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150 佛光新三寶

海內外徒眾講習會

時間:二○一二年九月三日

地點:佛陀紀念館大覺堂

心定和尚、心培和尚、長老法師們、各位佛光大眾,大家早安!

一年一次的會議,難遭難遇,不容易啊!雖然講習會只有短短幾天,但是大家遠從五大洲、世界各地趕回到本山參加,可以說,每一分鐘、每一句話都是花費多少金錢、多少時間、多少精神力氣去完成的,可謂「一念三千」、「一刻千金」。因此,希望這幾天的講習,能深藏在大家心中,能在各位的八識田中醞釀,能讓每個人成長、受用,將來開花結果,供養十方。

佛教徒講究皈依三寶,所以今天要和各位講的第一課就是「皈依三寶」。

皈依三寶是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。佛是我們的教主,是我們的祖先;法是我們的道路,是我們的依據;僧是我們的伴侶,是我們和合共住、共學的大眾,沒有三寶,不但沒有我們,也沒有佛教,所以三寶非常重要。你有三寶,表示你是佛教徒;你沒有三寶,就表示你與佛教無緣。但我現在要對大家講的三寶,不是佛、法、僧,而是另外一個三寶;這個三寶能讓我們成長、順利,能庇佑、加持我們,讓我們成功。

我們偶爾看到佛光山一些人,進入寶山,沒有獲得寶山的利益,空手而歸,實在可惜;但也看到很多人在本山幾十年,孜孜不倦地發心奉獻、供養大眾,一步一步往成功之路邁進。這是什麼原因呢?這也就是我要講佛光人另外一個三寶的緣故。

除了佛法僧三寶,另外的三寶對大家是很重要的,你有它,在佛道上只有往前、成功;你沒有它,則只有失敗,佛祖也救不了你。是哪三寶呢?

第一寶:佛光山

現在佛光山已經成為我們所有徒眾、佛光人的寶藏。沒有佛光山,我們的依據在哪裡?沒有佛光山,我們住在哪裡?難道住在俗家、住在社會嗎?佛光山是道場,能讓我們住在「道」裡。某一些徒眾從佛光山失落,原因就是他心中沒有佛光山,對佛光山的宗旨、宗風、宗要不了解;對佛光山所擁有的教育、文化、慈善、共修等各種事業不認識;對佛光山未來的希望、未來的成就、未來的佛道看不到。

比方說,在這個集體創作的教團中,我們一步一腳印地將佛法弘揚至世界各地,本來從這裡調職到那裡是很平常的事,但是有的人不要,他只想擁有佛光山的一點,而不希望擁有全部。又或者佛光山的人雖多,但他眼底只有一個人、二個人、幾個人;他只跟某一個人好,心中沒有大眾,佛光山所有的佛祖、大佛、各種型態的佛像,他都沒有把他們放在心中;佛光山所有的建設,會堂、禮堂、教室,都與他無關;佛光山所做的各種事業,他也不關心、學習;有的事情,他不肯報告,孤家寡人一個,上下沒有通道。有的時候,他不歡喜和大眾居住在一起,只希望個人的關係;有時候他一直執著於過去在俗家、社會的習氣,執著於過去的煩惱、往事,與佛教的新生活不能相應。

就如同在《阿含經》裡,佛陀說「五種非人」,別人歡喜,他不歡喜;別人笑,他不笑;別人說,他不說;別人參加,他不參加;應該要的,他不要;應該有的,他沒有。很可惜,雖然人在寶山裡,但他卻感到很孤單、很失落、很空虛。

佛光山的大眾生活在哪裡?佛光人不是生活在金錢、愛情裡,而是生活在禪悅法喜裡,生活在每天的早晚課禮拜、梵音之中,生活在每日的服務發心裡。但是有一些人身在佛光山,心中卻沒有佛光山,所以我今天提出的第一寶是「佛光山」。

