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48 出家人都是一家人

深圳弘法寺三壇大戒羯磨和尚開示

時間:二○○六年十二月五日

地點:廣東深圳弘法寺

首座和尚、一如長老、開堂和尚、各位師父、各位戒子:

你們真有很大的福氣,能可以在海峽兩岸四地,等於一個中心的弘法寺受戒。

天下無限好,但是沒有出家好。曾經有一個基督教的長老,我們請他講演,他在白板上畫線,一條、二條、三條……畫到最高的地方,他說:「這是出家人的位置。我們基督教呢,是在最下方。」

(你們不能跪太久,給他們站起來。)

開堂和尚:好。(呼班)一起起立!

眾戒子:阿彌陀佛!

開堂和尚:合掌。

大師(羯磨和尚):大家也不要再合掌,因為跪到那裡合掌,難免精神都放在合掌、跪地上面,反而沒有精神聽講話。現在專注一心,就能好好聽講話。與其說是講話,現在我跟你們交流是最重要。

出家好,但是出家也不是那麼容易啊!出家,不但要受戒,要弘法,要勤勞,要修行,甚至一樣地要融和到世間,做好多、好多的事情。「未著袈裟嫌事多,著了袈裟事更多」,做一個出家人,最重要的是要發菩提心;不發菩提心的出家人,佛陀當初批評為「焦芽敗種」,也就是不能成為一顆可以成長的種子。

發菩提心,就是要上求佛道、下化眾生。所謂「上求佛道」,佛道距離我們好高、好遠,但是現在我出家了,要發願到達那個目標。「下化眾生」,這個世間的芸芸眾生,我們要去度化他們,跟他們結緣,解決他們的困難,不是那麼容易。所以下面我有幾點意見,要告訴大家。不過,因為要跟你們講的話很多,受時間限制,我就即興地、一段一段地說。

我要送你們四部佛經裡面的四句話。

第一、不忘初心

《華嚴經》裡面有一句「不忘初心」,你們會出家,一定都有一個最初的發心。比方,你的家人可能不同意你出家,你的事業可能牽絆你出家,但是你排除萬難,一心一意就想:「我要出家!」現在出家了,你當初的那一念發心,一直到老死都不可以忘記,那麼出家法你就能擁有,你就能受持。

我個人是從小出家的,出家以後,苦難就開始了。在家的時候,家裡貧窮,貧窮還好過,但苦難就不容易了,因為戒場裡的規矩、出家人的生活,像古代那種專制獨裁、沒有人情味的教育,我要能可以通過。我覺得我很有福氣,不但沒有厭惡那種不合理,反而感覺到那是當然的,「因為我在受教育啊!」

所以,看似無情無義的教育,那是大慈悲啊!像在戒場中,「不講理」的教育,我覺得是開堂和尚、引禮法師的大發心。不論是受戒,或者是十年的叢林教育,我都感到很自豪,現代的人哪裡能像我們有福氣受那樣的教育?現在是像天堂一樣。各位要懂得好好珍惜,不要忘記最初的發心。

第二、不請之友

第二句是《維摩經》的「不請之友」。「不忘初心」以後,還要積極地做「不請之友」。我們對佛教要做不請之友,凡是佛教裡面的弘法、教育、慈善、救濟,只要是利益眾生的事情,都是我的本分事。我出家為的什麼?就是為的普利眾生。所以,你可不要以為,我出家了,要去修行、要去閉關、要住到山裡面,「不開悟,不閉關;不破參,不住山」啊!閉關、住山是何等重要的大事,還早得很。先要發菩提心,為度眾生苦,為眾生服務,廣結善緣。

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道,悟的什麼道?悟的就是一個「緣」。緣,是宇宙人生的真理,你一生接受了多少人家給的因緣,才讓你成長。父母養你、老師教你、社會培養你,到了現在,你長大了,不能也給人家因緣嗎?所以,我也要回饋這一個社會,要做「不請之友」。

一般的朋友,你有困難了,他說:「你沒有叫我、你沒有請我幫忙!」那是次等的。上等的朋友,你不要叫他,也不用請他,他就來幫忙了。知道一個人有了苦難,他雖然沒有來請我,我就主動幫助他,你說這是多美好的事情!

第三、不念舊惡

《八大人覺經》裡面有一句話,叫「不念舊惡」。對朋友、對家人、對同事,要不念舊惡,過去他或有對你不起,講話有得罪了你,你都應該把它忘記。出家人心中沒有仇恨,就是比丘與比丘、出家人與出家人之間,沒有「隔宿之仇」,假如你把仇恨帶到明天,那是犯戒的。你把煩惱帶到床上睡覺,也是苦了自己呀!所以,要不念舊惡。

說到「不念舊惡」,現在中國大陸提倡「和諧社會」,這是很了不起的。你們應該知道,幾十年前的文革時期,那是「鬥爭社會」,但是現在的中國領導人重新來過,要大家不可以鬥爭,要和諧,「和諧社會,從心開始」|從我們的心意做起。

說好話、做好事、存好心,「三好運動」是我經常推行的。我們常常說「造業、造業」,所謂身、口、意,身要不造惡業,要做好事;口要不造口業,要說好話;心不要造黑業,要存好念。你有「三好」,人才好啊!所以,你能可以不念舊惡,不但是個好人,也更加地能成為好的出家人。

第四、不變隨緣

佛教有一部很有名的《大乘起信論》,裡面有一句話說「不變隨緣」。戒期很短,你們受過戒以後,回到了自己的寺院,甚至回到了社會弘法利生,要以什麼為準則呢?要「以戒為師」!

