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32 讀書也讀人

本栖寺徒眾講習會(摘錄)

時間:二○○二年七月廿一日

地點:日本佛光山本栖寺大講堂

培養人才

高希均教授最近在推動「讀一流的書、做一流的人、成就一流的事業」,這必須有目標、有方法、有技巧,才能到達。我觀察我們人生的缺點,與那些有作為的人士比較,為何他們能有辦法,而我們卻覺得困難?我發覺到,有個重點,所謂「知己知彼,百戰百勝」,我們沒有政策、計畫、步驟、方法,只會打爛仗,想到什麼就做什麼,沒想到預備,沒想到會有多少代價?如何應對?

像我們辦大學,我們希望推派幾個人當大學校長、當大學教授;辦佛光衛視(今名「人間衛視」),我們也要有幾年來培養相關人才;我們辦報紙,我們也希望幾年內,讓人才上手,使報紙獲得輿論承認。我們打仗要拓展「面」,如蔣介石說的「以空間換取時間」,提升「點」,搶時間來預備。現在佛光山要發展世界的佛教,必須有新的開展,要培養人才,才有未來性,這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。

成功不必在我

我一生的缺點,第一沒有語言天分。三十多年前,佛光山開山之初我就成立英文班,每月給學生兩百元獎學金,鼓勵他們學習,因為我看出英文對未來弘法的重要。

第二我沒有音感,但可以補救。所謂「但開風氣不為師」,像胡適博士的「大膽假設,小心求證」、美國杜威的「重新估定一切價值」……這些話都影響我很大,因為「成功不必在我」。回想我的求學過程,私塾的老師並沒有啟發我什麼思想,只有教我們「對對子」。讀佛學院的時候,則是天天背佛教名詞,也沒有重大的啟迪。所謂學習的基礎,在我的童年都沒有學到,真是胡混時光啊!幸好後來我與「書」有接觸,做了圖書館管理員,因為這些因緣慢慢才了解一些讀書的門道,例如模範生來借書的時候,我會特別注意他們看什麼書,書名是什麼,就知道什麼是好書了。漸漸地,我的思想、知見,也與一般出家人不同。當時大陸的教界情況複雜,年輕好勝的我就產生打倒頑固的僧閥的革命思想,不過這時期也很快就過去。現在回想起來,覺得也很好,因為「青年是復興佛教的巨浪狂潮」,在那時候我就有了這種熱忱,在心中建立了「復興佛教,捨我其誰」的志願,從此不再計較個人的功名富貴、悠閒、享受,只要佛法可興隆,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。

到了宜蘭,那種簡陋、一無所有的生活,只有長板凳,連一張椅子都沒有,但我也不以為苦。我先開始成立「國文文藝班」,教授《古文觀止》。我雖然不會唱歌,沒有音感,但我知道佛教需要唱歌來度眾。我當時聽他們唱〈佛教青年的歌聲〉,全身毛孔都起雞皮疙瘩,非常感動,因為想到佛教青年,將「掀起復興佛教的巨浪狂潮,佛教的復興就要來到」。那時候,我不會像你們現在擔心自己在團體裡有沒有前途、被不被重視,或是人家對我好不好,我只想到佛教的未來。

音樂感人的力量,就像楚霸王不可一世,張良獻計,吹簫一曲、四面楚歌,即刻大破楚軍,整個楚國軍隊因此敗亡。

我們要掌握人生積極的力量,等於潮水順水而行,順風乘浪,人家說一體行事,如果我們不能如父母的志願、不能如國家社會的需要、不能如自己的希望,不懂得順流而行,總是想:「我怎樣」、「我以為」、「但是」、「然而」……即使自己再優秀,因為太多的搖擺不定,理路不清,就錯失了很多良機,把自己一生弄得什麼都沒有了。「狐疑不信」的性格,是不能成功的。

讀書也讀人

古人讀書是「汗牛充棟」、「學富五車」、「生也有涯,知也無涯」,所以「開卷有益,無書不讀」。但現在我們讀書要選擇一些具體的,做一流的人,讀書也讀人。張培耕先生曾說要花二十年讀我一個人,他把我當書讀、當書研究。像傳燈會執行長覺容法師在傳燈會讀了千人以上,將來會有大前途、大成就。我認為讀千人不夠,要讀萬億以上,所有眾生,卵生、胎生、濕生、化生,有色、無色、有相、無相,一切有相、一切無相,佛陀悉知悉見。成佛並不簡單,要發願讀通無邊的眾生。

何謂一流的書?

