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64 忙也是修行

佛光山國際禪林生活營

時間:二○○四年七月十七日

地點:佛光山傳燈樓梯型會議室

大師:中國的經典裡,有一本叫做《六祖壇經》,是六祖惠能大師所講。六祖大師沒有讀過書,認識的字不多,但他是一位開悟的聖者。經典裡有一首偈頌,叫做「無相頌」,共有十六句。

心平何勞持戒?行直何用修禪?

恩則孝養父母,義則上下相憐。

讓則尊卑和睦,忍則眾惡無喧。

若能鑽木出火,淤泥定生紅蓮。

苦口的是良藥,逆耳必是忠言。

改過必生智慧,護短心內非賢。

日用常行饒益,成道非由施錢。

菩提只向心覓,何勞向外求玄?

聽說依此修行,天堂只在目前。

意思不難懂,從字面上看很容易了解意思。大意是說,只要我們心平靜、平等、和平,持不持戒就不重要了;行為能耿直、坦誠,也不一定要參禪。如果我們想對人感謝、感恩,先要從孝順父母開始;如果能講義氣,上下彼此就能互相愛護。如果你能對人謙虛禮讓,尊卑上下必定和睦;如果有忍的力量,所有的惡事就能制止。如果能像鑽木取火般的勤修,汙泥之中定能生出紅蓮。苦口婆心的說教,那許多開示就好像良藥能治病;聽起來違逆、批評的語言,必定是忠言。改過、認錯必能生智慧,維護短處就不能算是聖賢了。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想到別人,修行、成佛不是只由布施錢財,主要是能清淨自己的本心。菩提只要向內心尋覓,不用向外去找。

上一次我們有好多的問題沒有完全解決,為了爭取時間,現在就開始吧!

提問一:請問大師,您是在什麼因緣下成為一位「大師」?您是到了台灣之前就是一位大師,還是到了台灣之後,因為創辦佛光山、弘揚人間佛教,才使您成為一位大師?可否請大師談談這個因緣。

大師:當初幼年出家的時候,我沒有覺得自己很小,現在別人稱我「大師」,我也沒有覺得自己很大,我和大家是一樣的。很小、很大都是別人的看法,一個人重要的是心中有一把尺,衡量自己有多長、有多高。

年輕的時候曾一度想過,我很勇敢、我要做大人物,但從六十歲以後,就沒有想過要大、要小,我只是佛光山大眾當中的一個,我可以跟大家到廚房裡煮菜、煮飯;你們還沒來到佛光山前,我每天都到齋堂裡跟大家一起吃飯。平時我坐在台上的時間比較多,但是中國有一句話「高處不勝寒」,其實坐在台下聽人家講,那是很自由、很灑脫、很幸福的一件事。

東西很小,不見得就是小,小中包含大啊!須彌可以藏芥子,芥子可以納須彌,所以在佛門裡,一和多不是兩件事,是一件事。一支筆、一個茶杯、一個教室、一個佛光山、一個台灣、一個地球、一個虛空,從一支筆到一個虛空都是「一」,「一」究竟是大是小呢?

零,加在十的後面就是一百,加在一百的後面就成為一千,那麼零究竟是多還是少呢?數學裡面有X,X代表多少?代表一切。「大」固然是一切,「小」也能代表一切,所以真正的佛法在我們心裡面,不能以大小去論價值。

一塊大石頭好幾噸重,但是它的價值可能不及一顆鑽石,因此價值不在形相上的大小,在我們精神世界上的價值,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都可以橫遍十方、豎窮三際,從橫的上面講,可以遍虛空,從豎的上面講,過去、現在、未來皆存於一心。

我覺得能大能小最好,你們現在還年輕,要學習擴大自己,等到大了以後,也要縮小自己。在佛教的道理裡,不論大小,大家都是眾多因緣中的一個,有相互的關係,要相互的依存。

提問二:來到台灣的這段時間,對於佛光山、佛光會所做的一切都感到非常敬佩,請問大師,您對佛光山和佛光會未來有什麼展望?

