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14 教育、創新、進步

海內外徒眾講習會

時間:二○一三年八月廿九日

地點:佛光山雲居樓

各位從世界各地回來的佛光人們,大家晚安、大家好!

這次講習會的主題訂了一個目標,以「教育、創新、進步」為我們探討的內容。

教育

說到教育,不是教育人,也不只是學校的教育、社會的教育,而是「自我教育」,也就是佛陀所說的「自覺」。人要自我覺悟才有辦法,你自己不覺,自以為是,自以為很大、很能幹,自以為應該獲得、要受人尊敬,這恐怕是錯誤的。你要能自覺自己智慧不夠、慚愧心不夠、菩提心不夠、發心不夠、對佛教的熱忱不夠,自覺對人不夠好,自覺對經典不熟悉,唱誦、梵唄也不會……如果能經常感到自己不足,就會有學習的動力驅使自己往前走,所以佛陀是「自覺、覺他、覺行圓滿」三覺圓滿的聖者。

今天的社會,教育已經不像教育,主要是由於沒有自覺。學校都是填鴨式的教育,要老師教、老師命令,甚至要棍棒打到你的手心,這不是教育;要能自動自發、自我教育,自覺我走路不威儀、講話不清楚、信心不夠、力量不足、自私、淺陋、嫉妒、卑鄙、無理、無明等,自己要有這樣的覺悟,能覺察到自己的毛病,才會有改進的能量,所以「自覺」對我們很重要。

我自覺一天不能空過,自覺這一天對佛法僧三寶、常住沒有交代,自覺發心不正,自覺一天要看多少經書、一天要拜多少佛、一天要說多少好話、一天要做多少好事;自覺每天要寫一篇文章,每天想幾個世界上的賢人,把他們的名字都記起來,一天記一個,看看自己一年能不能記三百六十個賢能的人,見賢思齊,也會有進步。如果是別人叫你做,你會不高興,「你憑什麼命令我,我要你叫?」這是不對的。總之,沒有人要你做,你自己覺悟了,自己肯學習認錯,肯向上,才會有進步。

我常跟信徒們說,我童年出家時,老師不准我們看,如果東張西望,馬上一個耳光下來,「不准看!」不准看怎麼辦?久了以後,自己懂得不向外看,看自己的心。這下麻煩了,嫉妒、貪欲、自私,什麼醜陋的心都出來了,自己嚇了一大跳:「我還是人嗎?我這麼醜陋、這麼骯髒,有什麼資格條件立足在這個世界呢?一定要改!」這就是自覺。不是老師叫我不可以嫉妒、不可以懷疑……如果是這樣,我可能也不服氣。但自覺不一樣,是我自己發心要改變自己。我希望我們今後的教育,大家不要想如何教育別人、教育信徒,而是要教育自己,你把自己教育好,才能教育別人。

創新

有了教育,還要創新。我感覺佛教徒太守舊、太保守,經常有徒眾跟我說:「我們佛光山應該如何,我們過去怎麼樣……」四、五十年前還沒有佛光山,是我來以後才有佛光山,可以說,佛光山與我息息相關。可是徒眾這麼說,好像我錯了;當初有佛光山的時候你們還不知道在哪裡,怎麼現在動不動就教訓人?這是最落伍的。

我們要創新,比方,度人的方法不好?有什麼方法可以改進?站的位置不好,怎麼站會比較好?音色不好,該如何唱?大家都喜歡什麼東西?我們可以創新什麼給對方等等。

六十幾年前,我初到台灣,佛教界什麼都沒有,沒有初中以上畢業的人,沒有年輕的人,甚至「法師」這個名詞也沒有,那個時候都稱「呷菜人」,宜蘭的信徒都喊我「菜姑」:「菜姑啊!你在家啊?」後來我也有點不喜歡,就開玩笑說:「你怎麼叫我菜姑?我還要吃飯,你以後喊我『飯姑』好了。」

現在大家看到出家眾,都叫「法師」;甚至才剛出家,還沒受戒的也叫「法師」,這個稱呼已經很普遍了。後來有一些保守的人、老和尚,就主張不要叫「法師」,他們認為你也是法師,他也是法師,法師有那麼容易當的嗎?叫一個「師」就好了,「某某師」就很了不起了,稱什麼法師?

