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154 只要有人,香港便有希望!

接受香港《明報》記者採訪

時間:二○○○年十二月廿六日

提問一:大師這次往大陸,一共待了多久?做了什麼事情?

大師:十天內,在南京、上海、鎮江、揚州、焦山等地做了很多事情。探親、祭祀、參觀、交流。吃了很多頓飯,總的來說,我覺得受到了禮遇。

提問二:有什麼見聞可以和香港的讀者分享的?

大師:我覺得這一次,他們是想讓海外人士看到中國的進步和對信仰自由的重視,我看到各處都充滿活力,人們的眼神、表情、動作充滿真誠。

提問三:這次行程和以往的有什麼不同?

大師:這一回是繼八九年之後,我第四次踏足大陸,過去大都是探親,這次是宗教局首度邀請我前去參觀和交流。不過我這次去滿低調的,香港沒有什麼人知道,我和他們談在大陸辦大學的事,揚州也願意提供地方辦學;還有就是商談將佛指舍利迎請到台灣讓信眾瞻仰的事,原則上都底定了,國務院也已經同意,如果成事,便是功德一件。

五年前,大陸很多地方給人的感覺還是很蕭條,但是這次去看見很多高樓大廈,領導人都很年輕。有些寺院的住持才三十歲,而且都很熱情主動,有文明國家的風度。

提問四:如果有人說,他們是利用您這次的探訪,來向台灣和海外傳達特定的信息,您是否同意?

大師:利用?那是別人的看法!中國是我們的中國,就算是利用,也應該是美好的。這次去南京,我還在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的當天,送了一幅我一直收藏的,由旅美畫家李自健繪製的油畫給南京博物館。

提問五:大師的意思是希望我們不要忘記這件慘案嗎?

大師:有些人認為一切已成為歷史,不必過於追究,我不認同這種看法。歷史事實是不容否認的,在追求和平的原則下,對於侵略者的行為,我們應該予以抗議。

提問六:但有人叫我們不要再對日本人斤斤計較了。

大師:那應該是他沒有體驗過日本人帶來的苦,所以才這麼說。

提問七:佛家重因果,日本殺了那麼多中國人,會有報應嗎?

大師:談這些就有點玄了。事實上,也一定有部分的日本人,對當年的事心存歉疚,我看見很多日本的中學生,專程前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憑弔。因果是一個定律,有因便有果,其中更有助緣。行為是因,業報是果,基於這個因所產生出來的果,好與不好就很難說了。不過,只要存好心,就會有好報。

提問八:抱歉歸抱歉,但業報還是會有的吧?

大師: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。二十一世紀的媒體需要鼓勵性的報導,而不是挑戰性的,我們不只要關心過去的壞事,還要關心未來的好事。

我是主張一個中國的,很多人看我是一個和尚,我看自己則是一個愛國者,其實只要人家把我看成是一個中國人就好了。

提問九:大師對近年在海外弄得沸沸騰騰的「文化中國」,有什麼看法?

大師:一個國家有很多方面,文化是其中之一。文化的意義很廣,語言可以不同,但血緣和文化上的相通是不能否定的。

提問十:請問大師對於兩岸統一的看法?

大師:我這「一」和「大一統」不同。同屬一隻手,但五個指頭一定要分開,這便是所謂的「同中有異,異中有同」,在同這一點,我們講這個「一」。中國人之間,最重要是心性相通,精神心靈可以溝通,連在一起。近年來,我們一直有做這方面的工作。

提問十一:例如今年四月創刊的報紙《人間福報》?

大師:對!我們的理念是傳統和現代的融會,理論和事實的結合,以融和、平等為經緯,最終達到世界大同的目標。

提問十二:最後,大師對香港人有什麼建議?

大師:香港人一直以經濟掛帥,我希望他們繼續努力、繼續發財。香港是東方之珠,我希望這顆明珠,繼續發光、繼續吸引全世界的人都到這裡來。我們在香港碰到的,都是「世界人」,香港的海關最容易通過,可以說有泱泱大度。無論是地方抑或做人,氣度都要大,總而言之,香港只要有人,便有希望!

(刊於香港《明報》)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