以什麼規矩都很好,但是有一個比較中道性的、容易做到的,叫「不變隨緣」。對於做人的一些原則,例如:我應該守持道德、我應該講究人格、我應該講究愛護佛教、我應該講究發心,都是「不變」的原則;甚至我不能改變信仰、我不能見錢眼開、我不能見利忘義……做人總是要有一點做人的原則。

當然,生存這個社會你也要隨緣,有時候眾人都歡喜要興辦教育,你也要說:「好、好、好。」要懂得隨緣;眾人都說要在什麼地方興建道場,你也說:「好、好、好!」要有隨緣。假如人家說要做什麼,你都說:「不好。」「我不參加。」「我不高興。」那你是破壞好事啊!

所以,各位新戒,你們要能夠守戒,戒住,佛法就會常住了。大家要以戒為師!

一個人今後在佛教裡面,是何等人物、何等身分、何等價值,就看你戒守得如何,包括發心、作務、威儀、利眾、生活,都要有「戒」做根本。

尤其你們在這裡受三壇大戒,初壇是「攝律儀戒」,就是規矩要把它學好、學會;然後是二壇「攝善法戒」,要知道做善事,關閉罪惡之門,就開啟天堂之路了;最不同的就是三壇「饒益有情戒」,要饒益有情。

什麼應該「止持」不做?什麼應該「作持」要去做?就拿五戒來說,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是四根本戒。不殺生,不侵犯眾生,還要去愛護眾生;不偷盜,不去侵犯人家的財富,還要去布施;不邪淫,不侵犯人家的身體、名節,還要去做人間的保護者,要給予人的尊重、給予人的包容;不妄語,不要胡說亂道自己有多少修行、神通、證果、或知道過去、現在、未來。話不能隨便亂說,出家人要本本分分,實實在在,不可以招搖撞騙,否則在袈裟下失卻人身,划不來;出家披上袈裟,本來是想要昇華人生、圓滿人生的;因為造惡業,倒反而去糟蹋了人生。

所以,我第一段就是講四部經裡的四句話:

第一,對於信仰,要不忘初心。我做到了不忘初心,我今年八十歲,出家六十八年來很自在,沒有動念想過我要離開佛教、我要做什麼世俗事,都沒有。在我二十三歲、五十七年前到台灣的那個時候,蔣介石、蔣(宋美齡)夫人到處推動基督教,所有的老百姓都不敢說自己是佛教徒,那我怎麼樣呢?我說:「佛陀啊!甚至於你親自來跟我說:『星雲某人,唉!大家都不信佛教,你算了吧,你也去信基督教吧。』我都會回答:『慈悲偉大的佛陀,就是粉身碎骨,我都不會離開佛教的。』」

一個傳統女性嫁了給人,還要從一而終,何況我是抱著一個偉大信仰、偉大理念,怎麼可以今天這樣、明天那樣呢?所以,對於信仰要不忘初心。

第二,對於佛教,要做不請之友。

第三,對於朋友,要不念舊惡。

第四,對於社會,我們離開不了社會,離開不了人群,離開不了跟別人共事共處,所以要不變隨緣。

這四句話以外,我想和你們讚歎:「受戒真好!」受戒,並不是說這個不可以做、那個不能做。你到牢獄裡去做個調查就會知道,所有被關閉的人都是犯了五戒,犯了殺、盜、淫、妄。所以,受戒就自由,所謂「平常不做虧心事,半夜敲門不吃驚」,我不犯戒,就會自由。

在佛教裡,戒條或者嫌複雜、嫌多,和印度的風俗、人情有不一樣,沒有相契於現代社會,但不就是這樣的戒律,維護了中國的佛教二千年?假如沒有戒律,那成個什麼佛教呢?所以,「戒住則法住」,有戒就有佛法。

我們受戒,對於戒要如護眼中珠。戒是我們的道路,戒是我們的目標,戒是我們的老師,甚至戒是我們的明燈,在明燈的前面,才能看清楚何去何從;戒是我們的慈航,在苦海無邊的人間,才可以得度;戒是我們的軌道,有了軌道,才可以平安。

過去在荒郊野外的道路上,有很多的司茶亭,有人在那裡司茶、司水,因為沒有茶水喝,對旅途中的行人是很辛苦的。那麼,戒就如濾水囊,帶一個水壺在身邊,乾渴的時候,喝下它就能解渴。

戒是不會傷害自己,也不會去侵犯別人,是尊重和諧的意義。像我們,不但受持五戒,還皈依三寶。皈依三寶就了不起了,皈依佛,你就是佛子了;皈依法,就是不死的生命;皈依僧,你就做出家人了。

皈依佛,就是佛;皈依三寶,就是三寶,這很偉大、很平等啊!