大師:佛光山以出家眾為主,叫做「僧團」;佛光會大部分都是信徒、在家眾,是一個「教團」。僧團、教團就好比鳥的兩個翅膀、人的兩隻手,要相互地運用。過去佛教偏重出家人,但是出家人畢竟是少數,所以佛法就不能推廣出去;在家的信徒,他們忙於職業、忙於家庭、忙於生活,也不是很有時間來充實宗教的修行。

目前我們很重視佛教人間化、生活書香化、僧信平等化,也重視寺院本土化,預備一段時間後,要把佛光山在全世界建的寺廟,統統交給當地的人士,只是佛光山的歷史很短,才三十八年,佛光會的歷史也很短,才十三年,好比一個人的成長,這個時候還沒有完全成熟。我們現在需要很多的人才,更需要多方的充實,才能慢慢成長,假如各位認同佛光山這許多內容、風格,希望大家都能經常互相來往,共同為人類的福祉努力,共同為世界的和平貢獻。

提問三:想請大師談談,您日常生活都做些什麼?

大師:現在佛光山所有的出家眾都比我大、比我有權力,因為他們都有職務,只有我沒有職務,失業啦!因為我退休了。到佛殿裡,沒有我拜佛的位置;到齋堂裡,沒有我坐的位子;有時候限制我不能跟大眾一起生活,我現在成為一個孤獨老人啦!但是我也不寂寞,在我住的地方,一樣有佛祖陪伴、有經書陪伴;早晨聽到鐘聲,跟大家一起起床;因為患有三十多年的糖尿病,我吃的東西比你們還少;我相信我工作的時間,也比一般人更忙、更多。

我想一個人年輕的時候,至少要養成讀書的習慣,老的時候,即使年輕人不要我們,不過還有書做我們的伴侶。我在年輕的時候,就看到很多年輕人不喜歡老人,因為有思想上的代溝而不能融和,所以幾十年前,我就警告自己,將來老了以後,不能和年輕人在思想上有代溝。不過佛光山的年輕人都沒有嫌我老,和我相處和諧。

佛光山有一個規矩,客人來了,要由佛光山的行政系統去招呼他們,我不可以去接待,但是我和我的徒弟之間是可以聯繫的,因此每天花很多時間對徒弟講話,是一天中很重要的事。

一些報紙、雜誌常常要我寫文章,甚至在台灣有一份中文報紙,我每天都必須貢獻它稿子,否則就會開天窗,一寫就是幾年。過去台灣無線電視台有三家,我也在這三家電視台講了三十年,通常你如果在這一家電視台講,另一家電視台就不會要你,只有我特殊,我遊走了三台。

因為時間很寶貴,逼的我沒有辦法和人家通電話,也沒有辦法和人家書信來往。我從幼年就訓練自己吃飯的時間三分鐘,頂多五分鐘,雖然現在老了,近八十歲,但是動作很快、很迅速。現在佛光山不是屬於我的,是屬於你們的,你們可以在山上跑來跑去,但是我不能出去,我一出去,就有人要求拍照,而且不只照一個,是照完一個又來一個……常常地,一個小時都還沒有辦法走動,所以乾脆就不出去了。過去希望要擴大自己,現在則要縮小自己,不過佛教裡有一句話說:「只要自覺心安,東西南北都好。」

提問四:請大師談談人間佛教在美國發展的期望?

大師:要期待你們大家,不要期待我,我不會英文,到了美國就是一個啞巴,你們是美國人間佛教未來的希望。

提問五:佛教常講,世界有多麼多麼的大,請問大師,您相不相信有外星人來到這個地球?

大師:你相信嗎?世界之大,無奇不有,沒有的事情不一定沒有,有也不一定真有。你說我們看到的、聽到的、摸到的是有,摸不到的、看不到的就是沒有,那「愛」有沒有?你說有,但究竟愛在哪裡呢?在你的皮膚裡面?在你的肉裡面?還是在你的骨頭裡面?你說沒有,不會吧!我們在人間都是靠「愛」在生存的。阿彌陀佛就是外星人,他跑到我們心裡面來了,怎麼會沒有呢?

提問六:請問大師有沒有什麼事情會讓你生氣?請問你的缺點是什麼?

