院的僧人聚在一起。

通度寺的法師說:「韓國最大的寺院,當然是通度寺。為什麼?就拿吃泡菜來說,我們要坐船到湖的另外一邊去,把泡菜取回來,再把它送到岸上才有菜吃。」四十年前我在韓國通度寺看到一條船,我想大概就是取泡菜用的船吧。

海印寺的法師聽到,接著說:「不是這樣,韓國最大的寺院,當然是海印寺。海印寺不但土地大,而且建得很高。比方上廁所,要等二、三分鐘以後才聽到糞便掉下去的聲音。」可見海印寺不但大,而且很高。

松廣寺的法師說:「韓國最大、最高、最廣的寺院,當然是松廣寺。我們松廣寺歷代以來出過十六位國師。每一位國師都已經開悟,虛空、宇宙、世界都在他心中,你看我們松廣寺有多大?跟虛空一樣大!」

這說明韓國的寺院很了不起,一個比一個大。

我們很喜歡韓國,很尊敬韓國的佛教。幾十年前,有一次我在通度寺參加兩萬人的法會,那時候通度寺的土地不像現在的平坦、整齊,地上都是碎石子,高低不平。就在念佛之際,忽然維那師要我講話,我想到那麼多人,應該要坐下來聽,但地上實在不整齊,都是小石子,坐在上面會很辛苦。維那師接著就喊:「統統坐下來。」全部的人立刻坐下來,沒有人動,一點聲音都沒有,讓我看到韓國人信仰佛教的精神與虔誠,幾十年來都忘不了。我們非常希望學習韓國的佛教徒,但韓國的佛教又很喜歡來看看台灣的佛教,這也很好,應該說我們大家各取所長。

現在你們從韓國來,想要看佛光山,所有的寺廟、出家人都差不多,信徒也差不多,那麼我們雙方說要各取所長,「長」在哪裡?

現在我來跟你們講話,說佛光山的短處,恐怕不好;說佛光山的長處,太自我宣傳也不好,因此現在不講韓國,也不講台灣,我講中國大陸給你們聽。

基本上中國大陸經過文化大革命,已經沒有佛教。現在的寺院是屬於國家所有,屬於政府文物局、園林局所有,不是寺院所有。天主教堂、基督教堂,屬於教會所有。在大陸的宗教法規裡,寺廟屬於社會所有,社會是什麼?就是政府、國家。所以現在大陸寺院的住持、佛教的重要人等,都是政府在控制。

蔣經國先生的兒子蔣孝嚴,昨天在報紙上發表一段談話,他說中國的寺廟等歷史景點,都是老祖先留下來的,自然創造的景觀,都是中華兒女共同享有的,應該屬於全中國人所有,怎麼可以賣門票賣得這麼貴呢?

不過我們也不去要求政府,還是要求佛教界,要求我們自己,不管是韓國也好,台灣也好,中國大陸也好,都應該要從自己做起。現在我對於中國大陸的佛教,有三點意見:

第一、要「以戒為師」。戒律,是讓佛教存在的條件。我們住持、副住持及各位法師身披袈裟,就表示戒很重要。現在大韓民國和台灣的出家人,也有一定的服裝,有一個出家人的樣子。我們若要弘揚佛法,「戒」是我們的老師,是我們生存的條件。

第二、要建立制度。我想各位到台灣來,也希望看看寺院有什麼制度、好的辦法可以參考、改進。中國大陸很需要健全的寺院制度,就是賣門票,也要跟教會、寺院大眾、弘法事業等配合,建立制度。佛光山自建設以來,成為一個僧團,也是依靠制度。

大家住在佛光山,我不能保護大家,但制度能保護大家。比方說,佛光山的宗旨是「以文化弘揚佛法、以教育培養人才、以慈善福利社會、以共修淨化人心」,大家就依著宗旨、目標去做;又如佛光人的理念是「光榮歸於佛陀、成就歸於大眾、利益歸於常住、功德歸於信徒」,每個人在團體裡懂得集體創作,以佛為尊,就能奉行這個理念。