過去孫中山先生的革命,是從廣州開始,所謂黃花岡七十二烈士,追求的就是自由、民主、平等。其實,二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就已經提出「四姓出家,同為釋氏」的平等宣言;甚至悟道的那一刻,佛陀說:「奇哉!奇哉!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。」眾生和佛平等。有哪一個宗教有這麼樣究竟、徹底的道理?

所謂戒,有五戒、八戒、十戒、菩薩六重四十八輕戒¡K¡K優婆塞、優婆夷、式叉摩那、沙彌、沙彌尼、比丘、比丘尼,管你是七眾弟子的哪幾眾受戒,受了一戒、二戒就不失人身,人天有份,何況你們諸大比丘受了三百多條戒律呢!所以你不可以嫌棄。甚至於將來生活的環境有不如法、環境有不周全,或是偶爾有人犯了戒,也不要那麼樣子嫌棄,「小小戒可捨」。犯戒可以懺悔,但是不可以破見,如果你說:「戒沒有什麼了不起!」那就麻煩了。

我們護持戒律、尊重戒律,是從心眼裡面的,要視戒如命。

「那許多出家人,哪一個把戒持得清淨、持得很好的?」你不用管他,持戒不是要求別人,持戒是要求自己。再說,縱使有不正派的出家人,我們也不要看輕他。為什麼?總之,穿了這一件僧衣,走到什麼地方,就是一個出家人。你說那許多信佛教的人吧,他們哪裡是見到釋迦牟尼佛、見到觀世音才信仰的?不就是見了穿這種破爛僧衣的出家人,生起向道之心說:「這裡有出家人,我來信佛教吧!」

因此,犯戒固然不好,但是犯戒能有慚愧心、能可以知道懺悔,還是可以得救的,還是比那許多不持戒,不知慚愧、不知懺悔的人,要好得多呀!

所以,據我的了解,戒律裡面是很寬很廣的,每一個人悠遊在戒律的法海裡,真是逍遙自在,不會有什麼壓迫、拘束、艱難,不會有所謂的「心地不正」。

戒為菩提根本,能長養我們的道心。對於戒,一條、二條……好好地守護,會增加我清淨的道心、增加我的人格、增加我的道德。

今天有緣分來這裡拜見高壽百歲的人瑞本煥長老,而有這個機會和你們以「戒」來結緣,真是非常有意義。我現在在台灣、大陸兩地往來,即將恢復的祖庭宜興大覺寺、揚州鑑真圖書館,將來你們各位都可以到那裡參學。他日有機緣到台灣,佛學院也好、大學也好,甚至出國,到澳洲、到美洲,西來大學、南天大學,乃至於到印度,我們也有佛學院,都可以供應給大家參訪、參學、旅行。

所謂「天下叢林飯似山,缽盂到處任君餐」,出家人都是一家人。我祝福你們,歡迎你們,謝謝你們給我的機會。

眾戒子:阿彌陀佛!

開堂和尚:眾沙彌等頂禮羯磨和尚,頂禮三拜!

大師(羯磨和尚):一拜就好。

開堂和尚:送羯磨和尚回寮。

大師(羯磨和尚):不消送。

眾戒子:阿彌陀佛。

深圳弘法寺三壇大戒二壇正授比丘戒開示

各位新戒菩薩們:

你們有福氣來親近本煥老和尚,跟隨他得戒,這在你們的生命史上也是輝煌的一頁,一個百歲的老人、人間的人瑞不容易遇到,難遇而遇,不容易。

做一個出家人,當然要弘法、要修行,但重要的,他是要報恩。

所謂「報國家恩」,現在大陸對宗教的開放,讓各大寺院叢林復興。像弘法寺,在深圳就是一個修道道場,讓叢林寺院聚眾。假如沒有國家,我們何處安頓?

我們出家也要「報父母恩」,雖然沒有能跟父母在一起,不能晨昏定省,只要我們「將此身心奉塵剎」,勤勞、弘法、奉獻,所謂「光大佛門,紹隆佛種」,這就是報父母恩。

「報眾生恩」,我們一切穿的、吃的、用的,都不是我們自己掙來的、求來的,都是十方善信給我們的因緣,養活了我們。所以我們也要對十方大眾,給他們一些因緣,給他們一些方便。

假如你們把「上報四重恩,下濟三塗苦」記住,必定是本煥老和尚一個好的弟子,也不愧為今天他成為戒師,為你們這樣證明。大家都能奉行否?

大眾:依教奉行!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