其實,「法師」的稱謂很好,提醒他要自尊自重,承擔「法師」的身分。你叫他一聲「法師」,他會想:「我是法師,我不是世俗人;我是法師,我不是無知的人;我是法師,我是講理明道的人。」過去佛教有一位很有名的李炳南老居士,見到出家人就拜,即使是年輕的沙彌,也會向他行大禮磕頭禮拜。你請他不要拜,他還是照樣拜,一生不改。他私下跟人說:「我拜他,是要讓他知道他是法師、出家人,我們這一拜是提升他,讓他自尊自重。」這就是教育,禮拜他,其實是教育他。

創新的部分,像語言的創新、教義的創新、寺廟建築的創新、說法的創新、生活上的創新,有好多的事都可以創新。台灣現在有一個「文創會」,做的就是文化創新。我們出家人自古以來,那許多石刻、藝術、雕梁畫棟,可以說中華文化講到藝術都是佛教的。

佛教也需要創新,到了我們這一代,我們不能只是享受而已,我們要創新,甚至布施也要創新。布施怎麼創新?過去佛教講「無相布施」,這不容易;有相布施也不錯,就像有人問我們:「『無相布施』難做,我們可以『有相布施』嗎?會有功德嗎?」當然有功德。有相布施的功德,將來就是有相的功德,如:可以做宰相、可以做大將軍、可以做富貴的人等,這些都是有相,不一定要無相啊!無相布施,是諸佛菩薩最究竟的妙義,不容易做到。

也有信徒問:「我想信佛,可是我不能素食,信了佛還可以吃肉嗎?」我回答:「能吃。」為什麼?過去的羅漢,甚至佛祖,人家供養什麼就吃什麼,他不計較,但他不會殺生。現在的佛教徒一聽到有人要吃肉,馬上就反應:「罪過喔!要墮地獄喔!」但是,吃與殺是不一樣的。

過去小琉球要成立佛光會,有一位校長預備做佛光會的會長,他告訴我:「這裡有一萬多人口都從事捕魚,佛教講不殺生,佛教要到小琉球來弘法,和這裡的風俗民情不相應。」我一聽心裡就緊張了,佛法不捨棄一人,這裡的人都是捕魚的,難道就捨棄他們了嗎?他們將來可以改業啊,但是他沒有信心。這就要講到佛法最高的智慧,叫做「方便」。怎麼方便?「你殺生不得已,但是不要有殺心,要有慈悲心、好心、愛心……」讓信徒從佛法的層次慢慢進步,從他可以做得到的地方慢慢做起,不要輕易捨棄他。

進步

至於進步,我想大家都要進步,今天的我不是昨天的我,明天的我也不是今天的我,我一天天的進步,慈悲心進步、智慧進步;在理論、精神上進步以外,在技術上,典座、開車、種花、法器、梵唄,醞釀怎麼讓它更好,更美妙。

最近大覺寺要蓋藏經樓,我想到佛法的「現前一段西來意」,既然大家對大覺寺這麼有信心、這麼歡喜,就讓他們出點力,讓他們布施一點給藏經樓也很好。不過我們不想向人化緣,我說,把山上收藏的一些東西拿去義賣吧!這些東西,我們山上的長老職事們有一個觀念:「我們捨不得賣,留給佛光山後代的子孫慢慢賣。」不過我想,我們現在懂得怎麼賣,就把它拿出來賣了。

從開山以來,過去尤其是慈莊法師、慈惠法師、慈容法師、蕭碧霞師姑那個時候,他們都一心一意的為常住,我也不知道這些東西從哪裡來的?真要拿出來,財寶動人心啊!但是老實說,即使我窮得沒有錢,走投無路,也沒想過要去賣這許多東西,沒想到這些是我的東西。

常住的東西,我不能隨便給人。要給人什麼?給人歡喜、給我的精神毅力、給我的禮貌、給人方便,為他服務,這些都可以給,但我不能拿佛法做人情,例如說:「那一分地,就慈悲給人家種菜吧!」「那三分地,就慈悲給人家做什麼……」這是大眾的東西,我不能任意決定。所以,我們給人,把自己給人,把自己的心拿出來給人都可以,但是常住的東西,所謂「愛護常住物,如護眼中珠」,這是大家都應該知道的,不要聽到別人要什麼,就要趕快給他,不是那樣的意思。

在思想上,我們讓常住適當的擁有,但不要富可敵國,也不可以強占民間所有,要與民同樂。

講到這裡,最近我心中也有不忍,像典座,恐怕現在是本山最辛苦的地方,因為一批批的活動,一批批的幾百人、幾千人,都一大鍋、一大鍋的煮給人吃,尤其煮出來讓人讚歎。可是我心中就覺得不容易啊!在典座大寮的人,你們也要有一個觀念,有這個機會給我們表現,你到別的地方炒個飯菜給別人吃,也不會做到幾百份、幾千份給那麼多人吃,這就是廣結善緣了。在佛光山才做得到,在別處不容易做到。

我們在這裡重新結集佛法,把佛法修正一下,更適合現代;我們今天宣揚人間佛教,要把口號喊出去:「信佛教是快樂的、信佛教是很幸福的,你不信很苦。」過去信佛教很苦,信了佛,一天到晚都是「苦啊!呷菜啊!不能穿好的、新的,不能擁有金錢」,所以信佛教很可憐;現在的佛教,要講究自己的淨財、自己的擁有,自己成家立業,一樣要有正常的生活。

中國大陸有十幾億的人口,同文同種,都是同胞,我們應該把佛法、佛教文化再次耕耘在這塊土地上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