佛光山遵守佛教的「六和敬」,建立六和僧團。佛光山所有的大眾,個人不積蓄錢財,但是每個人的食衣住行、醫療、旅行等福利,都是由常住負責。所以佛光山對每個徒眾而言,可以說「佛光山都是你的,但也統統不是你的,是大眾的」。意思是不管你的地位多高,都要接受調動;要擔任住持,也必須通過選舉。不論任何職事,只要任期一到就要下台;到一定年齡就要退休,因為前面的人退休了,後面的人才能慢慢起來。常住會按照每個人的年資、功勞、學業、道業等成績,提升他的地位,讓大家共同認可。

所以佛光山每個出家人,都覺得我們好大、好多,但即使再大、再多,都不是個人的,包括我們自己,也是「色身交給常住,性命付予龍天」。在這裡,我們沒想到自己,只想到大眾、團體,因此許多的制度、辦法,都必須要公平、公正、公開。我想中國大陸的佛教,寺廟要先有制度,才有規矩。

第三、出家人要受教育。出家人要做別人的老師,但要拿什麼來做人家的老師?不管出家人也好,在家居士也好,要有佛法才有資格做老師。所以我們現在要提升出家人的教育水準,如過去儒家有通儒,佛教也要有阿羅漢、尊者、菩薩出來,佛教才有辦法,佛、法、僧三寶才會久住。

不管在什麼地方,戒律、制度、教育,就如同韓國的佛、法、僧三寶剎一樣重要。接下來你們有什麼話想跟我談?我也應該聽聽你們的意見。

提問一:韓國很多年輕的出家人會想,如果從事弘法行列,會不會忽略了修行?所以不少出家人認為,雖然目前韓國的宗教情況,是基督教比較強勢,佛教比較落後一點,但我們不能放棄修行這條路,這是出家人的想法。對於這一點,大師能不能給我們指點?

大師:我引用過去兩位老和尚說過的話,印順法師說:「修行、修行,只是『懶惰』的代名詞。」道源法師說:「修行、修行,快把佛教『修』得沒有了!」我不知道韓國的佛教是不是這樣的情況?不過我知道,修行不是只在禪堂裡,也不是只在口頭念佛。修行在哪裡?修行在生活裡;修行是修心,要在心裡。

我今年八十四歲,出家七十二年了,在沒有出家以前,我就懂得修行。我從四歲開始就跟著外婆素食,不歡喜吃葷;五、六歲時,就會煮飯、煮菜。父母外出,我也沒有錢去念書,一個小孩子沒有事,就在家裡打掃、整理,讓父母回來一看,覺得很整齊、清潔。

由於家庭貧窮,有時候一天三餐都不全,我就想著如何來幫忙父母,解決家裡吃飯的問題。那時候也沒有人教我,自己每天清晨五、六點起來,因為人家養的狗,大多在五、六點時會到外面大便,我就去把大便撿起來,累積到相當的數量,賣得了幾毛錢,就給媽媽買菜。到了黃昏,農村的牛群要回家,牛也很有規矩,大便以後才回家,我就把路上的糞便撿起來,混著稻草貼在牆上晒乾,可以當柴燒,也能賣幾塊錢,給母親買麵、買米。

我沒有念過書,也沒有看過學校的大門,很幸運的,我十二歲出家了。出家以後,巡山、挑水、砍柴都曾做過。我出家的寺院也貧窮,中國和日本戰爭時,大寮鍋中的水在滾,可是沒有米下鍋,大概要等到下午二、三點,才有一點米來煮稀飯,勉強餬口。我在青少年階段,不知道修行重要,只覺得生活很重要。試想,如果你只顧修行,我在這裡煮飯、掃地,你修行成佛了,我卻永遠在人間,那怎麼辦?我覺得掃地、煮飯的這許多人,會比禪堂裡只管打坐的人早一點成佛。

記得我二十三歲剛到台灣的時候,看到人會發抖,不敢跟人講話,也沒有想過到街上買東西,商店都沒有去過。但是在台灣,乃至後來走遍世界,我覺得弘法很重要,弘法就是修行。甚至我覺得生活就是修行,待人好就是修行,做好事就是修行,說好話就是修行,存好心就是修行,廣結善緣就是修行。我不貪心,也不自私,你能說我沒有修行嗎?我什麼東西都是給別人,自己什麼都不擁有,你能說我不是修行嗎?