記得幾年前的春節,晚上要召開檢討會,我坐在會議室裡等候大家,忽然感覺到從心底湧出一句話:「我是佛光山!」或許有人會說,我當然是佛光山,因為我開創、建設佛光山,怎麼會不是佛光山?不過,那總還是世間的工作、事業上的發展,與當時我從心裡突然生起的「佛光山」不一樣,我是從建築裡、從時空裡、從芸芸的人事裡、從許多的發心裡,忽然發覺到:啊!我擁有佛光山、我是佛光山。

這一句話的產生不簡單,就如同一個人說「我相信三寶」、「我虔誠恭敬三寶」,乃至「我在奉行三寶」,並不容易。

其實,「我是佛光山」這一句話,與一般人說「得道了」、「開悟了」有所相似,只是我們佛光山的大眾對於「我是佛光山」這一句話不太了解,不敢承當。

有的人要上山來求道、出家,問我:「在佛光山出家有什麼條件?」沒有條件!既不用帶棉被來,不必帶衣單來,也不用帶錢財來,更不需要人家介紹,統統都不用。他就說:「那麼簡單嗎?」不過,倒是有一個很嚴肅的問題:「佛光山是誰的?」他要仔細考慮。所謂「不是一家人,不進一家門」,你不能和佛光山相應,又怎麼能在佛光山出家呢?所以,要想在佛光山出家,首先要有「我要擁有佛光山」、「佛光山是我的」的認知。

關於第一寶,現在我也不求別的,只希望各位跟隨我講;當然,你可以不講,但講了就要確實去思考,就等於禪門的話頭,要把它牢牢記住,印於心地之中,念念在茲。我要講了:

我是佛光山!(大眾:我是佛光山!)

我是佛光山!(大眾:我是佛光山!)

我是佛光山!(大眾:我是佛光山!)

既然你是佛光山,那麼就要想想自己應該擔負什麼樣的責任、擔當什麼樣的使命;你是佛光山,就要想想自己如何與佛光山相應、如何代表佛光山、如何把佛光山呈現在這個世界宇宙虛空之中,十方大眾之前。你是佛光山,你就有責任!這是很嚴肅的問題。

社會上,一般人辛苦了一生,總渴望買棟二、三十坪的房子,一旦願望實現了,也就感到很滿足。同樣地,現在你擁有了佛光山,已經不是一個窮小子,而是一個佛教的大富之人;不是一個沒有使命的人,而是有使命感,要奉獻佛光山的人。所以,「擁有佛光山」,你們才有力量;「擁有佛光山」,你們才有富貴;「擁有佛光山」,你們才有希望。「佛光山」已經成為我們的人生之寶了。

第二寶:星雲大師

講過人生第一寶以後,再講人生第二寶。

首先,我並不是要向大家介紹自己:我是師父、我是大師;我並沒有這個心理。各位都知道,我和你們相處,從來沒有覺得我是你們的師父,所謂「三分師徒,七分道友」,我都把大家看作是道友。佛光山是很平等的,沒有說哪一個人太偉大、哪一個人太渺小,只要你是一個佛光人、只要你有所為,你的表現、你的工作就代表你所有的一切。

那麼現在我就要講第二寶了,通俗的說,就是你們的師父——星雲大師;以社會的說法,就是每一個團體的領導中心。我倒不是要你們來鞏固我這個領導中心,而是要你們學習,未來的佛教、未來的佛光山,或者哪一個團體,對於鞏固領導中心,對於領導中心的重視、依止、發揮、學習、有所為,很重要。

就好比佛陀是我們佛教徒的領導中心,所以我們皈依佛陀,信仰佛陀,學習佛陀,宣揚佛陀,為了佛陀,做出種種的犧牲奉獻;佛陀是我的命、是我的心,我是佛!

人最愛護的就是自己,那麼佛陀是我,你會不愛護嗎?如果你把佛陀當作是天上的、當作是印度的、當作是其他地方的人,佛陀和你就不相應了,他是他,你是你;所以,佛陀不是他,佛陀是我,我是佛!直下承擔,毫無異議。佛陀在我心中,我就能代表佛,我就是佛,我是佛所生、我是佛所養、我是佛所教、我是佛所用,我一切都為了佛陀。

我個人在佛門裡,當初也想找一個信仰、依止的中心。一個人並不是說出家拜師父了,就有中心;也不是說跟隨大眾在一起,就有中心;當然,也不是每天過堂吃飯、做早晚功課,就是有了中心。或許應該說,所謂信仰、依止的中心,是建立一個偶像中心,建立一個自己的榜樣吧! 