何謂一流的書?能啟發思想的、歷史的、知性的、有哲理的、眾人認可的、具有普遍性真理的這類書,你們要能舉出書名,不然也沒有用。

《三國演義》、《水滸傳》你們應該要讀。俗話說:「老不讀三國,少不讀水滸。」因為《三國演義》的計謀很多,《水滸傳》有很多打架場面。其實每本書都有前因後果,各種人際間的關係,比如三國時期前後一百年時間,重要人物有千人以上,我們從書裡能了解他們的得失,自己也能有所吸收、成長。

像《水滸傳》中的一百零八條好漢,每個人的綽號、穿著、神韻,我統統記得。那幾百人我都擺放在心中,如何被逼上梁山?他們在梁山如何生存?江洋大盜之間如何相處?即便是江洋大盜,但是他們有「義」,不以「利」結合,所以也不會壞到哪裡。我們自己也可以醞釀一番,腦筋思考一下,假如是我生在那個時候,自己是當中的任何一人,我又如何處世?

有個人想跟大仲馬學寫文學小說,大仲馬說:「可以,但是有個條件,你先到某某橋頭,對著過往的行人,把他們的穿著、神情描寫下來,如果你能寫出一百個人的不一樣,我就教你寫。」這個人照做,等到他能寫出一百個人的不同,他根本不用再找大仲馬了,因為他已經會寫小說了。

我們看《水滸傳》裡面的人物,各有鮮明性格,從他們的穿著、樣子、口氣、武器,就能知道是黑旋風李逵到了、行者武松來了……呼之欲出,文章妙就妙在這裡。貴為中國的五大奇書,《三國演義》、《水滸傳》實在名不虛傳。

《紅樓夢》的文學價值雖高,文詞很美,但是像我們出家人,因為文中老是有「哥哥、姊姊」到處計較、小心眼的情節,因此不相應。

《高僧傳》,撰述高僧們的慈悲、智慧究竟如何,應該要把人性寫出來,就像連續劇,有正反派,高潮迭起,才會吸引人去看。《高僧傳》對我們的好處是見賢思齊,但表現得還不夠具體化。

我讀《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》很受用,玄奘大師的兩句話:「言無名利,行絕虛浮。」讓我很佩服。他一生從童年到圓寂,不講名聞利養的話,行為舉止沒有輕浮的地方。如果我要寫一部「唐玄奘傳」,實在說,他有很多的「第一」,第一個青年留學生、第一個冒險犯難……

明朝憨山大師的《夢遊集》,唐末五代永明延壽禪師的《宗鏡錄》,像這些,你們都可以翻一翻,至少知道有這些題目。你們現在讀書,應該從文學到歷史,從歷史到哲學,再從哲學到現代科技的、應世的書。沒有文學基礎,讀什麼書都不懂;只有文學,沒有歷史,又會太空泛,不切實際;但有了歷史,應該再有哲學,才不至於不深入;有了哲學,應該再有現代科技實用的補充。像《史記》、《古文觀止》、《幼學瓊林》、《資治通鑑》、《戰國策》、《胡適文存》、《新人生觀》這些都算是基本的書。《傳記文學》、《中外雜誌》、《易經》、《禮記》、各種名家筆記,這些在我們佛光山圖書館都有收藏,甚至《四庫全書》、《古今圖書集成》都有蒐羅。

曾經有兩篇文章讓我至今難忘。第一篇是《中央日報》記者記錄少棒在威廉波特的比賽情形,我認為這篇可頒發記者諾貝爾獎,它給我的影響是學習如何記錄。第二篇文章是《中國時報》對死刑犯的報導。從他獲知死刑,什麼心情?如何吃飯、走路?如何到刑場?幾點幾分如何如何……不光是寫外在,也表現出內在的心情。於我而言,是很好的一種紀實。

要言不煩,有話則長,無話則短。重要的是要事理圓融,光是敘理,沒有味道;光是說理,沒有感情,要事中有理,理中有事。尤其寫文章要懂得布置、剪裁、連接,就像寫畢業論文,綱要很重要,要知道如何擺放資料。

人就是一本生死書,生,是一條命;做人,是一點心。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,不要有太多掛礙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