我曾住過禪堂,雖不能說是浪費光陰,但只能說是基礎而已。台灣很盛行念佛,我一生中打佛七至少一百五十次以上,就是七天當中什麼都不做,只念「阿彌陀佛」,我就花了那麼多時間。但我體會到拜佛和念佛、與佛交流的微妙關係,並不是在禪堂裡打坐、在念佛堂裡念佛所能了解的。

我出家的時候,不知道有釋迦牟尼佛,出家以後才慢慢知道,我們的教主是釋迦牟尼佛。佛陀出生在印度,我過去魂牽夢縈地想到佛陀的地方禮拜,即使只有草木、土地,能讓我到佛陀的地方就好,因此曾經七訪印度。

我到過佛陀降誕的藍毗尼園,也到過苦行林、尼連禪河,我在那裡徘徊,尋找佛陀的足跡;我在佛陀成道的菩提樹下金剛座上沉思,我在佛陀涅槃的拘尸那城徘徊,不忍離開。坦白告訴各位,雖然已經出家七十幾年,也到過印度七次,但我並沒有看到佛陀。

不過我慢慢知道為什麼佛陀說「人人皆有佛性」,原來佛陀就在我們心中。現在確實有感覺,走路時,佛陀陪我一起走路;吃飯時,佛陀陪我一起吃飯。佛教唯識宗說「轉識成智」,在禪堂也好、念佛堂也好,你會轉嗎?你能在般若性空裡體會空無嗎?這個空無,廣、大、無量無邊,那就是佛陀,你能體會得到,就和佛陀一樣。我覺得我們從生活裡面去見佛陀比較容易,從發心作務中去找尋佛陀比較容易,從弘法利生裡去找尋佛陀比較容易。反觀自性,找到自己的心,大概就能找到佛陀。

找到佛陀以後,不是只要信佛、拜佛、學佛而已,還要行佛。剛才住持和尚所說的話,大概是要我說:「行佛,才是真的修行。」什麼叫「行佛」?佛陀慈悲,你能慈悲嗎?佛陀有般若智慧,你能有佛陀的智慧嗎?佛陀有忍耐的力量,你有忍耐的力量嗎?佛陀有廣大的包容力,你能包容一切眾生嗎?你能,還要佛陀做什麼?當下自己就是佛了。

提問二:我出家將近三十年,是性波法師第三個徒弟。記得我剛出家一年多時,大師到通度寺來,當時全體大眾在頭山門列隊鼓掌歡迎大師,其中一個是我。那時候見到大師很莊嚴、慈祥,讓我印象非常深刻。現在見到您,跟三十年前一樣慈祥,相信大師無量光、無量壽,見到您真的生起歡喜心。最後想請大師給我們一句影響一生的座右銘。

大師:這讓我想起圓明法師、性波法師、草宇法師、頂宇法師、真徹法師,尤其月下老和尚,我對他們都很懷念。

說到影響一生的一句話,每一句話都可以。

「發心」,開發自己的心田,就能成長。出家人不發心,要做什麼?

「佛教第一,自己第二」也很好。

出家人做什麼事,要「心甘情願」。

「欲做佛門龍象,先做眾生馬牛」。

佛經裡的句子也很多,如《華嚴經》裡的:「但願眾生得離苦,不為自己求安樂。」

不過,因為副住持只要我說一句,我現在只說:「我們要把和尚做好。」謝謝大家,祝福你們!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