在一、二十歲的時候,聽到前輩或比我年紀大的一些人,談到太虛大師、弘一大師、印光大師、虛雲和尚或者哪個大師,我雖沒有看過,不過在他們提起之後,這許多大師都一一地浮現在我心目中、在心上、在前方,好似真地看到了他們的聖像,這位是太虛大師、那位是法舫法師、法尊法師、竺摩法師、巨贊法師……雖不是什麼十方諸佛,不過這許多大師、前輩,不斷地出現,給我仰望、給我尊敬、給我學習;我也毫不猶豫地發願要效法他們,追隨他們,學習他們。

不錯!人生會有挫折、苦難或者失意的時候,但是沒有關係,那許多的大德、大師、前輩們,總是目光炯炯地看著我,甚至於指手畫腳地指點我。我逃不出他們的眼光、逃不出他們的手指、逃不出他們的希望,所以我要滿足他們的期望,我要發憤圖強,我要努力不懈,唯有這樣,我才有未來;唯有這樣,我才能生存、才能快樂生活。

我不是無祀孤魂,也不是窮苦潦倒的人,我非常富有、幸運,覺得自己在面對這許多大師時,我擁有了十方,有沒有寺廟已經不是最重要,至少社會是我的、國家是我的、世界是我的、虛空法界是我的。

過去我閱讀《太虛大師全書》、《印光大師文鈔》,我多次翻閱《虛雲和尚年譜》,現在我出版《法舫大師文集》,甚至還專程到巨贊法師紀念館去參拜,為什麼?因為我不能失去這許多心目中的偶像,我需要依靠他們,才有力量;我需要學習他們,才能進步。

慚愧!我星雲平時因為自覺不一定夠資格為你們所學、所用,不夠條件給你們指導。因此,雖有種種希望,我也都如同道友般,客氣相待,能過就過;偶爾談論,不要太計較。可以說我是無為而治,不管而管。但是各位佛光山的同門,你們不能這樣想,你們心中要有主!

比方,你們既不研究《佛光教科書》,不看《佛教叢書》,也不閱讀我為你們苦心編印的種種教材,只在各地弘揚《地藏經》、《藥師經》……當然,那也都是我們應該了解的,不過現在我們倡導人間佛教,你懂人間佛教了嗎?人間佛教就只是父慈子孝、家庭和諧平安而已嗎?

人間佛教是要拯救眾生於苦海,讓普世民眾登覺岸,讓人人是佛、人人是菩薩、人人是羅漢、人人是聖賢!

人間佛教是要讓普世和平、慈悲、仁愛、尊重、包容、謙虛呈現!

人間佛教是要讓普世人類能幸福、安樂、生活美滿!

人間佛教是要解決人生的苦惱、苦難,是要解除人生的桎梏、枷鎖!

人間佛教不希望世間上有威權、有階級、有差距,大家都是一體、一同的!

我不知道我星雲夠不夠資格做為你們的一點模範,不過現在是在你們面前講話,並不是在信徒面前講;或許對信徒說,他們會不了解,但是你們跟隨我出家這麼久了,應該會懂得。所以,現在我要對你們講一句確實的話:雖然佛光山創建了多少寺院、學校,也興辦了電台、電視、報紙,但是在我心中一點也沒有「那是我的」的想法。

或許有人會說:難道你不負責嗎?不是的,一切是十方的、共有的、大眾的,我只是其中的一個。所以,我最近一再歡喜寫字時寫「我在眾中」、「眾中有我」,我是眾中的一個,我只希望為大家服務。

我常說「以退為進」、「以無為有」、「以眾為我」、「以空為樂」,這並不是句閒話,我是真正在實踐的。我敢承當,我不以擁有為富貴,而以空無為享受;我不希望個人榮華光采,而希望世間大眾多采多姿。