大師:我常常問人:「佛陀會不會生氣?」我想會生氣。佛陀都會生氣,當然我們的修養不及佛陀,也會生氣,但是生氣的原因、內容、結果可能稍有不同。中國有一句話:「恨鐵不成鋼,恨玉不成器。」有的時候總會想,這個人怎麼不能做好人呢?在愚痴、罪惡的前面,不但無奈,也會生氣,不過生氣不能解決問題。

我看過很多老師體罰學生,那是最沒有用的老師,因為他除了打小孩,就沒有其他辦法了,所以生氣沒有用,要用智慧去解決問題才有用。

你問我有什麼短處?我最大的短處、缺點就是不會英文,假如現在我會英文,能直接跟你們講話,多麼美好。還有一個缺點,就是不會唱歌,有的人會說:「你唱的很好聽!」我不相信啊!

人的缺點、習氣必定有很多,但是人最大的錯誤就是原諒自己的缺點。我常常自我檢討、尋找自己的缺點。人生學到老,改不了啊!豈能盡如人意,但要無愧我心,只能盡心去做了。

提問七:我們聽過很多大師的故事,聽說您在十幾歲的時候,就承諾下輩子還要再做出家人,這是真的嗎?

大師:這是確實的,是出家六十六年來沒有變過的念頭。各位要知道,出家做和尚的美妙是無法形容的。過去有人看到我做和尚,就說:「好可惜,做什麼和尚?」我也回他一句:「好可惜,你怎麼不做和尚呢?」

出家究竟有什麼好處?我想每個人尋找幸福快樂的目標都有,只是方法不同,一般人是在金錢裡面找尋幸福快樂,認為有錢就能幸福快樂,但是我們看到世間上好多有錢人卻是煩惱憂愁;世間上雖然有男女情愛,但是我們也看到很多失戀的人。美國人對感情很執著,但也很容易看得開,不好相處,就說再見,天上的星星千萬顆,地上的人兒比星多,為什麼痛苦煩惱只為他一個呢?但是中國人就不是這樣了,愛不容易,不愛也不容易,都是生死相許啊!

在我們而言,幸福快樂不一定在金錢、愛情上,也不一定在事業、功名富貴、權力裡面,有時候打坐,天地的幸福快樂就在我這一坐之中;有時候讀經、參禪,悟到一個真理,就像是解脫一般,感受到禪悅法喜。

各位在美國也不一定要出家,因為出了家,沒地方去,會沒飯給你吃啊!過去有一些美國人出了家,到佛光山來受戒之後回到當地,沒有地方去,沒有人給他飯吃,他還是得再回到社會上去工作才有飯吃。

在中國,情況不一樣,因為寺廟很多,像我走到哪個地方都有飯吃,甚至有時候不去吃,對方還會不歡喜。在中國做和尚很容易,不過來生我希望做美國和尚。台灣有一位天主教神父,叫做丁松筠神父,他跟我講:「如果你生在美國,你會是一個很好的神父;假如我當初生在中國,我就會是一個很好的和尚。因為我們出生的地方不同,改變了我們的身分。」其實在我想,神父、和尚都是一樣的,甚至你們在家眾、我們出家眾也是一樣的,形相上雖然不同,但是禪心和道若能溝通,統統都是一樣。「心平何勞持戒,行直何用參禪?」

提問八:能不能請大師談談佛教與基督教相同處與不同處在哪裡?

大師:論世間的道德,博愛、慈悲,宗教都有共通點,但是仔細研究起來,還是各有不同的內容,基本上基督教是一神論,佛教是無神論。或許有人會問:「那麼多的像怎麼會是無神論呢?」因為釋迦牟尼佛不是神,就是由佛自己來說,那些像也只是一種假相,好比是照一張相片,我們只能說是借假修真。你問我:「天上的月亮在哪裡?」我指著月亮說:「月亮在那裡。」你可不要把我的指頭當成月亮,你要看月亮,必須先忘記我這根指頭啊!所以我們不能常常在假相上計較,而忘記了月亮在哪裡。

基督教講人生的道理是直線的,而佛教講宇宙人生則是圓形的。人從哪裡來?基督教說人是上帝創造的,到了死亡的時候要接受上帝的審判,它是直線的。但佛教不講有審判的主宰,自己會去輪迴,所以生了要死,死了要生,沒有開始,也沒有結束,因此佛教講人生和宇宙,就好像時辰鐘,一、二、三……走到十一、十二,又會再回過頭來,生生死死、死死生生啊!

