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074 談經濟問題

華視《蓮心》節目專訪

時間:一九九六年七月九日

地點:華視攝影棚

提問一:請問大師,如何才能讓我們的經濟持續發展,社會安定,生活品質提高?

大師:除了賺錢之外,還有一些可以賺的。例如:賺一點人緣,賺一點功德,賺一點慈悲,賺一點智慧,賺一點更寬大的心胸。所謂「大廈千間,夜眠不過八尺;良田萬頃,日食幾何?」賺了錢做什麼用,這是很重要的。

提問二:您認為佛教對現在社會經濟有什麼貢獻?

大師:早期佛教傳教,是為了帶給社會大家利和同均。佛教為了利益社會,在古代,唐朝以前開當鋪,那時候沒有銀行,開當鋪就是流通大家的經濟,便利周轉不靈的人。它本來是一種慈善事業,但是慢慢地經濟發展後,就逐漸沒落了。其他像油廠、米廠,最早也都是由佛教開設的,為大家解決了許多生活上的問題。

說到現在佛教對社會經濟的貢獻,有時不必從這一面去講,也可以從另外一方面說。像佛教教人不要貪心,也就表示別人所擁有的錢財,我不去侵犯。

佛教對經濟的貢獻,有時也不一定要從有形上看,也可以從無形上說。例如:佛教教你開智慧、教你悟道、教你要容納一切大眾,教你要發展「共財」。所謂「共財」,譬如陽光、月光、空氣、大自然的風景,是每個人所共有,大家都可以享受得到。甚至個人也能把私財做為共財,跟大家共享,喜捨結緣。

佛教對經濟最大的貢獻,是主張錢財要流通,公的、私的要流通,你的、我的要流通,大家互相共生共榮。

佛教在經濟上的貢獻,例如過去出家人開山林、種樹、修橋鋪路,從事人心建設、社會秩序建設等。

可以說,佛教對社會經濟有潛移默化的貢獻,讓大家對發財有正確的認識。

提問三:在經濟不景氣的現在,我們要如何來創造自己的財富?

大師:財富的來源,不一定是創造產品、設立公司、工廠,你的內心就可以擁有很多財富。比方你很容易滿足,覺得:「我夠用了。」這就是財富。或者你說:「我雖然只有一點東西,但很願意跟人分享。」結緣也是財富。

要想創造財富,就必須勤勞,在佛教裡叫做「精進」。凡事都要努力,錢財不會從天而降,也不會從地上長出來。別人給我,我也要知道跟人結緣。因此,怎麼創造財富?就如同農夫要收成,就必須播種,廣結善緣才會有財富。

提問四:目前的社會,以後要如何創造更美好的、理想的經濟?

大師:我想,所謂「理想的經濟」,主要是不要完全朝錢看,要從整個社會的祥和去看。即使人有錢了,但是社會不祥和,沒有歡喜、沒有平安,又如何呢?

我覺得,歡喜是社會今後要發展的經濟,祥和是社會今後要發展的財富。所以,不要把經濟局限於金錢,要把經濟擴大,就是將整個人生主觀和客觀融和在一起。所以,推展未來的經濟,需要大家尊重、包容、恭敬、友愛,互相攜手工作、幫忙、服務、做義工。感恩的人生,才表示富有,不知感恩,表示貧窮。就像許多做義工的人,他必定是覺得自己「有」,所以願意去幫忙人。

因此,不是說擁有多少錢財,才叫做「經濟發展」,道德的理念愈增加,社會的財富就愈多。

提問五:目前社會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,失業率非常高,在這種情形之下,求職的人該朝哪一個方向努力?

大師:多少年前,找職業很困難,常常有一些失業的年輕朋友、信徒來找我,拜託我替他介紹工作,大概是今日社會找工作沒有介紹人,別人不太放心任用,可是人情介紹的,如果他不用你,也很為難。

所以,現在我對要求職的人,都會告訴他,你自己寫一封信給老闆,告訴他我給你試用兩個月,待遇不計,如果兩個月以後不合適,你就叫我走。當然那個老闆一聽,也很高興,覺得沒有負擔。

那麼之後就看你的本領如何了,如果你勤勞、有耐力、對工作有效率,即便是兩年,他也不會要你走,如果你不具備條件,就算要我替你找職業,甚至找國家來幫忙,也不一定能成功。所以,我想失業的朋友們,健全自己比較重要!

提問六:近代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講的需求層次,是從基本的需求,一直到最高的自我實現。那麼在自我實現裡,事實上也就是要提高人的品質。如何提高人的品質呢?我覺得大師推動的人間佛教是最好的妙方,因為你能夠體認釋迦牟尼佛的本懷,能夠做一個覺者,自然而然會把一些世俗的物欲,儘量降低,會提升你的境界層次。

大師:人很重要,你看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,他把西方極樂世界建設得就像一座美麗的公園,就像一個進步的都市,黃金鋪地,七寶行樹,八功德水。假如台灣社會大家都能重視人的品質,人人都做阿彌陀佛,極樂世界就在台灣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