我這一生,除了年輕的時候,有過遊歷十方、雲遊參學的念頭,後來就都沒有了,所謂「我居一處樂無疆」,我能安住一處,就覺得很快樂。但是大眾的需要,我不能做逃兵;世間眾生的幸福、利樂所在,我不能不關懷;任何的好處、待遇,對我來說都不重要,眾生的需要才要緊。「但願眾生得離苦,不為自己求安樂」這句話,過去我不敢說,但現在愈來愈能肯定地說,自己就是這麼在奉行。

很可惜,大家在佛光山,有的人和你們的師父太疏遠,有的和你們的師父好似沒有關係,因為你們覺得他人間的雜務很多,不要再麻煩他;有的或者覺得他指導的方法、內容和你們不相應;有的或者感到你們所要求的,沒有得到他切實的指導……許許多多的遺憾當然是有,不過在今天的集會裡,希望大家要了解佛光山「領導中心」的重要。

說我是領導中心,我也當仁不讓,不推辭。但是我不在了,說得高尚一點,就是「以法為中心」、「以制度為中心」,不過實際上,你們一定要找一個人、找一個善知識、找一個大師、找一尊佛,做為中心。可能你們覺得不需要,因為自己有法,自己就是中心,但是世界之大、人之多,要讓大家看到佛陀紀念館有大佛,看到佛光山有大雄寶殿,看到我們有制度、有教、有佛法。剛才你們說「我是佛光山」,現在我又再想,每一個人都要想到「我是法」、「我是理」、「我是一個制度」,我不會違反制度。

坦白說,我個人很渺小,我常說自己是苦人家的孩子,沒有讀過書;這話不是訴窮哭苦,意思是告誡自己不要驕傲,我在這個宇宙世界之上、眾人的面前,要更謙卑。希望各位徒眾們,你們的心目之中要有一些學習的目標。剛才我說我心目之中都是些聖賢之士,其實佛光山也有很多的長老,但是你們會嫌他不好;你們也有師父,但是你們對師父總是排斥得遠遠的,很可惜。

佛光山開山至今,才五十年不到的一個修行教團,對佛教的未來負有使命。我以佛法作中心,而有了佛光山,那麼假如你們心中能有師父,或者我用別人的口氣來說:如果你們有星雲大師作中心,逐漸地將星雲大師所倡導的人間佛教發揚光大,那麼你們的發心、生命的光華,將會在這一個時代虛空之中、時空之中不斷地流轉。

三寶,第一寶是佛光山,第二寶是星雲大師。(大眾熱烈鼓掌)如果現在的我,在你們面前講到第二寶是師父,是我星雲大師,而我生起了榮耀心,自以為了不起、很偉大、執著,我就不夠資格做你們的師父,那麼你們可以不承認我;但是如果你們體會到我的發心、我的能量、我的理念,確實可以做為你們的模範,我也當仁不讓。

第三寶:佛光大眾

說完第一寶「佛光山」、第二寶「星雲大師」,第三寶是「佛光大眾」。

這個「眾」不可小視。對於大眾,不是說一個人在這裡發了心,我請他吃上一頓飯,就沒有後續了;我給他一個紀念品,就沒事了;他在這裡服務多少年回去了,就結束了。我一直是心存「滴水之恩,湧泉以報」的想法,也一再鼓勵人要有情有義。

佛光照耀我們、接引我們,讓我們幸福。因此,來到佛光山,在佛陀的座下、懷抱之中,我們應該和佛光山的樹木花草、一沙一石一樣,融入成為一分子。「一點」是很重要的,雨水的一滴,可以滋潤大地;心意的一點,可以普遍十方,就像這一座佛陀紀念館的完成,也是靠著千家寺院、百萬信徒的力量才能成就。所以,百萬人的發心並沒有過去,他們的一顆功德種子仍種植在這裡。

那麼我們該如何讓這一顆種子,所謂「功德禾苗」成長、發揚光大呢?我們要服務信徒、保護信徒、教育信徒,要讓所有今後的佛光有緣人,在人間佛教的普遍弘揚中,時時充滿光明、希望。人間佛教是佛說的、人要的、淨化的、善美的,必定是未來世界的光明,必然是普世的希望。