二者之間當然會有一些生活上、戒律上的不同。基本上,佛教分有五個層次,第一個層次是人,比人高一點的是天,比天高一點的是出世的聖賢,叫做聲聞、緣覺,另外還有菩薩。我們把中國的儒家,或者以人為本的宗教,稱為人乘的宗教;把基督教歸於天道的宗教;把中國的老子,或者那許多講究超越的宗教家,定為聲聞、緣覺的聖賢。人和天的宗教,稱作入世的宗教;追求超越的宗教,就稱作出世的宗教;有入世的精神,也有出世的思想,就叫做菩薩道。菩薩道就是要發菩提心,要能融和,也就是人間佛教的理想。

儘管宗教有層次的不同,最重要的還是我們的心,是自己的心去規劃自己所要信仰的、哪一個層次的宗教。基本上,我主張所有的宗教都是兄弟姊妹,是可以融和的。

組織宗教最起碼的條件有三個,第一要有教主,第二要有教義,第三要有教徒,我認為教主、教義不必同,但教徒可以相互來往。台灣宗教界有一個宗教委員會,是總統府成立的,這三年內,我被聘為宗教委員會負責人,就是主任委員,天主教在台灣唯一的樞機主教單國璽樞機主教是副主任,在台灣,我們四十年來都是好朋友,我也曾和他到過梵蒂岡。我覺得我們站在人的立場,應該相互交流、相互尊重。

說到教義上的不同,就好像我要坐船、你要開飛機、他要開汽車,各行其道;教主的不同,耶穌、釋迦牟尼佛、穆罕默德、觀世音……就像你有你的爸爸,他有他的爸爸,我有我的爸爸,各有各的爸爸。

我覺得,一個人可以信仰兩個宗教,就像台灣人除了信仰民間宗教,也信仰佛教。宗教之間不是敵人,是朋友、是兄弟,可是宗教的狹義主義者卻歡喜我們不一樣、不來往,為什麼要這樣?彼此都是有信仰的人,不是仇人啊!

提問九:出家人已經出世了,如何再對這個世間投入?講慈悲、愛心,那又和在家人有什麼不同?

大師:出家、在家在相上雖有不同,可是在理上卻是相同的。一個人太入世、太好世間的功名富貴,就不能出世;一個人思想出世、超越,就又不能入世,但是在這個世間上,除了要有出世的思想,還要做入世的事業。一個人如果沒有出世的思想,太執著這個人間,會過得很辛苦;過分為世間的金錢、愛情執著,一點都不能超越,這個人就太俗氣了,因此要把出世和入世調和,過一個中道的生活。

我雖然出家了,有出世的思想,也感覺到對人間有責任,但又不執著,因為自己是個出家人,要能看開一點。能出世、不能入世,只能去、不能回來,不好啊!只能入世、不能昇華,也太庸俗了,所以出世、入世要能平衡。

提問十:還沒到佛光山時,沒有想到佛教那麼主動傳道;到了佛光山以後,看到佛光會那麼主動傳道,感到很訝異,是不是跟佛教其他的宗派有不一樣呢?

大師:不就是這樣嗎?佛陀說法四十九年,講經三百餘會,在印度東西南北雲遊行腳,不也是一樣?中國佛教任何一個宗派都要傳教,只有一些人士喜好寧靜,居住在山林,沒能走入社會,但那是少數的個人。佛教或許是由於語言的關係,過去很少到西方去傳教,但據我的了解,一百多年前,就有東方的出家人到過美國,《洛杉磯時報》有一次刊載,一百多年前有九個出家人到過洛杉磯。

講到傳教的精神,佛教是不及基督教的,對基督教、天主教來說,傳教是他們的事業,佛教則是以修行為生命,所以我們現在要發揚佛陀當初的精神,應該主動傳教。人間佛教,你不讓人間的人來了解,那人間佛教是做什麼的呢?我現在來問你,你喜歡我們傳教,還是不傳教呢?

學員:我只能說,我現在很歡喜您將佛法帶到很多人的生活裡。

大師:很好,你說的話就是我的話。

提問十一:大師剛才的回答,釐清了我們很多心裡的問題。我來到這裡,對於所看到的一切都非常歡喜,也對於大家展現出來的慈悲、關心、照顧非常感動。第一個問題,我對寺院在金錢上的運用有疑問,比方說有一間寺院花上百萬元將一尊玉佛從緬甸運進來,還加以強調這個事實。第二個問題,佛光山的出家人看起來都非常的忙,他們有時間做自己的修行嗎?

大師:忙不就是修行嗎?閒,沒有事做才是罪過。早上忙做早課不是修行嗎?早課以後忙著吃飯,吃飯不是修行嗎?吃過飯以後掃地,掃地不是修行嗎?客人來了要招呼、要親切、慈悲接待,那不是修行嗎?禪堂裡的人參禪、念佛堂裡的人念佛、叢林學院裡面的人上課,不都是修行嗎?總結你的話說,佛光山的人是忙著修行。

另外,你想知道佛光山的金錢怎麼運作,說出來或許你們也不容易了解,我們是「以無為有」,「以不要為有」。你會覺得奇怪,無怎麼會有?不要又怎麼會有呢?這就是很難溝通、了解的地方。比方,很多人說佛光山很有錢。說很有錢,錢就不來了;說沒有錢,大家就會說:「你沒有錢,我要幫助你!」

剛才提到金光明寺玉佛的問題,那是沒有花錢的,是緬甸那邊的人說要送我們;要運到台灣的時候,又有台灣的人說:「我有船,我幫你們帶過來。」到了海關,他們也說:「這是宗教的東西不用交稅。」聯絡卡車的貨運行,他們說:「哇!這麼大的東西,我要發心替你們運。」到了金光明寺,很多信徒好歡喜,就說:「我們來抬喔!」於是有了這尊玉佛。所以佛教很多事情很奇妙,來就來,去就去。

我出家的地方在南京棲霞山,高山的峭壁上,站了一尊石頭的佛像。過去沒有直升機,有一個信徒問一個老師:「這尊佛像是怎麼來的,那麼高的峭壁,石頭又那麼重,怎麼有辦法送上去?」老師回答:「那是飛來佛啊!」信徒就問:「既然飛來,為什麼不飛走呢?」老師就說:「既來之則安之。」話中的意義、內容就得要去想一想了。

佛光山在全世界的道場,非洲南華寺比佛光山還大,澳洲的南天寺、中天寺也比美國的西來寺還要大,你問我哪有那麼多錢來建這麼大的寺院呢?我也回答不出來,我覺得它不是金錢、數字來建的,是心、是信仰來建設的,在信仰裡面沒有不成功的。如同歐洲的天主教堂,建築物偉大無比;中國的敦煌、龍門、雲岡、麥積山、大足石窟,真是歎為觀止,因為那不是某一個人的,那是用公眾的心去完成的。

又好比回教徒每年幾百萬人朝拜麥加,因為它是一個信仰中心;義大利的梵蒂岡,幾百萬人在那裡等待教宗出來揮手,甚至信徒住在義大利幾個月,起早排隊就是為了等教宗出來,他就滿足了。沒有信仰的人會覺得排隊等待有什麼意思,有信仰的人就會覺得很有價值,所以要能看到宗教的價值,除了世俗的觀點以外,還要看到另外一層的價值。

學員:感謝大師,您的答案對我們非常有啟發性,我們覺得佛光山所做的事情非常有貢獻。

提問十二:人類都是從猿猴發展出來的,人的智力、智商是到了最近幾百萬年才開始發展,對於這樣的說法,您會如何解釋?在人的智力完全發展以前,修行與宗教信仰是存在在哪裡?人的智力發展以前,十法界之外是不是還有其他的世界?