與我經常往來的天下文化出版公司高希均教授,他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終身教授,不過他不忘於中華文化,回到台灣創辦「遠見天下」,幾乎每天都出版一本書。他和我交往有二十多年之久,他的二位公子都是牧師,夫人也是基督教徒,但是他跟我來往,我從來沒有要他信佛教、為佛教做什麼。

我把最近幾天他對我說的話,轉述給你們聽:「哎呀!可惜!十多年了,我到現在才看到人間佛教。太好了!我都跟我的朋友、學生們說:我講的幾句話不算什麼,《人間佛教何處尋》這本書你們要研讀,那才是一種人間的幸福、希望。」他每天都很興奮,不斷地打電話跟我講「人間佛教」怎麼好。現在我們可以說高教授開悟了,他對「人間佛教」有了悟道;確實,一個人開悟就是這個樣子。

當初,滿義法師的《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》是高教授自己校對的,但他還沒有動心,甚至我們在他的公司裡出版了多少書籍,像《人間佛國》等,他也沒有特別說什麼。現在天下文化為了慶祝創立三十週年,而從三十年來出版的所有著作中,選擇了十本對社會有用的書,做為紀念,當中第一本就是我的《人間佛教何處尋》。大概這本書出版之前,他還沒能用心看,出版了之後,又來不及看,所以就帶到大陸,利用在杭州開會的空檔閱讀。期間,他打電話給我,說:「哎呀!剛才看《人間佛教何處尋》……哦!哦!哦!」歡喜之情,真是溢於言表。這不是開悟,又該怎麼說呢?

依高教授的聰明智慧、家庭背景,尤其他接觸人間佛教這麼多年,到現在也才漸漸地對人間佛教有了解。那麼,覺培法師不斷地講說人間佛教,滿義法師不斷地研究人間佛教,讓他們來談說什麼叫人間佛教,我想他們不至於只有「哦!哦!哦!」的驚歎,必然能詳細解釋一番什麼叫人間佛教。

人間佛教就是幸福的佛教,人間佛教就是大眾的生活,人間佛教就是未來的希望,人間佛教就是普世共有的一個樂園。我們佛光人是佛陀的使者、佛教的傳教師,希望大家能把佛教發揚開來。

過去幾十年來,雖然我們在佛光山倡導人間佛教,但是可以說大家都羞羞答答地,似我有又似我沒有,有談、沒談不怎麼重要。我希望今後心培和尚、慈惠法師、慈容法師、慧傳法師等長老們,能一起共同領導全山僧信大眾、佛光會信徒,深研人間佛教。

在本山出家的有賢,他的父母參加過短期出家,當他們聽說《人間佛教何處尋》出版時,也向天下文化訂了幾千本,送到大陸去結緣,讓普世都能奉行人間佛教。所以,我們這個僧團、教團、大眾要有力量,就要有團隊精神,不搞個人關係;就要集體創作,不自私、自高、自大。我們要謙卑、包容,要相信佛祖大人大量,體諒佛心、體諒三寶;我們擁有現在的三寶,也要體諒前面的佛法僧三寶,他是我們的所依,是我們的信仰,是我們的道路。明白說,「佛法在恭敬中求」,你一分恭敬,就有一分收穫。全山大眾不要以為我們有了佛光山、佛陀紀念館,天天都覺得很榮耀;法樂禪悅可以有,但我們的內心還是要謙卑的。

天主教的單國璽樞機主教是紅衣主教,和梵蒂岡的教皇地位是平等的,他生前立下一個遺囑:去世以後,只要一支蠟燭、一本聖經、一副窮人的棺材、埋葬在一坪榻榻米大小的土地裡就好。這真是天主教偉大的人物、宗教界偉大的人物!天主教也依循單樞機的遺囑照辦。當然,在佛教裡,從佛陀乃至歷代祖師,表現出這種毫無掛礙、毫無牽連,逍遙自在、任性灑脫的人物也很多,我們出家人也多能做到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