大師:宇宙之間無始無終、無窮無盡。地球上文化的發展,就是所謂的文化史。人是從哪裡來的?人不是從猿猴進化來的。若說人是上帝創造的,那上帝又從哪裡來?人是從細胞組織起來的,這個細胞又是從哪裡來的?人是父親、母親生下來的,父親、母親的父親、母親……又是從哪裡來?基本上,人從哪裡來這個問題不容易回答。有一句話,先有雞還是先有蛋?先有雞,沒有蛋,那雞從哪裡來?先有蛋,沒有雞,那蛋又從哪裡來?所以早先從哪裡來找不到。

我們的生命怎麼來?佛教說,這裡死亡,那裡就出生,但是生命要具備很多的條件、很多的因緣才會有。我們從哪裡來?是父親、母親做我們的緣分,才生了我們。我有一個生命的因,經過父母的緣,因緣和合才能生。宇宙之間有哪一個東西能單獨存在?你說你能單獨存在,好!明天就沒有人煮早飯給你吃;你要回美國,就沒有人為你開飛機。所以沒有別人的緣給我,我是不能存在的,我的存在是仰賴宇宙之間所有因緣的給予。

因此,人從哪裡來?人不死,就不能生,人生了要死,死了就要生,生死是緣起的,生也未嘗生,死也未嘗死,這是一個輪迴。我們大家要相信輪迴,有輪迴才有希望,因為有來生、有未來,所以我才要努力工作;你若不相信輪迴,這何必跟自己搗蛋呢?沒有輪迴就沒有未來了。

樹上一顆水果掉下來,我把它的種子種回土裡,它又再生長、開花、結果,這不就是輪迴嗎?我們看到宇宙萬有之間,多少東西生,多少東西死,死了又生,生了又死,這不就是輪迴嗎?生死輪迴,就好像一座城牆,把我們關在城裡,跳脫不出來。所以佛教講修行,才能了生脫死、超脫三界、超脫輪迴。

超出輪迴是到哪裡去呢?還是一樣在世間上、宇宙之間,只是他的生命不一樣了,他的生命有普遍性,他的生命泯除了時空的限制。當我們的生命超出人我以外,那將是一個聖者的生命、智者的生命、解脫者的生命,解脫的聖者一樣吃飯、穿衣、睡覺,有生老病死,但是他的感受和一般人就不一樣了。

提問十三:請大師談談佛教將來在中國大陸會有什麼發展?因為現在中國大陸政府對於宗教愈來愈開放,如果開放的話,那佛光山對於佛教的發展會有什麼樣的貢獻?

大師:我到中國大陸時,曾經問當地的領導人:「我可以把佛光山搬到中國大陸來嗎?」這個問題一提出,他們沒有一個人敢直接承擔回答,但是他們說:「你可以回來復興祖庭啊!」我在中國大陸出家,我出家的寺廟就是我的祖庭。我說:「我的祖庭不存在了,都是老百姓在那裡建房子了。」他說:「那不是問題,只要你肯回來,我們可以把土地還給你。」

土地上都建了房子,怎麼還我呢?叫老百姓搬家,讓佛祖來這裡,就不知道佛祖肯來不肯來了。我說:「不要緊,祖庭不要建寺廟,就建一個社區活動中心,給這個地方的老百姓做公共之家、社區中心,讓大家婚喪喜慶有一個大的地方集合,做個紀念吧!」但是今天傳來訊息,當地老百姓自願搬家,已經把那個地方劃分出來,要我們趕快去復興祖庭。

所以,中國大陸現在雖然對宗教還有很多的限制,但是基本上,中國大陸的佛教信徒很多,他們的宗教政策也慢慢在改變,我想佛教在中國大陸必定會復興輝煌的。

過去佛教有很多的門派,有北傳佛教、南傳佛教,漢傳佛教、藏傳佛教,當然方便有多門,多采多姿,但是因為派別太多,也削弱了佛教的力量。今年年底,將由南傳佛教,泰國僧皇等人發起召開一個南北傳佛教高層會議,我想將會促進今後佛教的融和、團結,對未來佛教的發展更有希望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